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黄芪汤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汤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应,分析黄芪汤对肝纤维化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变化,探讨黄芪汤改善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以黄芪汤治疗。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提取肝组织总RNA,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变化,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本体论(GO)、信号通路分析,实时定量RT-PCR验证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病理出现显著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汤用药组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降低肝组织Hyp含量(P<0.01)。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黄芪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后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 011个(P<0.05,|Fold change|>1.5),其中上调431个,下调580个;富集的GO功能共有116条,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细胞黏附、脂质蛋白复合物等功能;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共有70条,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受体作用、细胞黏附分子、黏着斑、代谢途径等。实时定量RT-PCR验证的基因表达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黄芪汤通过多基因、多功能、多信号通路的调节,改善了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病变。
其他文献
中医药从整体上及多靶点干预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和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心衰中医辨证规律、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研
温病以祛邪为治疗的关键,在祛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邪能外透。热象偏重是温病主要特点,清热祛邪是其大法,辛味药物似应少用,然温病方中却以辛味药物与其它药物巧妙配伍,针对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辨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检索FD中国期刊文献近十年的辨证文献43篇,共收206证,并从各版本《中医内科学》、学会标准、行
文章对已发表的3个高血压病诊疗指南的优势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中医整体观、恒动观、时空观、综合观等特色,提出中医诊疗指南的编写不仅要纳入循证医学的方法,还应纳入
文章系统总结了黄春林教授调脾法的学术思想,分为3个部分:①脾、肾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理论基础,总结为3个方面,后天滋养先天,共同主宰水液代谢,气机升降与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指南与共识意见相继更新发表,如2004年美国胃肠
半夏厚朴汤不但能调和肝脾,而且能降逆化痰,通过调畅气机,和胃降逆,使肝气条达,肺气宣通,散结化饮,使机体得到改善。凡是由于情志失调,气郁生痰,痰涎凝聚所致的病变,无论男女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医治疗突显其优势,笔者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导致的糖尿病肾病,分别"脾瘅肾病"和"消瘅肾病"。并指出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病机不同,脾瘅肾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类以多关节为主的全身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细胞活化与表达异常、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核因子κB异常活化以及基质
晁恩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呼吸内科专家,对呼吸系统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提出了独特的"从风论治"的理论,认为肺道实为鼻道之延续,治鼻治肺侧重点不同,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