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本文通过对认知心理学中的两种知觉加工理论进行分析和阐释,得出“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都对阅读学习有指导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将两种加工模式相结合,能更好地促进阅读过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知觉加工;阅读理解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2013)。它揭示了认知过程中的内部心理机制,并能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言语行为做出某种解释。认知心理学在本身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相关学科(董时雨,2009)。认知心理学的许多现存理论、观点同样会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一、知觉加工理论知识简介
(王甦,汪安圣,2013)知觉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两种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个术语是由计算机科学引来的。
1.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方式是由外部刺激开始的,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王甦,汪安圣,2013:25)。例如,当看一幅完整的图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图片的各个特征,如颜色,形状,字迹等,然后通过思维联系各个子特征再结合起来才确认并识别各个图片,再结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由于“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这种类型的加工因而成为自下而上加工。
2.自上而上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过程是从一般知识出发,对知觉对象形成期望或假设,进而影响并制约所有的加工阶段和水平,从“调整特征察觉器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一系过程。在音速恢复实验中表明,上下文效应是自上而下加工常体现之处。例如:在语篇中,根据上下文,便可以通过联想对部分或某一缺失的字词做出相应的解释。由于是“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这种类型的加工因而称为自上而下加工。
二、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知觉加工的过程分析
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专家(包括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均同一语言行为——阅读做了不同的描写和解释。对其持有相似的观点的专家有Bloomfield和Fries等。他们认为“阅读是对书面上的语言单位由小到大的逐一辨认,阅读过程就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解码过程”(Kavanagh and Mattingly,1972)。现代心理语言学家的观点于此迥然不同。他们借助于当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成果,对阅读理解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做出了较新的解释。在他们看来“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技能,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閱读者是一个主动的,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个体,能同时运用数种方法、技巧,以推进理解”(Silberstein,1987)。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显然“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书面文字提供的实际材料,没有相关背景知识,无法体会文章深处所要传达的意图。同样,没有对书面文字符号的辨认,脱离了“视觉信息”的输入,即便获得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理解也就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种模式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共同促进阅读理解过程的进行。基于此,相关学者又提出一种称为“相互作用”的模式。所谓“相互作用”指的是文章与阅读者,视觉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种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即辨认技能与释义技巧形成一个统一体。该种模式认为,任何一篇文章的意思都是要根据语境及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现成摆在那里。具体来讲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基于已有知识和所输入的书面符号共同塑造的信息体系,对“文章产生预料(expectation)和估计(prediction),并不断用文章的输入信息对预料和估计加以验证,决定取舍”(张贯之,2005)。
总而言之,将两种加工理论灵活地应用于阅读学习中,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理解。此外,尝试训练阅读者各种高水平的认知加工,也有益于阅读过程中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董时雨.从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看翻译过程[J].林区教学,2009(12):76-77.
[3]张贯之.英语阅读理解刍议[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
【关键词】 知觉加工;阅读理解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2013)。它揭示了认知过程中的内部心理机制,并能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言语行为做出某种解释。认知心理学在本身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相关学科(董时雨,2009)。认知心理学的许多现存理论、观点同样会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一、知觉加工理论知识简介
(王甦,汪安圣,2013)知觉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两种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个术语是由计算机科学引来的。
1.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方式是由外部刺激开始的,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王甦,汪安圣,2013:25)。例如,当看一幅完整的图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图片的各个特征,如颜色,形状,字迹等,然后通过思维联系各个子特征再结合起来才确认并识别各个图片,再结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由于“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这种类型的加工因而成为自下而上加工。
2.自上而上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过程是从一般知识出发,对知觉对象形成期望或假设,进而影响并制约所有的加工阶段和水平,从“调整特征察觉器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一系过程。在音速恢复实验中表明,上下文效应是自上而下加工常体现之处。例如:在语篇中,根据上下文,便可以通过联想对部分或某一缺失的字词做出相应的解释。由于是“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这种类型的加工因而称为自上而下加工。
二、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知觉加工的过程分析
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专家(包括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均同一语言行为——阅读做了不同的描写和解释。对其持有相似的观点的专家有Bloomfield和Fries等。他们认为“阅读是对书面上的语言单位由小到大的逐一辨认,阅读过程就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解码过程”(Kavanagh and Mattingly,1972)。现代心理语言学家的观点于此迥然不同。他们借助于当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成果,对阅读理解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做出了较新的解释。在他们看来“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技能,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閱读者是一个主动的,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个体,能同时运用数种方法、技巧,以推进理解”(Silberstein,1987)。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显然“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书面文字提供的实际材料,没有相关背景知识,无法体会文章深处所要传达的意图。同样,没有对书面文字符号的辨认,脱离了“视觉信息”的输入,即便获得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理解也就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种模式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共同促进阅读理解过程的进行。基于此,相关学者又提出一种称为“相互作用”的模式。所谓“相互作用”指的是文章与阅读者,视觉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种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即辨认技能与释义技巧形成一个统一体。该种模式认为,任何一篇文章的意思都是要根据语境及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现成摆在那里。具体来讲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基于已有知识和所输入的书面符号共同塑造的信息体系,对“文章产生预料(expectation)和估计(prediction),并不断用文章的输入信息对预料和估计加以验证,决定取舍”(张贯之,2005)。
总而言之,将两种加工理论灵活地应用于阅读学习中,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理解。此外,尝试训练阅读者各种高水平的认知加工,也有益于阅读过程中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董时雨.从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看翻译过程[J].林区教学,2009(12):76-77.
[3]张贯之.英语阅读理解刍议[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