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多
“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安排方面一般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导致厌学辍学
父母外出打工等因素,导致这些儿童的监护失位,缺乏必要的管理,致使这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形成思想松懈,缺乏进取精神。特别当学习中遇到困惑时,家长的及时引导和沟通的缺失,引发作业错误率的不断累积,既而形成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和厌恶心理。加之部分家长在与小孩无意中谈话中提到的“读书无用论”等的影响,促使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导致这部分的学生成绩不断滑坡。
3.道德意识缺失
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常会发生相互打架、上学旷课、偷盗等违纪现象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值得老师、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视。这些孩子的父母背井离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他们的艰苦打拼,使自己的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尤其让下一代的各方面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主观想法是有了好的物质条件后孩子会更加认真读书,这或许是几代人的上学理想。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4.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表现为性格内向、表现孤僻、思想自卑、喜欢独处、不愿与人沟通;二是性情古怪、脾气暴躁、行为冲动、叛逆感强、情绪起伏、自律力差。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更有体会,常有些学生因为自身缺少关爱,或与他人交流不畅,得不到关注时就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及伙伴的注意。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由于缺失了亲情的温暖,才更渴望老师的关注和爱的呼唤。因此,“留守的天空”需要爱的阳光普照。
二、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走近学生生活,用爱温暖他们
“留守儿童”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正生存在一个不利于成长的环境里,尤其需要爱的温暖,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要俯下身来,走近学生生活。孩子发烧感冒,告诉他记得吃药;天气渐渐转凉,提醒他们添件衣服……这就是“留守儿童”最需要的。你会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声声叮嘱正温暖着这些孩子的心。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学校、社区以及妇联等部门,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使他们养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切实落实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职能。
2.走近学生心灵,用爱心触及他们
当我们谈论“留守孩子”如何内向沉默、难以沟通时,其实更应该想方设法走进他们的心灵,对他们有更多的爱心、耐心、信心。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特意在蛋糕房订做了一块蛋糕。我亲切地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能和你们团聚。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老师为你们过一次特殊的生日,希望你们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当留守孩子一起兴奋地来到蛋糕前,班级里响起了《生日快乐》歌,孩子们非常激动,眼含泪花,他们一起吹灭了蜡烛。小脸上闪现出了快乐的笑容。
3.开通“热线”,用爱引导他们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要适当。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大多是通过电话询问以及书信传情的方式,其中电话因为方便快捷成了父母们询问沟通的主要方式。在多年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父母忽视了同孩子精神上的沟通,询问也不外乎关心学习成绩,需要什么,等等。大多父母不注重同孩子深层次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的情感状况,甚至会对孩子打骂,粗暴地进行说教,致使孩子在情感上畏惧父母、抵触父母,形成代沟。作为教育者,老师要引导家长改变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让他们常同孩子联系,在沟通的时候不仅要谈生活和学习,更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们细致入微的关爱,减少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他们引导。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只有当班主任你全身心地去爱学生,时时刻刻想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有你这个老师。春雨润无声,爱在不言中。“留守的天空”需要爱的阳光普照,让我们真心爱护留守孩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五汛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