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草原畜牧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近期作者先后赴锡林浩特、阿巴嘎、乌珠穆沁(东、西)等草原畜牧业相对集中的牧业旗市进行调查,试图发现现阶段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草牧场的严重退化已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分割化的、已退化的草牧场很难满足草原畜牧业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要求,草牧场面积越分越小,地形地貌单一化,牧草总量严重短缺,牧草品种逐渐减少,于是很多牧民只能通过围栏、舍饲、外来饲草料来维持畜牧业生产。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或许因为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问题,正在困扰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一)水资源短缺情况进一步恶化
  草原畜牧业,尤其游牧业是“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这足以说明水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牧区水资源短缺的致命弱点。而今天,草原畜牧业不仅不能“逐水”而居,更可怕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采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使牧区缺水状况进一步恶化。近些年,牧区很多原有的大的湖泊、河流、湿地出现季节性断流和大面积干涸,如2002年查干淖尔(锡盟)大湖彻底干涸、2003年乌拉盖河断流、2005年乌拉盖湿地干涸等。而调查中也发现,牧区一些小的泉水、水泡、溪流也正在消失,牧民指着那些干涸的湖塘、河谷说:“前几年这水泡子还有水”,或“去年河水还能到这儿来着”,或“以前这周围的牲畜都来这儿(泉水)喝水,现在连一户的牲畜都喝不够”,等等。甚至有些地方地下水水位也明显下降,原有的大口井、小型机井出水量明显减少,甚至成了干井,很多牧户人畜饮水已成问题。如2010年夏天锡盟阿巴嘎旗北部有些嘎查境内多数大口井出现水位下降,或不出水的情况,甚至部分小机井出水量明显减少,当地牧民只能通过拉水,或打深机井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当年夏天该地区水价一度涨到10元/吨,使得一户牧民一年(当地冬季一般利用雪水)的用水成本达到万元以上,甚至2-3万元之高。有些牧民为了不拉水干脆投入全部积蓄或利用借款、贷款打一口深机井满足自家饮水需要,其费用则高达10-20万元不等。
  (二)劳动力问题或将影响草原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现阶段从事草原畜牧业的主体仍然是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牧民,而被问及他们的子女将来是否会经营畜牧业时,大多数人给出了否定回答。他们对现有草原畜牧业的未来并不乐观,认为如果现有生态条件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很难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而25-35岁之间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很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在城镇打工,或在寻找新的出路。当然也有一些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主力的年轻牧民,他们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善于抓住机遇,但毕竟是少数精英,还不足以影响整个趋势,甚至还不能完全带动现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年青一代。
  经营草原畜牧业是需要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其中既包括传统/现代的知识和技术,也包括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然而现在,传统知识的传承和新技术的衔接出现“代沟”,掌握这些知识、技术,具备这些能力者却越来越少。调查中发现,很多50岁以上的牧民知道草原畜牧业的传统放牧技术和管理方法,他们懂得如何选择四季牧场、如何选择放牧路线、何时抓水膘油膘、什么时间采食哪种植物、哪些地方可以避灾等,但他们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掌握能力明显不如年青一代牧民;而年轻牧民则相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少老人会对年青一代讲述那些知识,也很少有年轻人静心去听取、学习那些知识,比起上一辈人他们更关心结果,拥有了一家一户的网围栏、石木结构的棚圈、足够多的饲草料就不用为如何放牧、如何管理等操心,甚至有些牧民把牲畜放养管理全部推给了羊倌、牛倌,只在卖绒毛、卖牲畜时出现。结果,通过人的管理和调节来实现的牲畜与草牧场之间的平衡关系常常出现失调。我们在调查中提出了将来谁来经营草原畜牧业的问题,对此很多牧民表现出一种无奈。
  (三)牲畜品种保护和改良工作有待加强
  我区牲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既有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易于饲养,体质健壮,抗灾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的地方品种,也有保留了当地品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又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的培育品种。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家畜改良工作,各类改良品种牲畜的产量、质量,以及个体生产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草原畜牧业现有经营品种已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近10年来牧区或以项目名义,或牲畜结构调整名义,或提质增效名义引进很多外来品种,于是引进品种与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鱼龙混杂,而牧民对此也褒贬不一。
