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开展初期,制片便成为广西各地电教部门的重点工作,为此后的远教课件资源库建设夯实了基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广西远程教育继往开来,坚持“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精品教材”的初衷和梦想,长期实行“一年一個主题,一个主题一批精品”的制片目标管理,从而建成了主题丰富、体裁多样的课件资源库。
精品意识铸就华章
十年酝酿的“百部”里程碑。2016年1月,广西远程办举行了“百部十年”总结会,对以往十年中一直持续开展的“百部”系列电视片制作工作进行了一次大盘点。现场展示的成果是惊艳的——11个系列,1185部党教片,总片长15236分钟;其中,有200多部党教片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得奖项。广西的课件资源库至此拔地而起,成为全国远教地图上的“岭南重镇”。如今,“百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依旧坚持“制作一系列教材、打造一批精品、发掘一批典型、培养一支队伍、弘扬一种精神”的制作理念,响应时代精神,不断开发新的主题。“百”是个量数,但“百部”却不是一个量词,而是广西远教人追求卓越精神的一个标志。
勇立潮头的微视频大制作。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是国家的盛事,也是远教人的盛事。广西远程办综合考虑,一方面秉持“服务中心、围绕大局”的创作核心,一方面追求紧跟时代、讲好故事的创作效果,组织摄制了90余集《我是党员》系列微视频,向党的十九大献礼。《我是党员》是一种全新的党员教育节目形态,以公益广告宣传片为创作模板,充分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风采,生动诠释信仰的力量。该系列微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广西卫星综艺新闻节目等媒体播出,并在新华社APP以及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等平台广泛传播,反响强烈,广受好评,并因此荣获中组部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微视频类一等奖和“十佳摄影作品”奖。
立足本土的红色文化保护性挖掘。《红色传奇》是广西远程办高标准制作的一部大型系列片。在革命战争时期,广西曾经上演过悲壮的抗日传奇,也曾经爆发过影响深远的百色起义,革命历史遗迹遍布,精神传承底蕴丰厚。为了抢救性挖掘红色文化,《红色传奇》制作组几年来奔波各地,搜集史料,采访亲历者,在大时代背景下回顾广西革命历史,用新时期视角讲述过去的故事,制作了数十部史料丰富、艺术精湛的历史纪录片。2017年,《红色传奇》(第二季)荣获中组部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纪录片类一等奖以及中国梦·青年影像大赛评委会荣誉大奖。《红色传奇》不仅是广西近年来党教课件制作的艺术巅峰,也成为广西近年来对革命历史文化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次保护性制作和传承。
统筹规划推出亮点
广西制片工作的成功要素非止一端。细数下来,其实有三:一是科学的统筹规划提高了制片效率和质量;二是成熟的巡回指导和跨地域合作机制保障了精品化战略实施;三是培养和激励机制始终调动着制片队伍的创作热情。
通盘规划,逐级落实制作任务。“一年一个主题”,十余年来,广西一直坚持着他们的规划制片模式,每年年初都会召开一次由各市和区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区选题会,研究年度制作方案。方案形成后,则分解任务,各级远程办和区直部门按计划制片。自治区远程办对此的解释是:“让大家明确制作目标,可以避免一些选题没人做、另一些选题做得太多的现象出现。这也算是一种‘制片计划经济’,能够提高精品率。”当然,有规划部分,也有机动部分。所以,广西制片规划部署的原则是重大选题提前一年部署、一般题材专题研究、临时热点自由安排。每年自治区远程办还会进行一次巡回指导,视察评估各市制片工作。
无分彼此,“兄弟”齐心打造精品。在制片工作上,广西强调区市联合、市县联合以及跨地域、跨部门合作的合作共赢理念。《走南闯北天等人》系列片2010年在广西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让人们认识了“天等精神”。这部系列片拍摄了32个在外创业的天等人,拍摄和采访场景遍及北上广深等十几个大城市,工程量可谓浩大。为了拍好这部片子,当时广西远程办不仅与广西驻京办、崇左市委组织部和天等县委达成合作,还从崇左各县区以及其他市远程办抽调了数十名制片人才,组成了八个摄制组分头行动,才搜集齐了这部片子的素材。如今谈起这部系列片,崇左远程办的同志还在感叹,要是没有优越的联合制片机制,这部片子未必拍得出来。
保持各级远程办制片能力和创作热情。近年来,相当一批有着丰富电视片制作经验的干部被提拔任用,同时各级远程办也积极从同级电视台借调和引进人才。在稳定制作队伍的同时,各级远程办经常组织专题片制作培训,让专业人才更专业,让外行干部变内行。在贺州,就提出了“一县区一编导”计划。为了使这个计划变成现实,贺州市远程办主导成立了“电视编导论坛”,“论坛”诚邀广电系统、贺州学院以及摄影家协会的专家,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为全市远教干部打造了一个“乡土传媒学院”。这个“论坛”给贺州市远教制片队伍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贺州市懂制片的远教干部已达三十余人。贺州“电视编导论坛”只是全区制片大比武活动的一个缩影,广西每年都会组织专门的制片培训和比武活动,一般安排在每年党教片观摩评比后期举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了制片人才不断档,定期的观摩评比活动则激励着全区远教干部创作的积极性,这使广西制片工作如同支流茂密的西江水系,汇聚了八桂激流。
