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一部史诗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玉萍,女,1959年生于沈阳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师承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花派评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三次荣获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三次荣获国际演剧节表演金奖。冯玉萍嗓音宽宏、甜亮,功底扎氯扮相端庄秀丽,善于刻画人物细腻多变的内心情感,在近30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演唱、表演风格;曾先后在《我那乌兰河》《风流寡妇》《疙瘩屯》《天堂花》《谢瑶环》《半把剪刀》等几十出大戏中担任主角,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
  7月12日,大型评剧《孝庄长歌》在辽宁大剧院首演,作为该剧的主演,冯玉萍的精彩表演赢得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成员仲呈祥评价说:“作为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饰演的孝庄丰富、但不美化,艺术家用作品立身,为观众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传递了正能量。”演出结束后,冯玉萍在后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她说很感谢有人能喜欢《孝庄长歌》,更愿意与大家分享她眼中的孝庄、她心里的评剧以及台前幕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汗水。
  记者:为什么想到要创作《孝庄长歌》这部戏?
  冯玉萍:作为沈阳人,我们都知道,沈阳地域文化的名片一个是故宫、一个是大帅府,而孝庄这个人物则一直是我想创作的另一个地域文化名片,这其实也是我对评剧、对家乡的一个执着的梦想。孝庄其实是有非常大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她是满清历史甚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有胸怀、有气魄、有智慧,在她身上其实能看到辽宁这个地域的人文品格。所以,我觉得有责任创作这么一部作品,让静态的孝庄鲜活起来,将她打造成沈阳另一个立体的文化名片。
  记者:看了您在舞台上的表演,感觉您诠释的这个孝庄的形象非常饱满、厚重,很打动人。那么,孝庄最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在演绎的过程中您又是怎样揣摩和把握人物的呢?
  冯玉萍:我觉得孝庄最打动我的,是她那种为大爱舍小爱的精神。抛开一切来讲,孝庄她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人有的所有东西孝庄都有,但这恰恰是她伟大的地方,她把所有的这些都忍忍地放下了,成就了大清朝,辅佐了两代帝王。我在演的时候也是这样,我没把她演成一个女皇,她就是个女人。我在排戏的时候,曾经有人就这样跟我说:“你是舞台上的孝庄,也是生活中的孝庄。”这是因为孝庄是母亲,我也是母亲;孝庄有的是大清国,但我现在有冯玉萍工作室,这就像我的一个小的江山;还有就是孝庄的真爱,她爱多尔衮可惜没有如愿,那么我在生活中,我是有一个真爱的,这点我比孝庄幸福。
  记者:《孝庄长歌》的运作方式可能更趋于市场化。您对它在市场的表现或者说在观众中的口碑有期待吗?
  冯玉萍:对,《孝庄长歌》是完全市场化的,所有的都是合约合作的形式。我做《孝庄长歌》是一种责任使然,对它最大的期待就是让观众喜欢!我相信一定会做到的。为什么这么讲,这部戏更注重展现的是孝庄作为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当你越挖掘她的内在,你就越是钦佩她。就像最后一幕,苏麻喇姑对着她的背影说:“老祖宗,真是太难为您了!”说实话,我第一次在排练场排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自己就泪流不止,我感觉与孝庄融为一体了。这其实对于我自己也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当你在这样的一个境界里去演绎孝庄,你就一定能打动人心、打动观众的。所以说,我觉得《孝庄长歌》一定会被观众认可和喜爱,一定会开拓出一片属于它的广阔天地。
  记者:用传统评剧演绎新编故事,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您想通过这种创新为观众带来什么的艺术感受?
  冯玉萍:谈到评剧的创新,我的想法也很简单。评剧起源是唐山,但在我们东北来讲,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三大流派支撑东北的评剧,即便到了今天,评剧的群众基础还是很深厚的,观众们都喜欢看。这么多年,我们也在坚持、在继承、在发展,一直就想着怎么才能留下几部好的作品来,就像我们老师留下他们当年的《小女婿》《茶瓶记》《对花枪》等经典作品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用评剧来做《孝庄长歌》:目的很简单,用一部好的作品,让观众记住评剧。
  记者:我们对评剧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它就是单纯的塑造一些比较具体的、生活当中的小人物,但是您这次表现的是一种宏大的历史题材,您觉得这是评剧的一个发展趋势吗?
  冯玉萍:原来的评剧是属于这种“三小”,具体来说就是家长里短、小情小爱、小旦小生等等。这种重大题材的,说句心里话,从评剧唱腔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毕竟从“雅”和“俗”的角度来说,它可能更趋向于“俗”的。这其实跟演员的层次、跟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素养也是很有关联的。但我觉得像《孝庄长歌》这种既有历史深度、又有时代广度的题材,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喜欢。而这也确实是评剧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内容设定上它很接地气,从表现形式上它有很时尚、很新颖,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倾向,所以说,这种题材上的突破和超越还是很成功、也很有必要的。
  记者:您作为“梅花”大奖的获得者,艺术成就已经是硕果累累了,为什么到这么高的境界了,还耍去推出新的剧目,做新的创作?这本身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创作过程中有没有感到过压力?
