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娃随想(外一篇)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gertretfdhgh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中,我这大半辈子,好像从来就没遛过娃。
  我和妻子这代人,刚好赶上计划生育,无论怎么努力,都只能生一个娃娃。而这个娃娃是怎么长大的,我真的说不清楚。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远在四川的农村,多数人的家境都很困难。作为男人,我要干的“头等大事”就是一门心思在外打拼,心里边想的,全是如何在物质上让这个家庭不至于陷入绝境,至少油盐柴米这些一个家必需的开销得有基本的保证。如果能再有一点点体面,那就更好了。
  通过努力,我跳出工厂流水线,进报社做了记者,但收入也并不高,改善生活的主要来源,还是靠没日没夜码字写稿,然后投出去换稿费。那个时候,差不多每天都有稿费单寄到门卫室,三十五十,积少成多。偶尔也会遇到上千块钱的大单,比门卫的工资还高,让他感到相当的惊奇,以为汇款单上寫多了一个零。
  其实也不只门卫惊奇,我也挺惊奇的,想不到,生活的重担竟可以逼出这么多外快来!父母亲是农民,没有退休工资,没有医疗保险,妻子也只是一个临时工,比我的工资更低。说得更明白点,全家人其实就靠我赚钱养家,如果我不给力,这个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除了本职工作,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写稿赚钱。
  忙来忙去,自然就顾不上儿子了。直到儿子长大后与自己很不亲近,我才意识到出了问题。但是,为时已晚。儿子长大后,为结婚这事折腾了很久,最后通过媒人介绍,在老家找了一个媳妇儿。却没想到孙女才出生两个月,儿媳妇就跑掉了。原因倒也不复杂,主要是我们家“名不副实”——在老家很多人眼里,我在广东是发达了的,而人嫁过来后才发现“情报”有误,所谓的“名人”,其实就是靠勤劳和朴素支撑着一个普通家庭,在吃喝玩乐方面,甚至连一般的农村人都不如。很多物质层面的想象,爬上楼梯都够不着。于是,鸡飞狗跳的事就不时发生,最后,儿子得到一句“三观不合”,就没了媳妇。而尚在襁褓中的孙女,睁着迷茫的双眼,啥也不懂,便成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儿子工资不高,没钱请保姆,自然就得把孩子扔给我们,妻子临危受命出任“救火队长”,赶紧向单位请了假,回家带孙。看着这个嗷嗷待哺的娃,一向以事业为重的我,一直在奋斗路上奔跑的我,那一刻,突然间感到心如刀绞。
  元月23日,星期六,我放下学习,放下写作,主动提出和妻子一起,带孙女去佛山新城江滨公园玩。其实孙女才那么小丁点儿,哪懂得欣赏自然风光、人间美景,带她出去,无非是因为我内心的愧悔。当年,她爹没有享受过的待遇,而今,我得加倍补给可怜的她。
  那天,我和妻子在佛山新城转了一天,不想工作的事,不想学习的事,只遛娃。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遛娃,算是破了天荒。
  那天,平时偶尔也会哭几声的孙女,竟然神奇得一声没吭,她躺在婴儿车里,醒时就大睁着双眼,长久地望着蓝天白云,困时就闭上双眼,乖乖睡觉。我们去哪儿,她就跟着去哪儿,对复杂的人世间,她一无所知。
  而我对这天大地大的人间,也不免有些迷茫了。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事业如日中天可以让家庭幸福吗?忠孝可以两全吗?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当年,为了生活,我忽略儿子的成长,以为只要闯出一番事业,就能为父母妻儿撑起一片晴空,而事实上,我穷尽一生攒下的这点家业,在高速发展的欲望社会里,竟是如此不堪。最后害得孙女也遭连累。
  突然遭此打击的儿子,倒也没有消沉,反而帮我分析说,像我们这种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张家长李家短,甚至连麻将都不打,成天只知道读书学习的家庭,在欲望社会中被抛弃是很正常的,别说媳妇,就是他自己,也早就想搬出去住了。毕竟,所有的学习和上进,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是,”儿子补充说,“谁都喜欢诗和远方,问题在于诗和远方是需要物质保障的。”除了努力学习和奋斗打拼,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为我们一家子提供物质保障。
