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热点新闻不断,“中华脊梁奖”、“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在这些新闻背后,均有敛财的“协会”在作怪。人们不由得好奇,协会到底怎么了?标榜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注重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的协会,为什么会变成只讲收费不讲服务,甚至欺骗会员的“江湖郎中”呢?
行业协会是一种具有自律、自治、自我服务性质的社团组织,维护的应是行业的利益。然而调查发现,近年来中国不少行业协会乱象丛生,产生了异化,不是走向“二政府”的行政化,就是走向一味营利的企业化。并且,协会在乱评比、乱收费、搞认证、卖牌子等方面备受诟病。协会如何真正同归民间,有识之士呼吁必须对协会进行彻底改革,刮骨疗伤,使其与政府部门脱钩……
协会乱象的冰山一角
2011年中秋节前夕,郑州市一家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邓先生很是心烦,每年这个时候,一些协会就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月饼评比,对方有来头,自称是工商或质检部门下属的。对于这样的评选,邓先生不堪其扰,更不敢得罪,非得应付一下。没有办法,邓先生交了1万元钱,啥都没做,随后获得一个“放心月饼”称号。如果再多交点钱,邓先生还可以获得“优质月饼”、“金质月饼”称号。其实,所谓的评选也就是提交一份质量检验报告,然后交上若干元费用,协会有时会来几个人,看看月饼是怎么做的,尝尝口感;有时候根本不来人,评比结果直接发布了。评比年年有,五花八门,有些老板~下拿不出费用,直接拿月饼冲抵了。至于得到的“消费者信赖”、“十佳金质”之类的称号,其实都是花钱买来的……
行业协会的触角太长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协会乱象的冰山一角——
比如有些地方的网吧协会,隔壁就是黑网吧,他们却熟视无睹;比如有些地方的工商所年检收费,一定要替个体劳动者协会收取会费,可交费者连这个协会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2004年2月,中国保健品协会被民政部注销。该协会曾以发布企业的统计调查结果为名,先后设置“优秀企业家”、“销售第一”、“销量第一”、“50强企业”等各种名目的奖项向企业索取费用,每个奖项标价2000元至12000元不等。
2011年7月,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中华脊梁”评选,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据了解,该活动的主办方要求参会者交纳9800元,就可申报“中华脊粱·十大杰出人物”等奖项。
2011年8月,多名企业人士爆料,“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以拉人入会授予职务、收会费等方式敛财,拿1 68万元参加会议,拿50万元就可授予副会长头衔。
2011年9月,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非法成立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办活动敛财、办非法报刊《中国小记者报》被曝光,该培训中心在广州、北京、上海等近百个城市建立分站,每个分站都是其加盟商。该培训中心还利用颁发小记者证、举办各类小记者评选活动进行商业牟利。
还有因“郭美美事件”而深陷信任危机的中国红十字会因“卢美美事件”被抛至舆论风口浪尖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其各种敛财方式被媒体揭发……
很多人不由得好奇,协会到底怎么了?各种协会的背后到底还有多少故事?标榜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注重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的协会,为什么会变成只讲收费不讲服务,甚至欺骗会员的“江湖郎中”呢?
