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入“胃痛”,百度帮你找到相关结果25400000个。如果将这一范围缩小到“胃部隐隐作痛”,则仍包含598000个搜索结果。漫漫长夜,你是否是那个惴惴不安独自翻看下一页的“百度医科大学”毕业生?
不自诊,毋宁死不就医
“我觉得我要死了。”一个朋友在深夜群发的短信中这样写道。
在连续一周每次晚饭后半小时,胃部胀痛都如约而至还伴随着干呕后,从事于胃病高发行业的这位朋友,怀着及其复杂的心情膜拜了号称无所不知的百度。在以胃痛、胀气、脘腹等多种排列组合进行强大的搜索后,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貌似和慢性胃炎十分类似,但往往更容易被人忽略的胃癌初期症状。一夜无眠后,她来到了离家最近的医院,一脚跨进医生办公室便痛哭流涕问道:“医生,我还年轻,这病我自己发现得那么早,应该还有救吧?”
这个事情到最后是喜剧收尾,脾虚的人在食用豆类后脘腹是女性常見病症,一晚上的“胃癌惊魂”并没有对这位朋友的身体健康造成实质上的影响,但是浙江的黄先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据上海《申江服务导报》3月28日报道:“黄先生只是感觉自己‘不在状态’后,便靠着百度出来的一个体质辨识表,对照判断自己是‘阳虚’,随即给自己配了一味‘参附汤’调理。喝完半小时后,他就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全身麻木、嘴唇发紫等症状,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就白白赔上了一条命。”
然而这极端的案例没有阻止广大网友的自诊热情。3月29日,中央电视台发布的网络调查显示,有高达25.93%的参与投票者“信百度”,更有40.74%的投票者表示“综合医生和百度的观点,自己判断”。
或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劳医生大驾,或认为自己时日无多担怕医生不对自己说实话,或希望团结病友共同面对,本着“不自诊,毋宁死不就医”的理念,“百度医科大学”毕业生们,风风火火地上岗就业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念过的百度医科
自曝“学生”: 张露 29岁 网络编辑
“学科”专业:内科
自诊理由:“我习惯用网络来解决多数问题,现在的医院就跟菜市场一样,跑一趟就得耗半天甚至一天,医药费动辄上百上千,太贵了。”
上个月,张露连续在凌晨3点惊醒,心里像有只猫在抓,一定得把自己扭成诸如L、S甚至O型才能勉强入睡。张露打开“百度医科大学”首页输入症状,得出的答案有让她啼笑皆非的,比如“失恋了别纠结,人要向前看!”有让她惊恐的:“如果不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就很可能是早孕了。”焦急的张露向男友倾诉,男友拉着她就去看中医。老中医慢悠悠地给张露把脉后,问起了她最近的工作情况、进食状况和作息时间。得知自己并没有“中招”,张露也就宽心了,至于老中医谈到的肾阴虚火等长篇大论,全被她抛在脑后。
类似案例:在记者对20名不同年龄市民的采访中,当出现感冒、头晕、肚子痛、消化不良、牙龈出血等常見病症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上网查询来自己解决。
自曝“学生”: 李程 32岁 IT策划专员
“学科”专业:皮肤科
自诊理由:“我每年都有体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小病症我觉得没有看医生的必要。如果不是觉得自己可能要死了,我肯定不会去医院。”
去年夏天,李程和朋友聚会时被一只长得像蟑螂的小虫子咬了。当时他没在意,但第二天,自己腿上就冒出了一个个红疹,并出现了瘙痒和间歇性疼痛。李程习惯性地打开网页,在输入“被长得像蟑螂的虫子咬”后,网页上出现了好几页相同的提问,根据症状逐一对照,李程得出结论:他被一种叫狗虱子的虫子咬了。然后他随便走进一家药房买了只药膏。
药膏擦了快一周,病情反而恶化了。李程这才慌忙去了医院,他已经不记得医生问诊后说出的那个冗长的病症名字了,但医生的一句话却牢牢印在脑海里——“这个病再拖下去,真的会死人!”
