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视觉艺术的根石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中华民族的先民和世界其他民族的祖先一样,把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信仰都记录在石器、陶器、玉器等可视的实物上,有待人们去释读和理解。当我们认识先民留下的石器遗存时,清楚地看到这些器物,在从野蛮向文明进化过程中的实际功用。
【关键词】根石艺术;多元化;探索
1982年,在湖北省荆州发现了我国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辟邪”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图案,呈行走之状,富有动势和神韵的特点。楚人认为墓中有“辟邪”,可以驱邪驱鬼灭灾,保护墓主人的安宁,把它当作一种镇墓兽。几年以后,又发现我国战国时代比较精致的根艺作品“角形器”,它保存完整,造型美观,形状是两只盘结而成的小螭,似如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一般。
无论是作为祭祀、礼器的“辟邪”“角形器”,还是象征权力地位的玉琮、玉璧(良渚玉器)都曾被赋予了神性,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敬畏的符号。也就是说早期的根石艺术曾经侧身于庙堂之上,在文明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当代根石艺术发展很快,由于市场化的形成,使这门传统艺术在民间得到普及,涌现出许多优秀根石艺术创作者,甚至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美院学生,也开始从事根石创作。然而根石艺术创作受传统造型艺术影响很深,在形式语言表达方面,出现单一性,形成对传统形式的不断重复。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有所创新,是这门艺术目前面对的问题。根石艺术常见的语言形式只有具象语言形式、意象语言形式。而抽象语言形式则很少运用。具象艺术强调再现性,但并非原封不动的再现客观物象,而是艺术家利用艺术语言按照创作需要和美的规律与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和综合的艺术处理。[笔者创作的石艺作品“菩萨1在2009年北京军博举办的《第十二界根石美术精品展》上获得金奖。菩萨2]
从已发掘的考古中得知“辟邪”“角形器”是典型的意象表现性艺术作品,这证明在古代先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艺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意识、观念、情感,突出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2012年,笔者创作的几件根石结合的根石艺作品(在2012年11月第十四届根石艺博览会上获特级金品奖)(图三、图四)。由于意象表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作者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所以就不必去搜集和归纳形象,也不必着意刻画形象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就可以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曾说过“人类艺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的,一种是主观的。不过他所说的主观和客观与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或着刚好相反。他说的客观是指那种普通的、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它是普遍的美,是世界的本质;而主观则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事物的表现,它是相对的、短暂的,因而是不真实的。为了把握世界的普遍的美和本质,他认为艺术中有简化为最基本的形态,并从它们的内在关系或相互关系中才能做到。而另一些人认为艺术的基本元素本身就可以表现整个世界,而且表现得更本质,但他们从中看到的不是它所构成的世界的结构,而是人表达对世界的情感和感觉的可能。抽象艺术的特征即不在于形象的塑造,也不在于以气氛的烘托来传达作者的感觉和情感,而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抽象艺术主要是通过符号的构成来实现艺术家的意图的。脱离了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的基本元素,给人以视觉上的联想,这种符号化的造型具有抽象艺术的典型特质。这对根石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化,和语言形式多元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以上是笔者希望通过借助现代艺术理念,为根艺石艺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寻找一个参照系,并为根石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进行实验性探索。
【关键词】根石艺术;多元化;探索
1982年,在湖北省荆州发现了我国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辟邪”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图案,呈行走之状,富有动势和神韵的特点。楚人认为墓中有“辟邪”,可以驱邪驱鬼灭灾,保护墓主人的安宁,把它当作一种镇墓兽。几年以后,又发现我国战国时代比较精致的根艺作品“角形器”,它保存完整,造型美观,形状是两只盘结而成的小螭,似如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一般。
无论是作为祭祀、礼器的“辟邪”“角形器”,还是象征权力地位的玉琮、玉璧(良渚玉器)都曾被赋予了神性,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敬畏的符号。也就是说早期的根石艺术曾经侧身于庙堂之上,在文明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当代根石艺术发展很快,由于市场化的形成,使这门传统艺术在民间得到普及,涌现出许多优秀根石艺术创作者,甚至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美院学生,也开始从事根石创作。然而根石艺术创作受传统造型艺术影响很深,在形式语言表达方面,出现单一性,形成对传统形式的不断重复。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有所创新,是这门艺术目前面对的问题。根石艺术常见的语言形式只有具象语言形式、意象语言形式。而抽象语言形式则很少运用。具象艺术强调再现性,但并非原封不动的再现客观物象,而是艺术家利用艺术语言按照创作需要和美的规律与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和综合的艺术处理。[笔者创作的石艺作品“菩萨1在2009年北京军博举办的《第十二界根石美术精品展》上获得金奖。菩萨2]
从已发掘的考古中得知“辟邪”“角形器”是典型的意象表现性艺术作品,这证明在古代先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艺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意识、观念、情感,突出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2012年,笔者创作的几件根石结合的根石艺作品(在2012年11月第十四届根石艺博览会上获特级金品奖)(图三、图四)。由于意象表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作者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所以就不必去搜集和归纳形象,也不必着意刻画形象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就可以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曾说过“人类艺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的,一种是主观的。不过他所说的主观和客观与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或着刚好相反。他说的客观是指那种普通的、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它是普遍的美,是世界的本质;而主观则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事物的表现,它是相对的、短暂的,因而是不真实的。为了把握世界的普遍的美和本质,他认为艺术中有简化为最基本的形态,并从它们的内在关系或相互关系中才能做到。而另一些人认为艺术的基本元素本身就可以表现整个世界,而且表现得更本质,但他们从中看到的不是它所构成的世界的结构,而是人表达对世界的情感和感觉的可能。抽象艺术的特征即不在于形象的塑造,也不在于以气氛的烘托来传达作者的感觉和情感,而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抽象艺术主要是通过符号的构成来实现艺术家的意图的。脱离了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的基本元素,给人以视觉上的联想,这种符号化的造型具有抽象艺术的典型特质。这对根石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化,和语言形式多元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以上是笔者希望通过借助现代艺术理念,为根艺石艺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寻找一个参照系,并为根石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进行实验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