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麻风――二例报告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2例婴儿麻风。例1为4个月女婴,因1个月前左背部出现两块浅色皮损而就诊。患儿的父母及同胞无麻风病史,但生活在同一家庭内的叔叔患有活动性BT麻风(皮肤查茵阴性,且已接受4个月的治疗)。体检可见左背靠近臀部处有两块约3cm大小的浅色斑,皮损无浸润,皮肤查菌阴性,临床诊断为未定类麻风。Dharmendra抗原的麻风菌素反应阴性,皮损活检为未定类麻风,真皮神经有轻度单个核细胞浸润,神经内有少量簇集的抗酸菌。给予氨苯砜(DDS)5mg/d,治疗6个月后皮损完全治愈。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8例(年龄20~57岁)性联鱼鳞病患者应用依曲替酸(acitretin)进行症状治疗。所有患者四肢、胸腹、躯干部都有严重皮损,且觉得影响其日常生活。每例均根据测定白细胞类固醇和乙酰硫酸脂酶活力和异常脂蛋白电泳而确诊。以往局部外用尿素霜等,但疗效差或一般。试用依曲替酸治疗,最初1个月内,所有病人依曲替酸剂量均为35mg/d,午后顿服。
期刊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引起的代谢异常和小血管损害的全身性疾病,而皮肤是血管丰富、代谢活跃的器官,故在糖尿病时,易合并各种各样的皮肤病变。
Cacoub等曾报道1例停用环孢菌素后引起银屑病致命性的突然复发,作者认为此系停药的一种罕见反应。自1985年10月以来作者就采用环孢菌素治疗银屑病,最初10例的用量为4mg/kg/d及3mg/kg/d,虽然在3个月疗程结束停药后银屑病逐渐复发,但无1例有突然发作者。其后,作者又对13例进行了长期(平均94周)治疗观察。其中5例因不同原因中止用药(未逐渐减量)。
本文报告4例仅有孤立性皮损,生物学上证实为良性表现,而经组织学证实的蕈样肉芽肿(MF)。病人男女各2例,年龄60~74岁。例1、3、4为鳞屑性斑块,例2为孤立性结节;其损害位于前臂2例,足部及背部各1例。病程分别为1周、1月、4月及2年。所有病例均无诱因或药物因素。体检无淋巴结肿大及其他有关疾病。3例作局部切除,1例行放疗。分别随访7月、7.5月、13年及18年,均无复发或新损害发生。
期刊
目前芽生菌病波及的范围很广,原发感染的常见部位为肺部,但播散性肺外感染亦可发生。虽然致敏作用的准确率因缺乏令人满意的皮肤试验尚难确定,但接触皮炎芽生菌者多数可被致敏而无临床症状。多数病例为散发性,但亦有成批发病者。皮炎芽生菌的理想环境似是pH酸性、污染动物排泄物的潮湿土壤,其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是接近河流及溪流的地区,特别是易受到河水泛滥的地方,例如河堤等处。
期刊
作者收集20例着色芽生菌病的活检标本,制成213张非连续切片,平均每例8.2张,作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发现:机化性混合性真菌肉芽肿23例(88.4%)、具有真菌经表皮排除作用的假上皮瘤样增生23例(88.4%)和导致病灶愈合的痕痕性纤维化21例(80,76%),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学特征。
1979~1988年,泰国、菲律宾、南朝鲜联合组织和实施了为期9年的瘤型麻风联合化疗试验.
期刊
目前认为,要弄清自身免疫在疱疹样皮炎(DH)等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必须弄清与皮肤结合的免疫反应物的抗原特性,而且首先要能从皮肤中冼提出免疫反应物。本文作者报告一种简便、有效的冼提Ig,特别是洗提DH皮肤中IgA的方法。
应用纹身来美容已有多年,纹身的并发症有肥厚性瘢痕、恶变、感染等,引起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罕见。本文报道2例在眉毛美容性纹身后发生了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性炎症。例1.37岁,女性,双眉纹身后2月,在纹身部位发生了红色、触痛性硬结,有痒感。活检见很多上皮样细胞及少数巨细胞,真皮的细胞内外均可见深褐色的异物颗粒。
本文报告了1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为典型的结节病患者。患者男,24岁,在双大腿外侧及右臀部分别长有8个3.64.0cm,1.03.0cm和2.02.0cm大小的皮下结节。自1岁以后因患百日咳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经常在这两个部位接受肌肉注射。X线示轻度的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核杆菌纯蛋白衍化物(PPD)皮肤试验反应阴性。在初中时曾有PPD阳性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