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的表现主义的界定相对自由,它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感情意气,直接体现在造型、色彩、构图上,并让参照对象为此扭曲、变形、夸张,形成个人的风格式样,如鲁阿、奥尔巴赫用的是内敛厚重的画法,而科科施卡、克力则不同……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说:“眼睛的劳作捕捉着每一片光影,心灵的力量则使精神不断地拓展其空间观念”。用坦诚的心灵拥抱自然、崇尚自然为绘画前提,感受那熟悉的空间而创造空间是罗建华绘画的初衷,为了更加强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必须是艺术性的表达。同时为了更加强有力的凸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作者将自己表述的语言用艺术的夸张展示出来。在现实情感猛烈的震撼中,作者将自己内心追求的朴实的精神世界展漏无疑,构成了完美的作品。
关键词:罗建华;油画;裸山
一、 罗建华先生个展概述
罗建华个人油画·水墨展展出上百余件作品,作品分为昆明风景、裸山、西藏三个系列主题,主题单纯,始终以自然和人为表达对象,以厚重的笔墨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诠释及对“母体”自然的关注,从罗建华绘画本身的历程来看,一直都有个题材——风景。从大的脉络来看,他在风景的范围里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山”上面,“裸山”应是剔除了琐碎细节的山体,而且符号化和性格化了,这种绘画形态要以历史语境和形式的分析切入。罗建华的作品是具象的,是身处横断山和珠峰群山时吸纳的情感载体,其形式内涵,要探讨他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方式才会清楚。罗建华的油画艺术序回溯他早年美术启发的环境。在遭遇文革的同时他的家庭被政治运动流放到滇东北的昭通地区,从此,那苦寒的大山如神灵似的住进他的心里,成为他的梦境、幻想,而裸山的创意就在那时以处境的方式,成为了他的精神营养和意向。
罗建华说:“我生活在云南不画大山画什么?”云南自然最具震撼力的就是巍峨荒凉的群山,而滇东北、滇藏交界等地的山体就是罗建华绘画的原形。罗建华的裸山作品已由早期的写实变为了表现风格,而且以连续的式样撞击视觉。在罗建华潜意识中或是童年的经历中,对山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节,之后由接触到了西藏的山体构造还有云南的山体构造,从画面中展示出了这些山体给人一种很沉淀、宏伟的感觉,让人顿生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意和由衷的赞美。在作品中习惯性的使用感情重复,可以让人感受它作者的执拗和执着,让人们觉得他的作品的基调是一种感情的流露。
二、油画系列
裸山系列是一组以云南、西藏的群山为素材的作品,他在主题的确立中演绎和变奏,并在二十世纪风云万变的绘画现象里凸显了地域题材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也把艺术和风景变成了自己生命寄寓的,好像就是那种给人一种想将全部的情感和思绪倾注在画品上,让观者切实感受到一种饱满感情的流露和它勃勃迸发的生命力,着实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罗建华的油画《裸山系列》,是长诗般的作品,它以复调式的冲激力让视觉晕眩,要讨论它不仅要注意它的语言形式,还要注重它的情感取向和创作背景才会贴切。罗建华的绘画艺术有两种决定他的情感走向乃至形式走向的。一是当时风靡一时的俄罗斯写实油画,一是文革幅面巨大的政治波普。这两类画法他都参与了,而在俄罗斯绘画给予他写实色彩抒情的感悟时,政治画面却让他体会了一种宏大,在他后来登上珠峰大本营时,决定画裸山的移情就是从政治波普借鉴来的。
在观看了画展上的多张画品以后,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仿佛只是一张画,这幅画的主体就是巍峨雄伟的山体,让人感受到这些美景的勃发生命力。另外还可能是两幅画,它则是展示出了画品积极的寓意和阳光的一面,这仿佛在诉说作者的心境。
三、裸山系列
“裸山”之魂在于它的整体构成,既表现自己心里面的一种意向,而不是哪座具体的山。罗建华的画面质感深沉宏大,厚重而混沌,的确有交响乐那种宏大的感觉,使人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强烈预感。海德格尔在“论梵高”中说:“艺术的本性就是存在者的真理置入作品。然而,迄今为止,艺术都被假定为与美有关的东西,与美有关,而与真理无关……在美的艺术中,艺术本身并不是美,它之所以被称为美的艺术,是因为它产生美;相反,真理属于逻辑,美属于美学的。”罗建华作品不可能简单用“审美”倾向界定,其间包容着历史与当下的复杂情结,每一处笔触裹挟着泥土般的松软与坚硬,没有任何优柔寡断,弥漫着对大自然的绝对敬畏,以及生命磨难与荒诞现实双重挤压下顽强并发出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
《裸山系列》,强调画面的厚重感,如同掂量山的内在力量,因此红蓝紫绿黑各类灰色纯色充斥着画面,以反复厚涂的笔触为肌理,塑造成裸山的形式,成为厚重的类似交响乐的符号,使之在形神和绘画本体上达到统一。罗建华的作品,你面对时不是山的现实而是梦想,即交响乐般深厚。正如美国现代艺术史家约翰拉塞尔所言:“一旦梦把我们大家都变成诗人,这种绘画就可以使我们暂时感受到的东西得到永存。”罗建华画裸山的复调或变奏图式就是一串浓重的浑厚磅礴的锣铃,就是我们触及便与之驰想的云南音诗。
