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延庆的“中关村·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科技小镇)项目,挖掘历史文化与现代高科技文化的有机结合点,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成为信息技术、能源互联网等绿色产业聚集区。
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成为中外游客来北京的必游之地。中关村延庆园,就设在长城脚下,让人们眼前一亮!
隶属于中关村延庆园的“中关村·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科技小镇)项目,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成为冰雪科技产业、园艺科技产业、新能源环保产业及无人机产业等绿色产业聚集区。园区聚集了一批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为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犹如在长城脚下诞生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校正发展定位,开启创业新梦想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满山的红叶点缀着巍峨绵延的长城,到处是一派迷人的秋色。笔者带着好奇的心情驱车前往中关村延庆园,想一探究竟:什么魅力让众多青年才俊聚集在此?它具有哪些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又如何呢?
按照中关村延庆园总体规划,延庆开发区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打造中小企业总部基地、金融保险后台服务、研发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八达岭开发区域主要发展冰雪体育科技、现代园艺科技、新能源和环保及无人机产业;康庄产业园区域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13年10月,北京市延庆区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延庆园,这是继2012年4月延庆园获授牌后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目标定位调整,园区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引领下,积极借鉴国际“产业新城”建设经验,坚持产业与城市发展双核驱动,生态建设和民生建设双管齐下。如今,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业园区,正阔步迈向创新园区的跨越式发展。
中关村延庆园着力打造的“中关村·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科技小镇)项目就坐落在古老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总規划面积约4.45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310万平方米,统筹考虑园区与周边村镇的融合发展,实现产城融合、职住一体、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建筑与中国历史上最雄伟的建筑(长城)交相辉映。
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建伟对笔者说:“园区成立之初,曾走过一段曲折之路,因其企业入驻少,产业底子薄,距离首都中心城区远,很难形成产业集聚,如何统筹考虑园区与周边村镇的融合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如何承接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外溢,吸引高精尖产业落地?如何实现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成为长城脚下最美创新家园?这些问题都成为当今园区发展的突破点。”
全国高新区已经普遍兴起孵化器建设,已经进入孵化器3.0时代,具有产业选择新颖、与创业企业团队熟悉、孵化管理者自己参与风险投资、孵化过程的市场机制更加健全等特点。延庆引进这一清新的孵化方式后,可以说搅动了看似平静的一潭深水。
万事开头难!多年前的延庆人对孵化器这一概念,还算是新鲜事物,当年还没有政策界限和清晰的概念,因此,开发区领导曾提出三个经典问题:一是作为北京最偏远的产业落后区域做孵化器谁来入孵?二是开发区缺少土地储备,孵化出的小企业去哪儿?三是孵化器应该是公益性的还是商业性质的?
在这个重要的关口,延庆园区与北京工业发展公司合作设立北京八达岭新能源孵化器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20日在延庆分局注册,正式成立。很快于2010年,延庆园区诞生了其历史上第一个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它位于官厅五路与长城二路交叉口的一期24栋标准研发厂房和二期企业之家综合楼,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吸引并帮助小微企业(进场)创业。
园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创新人才和科研机构,是创新型孵化器成长的核心动力,是助力孵化器成长的重要引擎,否则孵化器将失去活力,对孵化器入孵的企业来说,是他们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
