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俄罗斯的成长小说创作开始于19世纪,巴赫金认为“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成长小说是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但成长小说文学元素在之前的经典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也有其他评论家认为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成长小说。无论如何,俄罗斯作家对于“成长”的关注有目共睹。浓厚的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作家和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成长小说 冈察洛夫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极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让俄罗斯文学家从未停止过对人性、人类生存等重大命题的探索。俄罗斯的成长小说创作开始于19世纪,巴赫金认为“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成长小说是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但成长小说文学元素在之前的经典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也有其他评论家认为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成长小说。无论如何,俄罗斯作家对于“成长”的关注有目共睹。浓厚的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作家和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强烈的公民意识和使徒意识激发着俄罗斯作家,他们关注并探索着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创作了很多关于成长主题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阿·托尔斯泰的《尼基塔的童年》、布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阿克肖诺夫的《带星星的火车票》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俄罗斯成长小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作家对于青少年成长主题仍旧保持着创作热情。格拉斯莫夫的《幼年》、维·佩列文的《“百事”一代》、乌利茨卡娅的《您忠实的舒里克》、格里辛科的《后退》等都是当代俄罗斯文学中较为有名的成长小说。
冈察洛夫的小说《平凡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在外省地主庄园中长大的贵族少爷到彼得堡闯荡的故事。年轻的主人公对彼得堡的生活充满期待,但现实是残酷的,他接连遭遇工作上、爱情上、友谊上的挫折,最终在叔叔的帮助下,他战胜磨难,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信奉实用主义的企业家。社会和现实的残酷打破了主人公的贵族浪漫主义情结,在环境和身边人物的双重影响下,天真的主人公最终成为一名实干家。由此可见,别林斯基评价这部作品是反浪漫主义的小说是不无道理的。年轻天真的主人公形象、“出走—受挫—顿悟—成长”的叙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德国成长小说模式,相较于德国传统小说,冈察洛夫用现实主义思考取代了德国传统成长小说中的传奇色彩。作者在作品中“将民族生活的习俗和性情注入年轻主人公的心灵成长的描绘之中”,将主人公的成长与国家、民族和贵族阶层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通过这一个年轻主人公成长的“平凡的故事”,讲述的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俄罗斯千万年轻人的故事,探索的是在世界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俄罗斯国家、社会该如何发展,俄罗斯人民该如何生存的问题。小说中主人公的选择正是作家探索的结果: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空想毫无裨益,唯有实干才能在新时代找到出路。
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是第一部具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成长小说。作家在三部曲中描述了一个纯真的贵族尼古连卡的精神成长历程。《童年》中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清新、美好、温暖的气息,“那种到处充溢、在漫不经心脱口而出的字里行间都可以令人感到的力量”[1]。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艺术赋予了三部曲鲜明的俄罗斯文化的特点。三部曲中没有明显的情节发展,《童年》中只讲述了尼古连卡两天时间内的生活,时间跨度很小。主人公敏感、细腻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的描写是三部曲的唯一叙述重点。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将最温情的诗意美融入到人物的细腻、诚挚的心灵体悟之中,完全不同于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中充斥着打架斗殴、欺凌和侮辱的成长,“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地地道道的施虐狂”[2]。作家采用自传体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内省式主人公尼古连卡缓慢、渐进的精神成长的故事。作家通过主人公的精神成长和道德探索之路告诉读者,要始终坚持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跟随心灵的指引来生活,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真诚、互相关爱。这一点对后世的成长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是一部兼具“社会小说、悬疑小说、心理小说”[3]的成长小说。小说在主题内涵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小说创作于1874年,农奴制的废止、旧的社会规范的瓦解、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此时的俄国社会处于混乱无序之中。崩塌的社會进一步带来了家庭的解体,偶合家庭成为当时俄国的主流。出身于偶合家庭的主人公个性复杂,他既崇拜和渴望金钱,又始终保持着一颗高贵的心,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年轻的主人公在这个浮躁世界中,面对变化莫测、理想与信仰缺失的社会,茫然失措、彷徨不定,历经曲折和磨难,多次遭遇到挫折和心灵的伤痛。最终,他在母亲和养父的启迪下,在善与恶的挣扎之中解脱出来,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这个中心人物,所有的情节和各种人物都服务于主人公的精神成长,作者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之中巧妙地将社会小说、心理小说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小说的成长主题的内涵不断丰富。家庭关系崩塌所带来的新的偶合家庭、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之间的分裂、社会规则和信仰的崩塌、女性在家庭中的失语和无权地位等等因素,皆在主人公的成长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少年》所关注的不仅是儿童的在成长中对于自我的认知,同时还有儿童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因此,主人公的精神成长不仅得益于其坚持本真的内在精神特质,同时还有其对于他人和外部环境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成人的、社会的角度观照“成长”,关注俄国新形势下新的家庭关系中的孩子的成长。
