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行业,每天和老人打交道,听起来好像“暮气沉沉”,其实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清晰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人才需求,吸引着人们投身其中。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又会给这缕夕阳红添上怎样的色彩?
朝阳产业夕阳红
1999年出生的谭萌,早就决定投身养老行业了。这个行业有着较高的就业率、相对较好的待遇以及蒸蒸日上的发展前景,处处显示出朝阳气质。
北京国投健康长者公寓护理主管沈小姣曾在医院工作过十几年,2018年5月正式投身养老行业。在沈小姣离职转行的前同事看来,养老行业一直是朝阳产业。
在上海市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做志愿工作的徐芬曾以为,养老院还是她印象中的样子:入住的多为卧床、生病甚至孤寡老人。没想到现在行动自如、头脑清晰的老人占据了很大比例。他们甚至比自己更时尚:有的做美甲,有的学跳舞,绘画,写字,做操……日程很满,学到新东西还会跟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介绍。以至于她进来前设想的诸多“攻略”,许多没有派上用场。
陪伴老人给年轻的志愿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位奶奶的一段话,带走了同在上海市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做志愿工作的罗清生活中的大烦恼。“人的一生很漫长,有时候因着急而找到不正确的人,不如把自己培养好,对的人总会出现的。这种事情,急不来。”罗清说:“工作有时候不开心,跟爷爷奶奶待在一起,就立刻进入到另一种比较轻松的状态,把不开心的东西忘掉了。”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0年10月2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金结余金额达到4.5万亿元,养老产业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和开发潜力。
2020年4月,当时88岁的鲍梦洲老人和老伴经过多方考察,住进了北京国投健康长者公寓。医护人员陪同看病、帮忙拿药;24小时值守,一按铃随叫随到;疫情期间公寓封闭,工作人员拿小推车,把家属给老人送来的物品亲手送到老人手里……
在老人手写的日记和信件中,细细记下了“小孩”的工作,“如果给30位(长者)拿药,挂号、交费,然后到医生那里开处方再逐一交费,然后取药,一人平均拿5种药,就是150种。药拿到后总要逐一核实一下吧,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繁重的任务。”
上海市第五中学同上海市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开展合作,“用志愿服务换住宿”为彩虹湾青年志愿者入住计划输送了首批三名志愿者,其中就有徐芬和罗清。彩虹湾老年福利院综合考虑了工作、学历背景特长和身体状况,与他们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书。
2020年1月,志愿者入驻福利院后,每月助老志愿服务总时间不少于20小时。包括亲情陪伴、护理员工培训讲座以及周末的老年大学堂。目前,还针对国家开放性大学的老年人课程制订了针对性内容。
“小孩”去哄老小孩
“医院是治疗为主,养老是稳定为主。”不少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维持健康稳定是养老的重点。
在沈小姣看来,与医院工作最不同的是,自己的工作很多是与老人及托管老人的家属沟通。“比如,换个常用药,或者老人今天怎么样,我们会在家属所在的微信群里沟通。而在医院,医生往往会根据病情需要直接调换。”
北京国投健康长者公寓康乐专员吴亚楠是专职带爷爷奶奶搞活动的。从放电影到做手工;从外出郊游到一起做月饼,老人并不比小孩更容易哄,一段时间活动没有新鲜感了,得赶紧想个新活动。
一天下午3点多,一位爷爷气呼呼地找到吴亚楠说:“为什么3点半的电影,我提前10分钟到,却已经开场了?”但其实当天的活动是2点半开始,可这位爷爷说:“我的时间表跟别人的不一样。”
“爷爷,您回到房间后再确认一下,如果真是3点半呀,以后我每次都到您房间里专门通知您时间,您看可以吗?”吴亚楠笑着哄爷爷,得想办法顺着来。
还有一位患中度阿尔兹海默病的爷爷,性格本来就内向,回应大家说话基本只有点头、摇头和摆手。吴亚楠每天都去找他聊天下棋,爷爷记得了她的臭棋,也记得小吴这个名字。现在,会主动唱歌给吴亚楠听。
吴亚楠是电话最繁忙的人,从清晨到夜里。下午的手工课结束了,奶奶还没做完。晚上9点做完了,赶紧打个电话过来说:“亚楠啊,我做好了,明天你早上上班记得过来看一下。”
“我应该不会离开这一行。”吴亚楠刚加入这行时,因为待遇而萌生出退意,已经随着收入的上升和对工作内容的喜欢而消散了。
老人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
入院前,不少老人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想繼续待在家里。背后的担忧往往只有一条:如果没有进养老院,就证明自己还能自理;进了养老院,可能这辈子就在这儿了。
客户主管李园园就碰到一对已94岁高龄的夫妇。奶奶入住前摔了一跤,处于全护理状态,爷爷属高龄自理。孩子们都在国外,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爷爷奶奶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终于来公寓试一试,却在第一夜的凌晨就表达了想回家的想法,爷爷说:“这里跟家里不一样,不适应。”待上几天后,他们才逐渐适应新的居住环境。
李园园前后接待了24位老人入住公寓。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半自理和更高照料等级,这些人居家养老的难度比较大。她认为,老人和家属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就是费用、居住条件和医疗护理。
根据民政部的有关规定,2020年上半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公寓处于封闭状态。老人想儿女,儿女担心老人。老人会一遍遍地问工作人员:“什么时候让我出去?”有的老人夜里按服务铃十几次,仅仅想发泄一下情绪。
老人情绪最常出现波动的时候,往往是邻居生活出现变化时子女来探望了;老伴入住了。这时候,有的老人会跟谭萌不经意地提起:“你看,人家就是夫妇俩入住的,互相有个照应。”
唯有时间与陪伴能熨平这些波动。推老人上顶楼晒太阳、做手工、看电影,聊家长里短,聊国际形势。
老年服务专业毕业的护理师谭萌在心里有本日记,楼层老人的情况,都熟稔于心:有三四位老人有洁癖,记住千万不能随便动他们的东西;有的老人喜欢关门,出门时一定记得把门带上关严实;有位老人喜欢上午9点至11点学习,这时间别进去打扰。还有位奶奶会在她值夜班前叮嘱她,多穿点儿,看你穿这么少,冷了去我柜里拿衣裳。
沈小姣见多了生离死别,却在养老院工作时流了不少眼泪。那是一位90岁高龄,一直卧床插管的老奶奶。这位老人患有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家属在了解到这种病的风险后,最终决定去医院积极治疗。她帮老奶奶拿医保卡的时候,看到了医保卡上面的照片,“很精神、很精致的一个老太太”,和在床上肌肉软缩的样子,判若两人,沈小姣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同一个人,那一刻,她含泪说道:“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老人安享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