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我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来到六师二附小。当时,中小学校还很少使用计算机,也鲜有教师钻研计算机知识及如何将计算机在学校应用。但我却对此兴趣浓厚,并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钻研计算机的性能、工作原理及其如何在学校使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我向校长建议用计算机辅助学校管理工作,得到了校长的支持。从此,我便在完成英语教师任务之余,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计算机系统开发和学生辅导上。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带的学生在市、区各类计算机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1995年,我又成功开发了电子排课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多种应用软件,在校内逐步引入了计算机管理的概念和实践。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我在1995年被任命为校长助理,2001年又成为学校党支部副书记。2003年,我被调往金英小学,正式履行校长之职。此时,我在计算机与学校管理和课程整合领域已经小有名气。上任之前,金英小学的教师们都以观察、审视的眼光来看待我这位新校长,揣摩我可能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有所动作。然而,令所有教师颇感意外的是,我在到任后的首次全校教工大会上宣布:学校取消电子备课制度,教师不需要做多媒体课件。宣布一出,教师们皆愕然。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虽然那个时候做多媒体教学课件非常流行,但我发现教师备课时花大部分时间研究如何把多媒体课件做好,而不是研究这堂课的教学该怎么设计。况且并不是所有学科、每一节课都需要做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教师不做多媒体课件做什么呢?我宣布学校要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各学科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这个平台,在课堂上选用自己所需的资料。在课前,各学科教师要收集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之上,把一个人的教学资源变成教师们可以共享的资源。
不要求教师做多媒体课件,其实是“以退为进”的做法。后来的事实证明,与教师们全员做课件相比,这一做法务实得多。后来,学校搭建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已经能够全员参与和共同建设了。教师们也已经习惯于把其中的资源用于平时课堂上了。
“全员参与”、“定位于随堂课”是金英小学创办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的两大原则。担任校长以来,我一直把“应用信息技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在我的带领下,学校进行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基于网络资源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及网络环境下学生成长记录的实践研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搭建了基于课例研究的网络平台,以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学科课例研究。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逐步彰显。
2006年,我被评为上海市计算机学科特级教师,从最初的兴趣使然的摸索变为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我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领域: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是信息技术与学校特色发展。
除了工作上敢为人先之外,学而不厌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不停地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进修。1992~1995年,我进行专升本的学习;1999~2004年,又攻读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有硕士学位的小学校长,即便在上海,也很难找出几个,可我并没有停止。2006年9月,我又踏上新的学习之旅。这一次,我的身份是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教育博士研究生。十余年来,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我始终坚持在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学习、学习中工作。
现在,作为浦东新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我正在思考如何在区域层面推进信息化应用。这是一项新的挑战,但我坚信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推进将为教育带来新的改革与创新,而我将以坚定的步伐在信息技术之旅上前进!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我在1995年被任命为校长助理,2001年又成为学校党支部副书记。2003年,我被调往金英小学,正式履行校长之职。此时,我在计算机与学校管理和课程整合领域已经小有名气。上任之前,金英小学的教师们都以观察、审视的眼光来看待我这位新校长,揣摩我可能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有所动作。然而,令所有教师颇感意外的是,我在到任后的首次全校教工大会上宣布:学校取消电子备课制度,教师不需要做多媒体课件。宣布一出,教师们皆愕然。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虽然那个时候做多媒体教学课件非常流行,但我发现教师备课时花大部分时间研究如何把多媒体课件做好,而不是研究这堂课的教学该怎么设计。况且并不是所有学科、每一节课都需要做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教师不做多媒体课件做什么呢?我宣布学校要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各学科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这个平台,在课堂上选用自己所需的资料。在课前,各学科教师要收集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之上,把一个人的教学资源变成教师们可以共享的资源。
不要求教师做多媒体课件,其实是“以退为进”的做法。后来的事实证明,与教师们全员做课件相比,这一做法务实得多。后来,学校搭建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已经能够全员参与和共同建设了。教师们也已经习惯于把其中的资源用于平时课堂上了。
“全员参与”、“定位于随堂课”是金英小学创办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的两大原则。担任校长以来,我一直把“应用信息技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在我的带领下,学校进行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基于网络资源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及网络环境下学生成长记录的实践研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搭建了基于课例研究的网络平台,以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学科课例研究。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逐步彰显。
2006年,我被评为上海市计算机学科特级教师,从最初的兴趣使然的摸索变为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我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领域: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是信息技术与学校特色发展。
除了工作上敢为人先之外,学而不厌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不停地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进修。1992~1995年,我进行专升本的学习;1999~2004年,又攻读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有硕士学位的小学校长,即便在上海,也很难找出几个,可我并没有停止。2006年9月,我又踏上新的学习之旅。这一次,我的身份是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教育博士研究生。十余年来,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我始终坚持在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学习、学习中工作。
现在,作为浦东新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我正在思考如何在区域层面推进信息化应用。这是一项新的挑战,但我坚信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推进将为教育带来新的改革与创新,而我将以坚定的步伐在信息技术之旅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