高尔基秉承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成长小说的传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创作材料,创作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一个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年轻人的成长故事。托尔斯泰笔下的贵族的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但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却是一个“悲惨的童话”[4]。七八十年代是俄国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沙皇的专制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工人阶级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人公是一名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苦难,但他从不妥协。他十岁便进入社会这个大学堂,贫穷落魄的家庭让他很早便认清了社会现实,领会了生活的道理。高尔基笔下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本人的化身,同时也是当时社会上众多无产阶级子弟们的代表。三部曲中真实的历史与作家真实的经历相结合,再现了时代发展中俄罗斯“新人”的成长之路。主人公出身底层,历经重重磨难,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他“积极的、革命的、不妥协的性格特征”,正是十九世纪俄国新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们的精神特质。因此,高尔基笔下的“成长”不仅是作家本人的成长经历,更是俄国无产阶级时代的新人们和革命家们的个性形成和精神探索的历史。 乌利茨卡娅的《您忠实的舒里克》是一部典型的当代俄罗斯成长小说,有女性主义文学倾向。小说讲述了单亲男孩舒里克的成长故事。外祖母和母亲对于舒里克的溺爱教育,使舒里克一方面善良、富于同情心,但同时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父亲的缺失,无原则的家庭教育,让他的善良没有原则,他对于文学和外语的天赋也得不到发挥。小说重点描述了他与几位个性迥异的女性之间的交往关系。他内心中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使他对于女性的同情达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甚至满足她们的生理需求。除了他所真正爱的姑娘,他和其他的女性都有过或者保持着性关系。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对她们的同情和怜悯。但“正是这种对女性的怜悯让舒里克的人格和道德退化,把他推向‘绝路’;舒里克本想实现自己的人道主义使命,却沦为一帮具有攻击性的女性的牺牲品”[5],这些女性不同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舒里克的成长。如果舒里克不能摆脱内心对于女性的无原则的怜悯,那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无法完成其成长之路。同时他的这种怜悯也并不能真正帮到这些女性,她们始终也找寻不到幸福。作者通过塑造舒里克这一新型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其对于单亲家庭教育、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民众道德感责任感薄弱等俄国社会中的迫切问题的深思和探索。
上面列举的五部作品是俄罗斯成长小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俄罗斯成长小说的主要文化特质。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在思想主题和叙事结构方面很大程度地沿袭了德国成长小说的创作模式,同时将俄罗斯国家、俄罗斯民族和贵族阶级的出路,同主人公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平凡化的主人公的精神成长之路的描述,告诫当时的年轻人浪漫主义空想不可取,唯有笃定信念才能摆脱精神困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创建生存家园。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开创了俄罗斯自传体成长小说的模式,其充盈着诗意的、芬芳的浪漫气息的成长主题,温情柔软、细腻舒缓的心理描写等艺术技巧,成为后来很多作家模仿的对象。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继承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传统,以作家本人的成长经验作为创作材料,所以小说及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最大的特点是真实。作家通过描述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年幼主人公的个性形成及精神成长之路,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中一代新人——无产阶级革命者们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创作风格上,小说脱离了之前成长小说或多或少的浪漫主义氛围,呈现出彻底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在艺术方面则是传统俄罗斯成长小说向现代成长小说的过渡。作者在小说中通过社会环境与人物设置,描绘了一个众生喧嚣的复调世界,围绕主人公的心灵成长展开多重叙述。作者在传统的先行叙事的基础上加以叙事视角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复调效果。因此,《少年》是一部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成长小说,其对于成长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技巧的创新在后来的成长小说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乌利茨卡娅的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则完全是一部当代俄罗斯成长小说。主人公身处的单亲女性家庭便注定了小说主题的复杂性。相对于之前的成长小说中被弱化的情节,现代成长小说增强了其情节性和故事性。作者塑造了一个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新型男性形象,通过讲述其先天不足、后天被阻的精神成长之路,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俄国社会、家庭及个人的现状和前进方向的思考和探索。