夏建伟总经理谈到公司最初发展历程中遇到的难题:孵化器资金短缺、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闭塞、产业分散弱小无法形成集聚等困难。同时,大部分空间还闲置着,导致工作难以展开,让准备大干一番的园区领导一筹莫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8年4月,中关村延庆园联手启迪之星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启迪之星(北京)科技加速器有限公司,给园区的创业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借助清华大学优厚的科技资源,紧盯企业的发展痛点、难点,在信息交流、产业对接、财务结算、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方面,构建了企业综合服务生态闭环,立刻让延庆园“活”了起来。
启迪之星CEO俱乐部秘书长廉颖娜对笔者介绍说:“启迪之星的前身为清华大学创业园,源于与清华大学浓厚的渊源,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企业孵化等方面与其形成了紧密的互动与合作,诸多清华大学教授、学子的前沿成果在启迪之星得以转化,诸多创业公司在启迪之星成立并运营。”
廉颖娜饶有兴致地对笔者说,当初她加入启迪也是一种机缘巧合,在她工作的10余年时间里,亲眼目睹了启迪之星孵化企业由最初的几百家,迅速增长至3000多家,服务团队也从十几人扩张到了几百人。为了让创业者把精力更多的专注于研究与企业经营上,启迪之星的服务也从早期的“孵化+投资”模式,衍生出了更为细化,互为补充的“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四位一体模式。对于启迪之星的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激励莫过于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能从这里走向成功。
启迪之星孵化器致力于科技企业孵化与城市创新生态的培养联袂并进,如今启迪之星孵化网络成功搭建,内部联动机制完成,创新创业资源覆盖70余座城市120多家基地,为创业产业、资本、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打通了渠道。同样对于延庆园的快速发展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科研机构是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孵化器成长的重要依靠,在孵化器成长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和引领作用。令人欣喜的是,在启迪之星和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引进了一批清华学子,他们带着创业的梦想,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公司,带热了园区创新创业发展氛围,使园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18年4月4日下午,北京市延庆区委副书记、区长穆鹏,副区长罗瀛等领导在中关村延庆园管委会召开现场办公会期间,启迪之星北京基地负责人张红英、崔树强就启迪之星“四位一体”孵化模式和启迪之星全球创新孵化网络搭建以及准入孵的理工全盛、上格云、光速视觉、快乐米兔、安道尔轻轨、光合未来等科技创新项目招募情况,还有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区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
穆鹏区长听取汇报后,对启迪之星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出努力表示赞许,同时对延庆基地各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表示认可,并提出了中肯的指导建议。穆鹏区长一行人在启迪之星北京·延庆基地实地考察的同时,对基地服务团队和入孵企业家送来的温暖和关怀,极大鼓舞了大家干劲。
不断优化环境,打造一流企业创新空间
随着世园会、冬奥会的临近,北京“三城一区”高精尖产业布局的快速展开,京张高铁以及兴延高速的建设也是指日可待,延庆的城市建设和交通的改善,可以说让中关村延庆园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一大好时机,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建伟充满信心地对笔者说:“经过整合园区的优质资产和资源,我们公司于2017年5月15日正式成立,承担了园区优化服务环境、建设配套设施、打造各种服务平台等重任。公司以盘活利用六万多平方米的‘企业之家’孵化器和约四万平方米的的‘中关村现代园艺产业创新中心’以现有空间载体为切入点,重点营造商务接待、餐饮服务、会议会展、政务服务、人才公租房趸租等营商服务环境。重点依托启迪之星、智造大街、91科技、北林科技等园区运营平台,围绕体育科技、园艺科技和新能源环保、无人机等高精尖产业,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承载空间,加快产业导入和孵化加速,为园区打造全周期科技产业生态链。”
筆者走进园区,立刻被这里的勃勃生机所感染。服务园区的阳光食堂,着眼传统与现代营养餐的精心选配,通过公开招投标,让专业团队运营。当初还担心缺少就餐人员,没想到,第一周来办餐卡就达400人,由于追求大众化饮食品味,定期推出新菜和特色菜,立刻吸引了周边工厂的人来就餐,第二星期迅速达到上千人办餐卡。
