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的习作习惯将会带给学生高效的语文学习和愉悦的人生。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中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关键词:写作;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一篇佳作的完成,必定源于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深厚的作文功底。古人说“凡人之性成于习”,习作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是由他们的语言积累、态度、情感和习作技巧所决定的,而习作习惯的养成优与劣,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现有的习惯、态度、兴趣,也影响着未来长远的习作之路。
一、 培养学生自我主动观察的习惯
作文材料来自生活,教师要经常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教给学生一些有序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的方法。1. 指导学生善于在观察中提出“为什么”。2.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3.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4. 指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调查,尤其要进行一些有意观察的训练。如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某一个物、植物、动物或某一处景物的变化、发展,并加积累,从而整理分析,获得富有新意的观察所得,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有意观察的意义,从而转化为自觉自主地、经常有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二、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勤于积累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素材,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一定的材料,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随时记录、积累。每个学生要备有一个小本子,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载在小本子上。有条件的学生,可要求他們把这些随时观察感受到的材料写到日记、或自己命题写成的作文中。教师对他们的日记或作文要加以关心,尽量抽时间批阅,加以评析给予鼓励,使他们受益从而产生兴趣,持之以恒养成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 培养学生动笔、比较选材的习惯
我们不少学生写作文时,一接触作文题目后,想到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这种“拾到篮里就是菜”的选材习惯不可取。教师要通过教给选材思考方法,养成他们比较选材的习惯。教师要在每次作文训练时,要提出“选材方法”的要求。例如,写《我的小伙伴》作文时,要求学生运用多样的选材方法:我有哪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今天我准备写哪个小伙伴?为什么?我将选哪些事件来表现他的特点?这样的选材思考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众多的“小伙伴”材料中,按写作要求进行比较,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材料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作文,必然比原来未进行比较的材料写的作文要好。长期这样的训练,就能培养学生比较选材的习惯。
四、 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多向构思习惯
比较选材是从众多的材料进行选择。多向构思是从众多的思路中去选择一个最能表现中心的思路进行构思。很多作文题,可用不同的角度表现中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构思。如以一场大雪为作文题材,可用《一场大雪》为题,描写雪景的美丽,表现爱美情操的中心;也可以描写雪景的美丽,或以《打雪仗》为题,描写堆雪人或打雪仗的欢愉情景,象征生活美好为文章立意;也可以以《扫雪》为题,描写铲雪、扫雪的劳动场面,来表现人们助人为乐的中心思想;还可以厌恶情调的编写,写雪掩盖大地丑恶;可写雪危害庄稼(假如是一场大春雪)表现相反的立意。
当然,多向构思要以材料为基础。没有材料,即使有了构思,也难以写好作文。多向构思,是训练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反复琢磨作文题目,设计多向思维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多向构思每篇作文材料。
五、 培养学生把握全局、编列提纲的习惯
写作文好比盖房子,必须先搭好架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动笔成文前,先将脑子里的构思写成提纲,形成一篇作文的框架。然后,按框架写成作文,就不会像荒野之马漫无边际地乱跑。古今中外,凡有作为的作家,动笔前都要先列个提纲。我们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更需要先把内部言语的思维条理化,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主要内容分几步写等列进提纲,然后仔细琢磨提纲,看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能否充分表现中心。这样,才能完整清楚、条理分明地写好作文。
六、 培养学生构思条理流畅、一气呵成的习惯
编列好提纲,已经理清思路,深思熟虑了,在此基础上动笔成文,就比较容易一气呵成。当然,这个习惯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已拥有了写作材料,安排好了结构,编列好了提纲,否则是难以形成的。一气呵成要求做到笔头尽可能跟上思路展开,即使有不会写的字词,也不要停下来,不使文思中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前后连贯,融于一体的。要是“一步三回头”,写写停停,停停写写,说明还未曾获得足够丰富的材料,或没有达到精心构思。因而,养成一气呵成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精心选材与构思。
七、 培养学生读读改改、自我提高的习惯
学生一气呵成的作文,当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而一气呵成的作文草稿,需要精心修改,要斟词斟句,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修改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读改法。教师要坚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读读改改,只有读出声音了,才会出现不通顺的语句,不连贯的衔接,以及错别字,标点的不妥。所以养成学生读读改改的习惯,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质量,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古人已多有此因修改而写出千古名篇的例子。学生按提纲写好作文后,要求学生对标点、字词、名句引用等进行自我修改,反复梳理中领悟词句的精妙、领略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能力、气质与性格都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作文习惯对学生写作更是尤其重要,是促使学生产生作文的浓郁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带给学生愉悦的习作体验,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桂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J].文学教育(下),2009,(09).