文学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独特性。成长小说不外如是。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它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中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德国成长小说是成长小说的发源地,一般称为经典成长小说或传统成长小说。其主人公和情节都有较为固定的模式,主人公以获得经验、认识自己、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小说一般都是以主人公成功实现自我社会化结尾,作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美国成长小说则相对灵活,强调人要保持自我,不能被社会同化,主人公的成长之路也被赋予了开放式结局。而俄罗斯成长小说中则体现了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民族的个性与特质。
对人民、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民族的最大的精神特质,具体体现在其对人的思想的启蒙、对社会中恶的批判、对道德的垂诫以及对人性的求索。首先,俄罗斯成长小说具有强烈的探索性。“文学是社会的良心和灵魂,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民族的哲学,它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财富,更是俄罗斯民族道德精神的核心”,很多俄罗斯文学家同时是思想家、社会学家,他们以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为己任。所以俄罗斯成长小说与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联系十分紧密,作家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描写,深入探究现实的社会问题,并从历史的、人性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解读。所以俄罗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时代人物的缩影,其成长环境正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状况的集成,其精神探索和心灵成长之路正是作家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和解答。其次,在人物形象方面,俄罗斯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无论是出身贵族阶层还是社会底层,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别林斯基指出,人民“可以宽恕作家写一本拙劣的书,但不能宽恕作家写一本有毒素的书”。作家的使命就是通过作品中的崇高的精神,引导社会中的人民。所以成长小说中,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主人公的内心总有一根牵引着他进步的线,即使暂时性迷失了,主人公也能在这条线的警示下回归正途;即使如舒里克一样并未能从困境中走出,他的心中也时时警醒着自己身处的现状,时刻寻找着机会“解救”自己。这一点在上述列举的几部小说中均可看出。而主人公心中的这条警戒线正是作者本人試图为社会和人民树立的道德和精神规范。所以,俄罗斯成长小说的主题内涵往往十分丰富,很多作品都在成长主题中加入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等内容,使俄罗斯成长小说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倪蕊琴编:《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2-23页。
[2]亚·米亚斯尼科夫:《论高尔基的创作》[M],陈寿朋、孟苏荣译,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89页。
[3]曾思艺:《独具特色的成长小说——试论托斯陀耶夫斯基的<少年>》[J],《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3期,第42页。
[4]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M],刘辽逸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13页。
[5]任光宣:《<您忠实的舒里克>译者序》[J],《俄罗斯文艺》,2006年第1期,第14-15页。
本文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2016yks024。
(作者介绍:汪盼,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关键词:俄罗斯成长小说 冈察洛夫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极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让俄罗斯文学家从未停止过对人性、人类生存等重大命题的探索。俄罗斯的成长小说创作开始于19世纪,巴赫金认为“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成长小说是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但成长小说文学元素在之前的经典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也有其他评论家认为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成长小说。无论如何,俄罗斯作家对于“成长”的关注有目共睹。浓厚的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作家和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强烈的公民意识和使徒意识激发着俄罗斯作家,他们关注并探索着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创作了很多关于成长主题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阿·托尔斯泰的《尼基塔的童年》、布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阿克肖诺夫的《带星星的火车票》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俄罗斯成长小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作家对于青少年成长主题仍旧保持着创作热情。格拉斯莫夫的《幼年》、维·佩列文的《“百事”一代》、乌利茨卡娅的《您忠实的舒里克》、格里辛科的《后退》等都是当代俄罗斯文学中较为有名的成长小说。
冈察洛夫的小说《平凡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在外省地主庄园中长大的贵族少爷到彼得堡闯荡的故事。年轻的主人公对彼得堡的生活充满期待,但现实是残酷的,他接连遭遇工作上、爱情上、友谊上的挫折,最终在叔叔的帮助下,他战胜磨难,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信奉实用主义的企业家。社会和现实的残酷打破了主人公的贵族浪漫主义情结,在环境和身边人物的双重影响下,天真的主人公最终成为一名实干家。由此可见,别林斯基评价这部作品是反浪漫主义的小说是不无道理的。年轻天真的主人公形象、“出走—受挫—顿悟—成长”的叙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德国成长小说模式,相较于德国传统小说,冈察洛夫用现实主义思考取代了德国传统成长小说中的传奇色彩。作者在作品中“将民族生活的习俗和性情注入年轻主人公的心灵成长的描绘之中”,将主人公的成长与国家、民族和贵族阶层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通过这一个年轻主人公成长的“平凡的故事”,讲述的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俄罗斯千万年轻人的故事,探索的是在世界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俄罗斯国家、社会该如何发展,俄罗斯人民该如何生存的问题。小说中主人公的选择正是作家探索的结果: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空想毫无裨益,唯有实干才能在新时代找到出路。
