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百十人”是多少人?
我们在口语和书写中常常使用“百十人”,有些人搞不清楚,“百十人”究竟是“一百多人”呢,还是“一百人左右”?
“百十”表概数,是“一百左右”的意思。所以,“百十人”指“一百左右”的人。
“百十”后面有时加上“来”,说成“百十来”。也是“一百左右”的意思。例如“百十来斤”是指“一百斤左右”,“百十来里”是指“一百里左右”。
“百十”前不能再加数词,不能说“三百十”“四百十”。另外,也没有“千十”“万十”的说法。
“来”也常用在其他数词后表概数,也是数量稍多或稍少的意思。例如“十来里”是说“十里左右”,“四十来天”是说“四十天左右”。在北京话里,“来”多表示比某数略少。
应当留意的是,“十来斤重”和“十斤来重”意思不同。“十来斤重”范围略大,可指比“十斤”多或少一两斤;“十斤来重”所指范围较小,一般指比“十斤”多或少一二两。
口语中常说的“百儿八十”的意思是“一百或比一百略少”(不指比一百多的数量)。例如“百儿八十块钱”指一百块钱或将近一百块钱。
表概数也常用“把”,也是“左右”的意思。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在“百”“千”“万”的后面、量词的前面,例如:“百把块钱”“千把棵树”“万把条枪”。另一种是用在某些量词后,例如“个把月”“块把钱”“尺把长”。“个把月”指一个月左右,“块把钱”指一块钱左右,“尺把长”指一尺左右。这时前面不能再加数词,例如不能说“一个把月”等。
Tips:汉语中常将相邻或间隔的数字连用来表示概数,例如“三五天”“七八百人”“十七八个”。这时,数字是从小往大排列的。有趣的是,有时也出现从大往小排列的情况。例如上文提到的“百儿八十”,再如“三两天”“千儿八百”“万儿八千”。
“百”在古代读入声,现在读b2i,不读b5。“百色”是地名,在广西,过去曾读b5s-,现在一般读b2is-。
2.“毕升”还是“毕昇”
报刊上,工具书上,有时出现“毕升”,有时出现“毕昇”,究竟应当怎样写呢?
1955年12月颁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规定,“升”为规范字形,“昇”作为“升”的异体字予以淘汰。
但是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古人名字中的“昇”,如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清代戏剧家洪昇名字中的“昇”,是否应当也要改为“升”呢?对此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应当改为“毕升”“洪升”,另一种看法认为还是要写成“毕昇”“洪昇”。
新研制的《规范汉字表》已经恢复了“昇”(限用于姓氏人名)字,因此写成“毕昇”“洪昇”比较妥当。有的工具书,例如《辞海》(第六版),已经采用了“毕昇”“洪昇”的写法。
3.“等”可否用于列举已尽
人们说“等”的时候,是表示后面还有,不再说了,也就是表示“列举未尽”。“等”是否可以表示“列举已尽”呢?
“等”用在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时,其实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在列举未尽的词语之后。例如:
(1)河北、广东、贵州等省已经完成了这方面的统计。(完成统计的还有其他省。)
(2)老张、老李、老王等人参加了昨天的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其他人。)
另一种是列举完所有项目之后用“等”,也就是表示“列举已尽”,例如:
(3)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四个城市已经作好安排。
(4)老张、老王、小李等三人都表示同意。
应当注意,如果表示“列举已尽”,“等”后一定要有表示总计的数目,例如(3)中的“四个”和(4)中的“三人”。
如果使用了“等”“等等”“之类”,不能再用省略号,例如不能写成“西瓜、苹果、香瓜……等,都卖得很好”,也不能写成“西瓜、苹果、香瓜……等等,都卖得很好”,或者“西瓜、苹果、香瓜……之类水果都卖得很好”。
反过来说,上述几个地方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也就是说,“等”“等等”“之类”跟省略号不能同时出现。
还有,一般地说,“等”前不停顿,“等等”前可以停顿,也可以不停顿。例如可以写成“苹果、香蕉等”,不宜写成“苹果、香蕉,等”。可以写“苹果、香蕉等等”,也可以寫“苹果、香蕉,等等”。
4.“橘”可以写成“桔”吗
在各地的早市和地摊上,能够经常看见水果商贩的牌子上把“橘子”写成“桔子”,这种写法是否正确呢?
“桔”只有一个读音,就是jié。“桔”跟“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桔”也不是“橘”的简化字。将“橘”写成“桔”是错误的,“橘子”不能写成“桔子”。虽然早市上这样写,但是在出版物上,在正式的文件中,不能把“橘”写成“桔”。
在常用词语中,“桔”只用于“桔梗”(一种草本植物,根可入药)和“桔槔”(古代的一种汲水工具。在井边架起一根横杆,一端挂水桶,一端系石头,靠横杆两端一起一落来汲水)两个词语。
1977年出台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以下简称《二简》)的《第一表》中,“橘”被简化为“桔”。虽然《二简》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语委的通知所废止,但由于某些字笔画简单易写,所以“桔”等字至今仍有人使用。在正式出版物和文件中,不宜使用《二简》字。
Tips:“秸秆、秫秸、豆秸、玉米秸”中的“秸”(jiē)不要误写成“桔”。
(本文摘自杜永道 《缺失的语文课》 人民日报出版社)
我们在口语和书写中常常使用“百十人”,有些人搞不清楚,“百十人”究竟是“一百多人”呢,还是“一百人左右”?