行业协会的种种顽疾
调查发现,向会员收取会费几乎是所有协会通行的做法。
除此外,举办评奖活动、发放各种行业证书、办理行业培训班,也是不少协会的主要敛财捷径。在中国摄像协会的网站,该协会有办理剪辑师资格证的申报认证工作,认证初级剪辑师、中级剪辑师、高级剪辑师分别需要花费500元、800元和1200元。中国易经协会更是同时颁发中国杰出易理预测师、中国杰出风水策划师、中国杰出择日师、中国杰出四柱预测师、中国杰出堪舆师等9种认证证书。
当然,认证证书越多,收费能力自然也是大增。
经媒体调查后,中国摄像协会、中国易经协会这些均未到民政部门登记备案,可谓非法协会。除了诸如中国易经协会这类非法协会在大搞认证、培训外,很多真正的行业协会同样力推自己的认证证书,甚至有些证书互相冲突。
一位从事装修行业多年的从业者介绍,装修设计这个领域的证书比较混乱,各个行业协会都有自己的认证证书。比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认证“住宅室内设计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则推出有“室内设计师证书”,而建设部还会有一些资格证书刚入行的人有时会一头雾水。其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证书比较容易申请,甚至不需要考试,花个千把元就能拿到证书。但相对的,这些证书的权威性不足,拿给业主看看还行,真的要想在这一行业有长足发展,还需要参加建设部的建造师等资格考试……
一位加入某协会4年的企业主感叹:交了一万多的费用,至今还没有搞清楚协会是怎么组成的,也没有参加过协会的任何民主会议,没看到协会干了什么正事,谁给钱就给谁发证书……
收取会费、组织评奖、发放证书,不少行业协会在忙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却忘了服务企业这一根本宗旨,如此本末倒置,行业协会广受群众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真协会在四处活动外,一些假协会也在四处诈骗,这就让一些企业苦不堪言。去年,有受害者在网上发帖,称遭遇了假协会骗局:“中国诚信企业协会就是诈骗机构,我们是广东佛山一个生产企业,以前在这个所谓的中国诚信企业网、中国诚信企业协会办理了‘3·15著名品牌’的所谓认证,在我们宣传的时候被佛山工商局查到罚8万元,工商说这机构在国内没注册,发的证没任何效力,骗钱的,我们联系这单位,说是我们自愿参与的,不理会,再打电话就不接了,去他们那说的办公地址找,是个假地址……”
事实上,帖子中提到的“中国诚信企业协会”正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假协会。
为了吸引眼球,更具有说服力,这些未经注册的协会往往打着国字头的旗号虚张声势。比如,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中国建设培训协会、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协会……更具迷惑性的是,还有一些协会打着国际协会中国分会的幌子,更是让人难辨真假。
健全协会的法律障碍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行业协会在中国的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必须克服目前的法律障碍。目前,中国缺乏统一的行业协会立法,从根本上制约了行业协会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而且不利于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因此,建议尽快出台《行业协会组织法》,界定行业协会的职能、地位、权利及义务,对行业协会的组建、职责、运行、管理和监督等事项予以明确,做到有法可依。
河南圆方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景解释说,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行业协会的统一立法。1950年,中国颁发 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对一段时期内的社会团体的登记工作进行了一定规范。“文革”后,中国地方性社会团体由六千多个发展到二十多万个。1989年,国家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但正如条例的名称一样,这种“管理”基本只限于社团组织的登记程序阶段,对于社团的功能和行业的指导根本没有涉及。1998年,国家重新修订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但仍然只是强化了社团组织的市场准入程序方面的行政审批职能。
李景说,目前中国协会,特别是工业经济类行业协会的生存与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已有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三部行政性法规,出台或修订时间均是1998年,距离现在已十多年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三部条例在很多方面已不适用或过时了。比如这三部条例都规定,成立协会必须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但就今天看来,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纷纷出现,这些规定其实大为落后和陈旧,已经成为大量行业协会成立的法律障碍。
再比如,由于行业协会属于市场服务组织性质,它的生存主要靠其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它的出现与成立,理论上几乎没有任何产权问题的羁绊与限制,这也就回避了是否存在投资方或者投资人的问题。那么,“必须拥有上级主管部门”又从何而来?为逐步消除这些法律环境不足的障碍,有必要在社会层面采取一定措施,付出一定努力,从而使行业协会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派生和发展,达到维护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构与秩序的目的。
协会乱象的诱因及根除
协会就是由个人或组织为达到某种目标,通过签署协议,而自愿组成的团体或组织。中国目前的协会,按地位和职能,可以分为协调服务性和监督服务性两种,按生长方式可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体制外协会,如作家协会、家具协会等;体制内协会,如消费者协会、中国红十字会等。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中国协会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失去了其原本具有的民间性、独立性特点,可谓乱象丛生。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协会行政化,充当了政府的助手,像个“二政府”,在一定范围内行使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职能,依赖行政部门搞活动。有些行业协会只收会费,却不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而且“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使得行业协会既不“专业”,也不“市场”。另一方面是协会企业化。一些行业协会不是想方设法为企业做好服务,而是以营利为目的,混淆了社团法人与公司法人的界限,公然从事一些经营活动,乱立名目大肆敛财,更有一些打着慈善的幌子到处骗钱牟利。而中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取得的财产收入必须用于其目的事业。
“戴着市场的帽子、舞着政府的鞭子、坐着行业的轿子、拿着企业的票子、供着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是中国行业协会的普遍现状。郑州大学法学院博士杨梅认为,造成中国行业协会功能异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业协会大多数是由政府兴办的,要么是政府直接或间接组建,要么是由政府专业经济职能部门转变而成。因此,行业协会从其诞生时起便打上了很深的“行政”烙印,成为政府的附属,而政府官员兼任行业协会的领导更加剧了行业协会的行政色彩。这对行业协会的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致使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不强,缺乏代表性,无法很好地为企业服务。
杨梅说,按照现行规定,中国行业协会实行“归口管理、双重管理”体制。“归口管理”是指行业协会作为社会团体的一类,其成立必须向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否则均为非法组织。“双重管理”是指《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规定的国家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其中,行业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即是行业协会的挂靠单位。也就是说,若想成立行业协会,就必须找到一个挂靠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并取得其同意,否则将毫无疑问地不予批准其筹备申诸,但是有挂靠没有经费,又何谈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呢?