  儿子的话令我百感交集。为了生活,每个人都在努力奔跑,即便是,一边跑,一边偷偷抹去冰冷的泪水。
  途经南桂园
  我要去城市广场,赴一个约会。我在汾江路。我没开汽车,在日渐拥堵的城市里,我已经习惯了骑单车。不是为低碳,咱不是陈光盘,没那么拉风,咱是惊交警叔叔寄罚单。他们太犀利了,除了人工偷拍,还有电子眼,防不胜防。所以,能不麻烦他们,就不麻烦他们了。
  本来是想走东方广场的,顺着佛平路,再拐南海大道……可是,天不遂人愿,路上好几处红灯,仿佛一直亮着,很考耐心。而我耐心有限。见着红灯绕着走,这是生存哲学,于是拐道燎原路,进桂园牌坊,就是南桂园了。
  南桂园是我漂泊异乡的一个驿站。之前,我在贵阳挖过煤,在西昌学过木匠,在顺德干过工厂流水线,在中山当过记者……都是步履匆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是我喜新厌旧,而是生活所迫。打工不是我的梦想,我需要一个可以扎根的地方。1995年,因为一个名王海军的文友,南海日报社向我敞开了大门。
  那天,我先从中山坐车到佛山鸿运汽车站,然后再转市内公交,前往南海日报社的。下车的地方,就是南桂园,南海日报社就在车站旁边。其时,王海军任报社副刊部主任,他准备把我调去当编辑。
  南海日报是南海市委机关报,有机会进这样的单位,对我一个四川民工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我以为自己会在南海日报干到退休。
  ……
  单车在街边自由滑行。汽车像极了满地的乌龟,趴着堵着,喘着气,偶尔向前挪动几步。不经意,便看见一个小公园,在路的左侧,有人三三两两的,在里边闲逛或小歇。几个老年人,头发灰白,坐在花坛边,先东看几眼,又西望一阵,仿佛完全没有目标与兴致,只是因为睁着眼,总得看看周围,于是,这眼便昏蒙着,四顾茫然。
  吱的一声,我刹住车,完全是下意识的。也许,多年之后,坐在花坛边老眼昏花的,就该是我了吧?
  而多年之前,我那么年轻,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不管生活的喜悦与悲伤,每天,我都会按时抵达南桂园,开始一天崭新的劳作。
  那时,南海日报社还在,就在南海县委旧楼里。我的办公室在六楼,靠西最大的一间。副刊部的全体同事,一年四季都猫在里边,编着诗歌或散文。那时,我们怀抱理想,充满激情,对未来信心百倍。若是央视来采访,不用导拍,就算突然将麦塞过来,问“你幸福吗”,我也一定不会说自己姓周。
  而今,旧楼还在,但《南海日报》不见了。
  我抬眼,向着楼上望去,恍惚间,似见有人在向我挥手示意,那该是当年的同事吧,抑或,就是当年的自己?而阳台、窗户,已经越发地残破了,灰尘将岁月封固在那里,让人不禁心下戚然。
  记得到南海日报社应聘时,我只有初中学历,社领导完洪、何克承说,我们不看学历,只看能力。
  上午面试,下午就接到了上班的通知。
  而今,两位领导都退休了。那曾经对一个初中生敞开的报社大门,也永远地关上了。
  作者简介:周崇贤,中国作协会员,现居佛山南海桂城。
其他文献
一  一个人,一生中,总会有一个地方能扎根在你的梦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一个转身,便霍然眼前。  颍州,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颍州美,有诗为证,“直到城头总是花”“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荫乍合时”。欧阳修和苏东坡赞美颍州,是用绝美的诗词来展现的,特别是欧阳修,其知颍诗、思颍诗、归颍诗共计百十余首,足见颍州之美,足见其对颍州之眷爱。  宋代的文人墨客对颍州似乎青睐有加。欧阳修之前后,晏殊、吕公著、梅
期刊
香水谣  俯向渴望的土地  轻盈地绵绵地  倾情心爱的人间  像鸟儿一样地飞  广袤的田野  美丽的绿随风蔓延  早春的细雨啊  你温情又柔和的滋润  我干渴的乡土  转瞬之间,钟爱的  山川与河流,青翠如黛  缀满悦耳的璀璨  纸上还乡  春回故乡时  游过岁月的鱼儿  透纸跃出水面  岸上一株海棠  向着远去的水挥手  花瓣飘落草尖  故乡依然安静  花红闪动光彩,照亮  近枝间幽幽鸟鸣  喃
期刊
在不同情况下,人们流下的眼泪在显微镜下是不同的。不同的眼泪有着不同的形状。上次你满含泪水是什么时候?如果你问我,我想我的回答是从别人那里得不到感同身受,从自己这里得不到问心无愧。  四年前热,四年后更热。热离得远了就只顾眼前的热浪了。正值炎夏,酷暑难耐,大大小小的赶路人,我经过他们,他们也路过我。候车间里四散着几个老汉,抽着湿热又烦躁的烟。逼仄的地下通道,潮湿的地面拉慢脚步前行的速度,鞋子也好像地
