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尚在M电气营销总部的我,得到一个紧急指令:临时兼任华南大区经理,重点解决广州、深圳地区销路受阻的问题。
临行前,营销总经理给我三个任务:第一,打破广州市场零售的僵局;第二,进入深圳的主要卖场:第三,理顺广、深两地的渠道关系。
开局不顺
第一站自然是广州。
广州是华南的中心,十几年的房地产发展,使得广州的消费者异常成熟,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一片“泡沫”的情况下,广州房价的稳稳当当就能说明问题。(当然,今天已经不是那样的情况,全国房地产开始逐步“回归”的时候,广州房价一路飙升,倒是很令人意外!此是后话,按下不表。)更严重的是,广州周边本身就是诸多电气大鳄的根据地,最著名的有T公司、L公司、s公司等,远在上海的M公司长途奔袭到广州,确实不容易。事实也是如此,广州办事处经理的几次动作,都被对手“紧逼盯人”的战法击退。
我到了广州,首先是常规办法——走访经销商和重点终端。临行前,我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认识,曾经在总部争取到了比较多的终端促销的“子弹”,心想只要子弹充足,渠道配合,短期内把业绩做出一个漂亮的上升,应该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哪知道一走访渠道,了解到前几次我们失败的主要根源,即在终端拼子弹根本拼不过对手——人家在家门口,市场的任何动作,当天总部就知道,第二天就可以跟进,而我们需要向远在上海的总部请示,基本上一个动作出来,对手就是一连串回击。几番如此,渠道纷纷要求不要主动挑起战斗,因为每一次战斗的结果,都是退的更多。这下我傻眼了,做营销这么多年,主动要求不做活动的渠道,我是第一次遇到。
不过,我多年的营销经验告诉我,世界上找不到没有市场的地方,也没有不存在需求的市场,广州的被动局面,更多可能是我们的营销要素不匹配。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的营销要素几乎不可能。但是,找到最能适合我们营销资源的细分市场,并最大化的优化我们的营销要素组合,应该还有机会。
回顾几天的走访,我找到一个似乎存在的机会点,那就是广州全装修房已经在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以前的房产商知道,房东反正要自己装修,安装的设备大多会被敲掉,因此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往往是找最便宜的产品,反正只要看起来有就行。而现在,如果全装修房的产品质量太差,房东就会投诉。因此,房产商特别希望找到品牌、质量都不错,价格也较低的产品。而M电气有一款“经典”系列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也有竞争力,以前在市场上基本没有销售过,价格也有操作空间。同时,主要的对手因为产品定位的原因,对于工程队的购买(而非个人家装的购买)市场也很少关注。在这个市场里存在的基本上是一些杂牌,以M电器的品牌名声,加上合适的价格和销售促进,我们也许还有机会!
转道深圳
广州呆了不到10天,我决定,立即转道深圳,看看东方不亮的情况下,西方是否有机会。毕竟,深、广两地经济和生活是联动的,广州不能硬取,通过深圳和其他地区的迂回,未必不能拿下。
走时,我给张经理一个任务:立即向总部申请部分“经典”系列产品样品,业务员重点跑房产商和工程队,请他们试用“经典”系列,先不报价,主要看试用反映。同时,对于广州比较乱的经销商分布进行初步的梳理,看看是否能进行分区和划分零售、工程渠道,以此进行适度的分割。
深圳距离广州虽然不过100多公里,但是,消费习惯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深圳的关内、关外,由于聚居的人群差异很大,消费习惯也有所区别。这里的中高端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在正规建材超市购买产品,而建材批发市场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销售量也无法和建材超市相比——在深圳,占领了建材超市,就占领了制高点。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进入B超市始终谈不下来,除了本身来源于上海的H超市,深圳的建材超市开发几乎为零。
