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数学教材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主题图,充分发挥主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观察;提取;整合;运用
G623.5
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没有把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真正联系起来,学生仅仅是在开头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无法体现“主题图”呈现、解释、沟通知识的价值。也就是说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
一、低段数学教材主题图的特点
1.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也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齡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导致他们所好奇的制点与现象也不同。我们不难发现,在低段一至二年级的“主题图”里,大多是一些低段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些游戏场面、生活场面和一些动物小朋友们的场面。这些场面更容易引起这个思维层面的小朋友们的兴趣,如一年级上册前后的“主题图”里,呈现的就是动物们在开森林运动会。又如在一年级下册的提数学问题这节课的“主题图”则是一个个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场面。还有二年级上册中的《回家的路上》呈现的是动物们回家的情景。见下图:
这些场景都是一、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只要教师根据“主题图”加以恰当的引导,小朋友一定能在浓浓的兴趣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编者是以年龄为主线,把“主题图”串联融入小学各年龄段里,让“主题图”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2.“主题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教育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越贴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从内容上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贴近,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紧密。
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① 熟悉的事情,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等。
② 有趣、生动、形象的故事。
③ 学生较关注的事件。如有关世博会的信息,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等。
④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材料。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郊游、运动会、童话、游园等等,这些主题情境图,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生活画卷,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二、巧用主题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1.智提主题图,切忌生搬硬套
在对主题图的使用中,我们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构思,准确地把握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注意加工、开发。为主题图配上适当的韵律,使其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 智替主题图,实施动态结合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有几辆车》中,教材安排笑笑与淘气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停车场有几辆车,其目的是将一个十分形象的事例作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让学生体会到两个数交换位置其和不变。
3. 智换主题图,倡导教材整合
让学生从数的方面进行比较,这就是一个教学难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用算式解决问题本就比较抽象了,再让他们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何况根据情景图提问题,首先还要数清楚图中人物的个数。虽然《教师用书》写道:“……这些问题的提出应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不是老师发出指令让学生进行解答……”但根据实际教学,依照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他们还不会提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因为在此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减法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解决吃了多少还剩下几个,或者飞走了还留着几个此类与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问题层面之中。为降低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也为了能更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比较多少”的教学之中。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们没有使用教材的主题图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可取的。
三、凭借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我们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家里先看“主题图”,编一个故事,再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在家里先说给父母听,然后在课堂上4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最后出示小朋友们喜欢的机灵狗,问小朋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接着机灵狗又说:“把你的算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挥。新教材编排上紧紧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你身边。
参考文献:
[1]斯苗儿著,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郑俊选著,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孙晓天、胡光娣主编,小学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柏凌,也谈对主题图的认识与运用,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5]高立娟,数学主题图使用的误区及对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 2007(12)
关键词:观察;提取;整合;运用
G623.5
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没有把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真正联系起来,学生仅仅是在开头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无法体现“主题图”呈现、解释、沟通知识的价值。也就是说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
一、低段数学教材主题图的特点
1.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也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齡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导致他们所好奇的制点与现象也不同。我们不难发现,在低段一至二年级的“主题图”里,大多是一些低段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些游戏场面、生活场面和一些动物小朋友们的场面。这些场面更容易引起这个思维层面的小朋友们的兴趣,如一年级上册前后的“主题图”里,呈现的就是动物们在开森林运动会。又如在一年级下册的提数学问题这节课的“主题图”则是一个个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场面。还有二年级上册中的《回家的路上》呈现的是动物们回家的情景。见下图:
这些场景都是一、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只要教师根据“主题图”加以恰当的引导,小朋友一定能在浓浓的兴趣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编者是以年龄为主线,把“主题图”串联融入小学各年龄段里,让“主题图”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2.“主题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教育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越贴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从内容上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贴近,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紧密。
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① 熟悉的事情,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等。
② 有趣、生动、形象的故事。
③ 学生较关注的事件。如有关世博会的信息,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等。
④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材料。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郊游、运动会、童话、游园等等,这些主题情境图,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生活画卷,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二、巧用主题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1.智提主题图,切忌生搬硬套
在对主题图的使用中,我们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构思,准确地把握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注意加工、开发。为主题图配上适当的韵律,使其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 智替主题图,实施动态结合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有几辆车》中,教材安排笑笑与淘气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停车场有几辆车,其目的是将一个十分形象的事例作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让学生体会到两个数交换位置其和不变。
3. 智换主题图,倡导教材整合
让学生从数的方面进行比较,这就是一个教学难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用算式解决问题本就比较抽象了,再让他们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何况根据情景图提问题,首先还要数清楚图中人物的个数。虽然《教师用书》写道:“……这些问题的提出应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不是老师发出指令让学生进行解答……”但根据实际教学,依照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他们还不会提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因为在此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减法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解决吃了多少还剩下几个,或者飞走了还留着几个此类与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问题层面之中。为降低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也为了能更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比较多少”的教学之中。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们没有使用教材的主题图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可取的。
三、凭借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我们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家里先看“主题图”,编一个故事,再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在家里先说给父母听,然后在课堂上4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最后出示小朋友们喜欢的机灵狗,问小朋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接着机灵狗又说:“把你的算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挥。新教材编排上紧紧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你身边。
参考文献:
[1]斯苗儿著,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郑俊选著,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孙晓天、胡光娣主编,小学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柏凌,也谈对主题图的认识与运用,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5]高立娟,数学主题图使用的误区及对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