罗建华的重复行为实质是对自己艺术人生与哲学人生的一次次超越,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重复,也非一般意义的超越,他的每一块色彩蕴藏着太多的信息,甚至是信念,甚至是信仰。那些裸山黑树红土老屋藏民不是用笔触画在布上,而是本来就在那里,本来就以无以伦比的控制力站在那里,没有空间时间的概念和距离,神秘而穙素地站在那里,罗建华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拉开幕布,他做到了。
罗建华的《裸山系列》,是在式样主义和自然气氛之间的作品,中国式样主义的热潮好像正在进行。意大利艺术理论家奥利瓦说:“二十世纪在每一个领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人们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是人们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处于持续的实验之中。而样式主义……通过挪用、恢复记忆,运用过去以解释充满问题的当今。”跟国内当代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那些以政治调侃、以大俗大雅为顶尖的作品的它们能在中国文化和市场里占据很好的地位,而他的“裸山”会因绘画元素本身的复杂性,用色的含蓄,图式的复调,情感的强烈等状况不易流行,但这种纯绘画的艺术其艺术品质、视觉趣味将会久远。
四、水墨系列
他的巨幅的水墨作品给人一种全新感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画,他以西画的视角和语言来诠释,运用排笔张扬黑白灰块面和粗旷的线条及现代构成的恢宏图式,让人感受到“裸山”单纯的气势,人物画既写实又充满一种律动的唯美色彩。他的画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形成强烈的冲击与对立,风格鲜明独特,它的媒介可归为中国画,语言却是一派另类。
五、结语
这个展览最终的命题还是一种情感的真实,当然也是一种诠释。他的艺术创作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勃发力,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出来作者在画中流露出来的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难解的情绪。这一中难解的情绪是对于现实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能也含蓄的点播出对现实某些现象的批判性或对文化的一种理解与延续。(作者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罗建华, 短命南朝,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12-01
[2]羅建华, 俄罗斯文学选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08-01
[3]罗建华, 企业行政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6-01
关键词:罗建华;油画;裸山
一、 罗建华先生个展概述
罗建华个人油画·水墨展展出上百余件作品,作品分为昆明风景、裸山、西藏三个系列主题,主题单纯,始终以自然和人为表达对象,以厚重的笔墨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诠释及对“母体”自然的关注,从罗建华绘画本身的历程来看,一直都有个题材——风景。从大的脉络来看,他在风景的范围里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山”上面,“裸山”应是剔除了琐碎细节的山体,而且符号化和性格化了,这种绘画形态要以历史语境和形式的分析切入。罗建华的作品是具象的,是身处横断山和珠峰群山时吸纳的情感载体,其形式内涵,要探讨他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方式才会清楚。罗建华的油画艺术序回溯他早年美术启发的环境。在遭遇文革的同时他的家庭被政治运动流放到滇东北的昭通地区,从此,那苦寒的大山如神灵似的住进他的心里,成为他的梦境、幻想,而裸山的创意就在那时以处境的方式,成为了他的精神营养和意向。
罗建华说:“我生活在云南不画大山画什么?”云南自然最具震撼力的就是巍峨荒凉的群山,而滇东北、滇藏交界等地的山体就是罗建华绘画的原形。罗建华的裸山作品已由早期的写实变为了表现风格,而且以连续的式样撞击视觉。在罗建华潜意识中或是童年的经历中,对山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节,之后由接触到了西藏的山体构造还有云南的山体构造,从画面中展示出了这些山体给人一种很沉淀、宏伟的感觉,让人顿生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意和由衷的赞美。在作品中习惯性的使用感情重复,可以让人感受它作者的执拗和执着,让人们觉得他的作品的基调是一种感情的流露。
二、油画系列