为做好后续的服务工作,园区内商务接待中心还设有贵宾接待室、大中小型会议室、会议自助餐和桌餐、商务套房等,用来满足入区企业商务接待功能。为活跃员工文化生活,还设有现代化的会场、舞台、灯光、音响、大屏幕等多功能大厅,能满足700余人开展会议、路演、年会等活动。同时,还可以满足入孵企业员工到共享空间进行阅读、主体派对等进行交流。
来到一层服务大厅,夏建伟总经理自豪地说:“园区为企业设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入驻企业仅用一天时间就能办理完各种证件和所有注册手续,为入驻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我们还推出贴心式的管家服务,会议室、展厅让入孵企业免费使用,及时为入孵企业传达第一手资讯。最让我们振奋人心的是延庆赶上了举世瞩目的两件大事:世园会和冬奥会,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双创及园区的创新,正逐步实现了产业生态链的配套健全。”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政策性监管等因素的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在延庆起步。2018年4月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招商,尤其是启迪之星入园框架协议确立后,不到3个月,注册公司达40多家,办妥工商手续的有48家,还有许多企业慕名前来考察。
启迪之星延庆基地负责人张红英高兴地对笔者介绍说:“2018年4月12日,我们开始给入孵企业办理注册手续,因为办事效率非常高,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年底,园区完成大厅装修工作后,将设有展厅向即将入孵企业介绍整个园区建设过程,展示未来发展前景。年初,企业把一些需求集中反映到孵化器运营商启迪之星公司,我们和园区沟通后,2018年4月23日,很快实现了‘清华园——延庆园’的通勤班车,解决了居住在市里的企业招聘人才通勤交通上的难题,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
北京市把中关村延庆园作为中关村科学城一部分列为高精尖产业的辐射区,延庆区也把中关村延庆园列为经济发展的第三引擎,直接跨越到创新园区的行列。中关村长城脚下创新家园的整体规划呈现出未来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宏伟愿景,“双创”的东风吹进了长城脚下的中关村延庆园。
投资环境的改善,园区设施的健全,细节之处都体现着诚意,让入孵的企业也能安心在此大展宏图。最早入孵延庆园的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利辉接受采访时高兴地对笔者说:“我们公司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于2013年正式入驻的,那时园区内的路灯比较少,夜晚降临,一片漆黑,有的女员工住在园区内不敢出门。每逢下雨天,道路泥泞很难行走,到了冬天,供暖跟不上,工作间内很冷,还有的年轻员工买点生活用品,还要跑到镇里的商品店。那时,我们还雇请厨师,解决百余名员工的吃饭问题,我们每天还要监督厨师买菜、摘菜、做饭,力求员工安全就餐,这些生活琐事让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当我们把这些困难反映给园区领导后,很快引起重视,并召开企业座谈会,如今,这些困难都解决了,也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园区在孵化器周边趸租了120套人才公租房,采取定向配租的方式,实现拎包入住,满足了企业人才居住问题。园区和孵化器定期沟通协调会议,及时掌握和解决入孵企业具体诉求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
通勤班车、完善的供暖设施、园区内绿化达标、明亮的路灯、货物齐全的超市------这些软件设施的配备,犹如给入孵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中关村延庆园把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作为主战场,加快打造本土企业家满意、外来投资者向往的优质发展环境。优化环境关键就是多开绿灯,通过用力用心用情服务的理念,紧抓绿色生态科技高精尖,注重科技和资本深度融合,打造一个“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四位一体的有温度的孵化器。 如今,让延庆园人颇为自豪的是,途经延庆的高速路最多,这里还有16个景区或供游人观赏,将来还有从市区半小时到达延庆的高铁,也将于2019年建成,还有冬奥会场馆也将投入使用。这些既成为延庆园发展的特殊优势,同时,也带动了延庆区的整体快速发展。
搭建交流平台,谋求企业协同发展
平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发展沟通的桥梁。
延庆园孵化器为企业搭建了融资服务平台、信息服务交流平台、技术服务交流平台、双创培训和法律服务平台。启迪之星开设了“梦想课堂”,对孵化器管理人员及创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创业成功率。2018年7月,延庆园取得北京市“众创空间”称号。
作为中关村延庆园的第一个孵化器,为企业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显得格外重要,共有融资服务平台、信息服务交流平台、技术服务交流平台、双创培训平台、法律服务平台以及政务服务平台。园区孵化器公司还抽调优秀员工组成孵化器服务团队,认真做好孵化器入区企业的基础性服务工作,力争做到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畅通的沟通平台。