“百十”表概数,是“一百左右”的意思。所以,“百十人”指“一百左右”的人。
“百十”后面有时加上“来”,说成“百十来”。也是“一百左右”的意思。例如“百十来斤”是指“一百斤左右”,“百十来里”是指“一百里左右”。
“百十”前不能再加数词,不能说“三百十”“四百十”。另外,也没有“千十”“万十”的说法。
“来”也常用在其他数词后表概数,也是数量稍多或稍少的意思。例如“十来里”是说“十里左右”,“四十来天”是说“四十天左右”。在北京话里,“来”多表示比某数略少。
应当留意的是,“十来斤重”和“十斤来重”意思不同。“十来斤重”范围略大,可指比“十斤”多或少一两斤;“十斤来重”所指范围较小,一般指比“十斤”多或少一二两。
口语中常说的“百儿八十”的意思是“一百或比一百略少”(不指比一百多的数量)。例如“百儿八十块钱”指一百块钱或将近一百块钱。
表概数也常用“把”,也是“左右”的意思。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在“百”“千”“万”的后面、量词的前面,例如:“百把块钱”“千把棵树”“万把条枪”。另一种是用在某些量词后,例如“个把月”“块把钱”“尺把长”。“个把月”指一个月左右,“块把钱”指一块钱左右,“尺把长”指一尺左右。这时前面不能再加数词,例如不能说“一个把月”等。
Tips:汉语中常将相邻或间隔的数字连用来表示概数,例如“三五天”“七八百人”“十七八个”。这时,数字是从小往大排列的。有趣的是,有时也出现从大往小排列的情况。例如上文提到的“百儿八十”,再如“三两天”“千儿八百”“万儿八千”。
“百”在古代读入声,现在读b2i,不读b5。“百色”是地名,在广西,过去曾读b5s-,现在一般读b2is-。
2.“毕升”还是“毕昇”
报刊上,工具书上,有时出现“毕升”,有时出现“毕昇”,究竟应当怎样写呢?
1955年12月颁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规定,“升”为规范字形,“昇”作为“升”的异体字予以淘汰。
但是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古人名字中的“昇”,如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清代戏剧家洪昇名字中的“昇”,是否应当也要改为“升”呢?对此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应当改为“毕升”“洪升”,另一种看法认为还是要写成“毕昇”“洪昇”。
新研制的《规范汉字表》已经恢复了“昇”(限用于姓氏人名)字,因此写成“毕昇”“洪昇”比较妥当。有的工具书,例如《辞海》(第六版),已经采用了“毕昇”“洪昇”的写法。
3.“等”可否用于列举已尽
人们说“等”的时候,是表示后面还有,不再说了,也就是表示“列举未尽”。“等”是否可以表示“列举已尽”呢?
“等”用在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时,其实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在列举未尽的词语之后。例如:
(1)河北、广东、贵州等省已经完成了这方面的统计。(完成统计的还有其他省。)
(2)老张、老李、老王等人参加了昨天的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其他人。)
另一种是列举完所有项目之后用“等”,也就是表示“列举已尽”,例如:
(3)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四个城市已经作好安排。
(4)老张、老王、小李等三人都表示同意。
应当注意,如果表示“列举已尽”,“等”后一定要有表示总计的数目,例如(3)中的“四个”和(4)中的“三人”。
如果使用了“等”“等等”“之类”,不能再用省略号,例如不能写成“西瓜、苹果、香瓜……等,都卖得很好”,也不能写成“西瓜、苹果、香瓜……等等,都卖得很好”,或者“西瓜、苹果、香瓜……之类水果都卖得很好”。
反过来说,上述几个地方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也就是说,“等”“等等”“之类”跟省略号不能同时出现。
还有,一般地说,“等”前不停顿,“等等”前可以停顿,也可以不停顿。例如可以写成“苹果、香蕉等”,不宜写成“苹果、香蕉,等”。可以写“苹果、香蕉等等”,也可以寫“苹果、香蕉,等等”。
4.“橘”可以写成“桔”吗
在各地的早市和地摊上,能够经常看见水果商贩的牌子上把“橘子”写成“桔子”,这种写法是否正确呢?
“桔”只有一个读音,就是jié。“桔”跟“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桔”也不是“橘”的简化字。将“橘”写成“桔”是错误的,“橘子”不能写成“桔子”。虽然早市上这样写,但是在出版物上,在正式的文件中,不能把“橘”写成“桔”。
在常用词语中,“桔”只用于“桔梗”(一种草本植物,根可入药)和“桔槔”(古代的一种汲水工具。在井边架起一根横杆,一端挂水桶,一端系石头,靠横杆两端一起一落来汲水)两个词语。
1977年出台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以下简称《二简》)的《第一表》中,“橘”被简化为“桔”。虽然《二简》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语委的通知所废止,但由于某些字笔画简单易写,所以“桔”等字至今仍有人使用。在正式出版物和文件中,不宜使用《二简》字。
Tips:“秸秆、秫秸、豆秸、玉米秸”中的“秸”(jiē)不要误写成“桔”。
(本文摘自杜永道 《缺失的语文课》 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