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是第一部具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成长小说。作家在三部曲中描述了一个纯真的贵族尼古连卡的精神成长历程。《童年》中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清新、美好、温暖的气息,“那种到处充溢、在漫不经心脱口而出的字里行间都可以令人感到的力量”[1]。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艺术赋予了三部曲鲜明的俄罗斯文化的特点。三部曲中没有明显的情节发展,《童年》中只讲述了尼古连卡两天时间内的生活,时间跨度很小。主人公敏感、细腻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的描写是三部曲的唯一叙述重点。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将最温情的诗意美融入到人物的细腻、诚挚的心灵体悟之中,完全不同于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中充斥着打架斗殴、欺凌和侮辱的成长,“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地地道道的施虐狂”[2]。作家采用自传体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内省式主人公尼古连卡缓慢、渐进的精神成长的故事。作家通过主人公的精神成长和道德探索之路告诉读者,要始终坚持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跟随心灵的指引来生活,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真诚、互相关爱。这一点对后世的成长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是一部兼具“社会小说、悬疑小说、心理小说”[3]的成长小说。小说在主题内涵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小说创作于1874年,农奴制的废止、旧的社会规范的瓦解、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此时的俄国社会处于混乱无序之中。崩塌的社會进一步带来了家庭的解体,偶合家庭成为当时俄国的主流。出身于偶合家庭的主人公个性复杂,他既崇拜和渴望金钱,又始终保持着一颗高贵的心,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年轻的主人公在这个浮躁世界中,面对变化莫测、理想与信仰缺失的社会,茫然失措、彷徨不定,历经曲折和磨难,多次遭遇到挫折和心灵的伤痛。最终,他在母亲和养父的启迪下,在善与恶的挣扎之中解脱出来,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这个中心人物,所有的情节和各种人物都服务于主人公的精神成长,作者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之中巧妙地将社会小说、心理小说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小说的成长主题的内涵不断丰富。家庭关系崩塌所带来的新的偶合家庭、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之间的分裂、社会规则和信仰的崩塌、女性在家庭中的失语和无权地位等等因素,皆在主人公的成长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少年》所关注的不仅是儿童的在成长中对于自我的认知,同时还有儿童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因此,主人公的精神成长不仅得益于其坚持本真的内在精神特质,同时还有其对于他人和外部环境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成人的、社会的角度观照“成长”,关注俄国新形势下新的家庭关系中的孩子的成长。
高尔基秉承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成长小说的传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创作材料,创作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一个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年轻人的成长故事。托尔斯泰笔下的贵族的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但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却是一个“悲惨的童话”[4]。七八十年代是俄国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沙皇的专制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工人阶级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人公是一名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苦难,但他从不妥协。他十岁便进入社会这个大学堂,贫穷落魄的家庭让他很早便认清了社会现实,领会了生活的道理。高尔基笔下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本人的化身,同时也是当时社会上众多无产阶级子弟们的代表。三部曲中真实的历史与作家真实的经历相结合,再现了时代发展中俄罗斯“新人”的成长之路。主人公出身底层,历经重重磨难,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他“积极的、革命的、不妥协的性格特征”,正是十九世纪俄国新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们的精神特质。因此,高尔基笔下的“成长”不仅是作家本人的成长经历,更是俄国无产阶级时代的新人们和革命家们的个性形成和精神探索的历史。 乌利茨卡娅的《您忠实的舒里克》是一部典型的当代俄罗斯成长小说,有女性主义文学倾向。小说讲述了单亲男孩舒里克的成长故事。外祖母和母亲对于舒里克的溺爱教育,使舒里克一方面善良、富于同情心,但同时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父亲的缺失,无原则的家庭教育,让他的善良没有原则,他对于文学和外语的天赋也得不到发挥。小说重点描述了他与几位个性迥异的女性之间的交往关系。他内心中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使他对于女性的同情达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甚至满足她们的生理需求。除了他所真正爱的姑娘,他和其他的女性都有过或者保持着性关系。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对她们的同情和怜悯。但“正是这种对女性的怜悯让舒里克的人格和道德退化,把他推向‘绝路’;舒里克本想实现自己的人道主义使命,却沦为一帮具有攻击性的女性的牺牲品”[5],这些女性不同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舒里克的成长。如果舒里克不能摆脱内心对于女性的无原则的怜悯,那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无法完成其成长之路。同时他的这种怜悯也并不能真正帮到这些女性,她们始终也找寻不到幸福。作者通过塑造舒里克这一新型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其对于单亲家庭教育、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民众道德感责任感薄弱等俄国社会中的迫切问题的深思和探索。