深圳办事处的李经理,是一个干练的女将,和当地的经销商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而深圳的经销商胡总,一直是M电气最忠诚的合作者,为了搞好销售,他竟然专门设立了一个20多人的队伍,一台汽车,三台摩托,专门销售M电气产品,在工程开拓和零售上做得已经很不错。但是,胡总面临着两个根本问题:第一,由于距离和进出关口的问题,东莞地区开发很不理想;第二,由于不能进入主要建材超市,市区零售业绩和利润也不理想。可以说,对公司最忠诚的是胡总,每一次经销商会议,意见最大的也是胡总。
经销商的管理,从来都是企业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胡总算是一种类型的典型:和企业合作的时间很长,对于企业和产品也有感情。但是,他却认为这个市场是自己开拓的,不希望厂家或者任何人染指,真有点“画地为牢”的感觉。同时,在渠道建设上,虽然只偏重自己有渊源的工程渠道,而在零售渠道上相对较弱,却总是认为自己对于当地的渠道最了解,轻易不能接受企业的意见。对此,我能理解,经销商和厂家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要么有眼前的利益看得见,要么有未来的利益可以预期,销量总是不能突破,胡总的意见看来就难以消除。对这样的经销商,只好“拉”和“压”结合,首先是拉,让胡总对于厂家的真心帮助有认识,之后的压才有效果。否则,一味的压,很可能会在良好的合作上抹上一层阴影。
在李经理陪同下,我们对深圳的市场进行了一周的了解,我心里越来越有一种感觉,要在深圳打开局面,关键在超市的进入和胡总的意识,胡总好歹是自家人,我有办法对付,可超市就是一个门槛,做不好,没有理由推卸责任。
超市攻坚
B超市采购部的梁经理是一个非常“职业化”的人,对于M电气的产品不能进入超市,他的理由很简单:超市的货柜和牌面很有限,电气产品的品项又比较多,M电气进入之后必然会压缩其他品牌的产品,而超市对于我们的产品销售如何,没有丝毫的信心。
吃了一个闭门羹,我还是不死心,记得李经理说过,B超市的实际采购决策是来自法国的总监,能否向上一级,争取到更高决策者的支持呢?
这一次,我没有直接贸然前去,而是和李经理聊起了她之前的拜访感受。李经理告诉我,虽然这个总监年龄不大,但是非常关注细节,对于超市的经营状况、商品的销售情况等非常关心,甚至到了对于细节痴迷的程度——下属们往往怕和他谈工作,因为他随时会关注到很具体的数字,一旦答不上来,就被训得脸上无光。听到这儿,我反而觉得,这件事情有门!
从第二天起,我和李经理基本上就“盯”死在B超市了,我们不断和销售人员、厂家导购、顾客聊天,并用公司小礼品开路。不久,李经理与几个部门经理关系拉的就很近了,对于各个产品的销售情况、促销活动状况、市场投入状况等,半个月下来,我们几乎烂熟于胸。
当我带着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做出来的整整60多页打印好的《深圳B超市电气类产品销售提升建议书》再次找到梁经理时,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请他向总监汇报, 有一个客户希望有机会当面向他提出关于提升超市电气销售的建议,我会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与是否采购M公司的产品无关!梁经理大概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客户,在瞪着眼睛发了足足5分钟呆之后,才匆匆而去。
10分钟后,我和李经理已经坐到了B超市的会议室,出乎意料的是,会议室里除了“小老外”和梁经理,竟然还有七、八个部门经理。我把厚厚的建议书递到“小老外”手中(关键部分已经是中英文对照,为了翻译这一点东西,我把自己20年的英语烂底子几乎用光。),打开电脑,开始向在座的人讲解——我没有一个字说到M公司的产品,而是就B超市现在的销售特点、产品类别和组合、导购管理,以及消费者对于该超市的评价和要求等,用不同的表格一一说明,通篇没有我们如何看,而只是“消费者”如何评价的客观记录。在第二部分,我们就如何提升电气类产品、如何进行促销、如何改善产品组合等一一提出建议。时间不知不觉超过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看着大家专注的神情,我心中暗喜:大事成矣!