目前,中关村延庆园八达岭区域有新能源环保、体育科技、无人机产业,中关村延庆园延庆区域有园艺科技、金融科技产业,入驻公司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很顺畅。随着光速视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一架高倍天文望远镜落地延庆园,是有着清华大学“小爱迪生”之称的邱虹云博士的最新发明——超长焦高倍天文望远镜。在延庆非常显眼,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大家都带着好奇的心,邱博士询问相关天文知识。
启迪之星工作人员张红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对笔者说:“邱虹云博士有30多项发明,他在国际天文界很知名,当初,他在云南选择了观测点,但那里比较偏僻,达不到普及天文知识的效果。当他来延庆园考察时,认为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好,周围灯光暗,无污染还有绿化地等,很适合天文学观测的条件。我们也认为邱博士的天文创业项目很有推动作用,我们一拍即合,很快,他把公司从云南迁到延庆的观测点,并为明年在这里举办500人的天文国际论坛大会事宜积极做着准备。国家天文台的领导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认为这既是普及天文知识的好事,还能提高延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邱虹云博士天文观测台在延庆落地后,公司与延庆区旧县镇东羊坊村联手合作,村里把村委会腾出来,共同打造天文观测小镇,这个项目得到快速推进。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延庆园和启迪之星无微不至的帮助下,光速视觉在延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与延庆共建天文观测小镇的合作也正式签约,光速视觉为中关村延庆园“企业之家”建立了天文观测示范基站。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对天文領域十分熟悉,得知他们的新型全制冷大靶面CCD相机已经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上实现了应用。阴副市长非常认可,并对光速视觉的团队、销售和上下游合作情况非常关注,他笑着称赞来此创业的公司:很有眼光!
从入孵公司的种子期、胚胎发芽期以及加速成长期,都不可能单打独斗,为助力孵化企业快速成长,给创业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资源,已成为启迪之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执着的追求。启迪之星从2012年开始搭建网络平台以来,辛勤的汗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16年属于爆发期,不断有企业正在达成入孵意向,发展速度很快。
目前孵化器内汇聚了海内外60余家企业,并且通过启迪之星100余个孵化基地的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为入驻的孵化企业对接全国政策、市场、行业上下游资源等,为投资企业提供精准的投后服务。其中在园艺科技、新能源环保、体育科技、文化创意等领域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入驻的企业通过参加孵化器组织的各项服务活动和互动,增加了解,并达成实际合作。
北京星空东羊坊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时光互联(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山间田园综合(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就建设“观星天文馆”签订合作协议,已进入实际推进中。2018年6月10日,无人机落地延庆园后,与入孵的其他公司也建立了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采访即将结束之时,夏建伟总经理自信满满地对笔者说:“延庆园是市区两级资源搭建的一个按照‘一园一策’工作思路量身定做的园区,这里拥有京津冀一体化、世园会、冬奥会等巨大战略机遇,我相信延庆园未来的成长潜力巨大。”
由中关村延庆园打造的京北特色科技小镇,将成为长城脚下最美创新家园。从延庆园整体发展看,孵化器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创新园区定位,瞄准体育科技、园艺科技、新能源环保和无人机等主导产业,培育、孵化和加速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成长、壮大,实现园区主导产业先期导入功能。在未来一个时期,园区将围绕“政产学研金介贸媒”八大要素聚集资源,形成覆盖创业企业各项重要、关键、急切需求的综合资源平台,并形成资源便捷、高效使用机制,为聚集的创新创业企业,汇聚高端人才扫除资源不足困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延庆园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一批批慕名来此入孵的企业。相信今后的延庆,不再只有长城,还有创新创业的乐土——中关村延庆园,这里将汇聚一批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实现现代建筑与中国历史上最雄伟的建筑交相辉映,如同长城脚下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成为中外游客来北京的必游之地。中关村延庆园,就设在长城脚下,让人们眼前一亮!
