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毛笔是汉族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汉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几千年来,它为创造汉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汉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汉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毛笔,是古代汉族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但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毛笔却有着它们所替代不了的历史作用。
历史沿革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五千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
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
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毛笔还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以便于取笔。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因此毛笔中有其最为著名的一种毛笔,即“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侯笔即侯店毛笔,古称“象笔”。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
到了唐代,侯店村毛笔艺人李文魁在北京开设笔店,一名爱好书法的太监同他结为兄弟,经常把他制作的毛笔买进皇宫,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侯店毛笔誉满天下,并被奉为御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创了在笔杆上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如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两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马作”和“史虎作”的毛笔:二是出现了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如东汉蔡邕著《笔赋》,这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的历史:三是出现了“簪白笔”的特殊形式。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白马作”毛笔出土时就是在墓主头部左侧。
至元代、明代时,浙江湖州涌现出一批制笔能手,如冯应科、陆文宝、张天锡等,以山羊毛制作羊亳笔风行于世,世称“湖笔”。自清代以来,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与此同时,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名牌毛笔陆续出现,其中上海李鼎和毛笔、安徽六安一品斋毛笔都曾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起源传说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分签写战况报告,常影响他的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笔的典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不仅是书写的工具,也成为了中国书法绘画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毛笔就没有了中国书画的线质特点。历史上,“笔”也衍生出了许多典故。
投笔从戎。东汉名将班超小时候家境贫寒,靠给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每天从早抄到晚,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一天,班超抄着抄着,忽然把手中的笔一扔,大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效法傅介子和张骞,像他们那样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争取封侯的功名,哪能在顷笔砚之间讨生活呢?”班超弃文就武,发奋立功,被历代青年奉为学习的榜样。语出《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入木三分。王羲之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被称为“书圣”。这与他的天赋有关,更离不开他的刻苦练习。相传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可见他的勤奋与刻苦。相传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语出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如椽大笔。东晋大臣王殉曾梦见一个人将一支椽木般粗细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王珣告诉别人说:“大概要有大手笔之事落在我身上了。”不久皇帝驾崩,朝廷果然要王殉负责起草重要文告。后人就用“如椽笔”、“大手笔”来称誉著名的文章家及其作品。语出《晋书·王 殉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现在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江郎才尽。传说南朝江淹少年时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斑斓的笔,从此写诗作文文采斐然,进步特快。数年后,江淹奉旨出京办事,在冶亭住宿,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多年,应该还给我了。”江淹便掏出怀中的五色笔交还给他。此后,江淹写的诗文大不如前,清词丽句全无。当时的人十分婉惜,称之为“江郎才尽”。
妙笔生花。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平时所用毛笔的笔头上突然绽放出非常鲜艳漂亮的花朵。与此同时,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眼前。李白高兴极了,就抓起那支开满花的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之后,李白天才横溢,写下千古传颂的诗篇,被称为“诗仙”。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现在比喻写作技巧非常高超。
毛笔分类
毛笔的分类主要有依尺寸,还有笔毛的种类、来源、形状等来分。
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狼毫,即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
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为写字毛笔、书画毛笔两类。
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尖毫等。
依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我国制笔历史上以侯笔(河北衡水)、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为上。
毛笔鉴赏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毛笔不易保存,笔毫重实用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可以从笔毫的形制,重要的还是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笔管上。
笔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提高的。古人以竹笋式制成笔毫,是我国传统品名,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锋短而身短粗,形如笋状。锋腹粗状,落纸易于凝重厚实。除实用外,给人以鉴赏趣味。又如兰花式制成的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观赏之感、赏心悦目之快。古代还有一种品名,把笔毫做成葫芦式,兼毫圆润坚劲。
自笔管成为鉴赏和珍藏的对象后,人们便常以珍宝珠玉制毛笔管,以获装饰之美或夸耀其财势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此时的毛笔,不仅是书画工具,有的还是供人鉴赏观玩的艺术品。文中叙述笔管的装饰已达完美精工,已完善了鉴赏的条件。如:古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了独特的装饰趣味。达到了鉴赏的条件。故宫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龙、龙凤、双龙管笔就是一例。
这些毛笔管、笔套均髹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山,海、云龙戏珠纹。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衬托苍龙凌空飞舞,在云中腾越戏珠,气势磅礴。加之彩漆描绘精细,色彩明丽和谐,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严谨。笔管和笔套镶金扣,增添了富丽华贵之感。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精工巧制,“尖、齐、圆、健”四德完备,是明代制笔水平的实证,是传世文房四宝中的珍品,是毛笔鉴赏的稀物。所以鉴赏毛笔的着眼点就是看笔管的用料和笔管的装潢与绘画、雕刻、镶嵌的艺术水平。用料及装饰为上,其价值就高。
