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效果。方法:90例需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术后10 d与术前1 d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无明显变化,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0 d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要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研究组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可有效保护鼻腔正常黏膜,改善患者鼻腔通气,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
随着鼻腔鼻窦粘膜生理学和鼻窦炎、鼻息肉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鼻腔鼻窦解剖学结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保护功能在鼻窦炎发生和转归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接收9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60例,女30例,年龄在27岁至67岁间,平均(47.0±12.0)岁,病史在1年至10年间,平均(5.5±3.0)年,所有患者均未做过下鼻甲手术,且均排除单纯性下鼻甲黏膜性肥厚、下鼻甲息肉样变等,所有患者行鼻镜检查,均能见到中鼻甲中鼻道。参考97海口标准划分:本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属于Ⅱ型1期,26例患者属于Ⅱ型2期,27例患者属于Ⅱ型3期,17例患者属于Ⅲ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分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应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并给予全身麻醉,取含有肾上腺素的棉片对患者的双鼻腔进行收缩处理,然后在零度硬性鼻内窥镜下,将剥离子慢慢的伸进患者的总鼻道中,并紧紧的贴在患者下鼻甲内侧的根部,用力向鼻腔外侧壁的下方压迫,直至患者的下鼻甲根部发生折断,并往鼻腔外下方移位,使下鼻甲和鼻中隔产生一定的间距,从而有利于内窥镜更好的操作。最后采用Messerklingers对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1]。
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用Messerklingers对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1.2.2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后,均取止血海绵填充双鼻腔,48小时至72小时后再将止血海绵取出,并每日清洗一次鼻腔,连续清洗1个月至3个月,同时仔细清除干净患者鼻窦、鼻腔内的血痂与内积血,每隔一日再清除一次,直至患者鼻腔不再出现血痂和内积血[2]。在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5 d至7 d的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以及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3周至6周。在术后48 h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黏液促排剂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对鼻腔局部进行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在术后7天,再于鼻内窥镜下清理患者的鼻腔,并于每一周或两周内使用内窥镜复查一次,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粘连的分离,鼻粘膜收缩和囊泡、肉芽的清除,以及分泌物的吸引等治疗,并进行冲洗术腔,直至患者术腔的黏膜已经完全上皮化[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0 d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的变化及出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术前、术后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变化情况
研究组术后10 d与术前1 d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无明显变化,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加重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更为严重的还会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患者视力改变,甚至因感染加重而死亡,慢性鼻窦炎常伴有鼻息肉,根据有关统计,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发病率在19%至20%之间[4]。本文主要探讨了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联合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研究组患者在经手术治疗后鼻腔正常黏膜均无出现损伤现象,且术前、术后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无明显变化,可见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联合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不会影响患者鼻腔的正常功能。而单纯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对照组患者术后10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要明显低于术前1天(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此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相符[5]。
笔者分析:由于在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之前如果患者鼻腔出血,则会影响手术的继续治疗,因此很多术者会将下鼻甲的手术放到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之后再进行,但是这样会大大降低了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不会导致患者鼻腔出血,因此,可以先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先对患者进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还可以有效扩大术腔,增大术腔的视野,从而使术者在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时操作可以更加顺利[6]。而且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鼻腔的通气效果,同时保护患者下鼻甲的功能和正常结构不会受到手术的影响,从而减轻了患者在术后鼻腔填塞的痛苦,因此研究组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鼻腔正常黏膜,且不会影响患者的下鼻甲的功能和结构,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现象,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峰.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4327.
[2]胡怀军,田玲.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辅助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159.
[3]宋晓侠,李红英.鼻内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58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7):1475-1476.
[4]路磊.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并骨折外移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15-116.
[5]杨国存,胡建文,张立群.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300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6(10):1077-1079.
[6]谢允平,何建平,陈才军,等.下鼻甲成形联合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2012,52(7):30-32.
关键词: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
随着鼻腔鼻窦粘膜生理学和鼻窦炎、鼻息肉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鼻腔鼻窦解剖学结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保护功能在鼻窦炎发生和转归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接收9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60例,女30例,年龄在27岁至67岁间,平均(47.0±12.0)岁,病史在1年至10年间,平均(5.5±3.0)年,所有患者均未做过下鼻甲手术,且均排除单纯性下鼻甲黏膜性肥厚、下鼻甲息肉样变等,所有患者行鼻镜检查,均能见到中鼻甲中鼻道。参考97海口标准划分:本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属于Ⅱ型1期,26例患者属于Ⅱ型2期,27例患者属于Ⅱ型3期,17例患者属于Ⅲ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分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应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并给予全身麻醉,取含有肾上腺素的棉片对患者的双鼻腔进行收缩处理,然后在零度硬性鼻内窥镜下,将剥离子慢慢的伸进患者的总鼻道中,并紧紧的贴在患者下鼻甲内侧的根部,用力向鼻腔外侧壁的下方压迫,直至患者的下鼻甲根部发生折断,并往鼻腔外下方移位,使下鼻甲和鼻中隔产生一定的间距,从而有利于内窥镜更好的操作。最后采用Messerklingers对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1]。
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用Messerklingers对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1.2.2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后,均取止血海绵填充双鼻腔,48小时至72小时后再将止血海绵取出,并每日清洗一次鼻腔,连续清洗1个月至3个月,同时仔细清除干净患者鼻窦、鼻腔内的血痂与内积血,每隔一日再清除一次,直至患者鼻腔不再出现血痂和内积血[2]。在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5 d至7 d的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以及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3周至6周。在术后48 h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黏液促排剂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对鼻腔局部进行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在术后7天,再于鼻内窥镜下清理患者的鼻腔,并于每一周或两周内使用内窥镜复查一次,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粘连的分离,鼻粘膜收缩和囊泡、肉芽的清除,以及分泌物的吸引等治疗,并进行冲洗术腔,直至患者术腔的黏膜已经完全上皮化[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0 d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的变化及出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术前、术后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变化情况
研究组术后10 d与术前1 d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无明显变化,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加重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更为严重的还会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患者视力改变,甚至因感染加重而死亡,慢性鼻窦炎常伴有鼻息肉,根据有关统计,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发病率在19%至20%之间[4]。本文主要探讨了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联合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研究组患者在经手术治疗后鼻腔正常黏膜均无出现损伤现象,且术前、术后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无明显变化,可见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联合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不会影响患者鼻腔的正常功能。而单纯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对照组患者术后10的鼻粘液纤毛输送功能要明显低于术前1天(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此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相符[5]。
笔者分析:由于在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之前如果患者鼻腔出血,则会影响手术的继续治疗,因此很多术者会将下鼻甲的手术放到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之后再进行,但是这样会大大降低了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不会导致患者鼻腔出血,因此,可以先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先对患者进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还可以有效扩大术腔,增大术腔的视野,从而使术者在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时操作可以更加顺利[6]。而且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鼻腔的通气效果,同时保护患者下鼻甲的功能和正常结构不会受到手术的影响,从而减轻了患者在术后鼻腔填塞的痛苦,因此研究组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鼻腔正常黏膜,且不会影响患者的下鼻甲的功能和结构,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现象,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峰.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4327.
[2]胡怀军,田玲.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辅助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159.
[3]宋晓侠,李红英.鼻内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58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7):1475-1476.
[4]路磊.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并骨折外移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15-116.
[5]杨国存,胡建文,张立群.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300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6(10):1077-1079.
[6]谢允平,何建平,陈才军,等.下鼻甲成形联合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2012,52(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