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美”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可喜的变化,音乐课更灵活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了,学生更快乐了。喜之余也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新课堂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堪称为“天籁之声”的美妙童声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丢掉了一些传统的好的歌唱方法。学生的声音出现了两种极端:1.大声喊唱:所谓低音高唱,高音喊唱,轻不了低不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喊唱”。“喊唱”对孩子们的危害很大,它会使声音紧张、粗糙,引起声带充血、发炎,影响儿童声带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对正处于变声期孩子嗓音的损害,更为严重。2.小声演唱。在传统的唱歌教学中,我们一直追求的是“轻声高位的演唱”。但要真正掌握“轻声高位的演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教师往往把轻声误认为是小声,以为只要把音量放小就行了,所以就产生了现在的“小声唱法”。而这种唱歌方法既刻意压抑孩子们的声音,又不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内容,久而久之,甚至会扼杀孩子唱歌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意识和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都是很不利的。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留住“美”声呢?
  一、“轻声细语”是低年级学生会唱“美”声的法宝
  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从幼儿园或学前班进入小学学习的,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大声唱歌的习惯。英国著名儿童发声歌唱研究的权威人士哈蒂在他的著作中说到:“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年复一年,多少未来可能获得美好声音的儿童,由于迷惑于这种所谓带劲的、自然的歌唱,而成为牺牲品。”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尝试。
  1.让学生认识喊唱的坏处。采取对比式的直观教学,告诉学生,不要误认为声音“响”就是好听,也不要认为“响”的声音就是高音。从上课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轻声说话,可以用他们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让孩子们基本上都能理解,并找到合适的声音。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动作提示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声音,如学生声音太大了,老师捂住耳朵,孩子就明白了是他的声音太大了,马上就会改正过来。当他改正了以后,老师要及时表扬孩子声音的变化,让其他的孩子明白什么样的声音才是老师要求的声音,那么他们在回答或者歌唱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通过教师那富有暗示性的手势或肢体语言,便创设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
  2.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声音。通过聆听、律动,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类型乐曲中去听辨、分析、比较,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
  例如,在学习《小白船》这首歌的时候,先聆听歌曲,用身体的律动感受三拍子歌曲像小船在河中荡漾的动感,并让学生说说聆听歌曲的感受,还可讲一个神话故事。接着用《小白船》的伴奏作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对天空的想象,感受歌曲的曲调,而后让学生用柔和、恬静、空灵的声音来演唱,抒发在美好意境中的情感,学生自然就不会喊唱了。
  再如,在学习《娃哈哈》这首歌曲时,很多孩子本就非常熟悉,所以会很兴奋地大声喊唱,不容易控制音量。可以采用让孩子们先跟着音乐学跳新疆舞的简单动作,用灵活的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弹跳和轻快,如此一来,孩子们就能了解到歌唱的声音要和动作相匹配,也就能做到轻声演唱了。
  3.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起初应注重闭口母音练习,特别用“噜”字唱高位置。教师可以把旋律编成小曲调,它适合低段学生情趣,学生易接受,而且声音也易统一;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自然地引导低年级学生,发出从高处滑向低处的声音,如讲故事中模仿刮风或流星从天上划下来等。歌唱定调时尽量保证大部分的音高在C调“fa、sol、la”周围。学唱新歌之前的复习,可以选择一两首音域较窄的有趣小歌,从较高的调向下移调,以作为嗓子的“热身运动”;还可以让学生像打哈欠般地吸气,轻柔地练声,音程跨度控制在五度以内,母音练习可用“i”、“u”等,使声音容易进入头腔。在教学中,还可采用鸣声练习及启发儿童用假声来进行练习。
  实践证明,在小学低年级采用轻唱教学是掌握发声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使儿童潜在的音乐才能得以发现和培养,这不正是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么?