(编辑 温远)
毛笔,是古代汉族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但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毛笔却有着它们所替代不了的历史作用。
历史沿革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五千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
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
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毛笔还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以便于取笔。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因此毛笔中有其最为著名的一种毛笔,即“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侯笔即侯店毛笔,古称“象笔”。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
到了唐代,侯店村毛笔艺人李文魁在北京开设笔店,一名爱好书法的太监同他结为兄弟,经常把他制作的毛笔买进皇宫,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侯店毛笔誉满天下,并被奉为御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创了在笔杆上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如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两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马作”和“史虎作”的毛笔:二是出现了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如东汉蔡邕著《笔赋》,这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的历史:三是出现了“簪白笔”的特殊形式。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白马作”毛笔出土时就是在墓主头部左侧。
至元代、明代时,浙江湖州涌现出一批制笔能手,如冯应科、陆文宝、张天锡等,以山羊毛制作羊亳笔风行于世,世称“湖笔”。自清代以来,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与此同时,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名牌毛笔陆续出现,其中上海李鼎和毛笔、安徽六安一品斋毛笔都曾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起源传说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分签写战况报告,常影响他的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笔的典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不仅是书写的工具,也成为了中国书法绘画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毛笔就没有了中国书画的线质特点。历史上,“笔”也衍生出了许多典故。
投笔从戎。东汉名将班超小时候家境贫寒,靠给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每天从早抄到晚,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一天,班超抄着抄着,忽然把手中的笔一扔,大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效法傅介子和张骞,像他们那样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争取封侯的功名,哪能在顷笔砚之间讨生活呢?”班超弃文就武,发奋立功,被历代青年奉为学习的榜样。语出《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入木三分。王羲之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被称为“书圣”。这与他的天赋有关,更离不开他的刻苦练习。相传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可见他的勤奋与刻苦。相传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语出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如椽大笔。东晋大臣王殉曾梦见一个人将一支椽木般粗细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王珣告诉别人说:“大概要有大手笔之事落在我身上了。”不久皇帝驾崩,朝廷果然要王殉负责起草重要文告。后人就用“如椽笔”、“大手笔”来称誉著名的文章家及其作品。语出《晋书·王 殉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现在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江郎才尽。传说南朝江淹少年时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斑斓的笔,从此写诗作文文采斐然,进步特快。数年后,江淹奉旨出京办事,在冶亭住宿,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多年,应该还给我了。”江淹便掏出怀中的五色笔交还给他。此后,江淹写的诗文大不如前,清词丽句全无。当时的人十分婉惜,称之为“江郎才尽”。
妙笔生花。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平时所用毛笔的笔头上突然绽放出非常鲜艳漂亮的花朵。与此同时,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眼前。李白高兴极了,就抓起那支开满花的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之后,李白天才横溢,写下千古传颂的诗篇,被称为“诗仙”。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现在比喻写作技巧非常高超。
毛笔分类
毛笔的分类主要有依尺寸,还有笔毛的种类、来源、形状等来分。
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狼毫,即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
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为写字毛笔、书画毛笔两类。
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尖毫等。
依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我国制笔历史上以侯笔(河北衡水)、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为上。
毛笔鉴赏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毛笔不易保存,笔毫重实用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可以从笔毫的形制,重要的还是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笔管上。
笔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提高的。古人以竹笋式制成笔毫,是我国传统品名,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锋短而身短粗,形如笋状。锋腹粗状,落纸易于凝重厚实。除实用外,给人以鉴赏趣味。又如兰花式制成的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观赏之感、赏心悦目之快。古代还有一种品名,把笔毫做成葫芦式,兼毫圆润坚劲。
自笔管成为鉴赏和珍藏的对象后,人们便常以珍宝珠玉制毛笔管,以获装饰之美或夸耀其财势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此时的毛笔,不仅是书画工具,有的还是供人鉴赏观玩的艺术品。文中叙述笔管的装饰已达完美精工,已完善了鉴赏的条件。如:古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了独特的装饰趣味。达到了鉴赏的条件。故宫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龙、龙凤、双龙管笔就是一例。
这些毛笔管、笔套均髹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山,海、云龙戏珠纹。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衬托苍龙凌空飞舞,在云中腾越戏珠,气势磅礴。加之彩漆描绘精细,色彩明丽和谐,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严谨。笔管和笔套镶金扣,增添了富丽华贵之感。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精工巧制,“尖、齐、圆、健”四德完备,是明代制笔水平的实证,是传世文房四宝中的珍品,是毛笔鉴赏的稀物。所以鉴赏毛笔的着眼点就是看笔管的用料和笔管的装潢与绘画、雕刻、镶嵌的艺术水平。用料及装饰为上,其价值就高。
(编辑 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