类似案例:长痘、瘙痒等常見皮肤病也是“百度医科大学”的“重点学科”,20名受访者中有12人表示,在皮肤问题出现后,自己会首先求助于网络。
自曝“学生”: 王茜 26岁 银行客户经理
学科专业:产科
自诊理由:“我觉得医生根本不够在乎我,问两句就下结论,如果是小病就算了,可这涉及到两条人命!既然医生不够专业,我就要变得专业起来。”
怀孕两个月的王茜突然出现了尿血的症状,虽然是晚上,她还是立刻去了离家最近的医院。值班医生简单问了王茜的情况,连检查都没做,就得出结论:流产前兆,注意保胎。无奈之下,王茜只得回家打开电脑,登陆“百度医科大学”进行自诊。“这么大的事,一句保胎就说完了?怎么可能!”由于已是深夜,已经没有网络医生在线作答,王茜只有一条条地查孕妇们发的求助帖——确实可能是流产前兆,但还有另一种说法,胎停。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俩就去了大医院挂号排队。医生问询几句后就让王茜做检查,几轮检查下来,尿血的原因终于查清:胎停,要尽快引产。
全家人期待的小生命没有了,王茜哭了好几天,“医生甚至连原因都没有告诉我,就让我立刻去办手术手续,但我必须查清楚原因。”经历了两次“匆忙”就诊的王茜,最终选择到人流较少的私立医院就诊,“下周我就要去拿报告,我希望医生能好好和我说,第一次怀孕就遇到这种变故,我又难过又不安。”
类似案例:准妈妈及家人出于对宝宝的焦虑与担忧,往往会主动搜索各类孕产信息。但这些信息有利有弊,假若准妈妈没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基础,很难去其“糟粕”,反而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网友,别对自己“太狠了”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去年2月的报道,“网上自诊爱好者”已经远超医生们能够预見到的人数。而在国内,医学专家和一线医生们,也对越来越庞大的“百度医科大学学生群体”有话说。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家 洪昭光
“网络和相关医学书籍对医学知识的普及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让人们方便地获取疾病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了解病情。但许多疾病不是仅通过网络信息就能诊断的,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刘士敬博士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要周密细致,并及时调整诊疗方案,这要求患者和医生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和互动。另外,在一些非法的医疗网站,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成为会员,以‘医生’的身份在网上‘应诊’,这些网站为游医药贩大开方便之门,患者对此更应加以小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研究员 李兆健
“医生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同时结合必要的体格、理化等检查后才可能确诊。而网上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医生’,不夸张地讲,我们专业工作者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挂在网上,有也是偶尔接受咨询,仅供病人参考。”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启富
“人们应该多参加医疗机构组织的医学科普教育讲座,从权威和专业机构学习到的知识,形成对自我诊疗的正确认识。”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茂琼
“病人在看病前可以先通过网络了解一些常识,但切不能盲目笃信,切不能随便自己开药。网络‘自诊’既能让患者就医前做到心里有底,也有可能造成错误的恐慌。建议大家坚持每年1次的体检,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状态,可以到正规书店购买基础医学书籍,在家中常备血压仪、温度计等基本医学器材。”
调查
在线医生多为推销
据《半岛晨报》4月7日报道,目前,网络诊病主要有自己在网上搜寻治疗方法和“在线问诊”,其中“在线医生”等免费咨询网站最受欢迎,网友只要和“医生”对话,对方就能根据咨询者说的症状提供治疗方法 ,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记者在百度中输入“网上自诊”,立马找到10多万个网页,当输入“在线医生”时,立刻出来了500万个相关网页。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开设网上自诊的大多是私立医院,所谓的专家往往帮人诊断后直接推荐某某医院。还有一类是在网上推销药物的,是药商的推手。网络的虚拟性也会给“自诊族”带来求医问药的诚信风险,比如网上搜索出的有些是不专业的医药网站和一些个人提供的信息,让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很难分辨其真实性。
担忧
网络自诊维权难
网上自诊除了误诊的危险,在维权上也存在风险。国家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治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范医疗行为,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治理办法》也对医疗保健信息的发布进行了规范,却没有对网上诊疗行为做出具体要求。也就是说,网上诊断这种边缘的诊断方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将无法找到网上医生,责任很难追究,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最终患者将陷入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据新华社)
实况
自诊的乌龙
新浪微博#自诊#……
@林中芷:时感腰酸,自诊腰肌劳损,决心加强锻炼,跑步机快走了1500米,晚上回来却感病情加重。误诊?还是误治?
@马克图布伯:两周时间,我成功将自己从发烧重感治成敏感菌肺感,再到支气管炎,简直妙手回春华佗他妹转世!
@蓑衣鹤Teresa:要有多二啊!在自诊为过敏鼻炎后的第N天,我终于领悟到这个叫做感冒。
@迷上天蠍:感觉嗓子不舒服,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早上刷牙还恶心干呕,好吧,我有慢性咽炎了……只能说明多年前的那则广告太成功了,我都能自诊了。
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
[搞笑版]:最近睡眠充足,工作清闲,心情不错,可脸色蜡黄蜡黄的,上网自诊得出的结果为:亲,你是不是芒果木瓜吃多了?
[恐怖版]:右臂间歇性麻木,隔几天便在晚上发作一次。百度自诊一下,有说颈椎问题,有说寒湿重,还有说脑血栓前兆,再翻几页就变绝症了!