期刊
作者简介:  王奕鑫,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忻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未央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未央区美术家协会会员、《知音》杂志金牌作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杂志评论家、电影《哪儿,家》《最后的心事》文学顾问。  曾获评“中国老挝国家旅游年文化大使”荣誉称号,获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二等奖、吉林省文化厅《参花》2018年度优秀作者奖等。  出版圖书《活出自己》《我们,就这样走》《染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舞蹈技术技巧的特点——技术性、感染力、感情表达,提出了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协助表演者抒发情怀、增加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增强舞台表现力、刻画人物特征,只有掌握舞蹈技术技巧特点,并加以充分利用,才能促进舞蹈作品角色得到良好的演绎,最大程度地获取观众的共鸣。  关键词:舞蹈表演;表演者;人物特征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技术技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含基本功训练、情感表达
期刊
寒冷的早晨,一阵急救车的鸣笛声,惊动了雨过天晴的新浦公园。晨练的人们不禁满面惊愕,朝急救车停下的长廊方向注目。不知大清早,谁出了问题。  今天是周末,公园里比往日增加了几许人流,因央视国学春晚海选在新浦公园蒙古包大舞台举行,气氛也略显热闹了许多。  这几天,天气一直小雨绵绵。今天,和暖的阳光从枯枝间透过,把央视国学春晚连云港海选舞台的大红地毯,照得格外耀眼。  经邱姐介绍,我参与了这次国学春晚组委
期刊
孩提时的城南是窄窄的巷道,酥香油茶的味道飘过街角处小二麻花摊,老张头那苜蓿和着韭菜的包子寄居着我幼时的回忆,随着北方刮过夏季的风,城南墙根下盛开的油菜花让空气中弥漫着芬芳。时光荏苒,城南焕然一新的瓷篷替代了斑驳老旧的青瓦,矮矮的木窗也已消隐不见,童年的记忆却牢牢镶嵌在陈旧的墙砖中。  城南的树叶特别嫩,细细青丝上宛若仙女手指般的茎藤浮绕着,阳光在树叶缝隙间洒将下来,在青泥石子地上形成斑驳圆点,孩提
期刊
随手翻开一本《读者》,看到一篇“画与话”,题目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其中有一组,图画是一个古挂钟连带一个方形的窗子,里面一扇拉升的窗帘,窗边趴着一只小猫,一个小孩从窗子的侧边探出头来,仰望着天空, 钟的周边围绕着几丝柳枝,婀娜地伸展开来。整幅画像简笔画中的冒着炊烟的小家,脱离凡尘,让人心生向往。然后就写着一串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那里有老父母,有老房子,有小时候爬过的那
期刊
我的家乡陶林,是扬州宝应东荡区域一个古老的村庄,紧依广洋湖。广洋湖与邻市兴化交界,在过去以船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年代,水乡村民之间的生产生活与人际往来可谓密集频繁。  陶林、苗林、贾林、桑庄合称“三林一庄”,曾经在当地历史上被记载为“九龙戏水之地”,也是一块鲜为人知“凤凰之地”。  “九龙口”曾经一度是陶林村对外称呼的代名词,对内又特指陶林成子河中的一个土墩周边。当时有九条河流的道口交汇于此,对着
期刊
有说:万物入诗,于是诗化为万物。万物有灵,于是灵气在风中聚散,终是成就了诗经,成就了她的千回百转。  我永远热爱诗三百,爱她的夏雨凉风,秋霞暮雪,爱她的人情冷暖,笑与沉默。她用至真至纯的人间烟火气,用温柔和美好的韵律抚动了我的心。  我深愛《诗经·郑风·风雨》里这样的一句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每每读到,都能回味,我不禁讶异于自己竟如此细腻,能从这般平淡之处收获感动,更暗叹它时常闪烁在我的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