精品意识铸就华章
十年酝酿的“百部”里程碑。2016年1月,广西远程办举行了“百部十年”总结会,对以往十年中一直持续开展的“百部”系列电视片制作工作进行了一次大盘点。现场展示的成果是惊艳的——11个系列,1185部党教片,总片长15236分钟;其中,有200多部党教片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得奖项。广西的课件资源库至此拔地而起,成为全国远教地图上的“岭南重镇”。如今,“百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依旧坚持“制作一系列教材、打造一批精品、发掘一批典型、培养一支队伍、弘扬一种精神”的制作理念,响应时代精神,不断开发新的主题。“百”是个量数,但“百部”却不是一个量词,而是广西远教人追求卓越精神的一个标志。
勇立潮头的微视频大制作。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是国家的盛事,也是远教人的盛事。广西远程办综合考虑,一方面秉持“服务中心、围绕大局”的创作核心,一方面追求紧跟时代、讲好故事的创作效果,组织摄制了90余集《我是党员》系列微视频,向党的十九大献礼。《我是党员》是一种全新的党员教育节目形态,以公益广告宣传片为创作模板,充分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风采,生动诠释信仰的力量。该系列微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广西卫星综艺新闻节目等媒体播出,并在新华社APP以及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等平台广泛传播,反响强烈,广受好评,并因此荣获中组部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微视频类一等奖和“十佳摄影作品”奖。
立足本土的红色文化保护性挖掘。《红色传奇》是广西远程办高标准制作的一部大型系列片。在革命战争时期,广西曾经上演过悲壮的抗日传奇,也曾经爆发过影响深远的百色起义,革命历史遗迹遍布,精神传承底蕴丰厚。为了抢救性挖掘红色文化,《红色传奇》制作组几年来奔波各地,搜集史料,采访亲历者,在大时代背景下回顾广西革命历史,用新时期视角讲述过去的故事,制作了数十部史料丰富、艺术精湛的历史纪录片。2017年,《红色传奇》(第二季)荣获中组部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纪录片类一等奖以及中国梦·青年影像大赛评委会荣誉大奖。《红色传奇》不仅是广西近年来党教课件制作的艺术巅峰,也成为广西近年来对革命历史文化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次保护性制作和传承。
统筹规划推出亮点
广西制片工作的成功要素非止一端。细数下来,其实有三:一是科学的统筹规划提高了制片效率和质量;二是成熟的巡回指导和跨地域合作机制保障了精品化战略实施;三是培养和激励机制始终调动着制片队伍的创作热情。
通盘规划,逐级落实制作任务。“一年一个主题”,十余年来,广西一直坚持着他们的规划制片模式,每年年初都会召开一次由各市和区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区选题会,研究年度制作方案。方案形成后,则分解任务,各级远程办和区直部门按计划制片。自治区远程办对此的解释是:“让大家明确制作目标,可以避免一些选题没人做、另一些选题做得太多的现象出现。这也算是一种‘制片计划经济’,能够提高精品率。”当然,有规划部分,也有机动部分。所以,广西制片规划部署的原则是重大选题提前一年部署、一般题材专题研究、临时热点自由安排。每年自治区远程办还会进行一次巡回指导,视察评估各市制片工作。
无分彼此,“兄弟”齐心打造精品。在制片工作上,广西强调区市联合、市县联合以及跨地域、跨部门合作的合作共赢理念。《走南闯北天等人》系列片2010年在广西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让人们认识了“天等精神”。这部系列片拍摄了32个在外创业的天等人,拍摄和采访场景遍及北上广深等十几个大城市,工程量可谓浩大。为了拍好这部片子,当时广西远程办不仅与广西驻京办、崇左市委组织部和天等县委达成合作,还从崇左各县区以及其他市远程办抽调了数十名制片人才,组成了八个摄制组分头行动,才搜集齐了这部片子的素材。如今谈起这部系列片,崇左远程办的同志还在感叹,要是没有优越的联合制片机制,这部片子未必拍得出来。
保持各级远程办制片能力和创作热情。近年来,相当一批有着丰富电视片制作经验的干部被提拔任用,同时各级远程办也积极从同级电视台借调和引进人才。在稳定制作队伍的同时,各级远程办经常组织专题片制作培训,让专业人才更专业,让外行干部变内行。在贺州,就提出了“一县区一编导”计划。为了使这个计划变成现实,贺州市远程办主导成立了“电视编导论坛”,“论坛”诚邀广电系统、贺州学院以及摄影家协会的专家,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为全市远教干部打造了一个“乡土传媒学院”。这个“论坛”给贺州市远教制片队伍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贺州市懂制片的远教干部已达三十余人。贺州“电视编导论坛”只是全区制片大比武活动的一个缩影,广西每年都会组织专门的制片培训和比武活动,一般安排在每年党教片观摩评比后期举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了制片人才不断档,定期的观摩评比活动则激励着全区远教干部创作的积极性,这使广西制片工作如同支流茂密的西江水系,汇聚了八桂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