杨梅博士分析认为,现行挂靠模式的弊端,说到底就是变相寻找“靠山”,因为大部分行业协会转制以后,不能够从政府那里拿到足够的经费,因此,需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就需要协会自己去挣钱。这个时候,找个好“婆家”,将自己“罩”在相关部门的“光环”下,借助政府的手段巧立名目开展评比和认证,无疑是一个好出路。与此同时,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既然挂靠在一些政府部门下,一些行动必然会受到挂靠方的制约,又何谈独立自主地为本行业谍发展呢?所以说在挂靠模式下,协会不可能成为行业的代言人和保护者,只能成为政府的协助者,即所谓的“二政府”。
事实上,人们所期待的行业协会应该是一种民办公助,具有自律、自治、自我服务性质的社团组织,它应该是所代表行业成员的“娘家人”,与成员血脉相连,维护的应该是行业的利益。如果行业协会“官气”浓郁,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有真正的生机与活力。因此,要激发它的机能,就必须对它进行彻底改革,刮骨疗伤。
因此,有专业人士呼吁,消除行业协会乱象,一方面需要企业摒弃以往的做法,认识到买奖、买名、买合影的营销不合时宜;另一方面需要让行业协会回归民间,让行业协会自建、自主、自费,走向公益,斩断与官方的瓜葛,其敛财手段才会彻底没戏。当行业协会少了“官方背景”,没有了行政权力,仅仅是一个服务所在行业的专业性组织,也就没了“乱收费”的理由。否则,行业协会乱收费,就像野草一样,割了一茬会再长出一茬。
行业协会是一种具有自律、自治、自我服务性质的社团组织,维护的应是行业的利益。然而调查发现,近年来中国不少行业协会乱象丛生,产生了异化,不是走向“二政府”的行政化,就是走向一味营利的企业化。并且,协会在乱评比、乱收费、搞认证、卖牌子等方面备受诟病。协会如何真正同归民间,有识之士呼吁必须对协会进行彻底改革,刮骨疗伤,使其与政府部门脱钩……
协会乱象的冰山一角
2011年中秋节前夕,郑州市一家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邓先生很是心烦,每年这个时候,一些协会就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月饼评比,对方有来头,自称是工商或质检部门下属的。对于这样的评选,邓先生不堪其扰,更不敢得罪,非得应付一下。没有办法,邓先生交了1万元钱,啥都没做,随后获得一个“放心月饼”称号。如果再多交点钱,邓先生还可以获得“优质月饼”、“金质月饼”称号。其实,所谓的评选也就是提交一份质量检验报告,然后交上若干元费用,协会有时会来几个人,看看月饼是怎么做的,尝尝口感;有时候根本不来人,评比结果直接发布了。评比年年有,五花八门,有些老板~下拿不出费用,直接拿月饼冲抵了。至于得到的“消费者信赖”、“十佳金质”之类的称号,其实都是花钱买来的……
行业协会的触角太长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协会乱象的冰山一角——
比如有些地方的网吧协会,隔壁就是黑网吧,他们却熟视无睹;比如有些地方的工商所年检收费,一定要替个体劳动者协会收取会费,可交费者连这个协会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2004年2月,中国保健品协会被民政部注销。该协会曾以发布企业的统计调查结果为名,先后设置“优秀企业家”、“销售第一”、“销量第一”、“50强企业”等各种名目的奖项向企业索取费用,每个奖项标价2000元至12000元不等。
2011年7月,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中华脊梁”评选,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据了解,该活动的主办方要求参会者交纳9800元,就可申报“中华脊粱·十大杰出人物”等奖项。
2011年8月,多名企业人士爆料,“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以拉人入会授予职务、收会费等方式敛财,拿1 68万元参加会议,拿50万元就可授予副会长头衔。
2011年9月,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非法成立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办活动敛财、办非法报刊《中国小记者报》被曝光,该培训中心在广州、北京、上海等近百个城市建立分站,每个分站都是其加盟商。该培训中心还利用颁发小记者证、举办各类小记者评选活动进行商业牟利。
还有因“郭美美事件”而深陷信任危机的中国红十字会因“卢美美事件”被抛至舆论风口浪尖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其各种敛财方式被媒体揭发……
很多人不由得好奇,协会到底怎么了?各种协会的背后到底还有多少故事?标榜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注重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的协会,为什么会变成只讲收费不讲服务,甚至欺骗会员的“江湖郎中”呢?