裸山系列是一组以云南、西藏的群山为素材的作品,他在主题的确立中演绎和变奏,并在二十世纪风云万变的绘画现象里凸显了地域题材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也把艺术和风景变成了自己生命寄寓的,好像就是那种给人一种想将全部的情感和思绪倾注在画品上,让观者切实感受到一种饱满感情的流露和它勃勃迸发的生命力,着实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罗建华的油画《裸山系列》,是长诗般的作品,它以复调式的冲激力让视觉晕眩,要讨论它不仅要注意它的语言形式,还要注重它的情感取向和创作背景才会贴切。罗建华的绘画艺术有两种决定他的情感走向乃至形式走向的。一是当时风靡一时的俄罗斯写实油画,一是文革幅面巨大的政治波普。这两类画法他都参与了,而在俄罗斯绘画给予他写实色彩抒情的感悟时,政治画面却让他体会了一种宏大,在他后来登上珠峰大本营时,决定画裸山的移情就是从政治波普借鉴来的。
在观看了画展上的多张画品以后,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仿佛只是一张画,这幅画的主体就是巍峨雄伟的山体,让人感受到这些美景的勃发生命力。另外还可能是两幅画,它则是展示出了画品积极的寓意和阳光的一面,这仿佛在诉说作者的心境。
三、裸山系列
“裸山”之魂在于它的整体构成,既表现自己心里面的一种意向,而不是哪座具体的山。罗建华的画面质感深沉宏大,厚重而混沌,的确有交响乐那种宏大的感觉,使人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强烈预感。海德格尔在“论梵高”中说:“艺术的本性就是存在者的真理置入作品。然而,迄今为止,艺术都被假定为与美有关的东西,与美有关,而与真理无关……在美的艺术中,艺术本身并不是美,它之所以被称为美的艺术,是因为它产生美;相反,真理属于逻辑,美属于美学的。”罗建华作品不可能简单用“审美”倾向界定,其间包容着历史与当下的复杂情结,每一处笔触裹挟着泥土般的松软与坚硬,没有任何优柔寡断,弥漫着对大自然的绝对敬畏,以及生命磨难与荒诞现实双重挤压下顽强并发出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
《裸山系列》,强调画面的厚重感,如同掂量山的内在力量,因此红蓝紫绿黑各类灰色纯色充斥着画面,以反复厚涂的笔触为肌理,塑造成裸山的形式,成为厚重的类似交响乐的符号,使之在形神和绘画本体上达到统一。罗建华的作品,你面对时不是山的现实而是梦想,即交响乐般深厚。正如美国现代艺术史家约翰拉塞尔所言:“一旦梦把我们大家都变成诗人,这种绘画就可以使我们暂时感受到的东西得到永存。”罗建华画裸山的复调或变奏图式就是一串浓重的浑厚磅礴的锣铃,就是我们触及便与之驰想的云南音诗。
罗建华的重复行为实质是对自己艺术人生与哲学人生的一次次超越,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重复,也非一般意义的超越,他的每一块色彩蕴藏着太多的信息,甚至是信念,甚至是信仰。那些裸山黑树红土老屋藏民不是用笔触画在布上,而是本来就在那里,本来就以无以伦比的控制力站在那里,没有空间时间的概念和距离,神秘而穙素地站在那里,罗建华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拉开幕布,他做到了。
罗建华的《裸山系列》,是在式样主义和自然气氛之间的作品,中国式样主义的热潮好像正在进行。意大利艺术理论家奥利瓦说:“二十世纪在每一个领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人们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是人们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处于持续的实验之中。而样式主义……通过挪用、恢复记忆,运用过去以解释充满问题的当今。”跟国内当代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那些以政治调侃、以大俗大雅为顶尖的作品的它们能在中国文化和市场里占据很好的地位,而他的“裸山”会因绘画元素本身的复杂性,用色的含蓄,图式的复调,情感的强烈等状况不易流行,但这种纯绘画的艺术其艺术品质、视觉趣味将会久远。
四、水墨系列
他的巨幅的水墨作品给人一种全新感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画,他以西画的视角和语言来诠释,运用排笔张扬黑白灰块面和粗旷的线条及现代构成的恢宏图式,让人感受到“裸山”单纯的气势,人物画既写实又充满一种律动的唯美色彩。他的画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形成强烈的冲击与对立,风格鲜明独特,它的媒介可归为中国画,语言却是一派另类。
五、结语
这个展览最终的命题还是一种情感的真实,当然也是一种诠释。他的艺术创作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勃发力,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出来作者在画中流露出来的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难解的情绪。这一中难解的情绪是对于现实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能也含蓄的点播出对现实某些现象的批判性或对文化的一种理解与延续。(作者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罗建华, 短命南朝,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12-01
[2]羅建华, 俄罗斯文学选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08-01
[3]罗建华, 企业行政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