隶属于中关村延庆园的“中关村·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科技小镇)项目,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成为冰雪科技产业、园艺科技产业、新能源环保产业及无人机产业等绿色产业聚集区。园区聚集了一批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为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犹如在长城脚下诞生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校正发展定位,开启创业新梦想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满山的红叶点缀着巍峨绵延的长城,到处是一派迷人的秋色。笔者带着好奇的心情驱车前往中关村延庆园,想一探究竟:什么魅力让众多青年才俊聚集在此?它具有哪些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又如何呢?
按照中关村延庆园总体规划,延庆开发区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打造中小企业总部基地、金融保险后台服务、研发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八达岭开发区域主要发展冰雪体育科技、现代园艺科技、新能源和环保及无人机产业;康庄产业园区域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13年10月,北京市延庆区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延庆园,这是继2012年4月延庆园获授牌后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目标定位调整,园区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引领下,积极借鉴国际“产业新城”建设经验,坚持产业与城市发展双核驱动,生态建设和民生建设双管齐下。如今,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业园区,正阔步迈向创新园区的跨越式发展。
中关村延庆园着力打造的“中关村·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科技小镇)项目就坐落在古老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总規划面积约4.45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310万平方米,统筹考虑园区与周边村镇的融合发展,实现产城融合、职住一体、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建筑与中国历史上最雄伟的建筑(长城)交相辉映。
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建伟对笔者说:“园区成立之初,曾走过一段曲折之路,因其企业入驻少,产业底子薄,距离首都中心城区远,很难形成产业集聚,如何统筹考虑园区与周边村镇的融合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如何承接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外溢,吸引高精尖产业落地?如何实现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成为长城脚下最美创新家园?这些问题都成为当今园区发展的突破点。”
全国高新区已经普遍兴起孵化器建设,已经进入孵化器3.0时代,具有产业选择新颖、与创业企业团队熟悉、孵化管理者自己参与风险投资、孵化过程的市场机制更加健全等特点。延庆引进这一清新的孵化方式后,可以说搅动了看似平静的一潭深水。
万事开头难!多年前的延庆人对孵化器这一概念,还算是新鲜事物,当年还没有政策界限和清晰的概念,因此,开发区领导曾提出三个经典问题:一是作为北京最偏远的产业落后区域做孵化器谁来入孵?二是开发区缺少土地储备,孵化出的小企业去哪儿?三是孵化器应该是公益性的还是商业性质的?
在这个重要的关口,延庆园区与北京工业发展公司合作设立北京八达岭新能源孵化器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20日在延庆分局注册,正式成立。很快于2010年,延庆园区诞生了其历史上第一个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它位于官厅五路与长城二路交叉口的一期24栋标准研发厂房和二期企业之家综合楼,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吸引并帮助小微企业(进场)创业。
园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创新人才和科研机构,是创新型孵化器成长的核心动力,是助力孵化器成长的重要引擎,否则孵化器将失去活力,对孵化器入孵的企业来说,是他们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