果然,当我们告辞出来没走几步,梁经理就追了出来,挑着大拇指说:“你们厉害!总览要你们做一个计划,如果M公司的产品进来,你们将如何做到确保销量,还可以提出你们的要求,最好明天就给我。”
我看着李经理,我们会心一笑。
敲山震“胡”
搞定超市,胡总也佩服得不行,他不断打听我怎么搞定的,而我只是谦虚,越是这样,胡总越是佩服。
胡总以前搞过房地产,对于工程客户,绝对有一套。因此,深圳的工程客户渠道,是M公司做得最好的。但是,胡总也因此忽略了零售渠道。这一次,帮助他解决了进入B超市的问题。但是,深圳市外特别是关外的市场,还是没有起色。更严重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问题,胡总认为是自己帮助M公司打下的深圳市场,自己投入很大,非常抵制别人“染指”——哪怕自己做不好,只要一提到再开发经销商,他马上就会翻脸。而要他继续投入和关注关外的市场,他就会马上诉苦——自己投入已经很多,再投入就是亏。看来,正面沟通没戏。
明的不行,只好玩“阴”的了。
从深圳回到广州,我问起走前的安排,张经理也不含糊,把最近工程试用的情况进行了反馈——反映良好,特别是我们的材料和触点的专利设计,客户非常认可。同时,由于M产品一贯的高档形象,他们猜测的价格,远远高于我们实际执行的价格,这就给工程开发留下了操作空间。
晚饭时,我给张经理布置了一个任务:能否通过经销商,向东莞地区“串点货”?望着张经理一脸的坏笑,我正色道:“深圳老胡能否搞定,你的串货是关键。你要是帮助搞定老胡,工程方面我会给你好政策。不过,这次串货非同一般,既要让老胡知道,还不能留下把柄——是我们的意思。反正老胡问起,我就往你的身上推,委屈你做替罪羊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张经理的串货进入东莞,胡总自然十分恼怒:“我替M公司打下的江山,你们居然串货!”他的投诉电话立即打到我这里,我自然“一头雾水”不清楚,只是连连说我会调查,要是违规,肯定严惩不贷!
挂上电话,我对身旁的张经理安排:“再去要一批货,每家不要多,关键是面要广,老胡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3次电话投诉之后,胡总带着一腔怒火赶到了广州,在办事处堵住了我。听着胡总的埋怨,我也义愤地和他站在一起,立即电话召回了在佛山的张经理。张经理一脸委屈,说自己在佛山就是处理这件事情——原来,不是广州的经销商,而是佛山的一个经销商的内弟在东莞,想倒一点货赚差价,但是自己钱不多,总共串了大约不到5万元的产品,已经被张经理勒令收回了,要是胡总还不解气,就马上把这个经销商的资格取消。
看到张经理已经雷厉风行的在处理,胡总也不好继续发作。张经理又是请客吃饭,又是敬酒道歉,胡总也是生意人,自然不好继续追究。晚上,我亲自陪胡总驱车回到深圳。路上,借着酒劲,我对胡总说:“其实这事情也不能全怪张经理,要是东莞的配货和业务员促销支持多一点,这样的事情应该也不会发生,看来只有把自家的篱笆扎紧了,外面的货才串不进来呀。这样吧,这次串货的数量,全部算成你的销量,返利和年终任务量都算你的,如何?”
