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资源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路径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_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成性资源是具有灵活性的教育资源,涵盖了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资源的模式化、课文知识的应试化使得教师的教学基本延承着相似的模式,因此我们要用生成性资源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小学语文;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115-02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nstructing effici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with generative resources
  CHE Hongyu (Chengguan No.2 primary school,Wushan County,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Generative resources are flexible educational resources,covering teaching resources,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activities,etc. In primary school,the degre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largely depend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the patterning of resources and the exam oriented text knowledge make teachers' teaching basically follow a similar model. Therefore,we should use generative resources to construct an effici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Keywords】Generative resources;Primary school Chinese;Path research
   课堂是由多方面资源在教师的合理整合下呈现的,随着新课本的产生,教师要及时的转变教师思维,从单一的模板课堂转变为开放的活力课堂。由于小学教学基础知识较多,学生的经验积累不足,课堂的所用时间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整合资源,运用开放式资源来提高课堂效率。基于此,笔者将来谈一谈有关于生成性资源构建高校小学语文课堂的路径研究。
  
  1.转变资源整合观念,树立开放性资源构建意识
  
   教育的传导者是教师,教师在教育环节起引导作用。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学习习惯,都受教师的影响。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过程占比是较大的。对于课文的教学,很多教师都围绕着“教材”、“教案”,往往将教学设计安排的紧密有序,但是压缩灵活空间的占比,使得课堂是“模板教案”的课堂。对于在课堂中,发生的状况,问题,不及时的去发现、反思。因此,教师要转变资源利用思路,不能局限于资源的有限,而要开发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开发资源利用思维,拓展资源整合思路,在借鉴“教案”的同时,加入自我的感想,灵活安排课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课程《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要熟悉文本的内容、重难点和教学目的。围绕着这些点,脱离模板,进行教学活动的生成性资源整合。教师先播放几段音频,分别是“风声”、“雨声”、“小动物的声音”分别让学生辨识,发散学生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结束后进行教学导入:“刚刚老师播放了几段声音,同学们也猜到了是什么声音,其实啊,它们虽然是不同的声音,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大自然的声音”导入连接到课文的标题。随后提出问题:“课文描写的风声、雨声、动物的声音,分别都写了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标记”在学生阅览的过程中,进行板书。在提问学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在这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回答,不能自顾课程的推进。“风声是写了树叶也写了森林、雨声是小雨和聚流成海、大自然的声音则是多种自然界的昆虫。”这里教师要灵活进行总结:“柔与刚对面的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在具体的分析文本的过程,要运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声音等抽象画面进行直观的反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同时也要在板书上理清文本“围绕第一段的自然,从风、雨、动物来展开描写”的结构,让学生理解行文结构紧密。在教学时,还要拎出描写“风、雨”的句子,对语句进行分析,围绕修辞手法。并讲解分析不熟悉的修辞手法,举出例子,并让学生进行仿写。
  
  2.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展开生成性资源的构建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知识能力的把控不足,已知知识掌握不牢,未知知识难以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往往是占绝对的主动。,产生对教师的畏惧感,甚至是抗拒。情感上抗拒的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接受,影响知识的高效传达。那么,教师在文本的教学中,要不拘泥于文本的知识分析,还要把学生的反应考虑进行,对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对于文本的反应做为参考,可以更好的去筛选内容,提炼出学生所能吸收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摆正学生作为核心的主體地位,围绕学生展开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学教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可以减少讲述过程。由醒目的题目的入手“水泥道是哪里的?金色巴掌有指什么?为什么这条水泥路上有金色巴掌呢?”让学生自主阅读,跟着文中的“我”一起去看看那条“水泥道”。“我”是走在一条上学的道路,而金巴掌指的是银杏叶子。那是一条铺满了银杏叶的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银杏叶。文本主要是描写了银杏叶,那么教师可以带一些银杏叶子到课堂上,给学生具体的去触摸、观察和深入了解“金色巴掌”所指含义。然后来谈一谈“你看到的银杏叶是什么样的”这里就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动课堂进程。本文的描写语句优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划出相关语句,并且简单的说一说美在哪里,这里就提到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感受,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言辞迅速的提炼观点,纠正不足。还可以展示文中修辞手法的语句,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讨论,句子中用到的修辞,并再仿说一个句子。文本中还应关注的是以“我”第一视角来描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具备基础的语文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那么教师就可以简单的引入三个人称角度的描写分别会带来哪些效果,注意结合例子,作为知识的外拓。在文本解读的最后,由“‘我’眼中的美丽是在上学的路途中发现的”来延伸出开放性讨论:“你们在上学路途中遇到过哪些的景色呢?”让学生以举手的方式,来聊一聊这些看到的景色,还可以让其他的学生来仔细听一听这些回答,试着去感受。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生成性资源融入课堂,达到高效的效果。   
  3.转化有限资源,开发课程潜力
  