夏建伟总经理谈到公司最初发展历程中遇到的难题:孵化器资金短缺、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闭塞、产业分散弱小无法形成集聚等困难。同时,大部分空间还闲置着,导致工作难以展开,让准备大干一番的园区领导一筹莫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8年4月,中关村延庆园联手启迪之星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启迪之星(北京)科技加速器有限公司,给园区的创业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借助清华大学优厚的科技资源,紧盯企业的发展痛点、难点,在信息交流、产业对接、财务结算、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方面,构建了企业综合服务生态闭环,立刻让延庆园“活”了起来。
启迪之星CEO俱乐部秘书长廉颖娜对笔者介绍说:“启迪之星的前身为清华大学创业园,源于与清华大学浓厚的渊源,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企业孵化等方面与其形成了紧密的互动与合作,诸多清华大学教授、学子的前沿成果在启迪之星得以转化,诸多创业公司在启迪之星成立并运营。”
廉颖娜饶有兴致地对笔者说,当初她加入启迪也是一种机缘巧合,在她工作的10余年时间里,亲眼目睹了启迪之星孵化企业由最初的几百家,迅速增长至3000多家,服务团队也从十几人扩张到了几百人。为了让创业者把精力更多的专注于研究与企业经营上,启迪之星的服务也从早期的“孵化+投资”模式,衍生出了更为细化,互为补充的“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四位一体模式。对于启迪之星的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激励莫过于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能从这里走向成功。
启迪之星孵化器致力于科技企业孵化与城市创新生态的培养联袂并进,如今启迪之星孵化网络成功搭建,内部联动机制完成,创新创业资源覆盖70余座城市120多家基地,为创业产业、资本、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打通了渠道。同样对于延庆园的快速发展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科研机构是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孵化器成长的重要依靠,在孵化器成长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和引领作用。令人欣喜的是,在启迪之星和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引进了一批清华学子,他们带着创业的梦想,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公司,带热了园区创新创业发展氛围,使园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18年4月4日下午,北京市延庆区委副书记、区长穆鹏,副区长罗瀛等领导在中关村延庆园管委会召开现场办公会期间,启迪之星北京基地负责人张红英、崔树强就启迪之星“四位一体”孵化模式和启迪之星全球创新孵化网络搭建以及准入孵的理工全盛、上格云、光速视觉、快乐米兔、安道尔轻轨、光合未来等科技创新项目招募情况,还有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区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
穆鹏区长听取汇报后,对启迪之星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出努力表示赞许,同时对延庆基地各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表示认可,并提出了中肯的指导建议。穆鹏区长一行人在启迪之星北京·延庆基地实地考察的同时,对基地服务团队和入孵企业家送来的温暖和关怀,极大鼓舞了大家干劲。
不断优化环境,打造一流企业创新空间
随着世园会、冬奥会的临近,北京“三城一区”高精尖产业布局的快速展开,京张高铁以及兴延高速的建设也是指日可待,延庆的城市建设和交通的改善,可以说让中关村延庆园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一大好时机,中关村延庆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建伟充满信心地对笔者说:“经过整合园区的优质资产和资源,我们公司于2017年5月15日正式成立,承担了园区优化服务环境、建设配套设施、打造各种服务平台等重任。公司以盘活利用六万多平方米的‘企业之家’孵化器和约四万平方米的的‘中关村现代园艺产业创新中心’以现有空间载体为切入点,重点营造商务接待、餐饮服务、会议会展、政务服务、人才公租房趸租等营商服务环境。重点依托启迪之星、智造大街、91科技、北林科技等园区运营平台,围绕体育科技、园艺科技和新能源环保、无人机等高精尖产业,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承载空间,加快产业导入和孵化加速,为园区打造全周期科技产业生态链。”
筆者走进园区,立刻被这里的勃勃生机所感染。服务园区的阳光食堂,着眼传统与现代营养餐的精心选配,通过公开招投标,让专业团队运营。当初还担心缺少就餐人员,没想到,第一周来办餐卡就达400人,由于追求大众化饮食品味,定期推出新菜和特色菜,立刻吸引了周边工厂的人来就餐,第二星期迅速达到上千人办餐卡。
为做好后续的服务工作,园区内商务接待中心还设有贵宾接待室、大中小型会议室、会议自助餐和桌餐、商务套房等,用来满足入区企业商务接待功能。为活跃员工文化生活,还设有现代化的会场、舞台、灯光、音响、大屏幕等多功能大厅,能满足700余人开展会议、路演、年会等活动。同时,还可以满足入孵企业员工到共享空间进行阅读、主体派对等进行交流。