第二天,胡总亲自做了调整,将东莞业务员由1个增加到3个,还在关外租了房子,好“扎紧”篱笆。
盘活广州
让老胡只是守好深圳,还不能令我满意,要把他在工程开发上的经验共享出来,才是我真正的期望。
借着“串货事件”,我让张经理跑了几次深圳。除了沟通和道歉,更多的是请教如何开发工程客户。胡总毕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看到张经理如此诚恳,不但面授机宜,还把自己在广州的几个工程朋友介绍给了张经理,甚至把自己的工程业务主管都借给张经理使用一周来培训广州办事处的业务员。同时,“经典”系列产品专供工程开发,和零售渠道彻底分隔,保证了工程经销商足够的利润操作空间。广州的工程业务,很快就有了突破。特别是胡总教给的工程客户分级管理和开发方法,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同时,我们在广州周边市场,加大了促销活动的力度。我们绕开了电气公司密集的惠州等地,而将重点放在佛山、汕头和湛江,形成对广州的“环绕”之势。同时,由于广州很多购房者来源于这些区域,而广州很多大的经销商往往也对周边进行辐射,形成双向夹击,这样的周边市场力度,不可能不对广州市场产生影响。
对于广州的渠道,我决定按照“不求规模,但求质量”的基本原则进行操作,首先是对零售经销商进行了盘整。主要做法是,把原来多家向同一家终端供货的方式改为经销商划片经营,按照就近原则和品种匹配原则将终端直接划到经销商名下。但是,每年要进行考核,如果业绩不好,区域将会划小,甚至出局。这样一来,降低了经销商之间的杀价和勾心斗角。对于广州的近郊市场,则划为4个区域,采取精耕终端的策略。对于主要建材市场直接送货,其他地区则扶持二批共存。对于经销商的考核,不重销量但要求服务到终端,其考核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加大了终端维护和服务质量的考核比重,而办事处也相应加大了终端形象展示的投入,以及重点终端的导购投入,广州市场开始有了起色。
班师回朝
一晃3个多月过去了,我似乎已经忘记了回上海的事情。
这天,营销老总突然大驾光临,一番视察之后,提出了要我回去的话题。他说,你在这几个月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现在可以回公司了。
我知道他的脾气,如果我表现出来喜悦,没准接下来就是新的“客串”。于是,我强烈要求留下来,因为现在很多事情只是开了一个头,要是不能跟进,最终效果谁也难以保证。何况华南大区还有3个省份,我几乎都没有去。因此,要求继续留在广州,守好公司的南大门。我越是这样要求,他越是不让我留下来,理由就是总部缺人,你的工作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接替,毕竟公司是全国市场,孰大孰小你应该知道。
一番无效的“抗争”之后,我“只好”同意回总部。半个月后,我回到总部,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有消息说,在广东的某对手放风要“挖”我,于是总经理赶紧御驾亲征,把我拉回上海。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深地感到,做市场其实就是在做人。作为一个大区经理,很难对于每一处的具体市场都过问的非常详细。但是,大区经理毕竟在企业里属于“执行”含义更多的职务,对于市场出现的典型问题不能不管。不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教会自己的下属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作者系上海联纵智达营销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
(编辑:大 千)
临行前,营销总经理给我三个任务:第一,打破广州市场零售的僵局;第二,进入深圳的主要卖场:第三,理顺广、深两地的渠道关系。
开局不顺
第一站自然是广州。
广州是华南的中心,十几年的房地产发展,使得广州的消费者异常成熟,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一片“泡沫”的情况下,广州房价的稳稳当当就能说明问题。(当然,今天已经不是那样的情况,全国房地产开始逐步“回归”的时候,广州房价一路飙升,倒是很令人意外!此是后话,按下不表。)更严重的是,广州周边本身就是诸多电气大鳄的根据地,最著名的有T公司、L公司、s公司等,远在上海的M公司长途奔袭到广州,确实不容易。事实也是如此,广州办事处经理的几次动作,都被对手“紧逼盯人”的战法击退。
我到了广州,首先是常规办法——走访经销商和重点终端。临行前,我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认识,曾经在总部争取到了比较多的终端促销的“子弹”,心想只要子弹充足,渠道配合,短期内把业绩做出一个漂亮的上升,应该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哪知道一走访渠道,了解到前几次我们失败的主要根源,即在终端拼子弹根本拼不过对手——人家在家门口,市场的任何动作,当天总部就知道,第二天就可以跟进,而我们需要向远在上海的总部请示,基本上一个动作出来,对手就是一连串回击。几番如此,渠道纷纷要求不要主动挑起战斗,因为每一次战斗的结果,都是退的更多。这下我傻眼了,做营销这么多年,主动要求不做活动的渠道,我是第一次遇到。
不过,我多年的营销经验告诉我,世界上找不到没有市场的地方,也没有不存在需求的市场,广州的被动局面,更多可能是我们的营销要素不匹配。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的营销要素几乎不可能。但是,找到最能适合我们营销资源的细分市场,并最大化的优化我们的营销要素组合,应该还有机会。
回顾几天的走访,我找到一个似乎存在的机会点,那就是广州全装修房已经在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以前的房产商知道,房东反正要自己装修,安装的设备大多会被敲掉,因此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往往是找最便宜的产品,反正只要看起来有就行。而现在,如果全装修房的产品质量太差,房东就会投诉。因此,房产商特别希望找到品牌、质量都不错,价格也较低的产品。而M电气有一款“经典”系列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也有竞争力,以前在市场上基本没有销售过,价格也有操作空间。同时,主要的对手因为产品定位的原因,对于工程队的购买(而非个人家装的购买)市场也很少关注。在这个市场里存在的基本上是一些杂牌,以M电器的品牌名声,加上合适的价格和销售促进,我们也许还有机会!
