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食管癌组织的免疫浸润特点,探究22种浸润性免疫细胞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71例食管癌及正常食管组织的基因转录本
【机 构】
: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食管癌组织的免疫浸润特点,探究22种浸润性免疫细胞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71例食管癌及正常食管组织的基因转录本和183例食管癌组织样本的临床特征,采用CIBERSORT算法筛选并测算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22种浸润性免疫细胞的构成比,并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芯片进行验证.探究浸润性免疫细胞构成比与疾病特征的联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浸润性免疫细胞与生存预后的关系,以浸润性免疫细胞为指标构建食管癌生存预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食管癌组织相较正常食管组织具有构成比较高的M0巨噬细胞和构成比较低的未活化的肥大细胞(均P<0.05).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与CD8+T细胞呈正相关(r=0.49),而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呈负相关(r=-0.47).男性食管癌患者具有构成比更高的的未活化的肥大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构成比与食管癌T分期呈负相关(均P<0.05).生存分析表明高构成比的未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提示较差的临床预后(P<0.05).结论 浸润性免疫细胞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密切,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传染性极强,多数感染者最初表现为无症状,这会导致SARS-CoV-2进一步扩散与传播;而进入重症阶段的患者会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建立可以早期准确诊断与预后预测的模型有望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对于大流行的防控至关重要。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并展示了其优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基于影像学和临床变量开发AI辅助COVID-19诊断及预后预测的模型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就国内外利用AI开发COVID-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治疗慢性非感染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至12月收治的慢性非感染性前列腺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度洛西汀+常规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每组45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价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CPSIH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血清脑红蛋白(NG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缺血修饰蛋白(IMA)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依据其是否为PIS分为PIS组58例和非PIS组62例。另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PIS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根据入院后第7天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价疾病进展程度分为
声学造影因其在感兴趣区微血管成像上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在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对声学造影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性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得出声学造影在增强模式上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起到一定作用;以时间-浓度曲线参数计算为基础的定量法,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有些参数的诊断效能有待进一步验证。
目的探索同步加量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52例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采取同步加量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评估治疗结束后1个月疗效,分析末次随访时生存情况、肿瘤复发转移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急性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治疗结束后1个月肿瘤客观缓解率为53.8%,疾病控制率为98.1%。末次随访时死亡30例,中位总生存期为33个月,1、3、5年生存率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非器质性疼痛类疾病,其全球发病率高达50%~90%,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慢性应激是个体面对长期不可预知的压力所产生的身心反应。慢性应激与原发性痛经有重要关系,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慢性应激与原发性痛经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白花丹醌增强替莫唑胺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组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DMSO)、白花丹醌、替莫唑胺和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组U251细胞48 h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白花丹醌增强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侵袭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白花丹醌、替莫唑胺和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组细胞中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CK-8结果显示白花丹醌(1.25μmol/L)联合替莫唑胺
目的探讨乏氧条件下HIF-1α通过上调PD-L1促进鼻咽癌恶性发展的机制。方法选取人类鼻咽癌细胞系CNE2细胞进行实验。设置常氧组(20%O2)、乏氧组(1%O2)、HIF-1α-siRNA+乏氧组和NCsiRNA+乏氧组。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HIF-1α、STAT3和PD-L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各组细胞HIF-1α、STAT3和PD-L1蛋白表达的变化
目的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的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SLSCC)的颈淋巴结转移(LNM)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SLSCC的患者不同病理分化程度LNM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低分化组20例、中分化组52例和高分化组7例;N038例,N18例,N228例,N35例;36例出现Ⅱ区LNM,21例出现Ⅲ区LNM,7例出现Ⅳ区LNM,Ⅴ区和Ⅵ区未发现LNM。结论SLSCC患者能从双侧颈清扫术中获益,低、中分化患者能从清扫双侧Ⅱ-Ⅳ区中获益,高分化患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了生存质量,但因疾病的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