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藏书楼

来源 :七彩语文·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书楼是充满书香的地方,是我国古代专门用来收藏各种书籍和阅览图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天一阁
  坐落在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它的创建人是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有学者评论:“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由此可见天一阁的重要地位。
  天一阁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乾隆决定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乾隆下旨要求藏书家们积极献书,天一阁就上献了大量的珍贵书籍,其中包括稀有的珍本、善本等。余秋雨在《风雨天一阁》一文中如此评价天一阁的这次贡献:
  天一阁因此而大出其名,尽管上献的书籍大多数没有发还,但在国家级的“百科全书”中,在钦定的藏书楼中,都有了它的生命。我曾看到好些著作文章中称乾隆下令天一阁为《四库全书》献书是天一阁的一大浩劫,颇觉言之有过。藏书的意义最终还是要让它广泛流播,“藏”本身不应成为终极的目的。连堂堂皇家编书都不得不大幅度地动用天一阁的珍藏,家族性的收藏变成了一种行政性的播扬,这证明天一阁获得了大成功,范钦获得了大成功。
  “藏书的意义最终还是要让它广泛流播”,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藏书家
  在古代,藏书并不是个职业,但藏书家们却用敬业的精神来对待这个“爱好”。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位代表人物——
  范大冲
  范 钦
  为了保护藏书,范钦制定了严格的族规,例如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等。
  范钦临终前将遗产分为两份,一份是万两黄金,一份是一楼藏书。他的长子范大冲立即开口,愿意继承藏书楼,并决定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当藏书楼的保养费用。
  藏书的事业艰苦且无利可图,范钦用这份看似苛刻的遗产划分,向后代传达了苦役般的藏书信念。
  瞿 镛
  瞿绍基
  瞿氏家族是江苏常熟古里的铁琴铜剑楼的主人。他们致力于收罗江南古籍珍本和文物古董,曾购得铁琴和铜剑各一件藏于楼中,因此命名藏书楼为“铁琴铜剑楼”。楼中不仅书香芬芳,而且因侠义之气更增光彩。瞿镛曾自咏道:“吾庐爱,藏弆(jǔ)一楼书,玉轴牙签频自检,铁琴铜剑亦兼储,大好似仙居。”
  卢 址
  浙江宁波抱经楼主人卢址三十年如一日地购书抄书,如果朋友有珍奇的书籍,卢址一定千方百计借来抄写。他不分日夜地校勘古籍善本,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随着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如今留存于世的藏书楼已所剩无几。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藏书楼的保护,希望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长久地留传下去。有机会去藏书楼走一走,体会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宁静……
其他文献
中医从何而来  中医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立了原始医学。古代人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比如,一个人第一次吃马齿苋治好了腹泻,可能只是偶然,第二次就会加深印象,第三次有心人就会作一定的记录,以后这种方法就得以传播开来。  神奇的中医药方  中医的方剂多得难以计数,上千种中药会有上万种的组合,用量的不同又会产生全然不同的效果,实在是变化万
期刊
“火烧赤壁”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试想一下,如果天公不作美,偏偏不刮东风,结果会怎样?那么,在时值冬季的背景下,若是刘备和孙权联军强用火攻,大火只会顺着西北风烧向自己的阵营。赤壁之战,谁胜谁败,恐怕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由此可见,天气对战争的胜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事实上,每一场战争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天气的影响。下面,让我们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场战事为例,看一看天气在其中的作用吧!  敦刻尔克大
期刊
观风,一个人要用眼睛来看,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风是如此虚无而又缥缈。不过有一回我却得到这种亲身体验,那是四年前大雪飘落的时分。我骑马经过洼地上段通向市镇桥的大路,这条路过去是徒步旅行的人走出来的。两旁的田野一望无际,积雪盈尺;前一天夜间凝结起薄薄的霜冻,所以地面的积雪变硬结冰了。早晨阳光普照,灿烂明媚,朔风在空中呼啸,一年到了这个季候,已是凛冽侵骨了。马蹄阵阵踏过,大路上的积雪就松散开来,于是风吹雪
期刊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暑期实践开始了,走,卖报去——  手捧厚厚的一沓报纸,啊!好闻的油墨香!  翻一翻,瞅一瞅,新闻时事记心头。了解最有吸引力的、老百姓最关心的新闻,想一想,该怎么向别人推荐这一期报纸的看点。准备充分以后,鼓起勇气喊出:“卖报喽——”  满面热情走上前,轻声细语问声好。“大爷,今天的要闻莫错过,您看这头条……”
期刊
“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这句话出自《本草纲目·禽部》,是说:小乌鸦刚出生,老乌鸦会喂养它,等老乌鸦老了,小乌鸦会反过来喂养母亲。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小时候,父母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天;长大了,我们也能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我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有人说:“她,是母亲的手,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头上那片天。她,是黑夜里母亲床前的那盏灯,是寒风中母亲心头的那份暖……”  
期刊
《海的女儿》《灰姑娘》《皇帝的新衣》《木偶奇遇记》,相信大家对这些著名的童话故事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童话故事,它们非常短小,有的还不到一百字,却想象独特,构思奇巧,蕴含着真善美,它们就是微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读一读  @书香上海:爷爷住在仓库里,每天赶走想进仓库的麻雀和小野兔。后来,仓库被搬空废弃了,爷爷也搬走了。没多久,爷爷又想回仓库住啦,看见仓库四周开满了金色
期刊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文质兼美、内涵深刻的写景散文。要真正走近青海高原这株柳,须反复朗读、感悟课文,使高原柳的形象渐渐高大、清晰起来。  一、眼前所见之柳  课文第5自然段为我们揭开了高原柳的真实面纱。“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粗实而坚硬”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柳树外在的奇特。末两句中的“锻铸”“巍巍然”“撑立”,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高原柳顽强的生命力和内在的神奇。如果这株柳生长在平原上,即使更
期刊
“出发喽!”伴随着激动的心情,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农庄行。天公作美,刚才还骄阳似火,这会儿明晃晃的太阳就被厚厚的云层遮盖起来。我心中窃喜。  一路载歌,到达农庄已经是十一点半了,肚子唱起了“空城计”,好在菜已经摆好:私家臭豆腐煲、桥林鸡蛋干、风味煸豆角、农家土鸡……太丰盛了,虽不是大饭店的海参鲍鱼,可这绿色全天然的农家美食实在也不能等闲视之,闲话少说,赶紧享口福吧!  吃饱了,我迫不及待地拎着水桶,
期刊
放学后,我打开家门,还没来得及进去,小狗逗逗“嗖”的一声,从屋里蹿到我的面前,不停地舔我的手,好痒啊。我进了门,觉得肚子有点饿,四处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块面包。刚咬了一口,还没有来得及咽下去,突然——“宗宗,我也想吃面包,给我尝一口吧!”  猛然这么一声,吓得我差点噎住了。家里没有人啊,是谁在说话?我举着面包大喝一声:“是谁?出来!”“是我呀,小主人!”一个细溜溜的陌生的声音。我四处寻找,发现声音来
期刊
1.很久以前,大森林里住着一头白象。他长得又大又强壮,他的皮肤像牛奶一样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