行业协会的种种顽疾
调查发现,向会员收取会费几乎是所有协会通行的做法。
除此外,举办评奖活动、发放各种行业证书、办理行业培训班,也是不少协会的主要敛财捷径。在中国摄像协会的网站,该协会有办理剪辑师资格证的申报认证工作,认证初级剪辑师、中级剪辑师、高级剪辑师分别需要花费500元、800元和1200元。中国易经协会更是同时颁发中国杰出易理预测师、中国杰出风水策划师、中国杰出择日师、中国杰出四柱预测师、中国杰出堪舆师等9种认证证书。
当然,认证证书越多,收费能力自然也是大增。
经媒体调查后,中国摄像协会、中国易经协会这些均未到民政部门登记备案,可谓非法协会。除了诸如中国易经协会这类非法协会在大搞认证、培训外,很多真正的行业协会同样力推自己的认证证书,甚至有些证书互相冲突。
一位从事装修行业多年的从业者介绍,装修设计这个领域的证书比较混乱,各个行业协会都有自己的认证证书。比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认证“住宅室内设计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则推出有“室内设计师证书”,而建设部还会有一些资格证书刚入行的人有时会一头雾水。其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证书比较容易申请,甚至不需要考试,花个千把元就能拿到证书。但相对的,这些证书的权威性不足,拿给业主看看还行,真的要想在这一行业有长足发展,还需要参加建设部的建造师等资格考试……
一位加入某协会4年的企业主感叹:交了一万多的费用,至今还没有搞清楚协会是怎么组成的,也没有参加过协会的任何民主会议,没看到协会干了什么正事,谁给钱就给谁发证书……
收取会费、组织评奖、发放证书,不少行业协会在忙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却忘了服务企业这一根本宗旨,如此本末倒置,行业协会广受群众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真协会在四处活动外,一些假协会也在四处诈骗,这就让一些企业苦不堪言。去年,有受害者在网上发帖,称遭遇了假协会骗局:“中国诚信企业协会就是诈骗机构,我们是广东佛山一个生产企业,以前在这个所谓的中国诚信企业网、中国诚信企业协会办理了‘3·15著名品牌’的所谓认证,在我们宣传的时候被佛山工商局查到罚8万元,工商说这机构在国内没注册,发的证没任何效力,骗钱的,我们联系这单位,说是我们自愿参与的,不理会,再打电话就不接了,去他们那说的办公地址找,是个假地址……”
事实上,帖子中提到的“中国诚信企业协会”正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假协会。
为了吸引眼球,更具有说服力,这些未经注册的协会往往打着国字头的旗号虚张声势。比如,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中国建设培训协会、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协会……更具迷惑性的是,还有一些协会打着国际协会中国分会的幌子,更是让人难辨真假。
健全协会的法律障碍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行业协会在中国的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必须克服目前的法律障碍。目前,中国缺乏统一的行业协会立法,从根本上制约了行业协会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而且不利于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因此,建议尽快出台《行业协会组织法》,界定行业协会的职能、地位、权利及义务,对行业协会的组建、职责、运行、管理和监督等事项予以明确,做到有法可依。
河南圆方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景解释说,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行业协会的统一立法。1950年,中国颁发 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对一段时期内的社会团体的登记工作进行了一定规范。“文革”后,中国地方性社会团体由六千多个发展到二十多万个。1989年,国家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但正如条例的名称一样,这种“管理”基本只限于社团组织的登记程序阶段,对于社团的功能和行业的指导根本没有涉及。1998年,国家重新修订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但仍然只是强化了社团组织的市场准入程序方面的行政审批职能。
李景说,目前中国协会,特别是工业经济类行业协会的生存与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已有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三部行政性法规,出台或修订时间均是1998年,距离现在已十多年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三部条例在很多方面已不适用或过时了。比如这三部条例都规定,成立协会必须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但就今天看来,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纷纷出现,这些规定其实大为落后和陈旧,已经成为大量行业协会成立的法律障碍。
