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铜球的加热和冷却实验”设计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设计具有实践性及趣味性的实验相当重要。
  只有对实验教学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笔者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中的“铜球的加热和冷却实验”为例,详细阐述实验创新的两种主要方法——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和结合新技术的创新。
  原装置存在的问题:
  仅根据铜球的加热和冷却实验就推断所有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不严谨的,锑、铋、镓就是典型的热缩冷胀固体;
  装置对实验的材料要求较高,不能简单将铜球换成同样规格的铝球或者铁球,因为经查表得知,铜、铝、铁的线性膨胀系数分别为17.5,23.2和12.2;
  实验相对枯燥,缺乏趣味性,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线教师及专家学者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实验进行了改良,在让效果更明显的同时注重趣味性。
  一、传统意义上的改进
  在小学阶段,实验材料和教师是制约开展实验操作的主要因素。
  曾有一线教师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加热后的铜球变化的大小,但由于铜球加热后很烫,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被抛弃。
  曾有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如图1)来验证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当酒精灯加热时,金属丝膨胀延伸,带动指针偏转,膨胀越大偏转越厉害。但是该装置切换金属丝比较困难,无法验证多种固体材料。
  广东的董慧珊等另辟蹊径,通过将热力学信号转化为更直观的光学信号,使得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但由于两根金屬丝之间的间隙及高度很难控制,容易造成实验成功率不高,因而没有普及开来。
  笔者为了解决该装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如图2。
  虽然该装置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间隙的控制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间隙过大,易导致加热时间过长及实验失败;间隙过小,金属冷缩的时候金属片之间无法有效分离,也导致实验失败。
  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建设教育信息化体系和“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提升师生的信息化水平。笔者认为小学科学实验也应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相接轨。
  由于金属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极不明显,除了传统的转化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法。武汉的李定海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到用一种光杠杆法来放大金属的膨胀系数,也曾有教师利用红外线投影偏移程度测定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但笔者并不需要借助该工具,而用希沃EN5电脑版和手机版。第一步确保手机和电脑处于同一Wi-Fi下,开启移动授课,点击右上方工具箱选择摄像,固定手机后聚焦图2装置中的空隙部分。此时,希沃一体机上会呈现一个放大几百倍的空隙的图像,加热冷却均有很明显的实验现象。
  笔者将压力传感器引入实验(如图3),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但因空间限制会挤压传感器,显示屏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示数,体积变化越明显,示数就越大。将微小的肉眼不可见的形变转化为具体的数字,直观形象,操作简便,并可根据固体的形状调节底部的螺杆,旋转到合适位置固定,确保待加热的固体和压力传感器之间的间隙极小,压力传感器上的示数为0。
  该装置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增强了实验的可视化程度,而且耗时短,速度快。切换待加热材料也相当方便,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只要是可以加热的固体均可用来实验,实验材料和数据的增多使得实验更具可靠性,避免了以偏概全的问题。
  实验创新源于对教材中实验的思考,源于更好地突破实验重难点,源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源于提升课堂效率。俗语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做一个对实验有心的人,创新的灵感就会时不时地迸发。
其他文献
那横跨两岸的第一根丝是要做丝网的棚架的,这根丝要织得特别坚韧。所以大蜘蛛开始时要把丝的两头系得特别牢固,然后从丝的这头爬到那头,不断抽着丝,把那根单线两根三根地加倍起来,做成一根粗丝。还需要一根同样的丝放在第一根丝的下面,要差不多与之平行。在这两根丝之间,网才能织成。  大蜘蛛在已经做好的丝的一头垂下来,挂在一根从丝囊里抽出来的丝上。它到达较低的一根树枝,把丝紧紧地系在上面,重新回到第一跟丝上,爬
期刊
皮影戏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然而,因其制作工艺复杂、精良,得不到有效的传承。面对皮影文化的濒危之势,老师将数控激光技术与皮影文化相结合,采用PBL(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架构起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开发皮影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以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其中,为我国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本文对STAEM 教育理念与传
期刊
一场话剧的彩排现场,一男一女两个主角坐在舞台中央的圆桌旁。由于两人的感情受到双方家庭的阻挠,他们决定双双服毒,自杀殉情。  这时,一个女招待登场,她端着道具管理员递给她的托盘。托盘上有一个茶壶和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女招待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倒满水,下台。然后男主角拿出一个纸包,把里面的白色粉末分别倒进两只杯子。男女主角各拿起一只杯子,一饮而尽,倒地身亡。  “很好!”导演满意地叫两个主角去后台休息
期刊
海军军官约翰摘下白色军帽,轻轻放在老约翰身旁。他痛苦地望着父亲那已经毫无血色,却依然慈祥的脸庞。一想到父亲再也不能看自己在海上驰骋,伤心的约翰再也控制不住,跪在停尸间的床前,开始低声啜泣……  老约翰年轻的时候就参加了美国海军,并在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老约翰退役后,不顾妻子的反对,把儿子约翰也送进了海军,想让他继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愿。但是老约翰没有想到,在自己的临终之际,儿子正
期刊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科学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及世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能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又能增强其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分析了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学科的整合策略,仅供参考。  一、引言  伴随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网络技术全面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以电脑及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日渐
期刊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我们的科学课,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要培养科学素养。我们要用一节一节的科学课、一个一个的探究活动来构建学生的思维场,完善他们的科学思维网,吸引学生以此为起点,一步步走向自己梦想中的科学殿堂。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活动是与体验、实践紧密相连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而成,而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达到这个效果。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科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着各学科教学的优化创新,其中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歡迎,提高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文所提到的小学“团队互动”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该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热情,从而让数学课堂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迈进。  最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指出,为实现对当代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等方面的品格塑造,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核心,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
期刊
受听觉语言障碍与数学学科本身固有特征的双重挑战,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越往高年级就越困难。对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持续地给予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对其数学学习信心的树立、策略的调适,甚至比赋能更为重要。老师要善于对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行为表现等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听障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起到“加油站”和“校准器”的作用。  一、评价实施的及时性  我们每个人完成一项任务,都需要在自评与他评中加以确认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是基础教育的前沿学科,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尤为重要。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催生了对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本文以主题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现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以成绩表为主题活动的载体、电子表格为呈现结果,设计基于主题活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案例并进行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主题课程
期刊
深度学习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改革要求的产物,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阐述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把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出许多新的优秀教学方式方法,深度学习即为其中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同时,也不可忽视自身点拨、指导对学生的重要促进作用,努力将深度学习落实于教学过程。  一、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