来到一层服务大厅,夏建伟总经理自豪地说:“园区为企业设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入驻企业仅用一天时间就能办理完各种证件和所有注册手续,为入驻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我们还推出贴心式的管家服务,会议室、展厅让入孵企业免费使用,及时为入孵企业传达第一手资讯。最让我们振奋人心的是延庆赶上了举世瞩目的两件大事:世园会和冬奥会,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双创及园区的创新,正逐步实现了产业生态链的配套健全。”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政策性监管等因素的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在延庆起步。2018年4月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招商,尤其是启迪之星入园框架协议确立后,不到3个月,注册公司达40多家,办妥工商手续的有48家,还有许多企业慕名前来考察。
启迪之星延庆基地负责人张红英高兴地对笔者介绍说:“2018年4月12日,我们开始给入孵企业办理注册手续,因为办事效率非常高,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年底,园区完成大厅装修工作后,将设有展厅向即将入孵企业介绍整个园区建设过程,展示未来发展前景。年初,企业把一些需求集中反映到孵化器运营商启迪之星公司,我们和园区沟通后,2018年4月23日,很快实现了‘清华园——延庆园’的通勤班车,解决了居住在市里的企业招聘人才通勤交通上的难题,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
北京市把中关村延庆园作为中关村科学城一部分列为高精尖产业的辐射区,延庆区也把中关村延庆园列为经济发展的第三引擎,直接跨越到创新园区的行列。中关村长城脚下创新家园的整体规划呈现出未来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宏伟愿景,“双创”的东风吹进了长城脚下的中关村延庆园。
投资环境的改善,园区设施的健全,细节之处都体现着诚意,让入孵的企业也能安心在此大展宏图。最早入孵延庆园的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利辉接受采访时高兴地对笔者说:“我们公司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于2013年正式入驻的,那时园区内的路灯比较少,夜晚降临,一片漆黑,有的女员工住在园区内不敢出门。每逢下雨天,道路泥泞很难行走,到了冬天,供暖跟不上,工作间内很冷,还有的年轻员工买点生活用品,还要跑到镇里的商品店。那时,我们还雇请厨师,解决百余名员工的吃饭问题,我们每天还要监督厨师买菜、摘菜、做饭,力求员工安全就餐,这些生活琐事让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当我们把这些困难反映给园区领导后,很快引起重视,并召开企业座谈会,如今,这些困难都解决了,也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园区在孵化器周边趸租了120套人才公租房,采取定向配租的方式,实现拎包入住,满足了企业人才居住问题。园区和孵化器定期沟通协调会议,及时掌握和解决入孵企业具体诉求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
通勤班车、完善的供暖设施、园区内绿化达标、明亮的路灯、货物齐全的超市------这些软件设施的配备,犹如给入孵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中关村延庆园把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作为主战场,加快打造本土企业家满意、外来投资者向往的优质发展环境。优化环境关键就是多开绿灯,通过用力用心用情服务的理念,紧抓绿色生态科技高精尖,注重科技和资本深度融合,打造一个“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四位一体的有温度的孵化器。 如今,让延庆园人颇为自豪的是,途经延庆的高速路最多,这里还有16个景区或供游人观赏,将来还有从市区半小时到达延庆的高铁,也将于2019年建成,还有冬奥会场馆也将投入使用。这些既成为延庆园发展的特殊优势,同时,也带动了延庆区的整体快速发展。
搭建交流平台,谋求企业协同发展
平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发展沟通的桥梁。
延庆园孵化器为企业搭建了融资服务平台、信息服务交流平台、技术服务交流平台、双创培训和法律服务平台。启迪之星开设了“梦想课堂”,对孵化器管理人员及创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创业成功率。2018年7月,延庆园取得北京市“众创空间”称号。
作为中关村延庆园的第一个孵化器,为企业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显得格外重要,共有融资服务平台、信息服务交流平台、技术服务交流平台、双创培训平台、法律服务平台以及政务服务平台。园区孵化器公司还抽调优秀员工组成孵化器服务团队,认真做好孵化器入区企业的基础性服务工作,力争做到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畅通的沟通平台。