  例如,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地区牧民所饲养的牛有土种牛(蒙古牛)、草原红牛等地方或培育品种,也有西门塔尔、夏洛来、荷斯坦、安格斯等引进品种,以及引进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的一代、二代改良牛,甚至有些牛牧民都不知道该叫什么品种。对此,多数牧民认为还是本地牛比较好,饲养方便,适应当地环境,如果遇到灾害损失相对小,适合当前的草牧场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引进品种比较“娇气”,必须精养,高投入才能高产出,而且容易得病,一旦遇到灾害损失严重;而苏木及畜牧部门干部却认为引进品种好,其效益相对高于土种牛,遇到灾害损失严重是因为牧民饲养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当被问起哪个品种的出售价格更高一些时,有牧民反映如果按肉用成年牛出售的话,都一样,商贩只看膘情,基本不在意什么品种;如果按育肥牛小牛出售的话,引进品种和改良品种牛的价钱相对高些,因为它们更适合圈养育肥。但问题是,现有条件下一些高价钱引进的品种不能高产出,本土品种则往往面临强制被淘汰的命运,牲畜改良工作又进展缓慢,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牧民却很难抉择。这也正是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中数量与质量矛盾难以解决根源之一。
  (四)小生产、分散决策的局面仍未改变
  随着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建立,牧民合作化程度逐渐提高,但单户经营仍然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据调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牧民最灵活的应对方法则是“以静制动”。例如,出售牲畜时如果商贩给出的价格较低,牧户就暂时不卖,等价格上涨了再卖,今年卖不成,明年再卖;购买饲草料时,如果价钱较高,牧民就少买点,或不买;如果价钱低点,就多买些。但能这样做的也是少数有承受能力,或能够获得市场信息较充分的牧户,而更多的普通牧户只能被动接受市场提供的信息和价格。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也一直是小生产无法规避的风险之一。基础设备、生产设备、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的小规模重复投入,以及每家每户在购置生产资料、出售畜产品时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效率,加大了牧民增收难度。调查中这种事例随处可见,随时发生,而很多牧民对此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是。
  小生产、分散决策同样不利于畜产品加工以及生产资料加工企业的规模化,或现代化发展。就以羊肉加工企业为例,牧民一般每年秋冬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出栏牲畜较多,届时收购企业门口车满为患,牧民排着队卖牲畜;随处可见拉着满车牲畜的车,从牧区深处开往各个牲畜收购点。加工企业则开足了马力去屠宰、加工、分装、冷藏。而过了这段时期,出栏数量明显减少,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成规模的出栏,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于是,很多羊肉加工企业到集中出栏时期,雇佣大量的临时工,没日没夜的开工;而其他时期则进入半停业状态,这使得企业无法引进规模生产线,也很少进行新产品研发,或延伸产业链,只停留在屠宰、分装、销售等初级加工销售阶段。
  二、组织与合作
  传统草原畜牧业凭借着有效地组织和合作保持了人、畜、草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今天,组织和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或经营机制有必要且正在重新回到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中。
  (一)资源向畜牧业能手集中
  调研中发现,在牧区有很多能力极强的牧民。这部分人继承传统,学习知识,勇于探索,通过租赁草牧场、购买牲畜、雇佣劳动力、联系市场等途径使资源相对集中,已成为颇有影响的畜牧业能手、畜牧业大户。目前,牧区很多地方实施的草牧场流转制度(一般是无畜户和小户向畜牧业能手、大户流转)正在促成这种模式的发展,而且现有政策、法规、法律允许和鼓励有能力的牧户通过合法的市场手段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源,进而逐步建立家庭生态牧场。
  (二)联户经营
  前些年,在牧区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因为划分草场、分配牲畜而相互争吵的事情时有发生,而现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联户经营的案例却在逐渐增多。越分越小的草牧场,越投越高的生产成本逐渐唤醒部分牧民,使他们在生产上不再分户,统一组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决策,分户结算,进而起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当然这只是联户经营模式的雏形,但不难看出牧民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也在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子。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联户,逐渐变成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嘎查内部,甚至更广泛范围的联户,从而使其组织化程度越高,分工协作越明细,联户效应越明显。
  (三)专业合作组织(协会)
  据锡林郭勒盟农牧业部门的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年初,锡林郭勒盟9个牧业旗县就有219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入社(协会)牧民近1.4万人,涵盖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乳、肉、皮、绒毛、饲草,以及科技服务、生态保护、马文化等众多领域。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其中有名副其实的,也有名存实亡的;有牧民带头的,也有政府包办的;有为发展而成立的,也有为项目而成立的;有蒸蒸日上的,也有倒闭关门的。这足以说明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在牧区正在发展,它正在改变牧区草原畜牧业原有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思路。
  三、建议