[男女不分版]:一女士有恶寒、发热、乏力等症状,百度自诊结论为:急性前列腺炎。同理,一男士突然嗜睡、头晕、恶心,百度自诊结论为:恭喜你,你怀孕了。
不自诊,毋宁死不就医
“我觉得我要死了。”一个朋友在深夜群发的短信中这样写道。
在连续一周每次晚饭后半小时,胃部胀痛都如约而至还伴随着干呕后,从事于胃病高发行业的这位朋友,怀着及其复杂的心情膜拜了号称无所不知的百度。在以胃痛、胀气、脘腹等多种排列组合进行强大的搜索后,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貌似和慢性胃炎十分类似,但往往更容易被人忽略的胃癌初期症状。一夜无眠后,她来到了离家最近的医院,一脚跨进医生办公室便痛哭流涕问道:“医生,我还年轻,这病我自己发现得那么早,应该还有救吧?”
这个事情到最后是喜剧收尾,脾虚的人在食用豆类后脘腹是女性常見病症,一晚上的“胃癌惊魂”并没有对这位朋友的身体健康造成实质上的影响,但是浙江的黄先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据上海《申江服务导报》3月28日报道:“黄先生只是感觉自己‘不在状态’后,便靠着百度出来的一个体质辨识表,对照判断自己是‘阳虚’,随即给自己配了一味‘参附汤’调理。喝完半小时后,他就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全身麻木、嘴唇发紫等症状,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就白白赔上了一条命。”
然而这极端的案例没有阻止广大网友的自诊热情。3月29日,中央电视台发布的网络调查显示,有高达25.93%的参与投票者“信百度”,更有40.74%的投票者表示“综合医生和百度的观点,自己判断”。
或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劳医生大驾,或认为自己时日无多担怕医生不对自己说实话,或希望团结病友共同面对,本着“不自诊,毋宁死不就医”的理念,“百度医科大学”毕业生们,风风火火地上岗就业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念过的百度医科
自曝“学生”: 张露 29岁 网络编辑
“学科”专业:内科
自诊理由:“我习惯用网络来解决多数问题,现在的医院就跟菜市场一样,跑一趟就得耗半天甚至一天,医药费动辄上百上千,太贵了。”
上个月,张露连续在凌晨3点惊醒,心里像有只猫在抓,一定得把自己扭成诸如L、S甚至O型才能勉强入睡。张露打开“百度医科大学”首页输入症状,得出的答案有让她啼笑皆非的,比如“失恋了别纠结,人要向前看!”有让她惊恐的:“如果不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就很可能是早孕了。”焦急的张露向男友倾诉,男友拉着她就去看中医。老中医慢悠悠地给张露把脉后,问起了她最近的工作情况、进食状况和作息时间。得知自己并没有“中招”,张露也就宽心了,至于老中医谈到的肾阴虚火等长篇大论,全被她抛在脑后。
类似案例:在记者对20名不同年龄市民的采访中,当出现感冒、头晕、肚子痛、消化不良、牙龈出血等常見病症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上网查询来自己解决。
自曝“学生”: 李程 32岁 IT策划专员
“学科”专业:皮肤科
自诊理由:“我每年都有体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小病症我觉得没有看医生的必要。如果不是觉得自己可能要死了,我肯定不会去医院。”
去年夏天,李程和朋友聚会时被一只长得像蟑螂的小虫子咬了。当时他没在意,但第二天,自己腿上就冒出了一个个红疹,并出现了瘙痒和间歇性疼痛。李程习惯性地打开网页,在输入“被长得像蟑螂的虫子咬”后,网页上出现了好几页相同的提问,根据症状逐一对照,李程得出结论:他被一种叫狗虱子的虫子咬了。然后他随便走进一家药房买了只药膏。
药膏擦了快一周,病情反而恶化了。李程这才慌忙去了医院,他已经不记得医生问诊后说出的那个冗长的病症名字了,但医生的一句话却牢牢印在脑海里——“这个病再拖下去,真的会死人!”
