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幼小衔接存在小学化趋势、违规学前班现象、幼儿园与小学缺乏联系,论述幼儿园教育工作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让幼儿走进小学体验生活;家园沟通合作共育;引导幼儿转变习惯,做好心理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准备,以顺利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教育 衔接 思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57-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需面对的重大转折。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但当前幼小衔接工作尚存在较多问题,这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科学合理、务实高效的策略,为大班幼儿入学做好准备,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正视小学生活。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集中于学习品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的要求,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将有效实现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学化趋势危及幼小衔接教育
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置于幼儿之上。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办园方向,如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是危害不浅。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和扼杀幼儿的天性,对小学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教育大有扩散蔓延之势,幼小衔接在多所幼儿园中名存实亡。
(二)各种名目的学前班阻碍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施
目前,社会上出现许多教育机构改头换面违规举办学前班的现象,这些学前班为了迎合家长不输在起跑线的愿望,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在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这一类学前班,他们对幼儿园科学的教育理念不认可,对精心开设的幼小衔接活动参与度不高,这就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在大班时期对小学生活准备不充分,影响了正常的入学生活。
(三)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加强联系,积极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工作。但当前许多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有熟悉双方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方式,幼儿没有机会观察小学校园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感到陌生,他们对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生活,以及对幼儿园教师有着较深的感情,常出现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想法,这对于由幼儿园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不利,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转变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制订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制度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幼儿教师要给幼儿灌输终身教育理念,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引导。要杜绝片面地将幼小衔接看做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过渡,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长远规划。幼小双方教师都需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为原点,对处于幼小衔接点的幼儿进行引导教育,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过渡。从本质上来说,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在过渡性阶段能健康成长,尽快适应教学的转变,以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幼小衔接应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把握主流价值取向,坚持以终身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对于幼小衔接过渡期教育内容的制订,教师要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内容,其中学习适应能力包括思维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读写运算所需的基本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等。例如,幼儿争抢玩具发生吵闹,教师要教导幼儿正确处理问题,为幼儿找到更好的处理办法,减少幼儿对教师的依赖。要对幼儿进行生活技能培训,让幼儿学会和小朋友互助合作,互相理解、相互包容的优良品质,为幼儿进入小学集体生活培养良好品质。
三、走进小学校园,体验新的学习生活
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准备工作,以便在实践中感受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活跃的衔接平台,让孩子们在衔接过程中保持学习兴趣。想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师要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区别。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不同之处应归结为教育方式的不同,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是以游戏为主,小学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幼儿心理方面,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心理上会发生转变,过去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强,是被重点保护的角色,入小学后则需要逐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幼儿园教师应增强与小学教师的合作交流,引导幼儿感受小学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不同。
幼儿园要与附近小学结对,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让幼儿观察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介绍给幼儿听,让幼儿对红领巾产生向往。组织幼儿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和小学生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开联欢会,增进友谊;也可以请小学生来到幼儿园和幼儿们互动,谈谈进入小学生活的乐趣、感想和收获,增加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憧憬。
四、幼儿园与家长加强联系,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幼小教育机构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园需相互配合,及时取得联系,在以顺利保障幼儿过渡期的身心发展为前提,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栏等宣传方式,发挥家园联系栏与家长沟通的窗口作用,设置幼小衔接知识的专栏,使家长统一认知,掌握幼儿教育观,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幼小衔接工作的专题讲座,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培养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帮助家长正确地评价孩子,制订出相应的家庭教育计划。
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是幼儿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园、幼儿家长应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与小学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幼儿的思想引导工作,提高帮助孩子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密切关注幼兒的心理变化,以缓解幼儿在过渡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其顺利地实现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
【参考文献】
[1]朱晓蔓.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2]李娅菲.法国幼小衔接教育制度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3]康巍川.聋校小学与普校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状况的比较及对策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教育 衔接 思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57-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需面对的重大转折。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但当前幼小衔接工作尚存在较多问题,这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科学合理、务实高效的策略,为大班幼儿入学做好准备,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正视小学生活。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集中于学习品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的要求,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将有效实现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学化趋势危及幼小衔接教育
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置于幼儿之上。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办园方向,如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是危害不浅。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和扼杀幼儿的天性,对小学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教育大有扩散蔓延之势,幼小衔接在多所幼儿园中名存实亡。
(二)各种名目的学前班阻碍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施
目前,社会上出现许多教育机构改头换面违规举办学前班的现象,这些学前班为了迎合家长不输在起跑线的愿望,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在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这一类学前班,他们对幼儿园科学的教育理念不认可,对精心开设的幼小衔接活动参与度不高,这就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在大班时期对小学生活准备不充分,影响了正常的入学生活。
(三)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加强联系,积极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工作。但当前许多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有熟悉双方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方式,幼儿没有机会观察小学校园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感到陌生,他们对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生活,以及对幼儿园教师有着较深的感情,常出现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想法,这对于由幼儿园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不利,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转变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制订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制度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幼儿教师要给幼儿灌输终身教育理念,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引导。要杜绝片面地将幼小衔接看做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过渡,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长远规划。幼小双方教师都需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为原点,对处于幼小衔接点的幼儿进行引导教育,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过渡。从本质上来说,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在过渡性阶段能健康成长,尽快适应教学的转变,以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幼小衔接应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把握主流价值取向,坚持以终身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对于幼小衔接过渡期教育内容的制订,教师要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内容,其中学习适应能力包括思维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读写运算所需的基本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等。例如,幼儿争抢玩具发生吵闹,教师要教导幼儿正确处理问题,为幼儿找到更好的处理办法,减少幼儿对教师的依赖。要对幼儿进行生活技能培训,让幼儿学会和小朋友互助合作,互相理解、相互包容的优良品质,为幼儿进入小学集体生活培养良好品质。
三、走进小学校园,体验新的学习生活
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准备工作,以便在实践中感受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活跃的衔接平台,让孩子们在衔接过程中保持学习兴趣。想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师要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区别。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不同之处应归结为教育方式的不同,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是以游戏为主,小学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幼儿心理方面,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心理上会发生转变,过去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强,是被重点保护的角色,入小学后则需要逐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幼儿园教师应增强与小学教师的合作交流,引导幼儿感受小学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不同。
幼儿园要与附近小学结对,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让幼儿观察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介绍给幼儿听,让幼儿对红领巾产生向往。组织幼儿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和小学生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开联欢会,增进友谊;也可以请小学生来到幼儿园和幼儿们互动,谈谈进入小学生活的乐趣、感想和收获,增加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憧憬。
四、幼儿园与家长加强联系,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幼小教育机构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园需相互配合,及时取得联系,在以顺利保障幼儿过渡期的身心发展为前提,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栏等宣传方式,发挥家园联系栏与家长沟通的窗口作用,设置幼小衔接知识的专栏,使家长统一认知,掌握幼儿教育观,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幼小衔接工作的专题讲座,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培养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帮助家长正确地评价孩子,制订出相应的家庭教育计划。
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是幼儿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园、幼儿家长应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与小学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幼儿的思想引导工作,提高帮助孩子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密切关注幼兒的心理变化,以缓解幼儿在过渡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其顺利地实现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
【参考文献】
[1]朱晓蔓.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2]李娅菲.法国幼小衔接教育制度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3]康巍川.聋校小学与普校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状况的比较及对策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