  通过组织和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草原畜牧业资源短缺、分配不合理、劳动力结构性缺乏、小规模生产等诸多问题,它是实现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调查中发现,现阶段牧民组织和合作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向畜牧业能手集中过程中的草牧场流转问题,虽说它是解决现有制度条件下草牧场合理分配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租赁户与出租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是草牧场的合理利用)较大,存在严重的外部性,使流转草场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引发诸多不利于草牧场保护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事件。再比如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有些合作组织的建立就是为争取项目或完成任务,有些甚至是跟风而上的,而后来因各种利益冲突却不欢而散,扭曲了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的初衷;而有的专业合作组织入社牧民的积极性挺高,对合作组织的希望值也挺高,但由于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或自身条件限制,其工作进度缓慢,甚至无所作为,从而严重挫伤了广大牧民建立和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发展草原畜牧业必须遵循保护草原生态与发展草原畜牧业并重的原则;必须严格执行草牧场集体所有制和牧民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的政策,尊重牧民民主决策权和自主经营权;发展家庭生态牧场、联户经营和专业合作组织既要有决心也要有耐心,必须遵循政策支持下的有序推进和牧民自愿下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政府提供政策的同时,做好政策解读、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工作,并建立问责制度;重视已形成的草原畜牧业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及牲畜改良工作,走传统文化、草原生态、地区特色、高质低碳集于一身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之路,而把提供大众化畜产品的重点放在半农半牧区、农区;把牧区人口转移工作重点放在教育转移、就业转移和老年人转移,谨慎实施整村转移、整户转移和无业转移,必须先“乐业”而后“安居”。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
其他文献
猪革拉瑟氏病是由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任何年龄段的猪都能够感染,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死亡率能够超过50%,而其他年龄段的青年猪、
杂交波尔山羊由于个体庞大,产出的羔羊个体较大,比单县当地的山羊品种产出的羔羊个体大,所以在分娩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分娩的过程是否正常,有几个决定因素,与杂交波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积累和流通。技术的本质是知识,因此,技术转移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的创造、扩散、转移与价值应用的再实现。发展中国家的自立发展,无疑要依赖于来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伤后处在高代谢状态,平均静息代谢消耗可达到预测值的140%~200%,同时由于存在意识障碍,尤其是已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常常不能经口进食,所以如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和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更快的速度更新,研发人员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在20世纪,制造行业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增长了50倍,这是管理所做出的最重要贡献,实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贡献;在21世纪,管理需要做出的重要贡献与20世纪的贡献类似,它要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因此,如何针对研发人员的诸多特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当今每个企业的管理者必
1临床资料 本组175例,男109例,女66例,平均年龄52.5岁,患者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向患者沟通取得配合,选择血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再以长胶布
2009年,《第一财经周刊》向1028个公司人询问了167个和品牌相关的问题。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公司人的视角和判断,找到那些经得住市场变化考验,成为有持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畜牧养殖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畜牧养殖中也会出现一些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加速城市化时期, 作为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城市用地也以空前的速度、多样的形式在空间上迅速扩展,这些扩展形式由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在空间上呈现出多种组合、结构与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有了长足的发展。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为576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10.64%。到2002年,中国城镇人口为5021
黄力生/达能集团脉动市场总监在与年轻族群互动的过程中,黄力生主张"品牌要与用户玩到一起"。与用户进行互动的品牌颇多,但是能够与用户玩到一起的品牌屈指可数,脉动正是其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