[2]陈旭.谈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关键词:写作;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一篇佳作的完成,必定源于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深厚的作文功底。古人说“凡人之性成于习”,习作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是由他们的语言积累、态度、情感和习作技巧所决定的,而习作习惯的养成优与劣,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现有的习惯、态度、兴趣,也影响着未来长远的习作之路。
一、 培养学生自我主动观察的习惯
作文材料来自生活,教师要经常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教给学生一些有序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的方法。1. 指导学生善于在观察中提出“为什么”。2.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3.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4. 指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调查,尤其要进行一些有意观察的训练。如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某一个物、植物、动物或某一处景物的变化、发展,并加积累,从而整理分析,获得富有新意的观察所得,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有意观察的意义,从而转化为自觉自主地、经常有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二、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勤于积累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素材,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一定的材料,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随时记录、积累。每个学生要备有一个小本子,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载在小本子上。有条件的学生,可要求他們把这些随时观察感受到的材料写到日记、或自己命题写成的作文中。教师对他们的日记或作文要加以关心,尽量抽时间批阅,加以评析给予鼓励,使他们受益从而产生兴趣,持之以恒养成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 培养学生动笔、比较选材的习惯
我们不少学生写作文时,一接触作文题目后,想到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这种“拾到篮里就是菜”的选材习惯不可取。教师要通过教给选材思考方法,养成他们比较选材的习惯。教师要在每次作文训练时,要提出“选材方法”的要求。例如,写《我的小伙伴》作文时,要求学生运用多样的选材方法:我有哪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今天我准备写哪个小伙伴?为什么?我将选哪些事件来表现他的特点?这样的选材思考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众多的“小伙伴”材料中,按写作要求进行比较,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材料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作文,必然比原来未进行比较的材料写的作文要好。长期这样的训练,就能培养学生比较选材的习惯。
四、 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多向构思习惯
比较选材是从众多的材料进行选择。多向构思是从众多的思路中去选择一个最能表现中心的思路进行构思。很多作文题,可用不同的角度表现中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构思。如以一场大雪为作文题材,可用《一场大雪》为题,描写雪景的美丽,表现爱美情操的中心;也可以描写雪景的美丽,或以《打雪仗》为题,描写堆雪人或打雪仗的欢愉情景,象征生活美好为文章立意;也可以以《扫雪》为题,描写铲雪、扫雪的劳动场面,来表现人们助人为乐的中心思想;还可以厌恶情调的编写,写雪掩盖大地丑恶;可写雪危害庄稼(假如是一场大春雪)表现相反的立意。
当然,多向构思要以材料为基础。没有材料,即使有了构思,也难以写好作文。多向构思,是训练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反复琢磨作文题目,设计多向思维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多向构思每篇作文材料。
五、 培养学生把握全局、编列提纲的习惯
写作文好比盖房子,必须先搭好架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动笔成文前,先将脑子里的构思写成提纲,形成一篇作文的框架。然后,按框架写成作文,就不会像荒野之马漫无边际地乱跑。古今中外,凡有作为的作家,动笔前都要先列个提纲。我们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更需要先把内部言语的思维条理化,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主要内容分几步写等列进提纲,然后仔细琢磨提纲,看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能否充分表现中心。这样,才能完整清楚、条理分明地写好作文。
六、 培养学生构思条理流畅、一气呵成的习惯
编列好提纲,已经理清思路,深思熟虑了,在此基础上动笔成文,就比较容易一气呵成。当然,这个习惯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已拥有了写作材料,安排好了结构,编列好了提纲,否则是难以形成的。一气呵成要求做到笔头尽可能跟上思路展开,即使有不会写的字词,也不要停下来,不使文思中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前后连贯,融于一体的。要是“一步三回头”,写写停停,停停写写,说明还未曾获得足够丰富的材料,或没有达到精心构思。因而,养成一气呵成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精心选材与构思。
七、 培养学生读读改改、自我提高的习惯
学生一气呵成的作文,当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而一气呵成的作文草稿,需要精心修改,要斟词斟句,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修改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读改法。教师要坚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读读改改,只有读出声音了,才会出现不通顺的语句,不连贯的衔接,以及错别字,标点的不妥。所以养成学生读读改改的习惯,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质量,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古人已多有此因修改而写出千古名篇的例子。学生按提纲写好作文后,要求学生对标点、字词、名句引用等进行自我修改,反复梳理中领悟词句的精妙、领略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能力、气质与性格都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作文习惯对学生写作更是尤其重要,是促使学生产生作文的浓郁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带给学生愉悦的习作体验,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桂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J].文学教育(下),2009,(09).
[2]陈旭.谈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