   在小学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有限,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很大一部分来自解析。教材文本是教学活动的依托,知识的传输和理解,是基于文本。教学资源的有限或者教学资源的浪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于文本分析的陈旧处理。教师提前分析好教材,在课上按预定的教学计划走,会达到教师所希望的“上完文本”的目的,但是,问题是在于学生有没有达到“学进知识”的效果。语文课堂的构建中,文本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开发?开发到什么程度?开发的方式又是什么?这都是需要去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以课本为载体,转化有限资源,开发课程潜力,用丰富的课外资源来解释课内资源,让学生在掌握课内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课外资源的探索,從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师也应该利用学生的课后反馈来不断优化自身的课程内容,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文本题目即点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典型的说明文是学生觉得枯燥的文章体裁之一,但本文的用语较为优美,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讲解。对于文本的课堂讲解,就要以多种形式来分析。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西沙裙带照片,并且可以播放《西沙群岛》纪录片视频,先让学生领略西沙群岛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提出“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就是关于西沙群岛的描写,让我们一起,跟紧‘作者导游’,一起去看看西沙群岛到底有多美吧!”自然的引入文本,讲解文本。教师讲解内容时,要突出重点,注意不能逐步逐句都讲,使学生的关注点分散,最后难以抓住中心。本文一个重要的是分析结构,“总-分-总”是从“介绍美丽的西沙群岛到由上到下,由远到近来具体描写最后写到岛上人文,指出‘英雄儿女’使群岛更加美丽”。结构要在板书中体现大致,然后讲将板书和多媒体结合,在多媒体上来具体分析大的结构框架下,每一层的小的描写:“海底世界中五彩斑斓的鱼、各式各样的珊瑚、蠕动的海参…”每一段的描写都体现语言文字的优美,教师可以从简单词语入手到描写西沙群岛瑰丽的美景句子,教师进在行讲解分析,把凝练的词语“五光十色、美丽富饶等”凝练的词语解释开,联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课前观看的映像,将群岛的美,慢慢在学生的脑海中构造出来,每一个学生所产生的美是不一样的,但是所接受到的震撼是相似的。是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西沙群岛的美还在于海水的变换莫测,学生对于大海的概念不一定清晰,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目前的经验有限,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深蓝、浅绿、杏黄”的海水。最后写的是人,把自然逐渐过渡到人文,“守卫群岛的人”是“英雄”使得群岛变得更美。这里的“美”不止是眼睛上看到的美,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美”。
  
  4.注重教学情境,鼓励生成创造
  
   生成性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宝贵的,由于其稀缺性和瞬时性,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情景下恰当抓住时机,利用生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学习。教师必须意识到,每节课的教学并不能按照自己假定的固定模式进行,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课程,再加上学生的不同个性,课堂教学是活跃的,灵动的,它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考虑教学情境的过程。无论是教师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情境,还是突发的教学场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绝佳的机会。教师要及时利用教学情境,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创造精彩的生成性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课文《纸的发明》为例说明。文章的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是以纸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说明。由于距离学生生活既遥远又贴近,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一方面了解古代造纸历史,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如何造纸。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先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纸化解学生的陌生感,例如:书写纸,餐巾纸,包装纸,引导学生思考纸张是如何思考,然后进一步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要坐上中华文明星船,通过视频一起航游至古代。看看古代我们的纸张是如何诞生的。在开启旅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你心目中最原始的纸张是什么?”鼓励学生创造思考,通过学生的自由表达,自然而言吸引学生进入学习。其次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总分总的节奏让学生在明确造纸术的重要性基础之上,根据蔡伦的造纸过程所用材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 思考,与我们现在的纸张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轴,让学生自行进行人类记录文字方式的演变进化过程,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共同生成创造。最后可能学生对于古代纸张的了解还比较浅显,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纸张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让学生自己假设自己是一个发明家,如果你在古代,你会发明创造什么?在学生发挥想象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让学生收集资料,自行生成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转化有限资源,开发课程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展开生成性资源的构建、转变资源整合观念,树立开放性资源构建意识等策略,开展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王艳宇.人文性,开放性,生活性及审美性——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开发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P.144-144.
  [2]许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9(05):P.8-9.
  [3]林婷.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3):P.58-5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以幼儿文学想象为切入点,通过“班级绘本剧”,实践四步可行性策略,即“CDMP”四步曲,“choose”——选择合适的绘本,让幼儿文学想象有本可依;“director”——“渐进支架式”编导,让幼儿文学想象有迹可循;“make”——“物化式”制作,让幼儿文学想象由点成线;“perform”——呈现式表演,让幼儿文学想象生动饱满。   关键词:大班幼儿;班级绘本剧;文学想象  
期刊
摘 要: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翻转课堂是素质教学改革下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于傳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翻转课堂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针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没有发挥实践教学的方式、师生互动兴致不高等,因此初中语文学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贯穿学生整个义务教育学习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为日后学生奠定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质的必备条件。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面临着升学问题,所以在这一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做好接下来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衔接,更好的让学生打牢语文知识基础,所以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小学生十分重要。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与时俱进,结合学生的实际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受到明显重视,但经过观察发现,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专注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运用更加前沿的教学理念于课堂之中,以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经过调查发现,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音乐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由此,本文就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中音乐
期刊
摘 要: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具有极综合性的学科,不仅与其他学科交叉密切,也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养,尤其是地理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课堂作为地理知识学习与传授的主阵地,自然而然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因此教师应注重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来开展与新课改理念相符的地理课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和学习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帮助之下,当今时代的信息技术能够与初中的化学课堂的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之中,应该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而来引发初中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思考,促使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有关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深度
期刊
摘 要: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对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工具进行充分运用,这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挑战和生机得以增加。新课标指出:“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重视,并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对效果课堂进行构建。”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及实际情况,将全面、科学的教学指导提供给学生,以此对高中生物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快的吸收知识。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是教育领域的创新,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学工具。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本文从思维导图的含义与作用进行分析,并对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加以系统的
期刊
摘 要:针对幼儿的教育活动,应该坚持全面性的原则,除了要做好知识教育以及艺术教育以外,还要切实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城市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开展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去正确的认识自然世界,并且通过学习植物种植,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开拓幼儿的视野。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幼儿教育活动当中开展种植活动的重要意义,随后探讨了具体的开展策略,以此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实现幼
期刊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不能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培养需求,物理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理念革新和教学方法丰富的方式打造更高层面的知识探究平台。研究指出自学能力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发展,初中生可以对课程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物理教师能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因为自学能力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和实践运用的一项因素,也是推动课堂教育深度发展的能力支持,所以物理教师需要在当前背景下思考培养初中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