  二、“学会控制”是中年级学生唱出“美”声的砝码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有控制地歌唱,是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身心迅速发展、知识结构变化而提出来的一个技术课题。如果在低年级时已将学生的声音基本调顺了,不再有“大白嗓”现象,那么在进入中年级时,就要开始让学生学会运用气息来歌唱了。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形成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正确的呼吸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歌唱。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近代西班牙声乐教育家、理论家加尔西亚也曾说过:“没有掌握控制呼吸的艺术,就不可能成为高明的歌唱家”。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运用气息演唱歌曲呢?不妨试试声乐教学中常用的这两招。
  1.“弯腰练习法”:弯腰成九十度,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吸到腹部以后保持住,然后坚持到自己坚持不住时再用嘴慢慢呼出来。注意双手要自然下垂,头部、脖子、肩膀要完全放松,否则会影响效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快把气息吸到横膈膜,甚至可以吸到小腹,这种方法对许多学生的气息练习帮助很大。
  2.“打嘟练习法”:“打嘟”练习是一种用最接近自然的发声方法来体会歌唱时的用气状态。这里说的“打嘟”是指双唇颤音,其实是最容易发出的颤音,很多孩子就喜欢发出这样的声音。舌头轻轻放在上齿后面,然后轻吐气,舌头完全放松,试着让双唇颤动起来。或者可以让孩子这样想象,汽车的喇叭声是“嘟”,连续读,感到嘴唇发麻,然后再读,这次别发出声音,其他都一样。若用力点,声音较高,若少用力,则声音就低。“打嘟式练习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有益于喉咙的打开,有益于提高歌唱气息的控制力。   3.“哼鸣练习法”: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靠前、集中的效果,音色也较明亮。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舌头放松,放在下牙齿后,上下牙齿稍稍分开,好像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觉牙齿鼻腔等都在震动。哼的时候要保持吸气状态,均匀,舒缓。
  虽然上文提供的三种练习法都是专业声乐训练中常用的方法,但是放在小学中年级音乐课堂中进行声音训练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在每次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弯腰练习法”感受如何吸气,再通过“哼鸣”练习和“打嘟”练习,体会口腔的打开和匀速的气息流动。如果能够坚持实施,那么学生就会渐渐掌握控制气息的砝码,从而为进入高年段的歌唱学习奠定基础。
  三、“声情并茂”是高年级学生唱好“美”声的法门
  如果说中低年级唱歌教学是以兴趣为主导的话,那么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就要体现一个“实”和“美”了。所谓“实”,是指不仅要运用听唱、模唱、接口唱、轮唱、合唱等方法完整地学会演唱歌曲,而且要能认唱、接唱简单的旋律,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对节奏、旋律、简单和声、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有一定的理解,并通过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像低年级那样只要求学会演唱、表演歌曲就行了。所谓“美”,就是在唱歌教学里,要让学生感到歌曲的美、歌声的美,并有美的享受。
  捷克著名的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上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也只有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才能实现“唱悲,能使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唱喜,能使千里老幼喜跃振舞,弗不自禁。”(《列子·汤问》)由此可见,感情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每首歌曲,应该都有它的一个感情基调,或热情讴歌、辛辣讽刺、或激动喜悦、或哀怨悲伤、或豪情满怀、或深情款款……“情之所至,言之所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进一步陶冶和发展,他们对音色的变化、音色组合产生的音响效果、丰富的和声和表演变化都感兴趣,能够感受到旋律的反复、变化、对照以及乐曲整体结构,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曲的爱好。所以,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音乐理解力、表现力的增强和文化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的增加,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训练。作为教师,不可忽视高年级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能力。高年级学生如果在歌唱技巧上一直进步不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枯燥,进而对音乐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解决这对矛盾,不让学生被技巧所困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有耐心,注意从歌曲内容和情感出发,注重感情表现与技巧学习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他们全身心来歌唱,也就是“声情并茂”的歌唱方法。
  例如,抒情的歌曲演唱时歌声要轻柔优美,要像朗读一首诗歌一样富有感染力。欢快的歌曲演唱时要富有节奏感,声音要像拍皮球一样富有弹性,活泼有朝气;激昂的歌曲演唱时声音要铿锵有力,共鸣腔体要充分打开,要像一名抗战英雄一样富有奋勇杀敌的气魄。
  例如,在教五年级下册《彩云追月》这首歌曲时,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游子思乡之情,并体会歌曲的绵长连贯,试着让学生带着思念的感情和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曲的逐句学唱过程中,不断用“在心底思念亲人,声音是多么轻柔”“用你的歌声表现出亲人的呼唤”等话语激发出学生演唱歌曲时的不同情绪和高低起伏的声音。
  再如,教《拉库卡拉查》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找出最感兴趣的词“拉库卡拉查”,然后揭示其实这个词在墨西哥语种是“蟑螂”的意思,学生大感兴趣,歌唱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跳“蟑螂舞”来感受歌曲节奏,解决节奏难点。在唱熟后,又可以播放墨西哥版的“蟑螂舞”,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拉丁美洲风情,再让他们模仿歌曲中的热烈的情绪和越来越快的速度,学生们就会越唱越带劲,手舞足蹈。