转道深圳
广州呆了不到10天,我决定,立即转道深圳,看看东方不亮的情况下,西方是否有机会。毕竟,深、广两地经济和生活是联动的,广州不能硬取,通过深圳和其他地区的迂回,未必不能拿下。
走时,我给张经理一个任务:立即向总部申请部分“经典”系列产品样品,业务员重点跑房产商和工程队,请他们试用“经典”系列,先不报价,主要看试用反映。同时,对于广州比较乱的经销商分布进行初步的梳理,看看是否能进行分区和划分零售、工程渠道,以此进行适度的分割。
深圳距离广州虽然不过100多公里,但是,消费习惯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深圳的关内、关外,由于聚居的人群差异很大,消费习惯也有所区别。这里的中高端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在正规建材超市购买产品,而建材批发市场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销售量也无法和建材超市相比——在深圳,占领了建材超市,就占领了制高点。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进入B超市始终谈不下来,除了本身来源于上海的H超市,深圳的建材超市开发几乎为零。
深圳办事处的李经理,是一个干练的女将,和当地的经销商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而深圳的经销商胡总,一直是M电气最忠诚的合作者,为了搞好销售,他竟然专门设立了一个20多人的队伍,一台汽车,三台摩托,专门销售M电气产品,在工程开拓和零售上做得已经很不错。但是,胡总面临着两个根本问题:第一,由于距离和进出关口的问题,东莞地区开发很不理想;第二,由于不能进入主要建材超市,市区零售业绩和利润也不理想。可以说,对公司最忠诚的是胡总,每一次经销商会议,意见最大的也是胡总。
经销商的管理,从来都是企业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胡总算是一种类型的典型:和企业合作的时间很长,对于企业和产品也有感情。但是,他却认为这个市场是自己开拓的,不希望厂家或者任何人染指,真有点“画地为牢”的感觉。同时,在渠道建设上,虽然只偏重自己有渊源的工程渠道,而在零售渠道上相对较弱,却总是认为自己对于当地的渠道最了解,轻易不能接受企业的意见。对此,我能理解,经销商和厂家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要么有眼前的利益看得见,要么有未来的利益可以预期,销量总是不能突破,胡总的意见看来就难以消除。对这样的经销商,只好“拉”和“压”结合,首先是拉,让胡总对于厂家的真心帮助有认识,之后的压才有效果。否则,一味的压,很可能会在良好的合作上抹上一层阴影。
在李经理陪同下,我们对深圳的市场进行了一周的了解,我心里越来越有一种感觉,要在深圳打开局面,关键在超市的进入和胡总的意识,胡总好歹是自家人,我有办法对付,可超市就是一个门槛,做不好,没有理由推卸责任。
超市攻坚
B超市采购部的梁经理是一个非常“职业化”的人,对于M电气的产品不能进入超市,他的理由很简单:超市的货柜和牌面很有限,电气产品的品项又比较多,M电气进入之后必然会压缩其他品牌的产品,而超市对于我们的产品销售如何,没有丝毫的信心。
吃了一个闭门羹,我还是不死心,记得李经理说过,B超市的实际采购决策是来自法国的总监,能否向上一级,争取到更高决策者的支持呢?
这一次,我没有直接贸然前去,而是和李经理聊起了她之前的拜访感受。李经理告诉我,虽然这个总监年龄不大,但是非常关注细节,对于超市的经营状况、商品的销售情况等非常关心,甚至到了对于细节痴迷的程度——下属们往往怕和他谈工作,因为他随时会关注到很具体的数字,一旦答不上来,就被训得脸上无光。听到这儿,我反而觉得,这件事情有门!