  冯玉萍:压力非常大。因为我是没有院团的,就等于说所有的都是从零开始。我不仅在舞台上要演好,在舞台下我还要管好,这个困难你都想象不到,就像我在节目单上写的那样:“每天发生的故事都比台上更精彩。”两个多月来,我没睡过一个中午觉,这种经历很苦。我常跟人讲,我说孝庄的难也是我的难,但为什么还要坚持?就两个字:感恩。在我即将退休的年纪,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联帮助我成立了冯玉萍艺术工作室,这是全省唯一一个以戏剧家命名的工作室。作为一名演员,我能够回报的就是这个舞台,就是塑造更新的形象、更好的角色。这是我冯玉萍一生的职责,也是我愿意去努力、去奉献的动因。
  记者:我们看到都是你们在台上光鲜靓丽的那一面,但是背后其实挺苦的。如果聘请一个更有经验的管理团队,是不是会好一点?
  冯玉萍:我们的主创团队是国内最顶尖的,管理人员确实是新生代了。他们之中有70后,也有00后,有人说这样太累了,可是我不怕,我的目的很明确:不仅要拍出一出戏,而且要带出这支年轻的队伍。因为有了这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的戏,他们一定会喜欢我们中国的评剧,我觉得这比教他们唱一段评剧,去学一段戏可能会更有意义。其实,话又说回来了,作为评剧的传承人,我的骨子里就流着传承的血脉。所以,我一直坚持着评剧的继承、弘扬和创新,更执着于评剧事业的发展,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热爱评剧,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把它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姜楠)
其他文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传唱了大半个世纪,影响了几代人。2016年6月17日晚,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音乐剧场回荡着这经典的旋律,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在这里成功上演。  本场演出是2016年歌剧《星星之火》系列演出的第二场,演出阵容强大,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男高音歌唱家、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辉饰
期刊
2016年5月21日晚,童意盎然的灵动音符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的舞台上闪转跳跃,徐占海教授创作的14首儿童画意钢琴曲正式首演。本场音乐会由辽宁省文联和沈阳音乐学院主办、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和《音乐生活》杂志社承办,征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4幅儿童画,由著名作曲家徐占海教授根据画作分别创作钢琴作品,并于2015年分期连载于本刊。演出开始前,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暨赠书仪式,此次限量版带有徐占海本人签名的曲集赠给
期刊
歌曲《忘不了你》是为歌颂党和人民的好干部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所创作,是2015年12月24日、25日,辽宁省歌曲创作基地的部分词曲作家赴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实地考察、体验、学习、采风后,进行的歌曲创作。  毛丰美同志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为大梨树村的发展建设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爱,靠党的政策,靠苦干、实干、巧干,把大梨树村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美丽乡村。在采风中,我与当地村干部、村
期刊
歌剧《星星之火》是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度获批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作品根据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沈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李劫夫等人作曲、著名剧作家、东北鲁艺实验剧团团长侣朋等人编剧的歌剧《星星之火》为原本,经过精心创编,于2015年10月在盛京大剧院首演成功。在随后的数十场演出中,收获了各地观众的掌声和鲜花。2016年6月,该歌剧经过无数次打磨,为观众奉上了全新的艺水盛宴。  一、精英汇集绽放华彩
期刊
我是个穷苦的小姑娘——选自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李小凤唱段
期刊
明清之际,乱弹声腔风靡全国,并随着商路、水路、官路等逐渐流传到了各地,在不断的兼收并蓄中形成了更多的地方戏曲声腔,今天流传在广东省的西秦戏就是当时声腔传播的产物。旧时,西秦戏曾以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陆丰县为中心,在潮汕地区广为传播,遍及闽南、台北、香港、东南亚。但现在西秦戏仅存在于汕尾市,为汕尾市三大稀有剧种之一。  因为戏曲声腔在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发展演变,所以虽然可以确定西秦戏是从外地传入
期刊
沈城初夏的夜晚,清风徐徐,月朗星稀,作为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闭幕式演出,沈阳音乐学院重新创编排演的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于2016年6月27日在盛京大剧院隆重上演,并于当晚接受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对2015年度资助项目的验收审核。剧场内外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沈城的音乐爱好者共同欣赏沈音人带来的歌剧盛宴。  当晚的演出中,剧中男主人公老李头由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男高音
期刊
我自幼学习音乐,所受教育之体系大多来自西方,一直对纵向音高之间的科学关系饶有兴趣,不大注重旋律线条的表现。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的艺术取向逐渐发生了变化,对声乐作品特别是旋律曼妙的声乐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尝试着为美声、民声以及通俗歌者谱写一些艺术歌曲,参与各类文艺活动的歌曲编配工作,还有幸成为《星星之火》(李劫夫原创,沈阳音乐学院出品)音乐创编组的成员……  2015年末,我参加了学校组
期刊
在国内买菜一般都会到自由市场去,我们这里称为“早市”。在美国,也有这样的“早市”,一般开在周六和周日的上午。都是附近农场的农民将自己田里种的蔬菜、水果、肉蛋,自己做的面包、点心、果酱和蜂蜜拿来卖。也有一些手制的工艺品。每家一个摊位,上置凉棚。热热闹闹的,和国内很相似。只是有一点不同:在国内的“早市”上的东西都比超市的耍便宜,这里却要卖得比超市贵,原因就是直接从田间而来,东西新鲜,没有污染和转基因。
期刊
2015年12月,我接到系里通知前往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进行采风创作歌曲,24日上午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出发前往大梨树村,在路上听到其他同事不断地谈起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的各种事迹。虽然以前在各种报刊上读过关于他的一些事迹,但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中午到达目的地,我们在简单的午餐后就前往当年毛书记工作的地方——大梨树村。虽然正值隆冬,但林立两旁的商铺仍然让人能感受到平时繁华的景象,村中随处可见的别墅和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