  这些方法,哪怕歌唱技巧不高的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学习,进而达到音乐教学的预期效果。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学习音乐的目的完全是通过表现这种手段,最终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表达孩子们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感受,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么?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有控制地歌唱,并有感情地表现歌曲,他们的声音才会更美妙、更动听,才能真正体现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目的,真正做到留住“美”声。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真正理解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现在不少农村小学仍存在着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随意、探究浅显、活动无效、组织散乱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学低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预设不充分,教学活动全凭教师想当然,随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公布以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了教育工作的首要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德育工作方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德育不仅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而且德育方法单调,教育效果不佳。因此,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明礼为内涵,以践行为抓手,实施知行合一的教育。  一、学校德育以“践行文明礼仪,规范学生言行”为基石  几年前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可见,阅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几点教学心得:  一、分段导学,激发阅读兴趣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把小学语文阶段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课
当下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无论怎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做一位引导者。老子曾曰:“天地不言,万物生焉。”天地间正因为充溢着“让”,方使万物生生不息,运行有序。自然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如此。当“生本理念”走进课堂,教师只有“退让”,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天地间自由驰骋,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蓬勃生长。在生本课堂中,教师该退在何时呢?  一、退在学生能自己理解内容时  【案例一】  教学牛津
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灵的完善和全面人格的养成。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对集体和社会富有责任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诗歌和音乐都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因素, 将这些内容引入英语教学, 既可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  一、善待自己  融人文精神于
“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为人师的新教师来说,迫切希望在开学初的教学中就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需要在开学之初,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秩序。怎样做到这点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上好低年级体育课的一点粗浅看法,以便进一步搞好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  一、巧借形象树威信  (一)树立体育教师形象  教师要恰当包装自己,让学生喜欢。体育教师的外观应让学生有
近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们都在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拓展能力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的是传统教学存在着的很多误区,如教学观念的误区,教学方法的误区,以及学习评价的误区。其次,需要明确的是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相比是有其特殊性的。小学英语注重的是听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分化。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受农村地域特点及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习惯、意志等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有效实施差异教学,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现状剖析  1.学习经历的差异  为了解学生电脑操作基础与信息素养的差异,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对平水镇
这是一堂很普通的习作指导课。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窗外明媚的阳光、醉人的花香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丝毫激发不了我的兴趣。此时此刻,我正在为小作文的内容发愁呢。随手翻开语文书,练习2的口语交际是《学习采访》,要求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一次采访活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访一位班主任或者一位同学(如优秀班干部、运动员、小书法家、小手风琴手、故事大王等)。我想,何不将交际内容作为一次小作文的内容,一举两得呢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交代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接着描写了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两次传递苹果的经过:第一次,大家彼此推让,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第二次,苹果在八位志愿军战士手中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最后描写了战士们及“我”的内心活动。  研读此文,我感觉文本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