再比如,由于行业协会属于市场服务组织性质,它的生存主要靠其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它的出现与成立,理论上几乎没有任何产权问题的羁绊与限制,这也就回避了是否存在投资方或者投资人的问题。那么,“必须拥有上级主管部门”又从何而来?为逐步消除这些法律环境不足的障碍,有必要在社会层面采取一定措施,付出一定努力,从而使行业协会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派生和发展,达到维护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构与秩序的目的。
协会乱象的诱因及根除
协会就是由个人或组织为达到某种目标,通过签署协议,而自愿组成的团体或组织。中国目前的协会,按地位和职能,可以分为协调服务性和监督服务性两种,按生长方式可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体制外协会,如作家协会、家具协会等;体制内协会,如消费者协会、中国红十字会等。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中国协会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失去了其原本具有的民间性、独立性特点,可谓乱象丛生。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协会行政化,充当了政府的助手,像个“二政府”,在一定范围内行使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职能,依赖行政部门搞活动。有些行业协会只收会费,却不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而且“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使得行业协会既不“专业”,也不“市场”。另一方面是协会企业化。一些行业协会不是想方设法为企业做好服务,而是以营利为目的,混淆了社团法人与公司法人的界限,公然从事一些经营活动,乱立名目大肆敛财,更有一些打着慈善的幌子到处骗钱牟利。而中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取得的财产收入必须用于其目的事业。
“戴着市场的帽子、舞着政府的鞭子、坐着行业的轿子、拿着企业的票子、供着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是中国行业协会的普遍现状。郑州大学法学院博士杨梅认为,造成中国行业协会功能异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业协会大多数是由政府兴办的,要么是政府直接或间接组建,要么是由政府专业经济职能部门转变而成。因此,行业协会从其诞生时起便打上了很深的“行政”烙印,成为政府的附属,而政府官员兼任行业协会的领导更加剧了行业协会的行政色彩。这对行业协会的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致使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不强,缺乏代表性,无法很好地为企业服务。
杨梅说,按照现行规定,中国行业协会实行“归口管理、双重管理”体制。“归口管理”是指行业协会作为社会团体的一类,其成立必须向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否则均为非法组织。“双重管理”是指《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规定的国家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其中,行业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即是行业协会的挂靠单位。也就是说,若想成立行业协会,就必须找到一个挂靠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并取得其同意,否则将毫无疑问地不予批准其筹备申诸,但是有挂靠没有经费,又何谈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呢?
杨梅博士分析认为,现行挂靠模式的弊端,说到底就是变相寻找“靠山”,因为大部分行业协会转制以后,不能够从政府那里拿到足够的经费,因此,需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就需要协会自己去挣钱。这个时候,找个好“婆家”,将自己“罩”在相关部门的“光环”下,借助政府的手段巧立名目开展评比和认证,无疑是一个好出路。与此同时,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既然挂靠在一些政府部门下,一些行动必然会受到挂靠方的制约,又何谈独立自主地为本行业谍发展呢?所以说在挂靠模式下,协会不可能成为行业的代言人和保护者,只能成为政府的协助者,即所谓的“二政府”。
事实上,人们所期待的行业协会应该是一种民办公助,具有自律、自治、自我服务性质的社团组织,它应该是所代表行业成员的“娘家人”,与成员血脉相连,维护的应该是行业的利益。如果行业协会“官气”浓郁,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有真正的生机与活力。因此,要激发它的机能,就必须对它进行彻底改革,刮骨疗伤。
因此,有专业人士呼吁,消除行业协会乱象,一方面需要企业摒弃以往的做法,认识到买奖、买名、买合影的营销不合时宜;另一方面需要让行业协会回归民间,让行业协会自建、自主、自费,走向公益,斩断与官方的瓜葛,其敛财手段才会彻底没戏。当行业协会少了“官方背景”,没有了行政权力,仅仅是一个服务所在行业的专业性组织,也就没了“乱收费”的理由。否则,行业协会乱收费,就像野草一样,割了一茬会再长出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