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情景教学模式的思考

来源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369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是每位思政教师的追求.结合自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情景教学的实践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抬头率”低、实践课浑水摸鱼、教师未区分文科、理科学生因知识背景不同而使情景教学未发挥实效等问题,指出分层综合利用情景教学,利用自媒体、文和理“有的放矢”,结合线上教学、“玩转课程”等,当前“纲要”课程中情景教学模式优化的路径与方向,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他文献
2022年1月24日,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主办的“2021年度东北振兴形势与展望”专家座谈会在东北大学成功举办.以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的发言实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应在厘清大学生创新精神与思政教育等概念的基础上,理解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围绕当前大学生创新精神缺失的原因与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强化思政教育,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呈现出“四个统一”的理论品质与基本属性.为了系统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精髓,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各级党建工作实践中,需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设、制度治党、正风肃纪的紧密结合,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的形成,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软件成为驱动数据创造经济价值的生产工具.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对软件赋能的庞大需求,为软件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数字经济对软件产业的拉动作用,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辽宁软件产业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从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推进行业应用软件升级等几个角度,论述了在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大背景下,如何拉动软件产业快速成长、实现新的突破.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部分高校教育的短板,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因缺乏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无法适应新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因此,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劳动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境遇,高校应选准健全大学生劳动教育统筹协调机制,规范大众传媒舆论宣传平台,加强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实践路径,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劳动者.
全球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我国也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和构筑国家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辽宁正在全面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资产化,加快智慧工业、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建设步伐,打造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乡村、数字社会,推动辽宁“数字蝶变”,为辽宁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带动辽宁应用软件、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的升级和推广,成为拉动全省软件产业发展取得新
高职院校思政要素的提炼与融合,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在心理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优化提炼与融合路径,有效提炼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要素,并做好这四个要素间的融合,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素养提升、心理健康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职责.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不尽如人意,工作中表现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不完善、工作胜任力不足、角色定位不明晰、工作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未形成家校合力等问题,高校应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客观分析和评价辅导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对策和建议,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辽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就业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就业质量整体不高.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变革的冲击以及新业态发展等都对就业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辽宁应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从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等方面着手,推动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近几年的改革热点,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要转变观念,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大投入,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面展开;在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监督和指导,注意线上线下教学的相互配合,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各参与主体层层推进,综合管理,发挥协同效应,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