类似案例:长痘、瘙痒等常見皮肤病也是“百度医科大学”的“重点学科”,20名受访者中有12人表示,在皮肤问题出现后,自己会首先求助于网络。
自曝“学生”: 王茜 26岁 银行客户经理
学科专业:产科
自诊理由:“我觉得医生根本不够在乎我,问两句就下结论,如果是小病就算了,可这涉及到两条人命!既然医生不够专业,我就要变得专业起来。”
怀孕两个月的王茜突然出现了尿血的症状,虽然是晚上,她还是立刻去了离家最近的医院。值班医生简单问了王茜的情况,连检查都没做,就得出结论:流产前兆,注意保胎。无奈之下,王茜只得回家打开电脑,登陆“百度医科大学”进行自诊。“这么大的事,一句保胎就说完了?怎么可能!”由于已是深夜,已经没有网络医生在线作答,王茜只有一条条地查孕妇们发的求助帖——确实可能是流产前兆,但还有另一种说法,胎停。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俩就去了大医院挂号排队。医生问询几句后就让王茜做检查,几轮检查下来,尿血的原因终于查清:胎停,要尽快引产。
全家人期待的小生命没有了,王茜哭了好几天,“医生甚至连原因都没有告诉我,就让我立刻去办手术手续,但我必须查清楚原因。”经历了两次“匆忙”就诊的王茜,最终选择到人流较少的私立医院就诊,“下周我就要去拿报告,我希望医生能好好和我说,第一次怀孕就遇到这种变故,我又难过又不安。”
类似案例:准妈妈及家人出于对宝宝的焦虑与担忧,往往会主动搜索各类孕产信息。但这些信息有利有弊,假若准妈妈没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基础,很难去其“糟粕”,反而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网友,别对自己“太狠了”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去年2月的报道,“网上自诊爱好者”已经远超医生们能够预見到的人数。而在国内,医学专家和一线医生们,也对越来越庞大的“百度医科大学学生群体”有话说。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家 洪昭光
“网络和相关医学书籍对医学知识的普及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让人们方便地获取疾病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了解病情。但许多疾病不是仅通过网络信息就能诊断的,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刘士敬博士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要周密细致,并及时调整诊疗方案,这要求患者和医生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和互动。另外,在一些非法的医疗网站,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成为会员,以‘医生’的身份在网上‘应诊’,这些网站为游医药贩大开方便之门,患者对此更应加以小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研究员 李兆健
“医生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同时结合必要的体格、理化等检查后才可能确诊。而网上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医生’,不夸张地讲,我们专业工作者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挂在网上,有也是偶尔接受咨询,仅供病人参考。”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启富
“人们应该多参加医疗机构组织的医学科普教育讲座,从权威和专业机构学习到的知识,形成对自我诊疗的正确认识。”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茂琼
“病人在看病前可以先通过网络了解一些常识,但切不能盲目笃信,切不能随便自己开药。网络‘自诊’既能让患者就医前做到心里有底,也有可能造成错误的恐慌。建议大家坚持每年1次的体检,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状态,可以到正规书店购买基础医学书籍,在家中常备血压仪、温度计等基本医学器材。”
调查
在线医生多为推销
据《半岛晨报》4月7日报道,目前,网络诊病主要有自己在网上搜寻治疗方法和“在线问诊”,其中“在线医生”等免费咨询网站最受欢迎,网友只要和“医生”对话,对方就能根据咨询者说的症状提供治疗方法 ,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记者在百度中输入“网上自诊”,立马找到10多万个网页,当输入“在线医生”时,立刻出来了500万个相关网页。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开设网上自诊的大多是私立医院,所谓的专家往往帮人诊断后直接推荐某某医院。还有一类是在网上推销药物的,是药商的推手。网络的虚拟性也会给“自诊族”带来求医问药的诚信风险,比如网上搜索出的有些是不专业的医药网站和一些个人提供的信息,让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很难分辨其真实性。
担忧
网络自诊维权难
网上自诊除了误诊的危险,在维权上也存在风险。国家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治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范医疗行为,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治理办法》也对医疗保健信息的发布进行了规范,却没有对网上诊疗行为做出具体要求。也就是说,网上诊断这种边缘的诊断方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将无法找到网上医生,责任很难追究,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最终患者将陷入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据新华社)
实况
自诊的乌龙
新浪微博#自诊#……
@林中芷:时感腰酸,自诊腰肌劳损,决心加强锻炼,跑步机快走了1500米,晚上回来却感病情加重。误诊?还是误治?
@马克图布伯:两周时间,我成功将自己从发烧重感治成敏感菌肺感,再到支气管炎,简直妙手回春华佗他妹转世!
@蓑衣鹤Teresa:要有多二啊!在自诊为过敏鼻炎后的第N天,我终于领悟到这个叫做感冒。
@迷上天蠍:感觉嗓子不舒服,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早上刷牙还恶心干呕,好吧,我有慢性咽炎了……只能说明多年前的那则广告太成功了,我都能自诊了。
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
[搞笑版]:最近睡眠充足,工作清闲,心情不错,可脸色蜡黄蜡黄的,上网自诊得出的结果为:亲,你是不是芒果木瓜吃多了?
[恐怖版]:右臂间歇性麻木,隔几天便在晚上发作一次。百度自诊一下,有说颈椎问题,有说寒湿重,还有说脑血栓前兆,再翻几页就变绝症了!
[男女不分版]:一女士有恶寒、发热、乏力等症状,百度自诊结论为:急性前列腺炎。同理,一男士突然嗜睡、头晕、恶心,百度自诊结论为:恭喜你,你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