从第二天起,我和李经理基本上就“盯”死在B超市了,我们不断和销售人员、厂家导购、顾客聊天,并用公司小礼品开路。不久,李经理与几个部门经理关系拉的就很近了,对于各个产品的销售情况、促销活动状况、市场投入状况等,半个月下来,我们几乎烂熟于胸。
当我带着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做出来的整整60多页打印好的《深圳B超市电气类产品销售提升建议书》再次找到梁经理时,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请他向总监汇报, 有一个客户希望有机会当面向他提出关于提升超市电气销售的建议,我会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与是否采购M公司的产品无关!梁经理大概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客户,在瞪着眼睛发了足足5分钟呆之后,才匆匆而去。
10分钟后,我和李经理已经坐到了B超市的会议室,出乎意料的是,会议室里除了“小老外”和梁经理,竟然还有七、八个部门经理。我把厚厚的建议书递到“小老外”手中(关键部分已经是中英文对照,为了翻译这一点东西,我把自己20年的英语烂底子几乎用光。),打开电脑,开始向在座的人讲解——我没有一个字说到M公司的产品,而是就B超市现在的销售特点、产品类别和组合、导购管理,以及消费者对于该超市的评价和要求等,用不同的表格一一说明,通篇没有我们如何看,而只是“消费者”如何评价的客观记录。在第二部分,我们就如何提升电气类产品、如何进行促销、如何改善产品组合等一一提出建议。时间不知不觉超过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看着大家专注的神情,我心中暗喜:大事成矣!
果然,当我们告辞出来没走几步,梁经理就追了出来,挑着大拇指说:“你们厉害!总览要你们做一个计划,如果M公司的产品进来,你们将如何做到确保销量,还可以提出你们的要求,最好明天就给我。”
我看着李经理,我们会心一笑。
敲山震“胡”
搞定超市,胡总也佩服得不行,他不断打听我怎么搞定的,而我只是谦虚,越是这样,胡总越是佩服。
胡总以前搞过房地产,对于工程客户,绝对有一套。因此,深圳的工程客户渠道,是M公司做得最好的。但是,胡总也因此忽略了零售渠道。这一次,帮助他解决了进入B超市的问题。但是,深圳市外特别是关外的市场,还是没有起色。更严重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问题,胡总认为是自己帮助M公司打下的深圳市场,自己投入很大,非常抵制别人“染指”——哪怕自己做不好,只要一提到再开发经销商,他马上就会翻脸。而要他继续投入和关注关外的市场,他就会马上诉苦——自己投入已经很多,再投入就是亏。看来,正面沟通没戏。
明的不行,只好玩“阴”的了。
从深圳回到广州,我问起走前的安排,张经理也不含糊,把最近工程试用的情况进行了反馈——反映良好,特别是我们的材料和触点的专利设计,客户非常认可。同时,由于M产品一贯的高档形象,他们猜测的价格,远远高于我们实际执行的价格,这就给工程开发留下了操作空间。
晚饭时,我给张经理布置了一个任务:能否通过经销商,向东莞地区“串点货”?望着张经理一脸的坏笑,我正色道:“深圳老胡能否搞定,你的串货是关键。你要是帮助搞定老胡,工程方面我会给你好政策。不过,这次串货非同一般,既要让老胡知道,还不能留下把柄——是我们的意思。反正老胡问起,我就往你的身上推,委屈你做替罪羊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张经理的串货进入东莞,胡总自然十分恼怒:“我替M公司打下的江山,你们居然串货!”他的投诉电话立即打到我这里,我自然“一头雾水”不清楚,只是连连说我会调查,要是违规,肯定严惩不贷!
