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截止至2008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20699.78亿元,扣除必要的备付资金后的沉淀资金为3193.02亿元。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已经发展为一个庞然大物,其势必将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中的诸多变量。本文通过分析公积金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及出现的问题,得出结论: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势在必行。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宏观经济;一体化
一、公積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商业银行对房地产等企业进行贷款的同时伴随着货币创造,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商品房建设过程中的货币支出,相对于其他人则是货币流入,通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渠道的流通,货币数量将成倍增加,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保障了上述资金流通的稳定。
2 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随着公积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社会总投资增加,将拉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看,随着保障性住房投资的增加,必将有大量资金流动到市场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货币供给,将引起一定程度上的物价上涨,对未来保障住房价格的影响难以确定;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障住房的增多,必将冲击市场中的商品房,冲击来自两个方面,价格与需求,这将影响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房地产体系上下游各个部门的资金安全;从财富的角度来看,因为预期投资回报率的变化,未来楼市的衰落可能引起股市的繁荣,对投资者来说其财富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其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从企业的市场价值来看,未来股市的繁荣时企业市场价值提高,根据托宾Q理论,当企业市场价值高于其重置成本时,企业会加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从汇率的角度来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国内真实利率水平下降,利率的下降与物价水平的上升都会是汇率上升,从而使我国货币贬值,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影响净出口,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现实究竟会如何还需要时间来判断。
二、公积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 宏观方面
央行选择的操作目标主要由三种: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住房公积金中的备付资金并不上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是有中央银行创造的。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是由央行确定的,央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公积金。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彻底,通过制定利率进而影响经济的条件尚不成熟。央行可以制定公积金的存贷利率,但其利率总体水平低于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因此很难影响职工对公积金的需求,无法控制这块资金的影响。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到2011年年底,要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庞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却面临建设资金不足的尴尬。同时公积金沉淀资金问题严重,因此便有了利用公积金来支持保障住房建设的举措。此举使得公积金有了财政投资的性质,但是如果未来保障住房的收益不足弥补成本,损失将由地方住房管理中心承担,也就是由个人承担,这将严重损害职工的利益。
2 微观方面
现行的体制在实际运作中,住房公积金的所有者无发言权,也无资金管理和监督权。而具体的公积金管理者因为是行政建制,既缺乏公积金保值增值的动力,又缺乏公积金良好管理的压力。挤占、截留、挪用公积金的现象屡屡发生。按照《公积金管理条例》,资金管理中心“负责公积金的归集、保值和增值,具体金融业务委托银行办理”。但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银行作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因此,住房公积会的贷款风险事实上只能由“中心”承担。而“中心”既非政府机构,亦非独立的金融机构,不具备承担经营风险和民事责任的能力,权利和责任显然不对称。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散各地,不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
三、结论
2008年,辽宁中部8城市召开了住房公积金协作会议并共同签署了《辽宁中部八城市住房公积金协作协议》,而后武汉“1+8”城市圈、湖南8城市、珠三角8城市、吉林9城市等地纷纷签订了公积金互贷协议,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慢慢在全国铺开,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建立一所政策性公积金银行是对现今存在问题的唯一解决途径。因为政策性银行直属于国务院,且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密切。在实现资金的全国范围内流动的基础上,可以将将公积金纳入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保证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将:中国住房金融体系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6.
[2]赵伟忠: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D].北京郑州:对外经贸大学,2007.
[3]张东: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撑理论:梳理与启示[J].财贸经济,2002,7:34-36.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宏观经济;一体化
一、公積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商业银行对房地产等企业进行贷款的同时伴随着货币创造,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商品房建设过程中的货币支出,相对于其他人则是货币流入,通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渠道的流通,货币数量将成倍增加,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保障了上述资金流通的稳定。
2 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随着公积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社会总投资增加,将拉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看,随着保障性住房投资的增加,必将有大量资金流动到市场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货币供给,将引起一定程度上的物价上涨,对未来保障住房价格的影响难以确定;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障住房的增多,必将冲击市场中的商品房,冲击来自两个方面,价格与需求,这将影响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房地产体系上下游各个部门的资金安全;从财富的角度来看,因为预期投资回报率的变化,未来楼市的衰落可能引起股市的繁荣,对投资者来说其财富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其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从企业的市场价值来看,未来股市的繁荣时企业市场价值提高,根据托宾Q理论,当企业市场价值高于其重置成本时,企业会加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从汇率的角度来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国内真实利率水平下降,利率的下降与物价水平的上升都会是汇率上升,从而使我国货币贬值,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影响净出口,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现实究竟会如何还需要时间来判断。
二、公积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 宏观方面
央行选择的操作目标主要由三种: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住房公积金中的备付资金并不上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是有中央银行创造的。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是由央行确定的,央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公积金。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彻底,通过制定利率进而影响经济的条件尚不成熟。央行可以制定公积金的存贷利率,但其利率总体水平低于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因此很难影响职工对公积金的需求,无法控制这块资金的影响。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到2011年年底,要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庞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却面临建设资金不足的尴尬。同时公积金沉淀资金问题严重,因此便有了利用公积金来支持保障住房建设的举措。此举使得公积金有了财政投资的性质,但是如果未来保障住房的收益不足弥补成本,损失将由地方住房管理中心承担,也就是由个人承担,这将严重损害职工的利益。
2 微观方面
现行的体制在实际运作中,住房公积金的所有者无发言权,也无资金管理和监督权。而具体的公积金管理者因为是行政建制,既缺乏公积金保值增值的动力,又缺乏公积金良好管理的压力。挤占、截留、挪用公积金的现象屡屡发生。按照《公积金管理条例》,资金管理中心“负责公积金的归集、保值和增值,具体金融业务委托银行办理”。但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银行作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因此,住房公积会的贷款风险事实上只能由“中心”承担。而“中心”既非政府机构,亦非独立的金融机构,不具备承担经营风险和民事责任的能力,权利和责任显然不对称。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散各地,不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
三、结论
2008年,辽宁中部8城市召开了住房公积金协作会议并共同签署了《辽宁中部八城市住房公积金协作协议》,而后武汉“1+8”城市圈、湖南8城市、珠三角8城市、吉林9城市等地纷纷签订了公积金互贷协议,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慢慢在全国铺开,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建立一所政策性公积金银行是对现今存在问题的唯一解决途径。因为政策性银行直属于国务院,且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密切。在实现资金的全国范围内流动的基础上,可以将将公积金纳入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保证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将:中国住房金融体系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6.
[2]赵伟忠: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D].北京郑州:对外经贸大学,2007.
[3]张东: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撑理论:梳理与启示[J].财贸经济,2002,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