上面列举的五部作品是俄罗斯成长小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俄罗斯成长小说的主要文化特质。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在思想主题和叙事结构方面很大程度地沿袭了德国成长小说的创作模式,同时将俄罗斯国家、俄罗斯民族和贵族阶级的出路,同主人公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平凡化的主人公的精神成长之路的描述,告诫当时的年轻人浪漫主义空想不可取,唯有笃定信念才能摆脱精神困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创建生存家园。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开创了俄罗斯自传体成长小说的模式,其充盈着诗意的、芬芳的浪漫气息的成长主题,温情柔软、细腻舒缓的心理描写等艺术技巧,成为后来很多作家模仿的对象。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继承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传统,以作家本人的成长经验作为创作材料,所以小说及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最大的特点是真实。作家通过描述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年幼主人公的个性形成及精神成长之路,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中一代新人——无产阶级革命者们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创作风格上,小说脱离了之前成长小说或多或少的浪漫主义氛围,呈现出彻底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在艺术方面则是传统俄罗斯成长小说向现代成长小说的过渡。作者在小说中通过社会环境与人物设置,描绘了一个众生喧嚣的复调世界,围绕主人公的心灵成长展开多重叙述。作者在传统的先行叙事的基础上加以叙事视角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复调效果。因此,《少年》是一部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成长小说,其对于成长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技巧的创新在后来的成长小说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乌利茨卡娅的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则完全是一部当代俄罗斯成长小说。主人公身处的单亲女性家庭便注定了小说主题的复杂性。相对于之前的成长小说中被弱化的情节,现代成长小说增强了其情节性和故事性。作者塑造了一个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新型男性形象,通过讲述其先天不足、后天被阻的精神成长之路,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俄国社会、家庭及个人的现状和前进方向的思考和探索。
文学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独特性。成长小说不外如是。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它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中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德国成长小说是成长小说的发源地,一般称为经典成长小说或传统成长小说。其主人公和情节都有较为固定的模式,主人公以获得经验、认识自己、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小说一般都是以主人公成功实现自我社会化结尾,作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美国成长小说则相对灵活,强调人要保持自我,不能被社会同化,主人公的成长之路也被赋予了开放式结局。而俄罗斯成长小说中则体现了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民族的个性与特质。
对人民、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民族的最大的精神特质,具体体现在其对人的思想的启蒙、对社会中恶的批判、对道德的垂诫以及对人性的求索。首先,俄罗斯成长小说具有强烈的探索性。“文学是社会的良心和灵魂,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民族的哲学,它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财富,更是俄罗斯民族道德精神的核心”,很多俄罗斯文学家同时是思想家、社会学家,他们以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为己任。所以俄罗斯成长小说与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联系十分紧密,作家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描写,深入探究现实的社会问题,并从历史的、人性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解读。所以俄罗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时代人物的缩影,其成长环境正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状况的集成,其精神探索和心灵成长之路正是作家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和解答。其次,在人物形象方面,俄罗斯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无论是出身贵族阶层还是社会底层,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别林斯基指出,人民“可以宽恕作家写一本拙劣的书,但不能宽恕作家写一本有毒素的书”。作家的使命就是通过作品中的崇高的精神,引导社会中的人民。所以成长小说中,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主人公的内心总有一根牵引着他进步的线,即使暂时性迷失了,主人公也能在这条线的警示下回归正途;即使如舒里克一样并未能从困境中走出,他的心中也时时警醒着自己身处的现状,时刻寻找着机会“解救”自己。这一点在上述列举的几部小说中均可看出。而主人公心中的这条警戒线正是作者本人試图为社会和人民树立的道德和精神规范。所以,俄罗斯成长小说的主题内涵往往十分丰富,很多作品都在成长主题中加入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等内容,使俄罗斯成长小说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倪蕊琴编:《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2-23页。
[2]亚·米亚斯尼科夫:《论高尔基的创作》[M],陈寿朋、孟苏荣译,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89页。
[3]曾思艺:《独具特色的成长小说——试论托斯陀耶夫斯基的<少年>》[J],《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3期,第42页。
[4]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M],刘辽逸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13页。
[5]任光宣:《<您忠实的舒里克>译者序》[J],《俄罗斯文艺》,2006年第1期,第14-15页。
本文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2016yks024。
(作者介绍:汪盼,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