挂上电话,我对身旁的张经理安排:“再去要一批货,每家不要多,关键是面要广,老胡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3次电话投诉之后,胡总带着一腔怒火赶到了广州,在办事处堵住了我。听着胡总的埋怨,我也义愤地和他站在一起,立即电话召回了在佛山的张经理。张经理一脸委屈,说自己在佛山就是处理这件事情——原来,不是广州的经销商,而是佛山的一个经销商的内弟在东莞,想倒一点货赚差价,但是自己钱不多,总共串了大约不到5万元的产品,已经被张经理勒令收回了,要是胡总还不解气,就马上把这个经销商的资格取消。
看到张经理已经雷厉风行的在处理,胡总也不好继续发作。张经理又是请客吃饭,又是敬酒道歉,胡总也是生意人,自然不好继续追究。晚上,我亲自陪胡总驱车回到深圳。路上,借着酒劲,我对胡总说:“其实这事情也不能全怪张经理,要是东莞的配货和业务员促销支持多一点,这样的事情应该也不会发生,看来只有把自家的篱笆扎紧了,外面的货才串不进来呀。这样吧,这次串货的数量,全部算成你的销量,返利和年终任务量都算你的,如何?”
第二天,胡总亲自做了调整,将东莞业务员由1个增加到3个,还在关外租了房子,好“扎紧”篱笆。
盘活广州
让老胡只是守好深圳,还不能令我满意,要把他在工程开发上的经验共享出来,才是我真正的期望。
借着“串货事件”,我让张经理跑了几次深圳。除了沟通和道歉,更多的是请教如何开发工程客户。胡总毕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看到张经理如此诚恳,不但面授机宜,还把自己在广州的几个工程朋友介绍给了张经理,甚至把自己的工程业务主管都借给张经理使用一周来培训广州办事处的业务员。同时,“经典”系列产品专供工程开发,和零售渠道彻底分隔,保证了工程经销商足够的利润操作空间。广州的工程业务,很快就有了突破。特别是胡总教给的工程客户分级管理和开发方法,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同时,我们在广州周边市场,加大了促销活动的力度。我们绕开了电气公司密集的惠州等地,而将重点放在佛山、汕头和湛江,形成对广州的“环绕”之势。同时,由于广州很多购房者来源于这些区域,而广州很多大的经销商往往也对周边进行辐射,形成双向夹击,这样的周边市场力度,不可能不对广州市场产生影响。
对于广州的渠道,我决定按照“不求规模,但求质量”的基本原则进行操作,首先是对零售经销商进行了盘整。主要做法是,把原来多家向同一家终端供货的方式改为经销商划片经营,按照就近原则和品种匹配原则将终端直接划到经销商名下。但是,每年要进行考核,如果业绩不好,区域将会划小,甚至出局。这样一来,降低了经销商之间的杀价和勾心斗角。对于广州的近郊市场,则划为4个区域,采取精耕终端的策略。对于主要建材市场直接送货,其他地区则扶持二批共存。对于经销商的考核,不重销量但要求服务到终端,其考核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加大了终端维护和服务质量的考核比重,而办事处也相应加大了终端形象展示的投入,以及重点终端的导购投入,广州市场开始有了起色。
班师回朝
一晃3个多月过去了,我似乎已经忘记了回上海的事情。
这天,营销老总突然大驾光临,一番视察之后,提出了要我回去的话题。他说,你在这几个月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现在可以回公司了。
我知道他的脾气,如果我表现出来喜悦,没准接下来就是新的“客串”。于是,我强烈要求留下来,因为现在很多事情只是开了一个头,要是不能跟进,最终效果谁也难以保证。何况华南大区还有3个省份,我几乎都没有去。因此,要求继续留在广州,守好公司的南大门。我越是这样要求,他越是不让我留下来,理由就是总部缺人,你的工作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接替,毕竟公司是全国市场,孰大孰小你应该知道。
一番无效的“抗争”之后,我“只好”同意回总部。半个月后,我回到总部,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有消息说,在广东的某对手放风要“挖”我,于是总经理赶紧御驾亲征,把我拉回上海。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深地感到,做市场其实就是在做人。作为一个大区经理,很难对于每一处的具体市场都过问的非常详细。但是,大区经理毕竟在企业里属于“执行”含义更多的职务,对于市场出现的典型问题不能不管。不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教会自己的下属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作者系上海联纵智达营销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
(编辑:大 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