目前,中关村延庆园八达岭区域有新能源环保、体育科技、无人机产业,中关村延庆园延庆区域有园艺科技、金融科技产业,入驻公司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很顺畅。随着光速视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一架高倍天文望远镜落地延庆园,是有着清华大学“小爱迪生”之称的邱虹云博士的最新发明——超长焦高倍天文望远镜。在延庆非常显眼,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大家都带着好奇的心,邱博士询问相关天文知识。
启迪之星工作人员张红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对笔者说:“邱虹云博士有30多项发明,他在国际天文界很知名,当初,他在云南选择了观测点,但那里比较偏僻,达不到普及天文知识的效果。当他来延庆园考察时,认为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好,周围灯光暗,无污染还有绿化地等,很适合天文学观测的条件。我们也认为邱博士的天文创业项目很有推动作用,我们一拍即合,很快,他把公司从云南迁到延庆的观测点,并为明年在这里举办500人的天文国际论坛大会事宜积极做着准备。国家天文台的领导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认为这既是普及天文知识的好事,还能提高延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邱虹云博士天文观测台在延庆落地后,公司与延庆区旧县镇东羊坊村联手合作,村里把村委会腾出来,共同打造天文观测小镇,这个项目得到快速推进。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延庆园和启迪之星无微不至的帮助下,光速视觉在延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与延庆共建天文观测小镇的合作也正式签约,光速视觉为中关村延庆园“企业之家”建立了天文观测示范基站。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对天文領域十分熟悉,得知他们的新型全制冷大靶面CCD相机已经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上实现了应用。阴副市长非常认可,并对光速视觉的团队、销售和上下游合作情况非常关注,他笑着称赞来此创业的公司:很有眼光!
从入孵公司的种子期、胚胎发芽期以及加速成长期,都不可能单打独斗,为助力孵化企业快速成长,给创业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资源,已成为启迪之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执着的追求。启迪之星从2012年开始搭建网络平台以来,辛勤的汗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16年属于爆发期,不断有企业正在达成入孵意向,发展速度很快。
目前孵化器内汇聚了海内外60余家企业,并且通过启迪之星100余个孵化基地的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为入驻的孵化企业对接全国政策、市场、行业上下游资源等,为投资企业提供精准的投后服务。其中在园艺科技、新能源环保、体育科技、文化创意等领域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入驻的企业通过参加孵化器组织的各项服务活动和互动,增加了解,并达成实际合作。
北京星空东羊坊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时光互联(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山间田园综合(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就建设“观星天文馆”签订合作协议,已进入实际推进中。2018年6月10日,无人机落地延庆园后,与入孵的其他公司也建立了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采访即将结束之时,夏建伟总经理自信满满地对笔者说:“延庆园是市区两级资源搭建的一个按照‘一园一策’工作思路量身定做的园区,这里拥有京津冀一体化、世园会、冬奥会等巨大战略机遇,我相信延庆园未来的成长潜力巨大。”
由中关村延庆园打造的京北特色科技小镇,将成为长城脚下最美创新家园。从延庆园整体发展看,孵化器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创新园区定位,瞄准体育科技、园艺科技、新能源环保和无人机等主导产业,培育、孵化和加速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成长、壮大,实现园区主导产业先期导入功能。在未来一个时期,园区将围绕“政产学研金介贸媒”八大要素聚集资源,形成覆盖创业企业各项重要、关键、急切需求的综合资源平台,并形成资源便捷、高效使用机制,为聚集的创新创业企业,汇聚高端人才扫除资源不足困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延庆园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一批批慕名来此入孵的企业。相信今后的延庆,不再只有长城,还有创新创业的乐土——中关村延庆园,这里将汇聚一批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实现现代建筑与中国历史上最雄伟的建筑交相辉映,如同长城脚下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