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方向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hufeng5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乡村属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文化空间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属于传承、创新的关键区域。因此,在全新的时代挑战下,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确保其能够维持正常发展方向,达到理想的革新目标。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公共文化空间;乡村发展
  在公共文化空间发展过程中,国家引导与战略措施属于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应对新时代的国际挑战,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领域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产业发展的速度,为文化传承提供基本原动力。在这些流程中,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需要结合振兴建设措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等内容进行深入探索,确保乡村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能够得到有效建设。
  1.农村空间类型向乡村空间类型的回归发展性转变
  我国属于文明古国,乡村在历史中占据了关键地位。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乡村需要承担社会生产、文化传承、政治发展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可以认为乡村属于中国的情怀发源地,同时也对社会的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现代发展策略中,乡村振兴属于重要的战略措施,在党中央的政治评估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乡村与农村的概念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农村主要代表产业分类的角度,这一称呼将乡村位置归类为从事农产品生产的经济体,属于旧时代概念类型[1]。而乡村称呼则具有全面性特征,可以代指社会组成体系,也能够明确区域除农业生产外存在的相关活动。通过以乡村视角进行分析,能够明确振兴计划的真正含义,有利于认知体系的进一步提升。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新时代背景将原有的农村区域公共文化空间进行转变,使其回归至乡村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一转变过程属于文化寻根的重要体现,能够表明中国传统的基础属性,具有重要的发展阶段性意义。因此,在分析发展历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农村到乡村的转变趋势,并将公共文化空间的全面性特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重新诠释文化创新、发展、建设的时代意义,为乡村精神的传播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公共文化空间与乡村的概念转变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农耕社会文化传承内容进行挖掘,可以进一步弘扬文化空间的人文、道德特征,使正能量在社会体系中传播,有效塑造全新的发展精神。在公共文化空间回归的流程内,需要明确农村与乡村的区别,进一步深入文化内涵,合理规范乡风文明的基础概念。
  2.乡村空间重构向社会主义空间类型的革新式转变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其方向的分析需要注重社会主义的基础阶段。从广义概念进行探讨,公共文化的概念与政府对民众提供的文化元素具有密切联系,其属于国家服务活动的类型之一,同时也是关键组成条件。在我国城乡建设过程中国,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的核心需要以政府作为主要部分,确立全新的活动类型。但是,由于历史遗留因素等问题的影响,当前我国乡村地区仍然存在民俗风格的文化特征,其在活动地点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生产活动、秩序管理活动等[2]。因此,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政府控制、社会控制的双重主体,乡村也不例外。此类双重主体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体制的剧烈变动效应,同时城市化概念与市场经济的概念也进入了乡村地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出现了重新构造的趋势,开始逐渐向社会主义类型转变。可以认为,此阶段的文化空间产生了自我消解的现象,农村公共空间的文化状态日益衰落,舆论产生变动,乡村居民的价值生产效率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文化在生活中的逐渐弱化也导致乡村地区的公共空间受到了挤压,进入快速转变的状态。
  在社会文化进入衰落阶段后,乡村地区的公共生活出现了贫困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决定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的重构,使公共文化空间能够得到重新建立。因此,在公共文化空间发展过程中,乡村区域的状态出现了长时间重构的情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包括公共空间服务项目建设、空间重构活动、文化元素传承等。这些措施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有效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使公共文化得到了有效的指引,进一步强化了空间的完善性。乡村公共文化区域通过对活动与制度进行设计规划,使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同时,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全新的转变措施,强化了公共空间的基础特征,为乡村居民的精神追求发展提供了理想条件。通过激发民众的基础创造意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成功培养了社会主义的思潮,使区域道德素养级别得到了显著提升[3]。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成功使乡村主体转变为社会主义主体,解决了文化逐渐衰落的问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注重社会主义的基础概念,确保相关活动能够围绕原则进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内容,增强民众认同感的目标,为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探索全新的发展途径。
  3.乡村区域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向城乡共同主体的转变
  在公共文化空间发展过程中,主体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转变。我国传统意义上,社会具有城乡区域一体的基础特征。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从主体意义上趋于一致。但是,在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后,我国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逐渐加大,并且随着生产力的上升主体差异也出现了快速增加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的衰败状态开始显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在客观意义上具有对立性特征,发展资源的局限决定了城乡建设的资源从根源上处于不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与乡村关系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关建设方式。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过程中,闡明了制度压迫下的城乡对立问题。在城市与乡村发展长期失衡的状态下,公共文化空间也会产生对应的转变。因此,进入新时代背景后,我国针对乡村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采取了基层推进的措施,使基本服务能够向标准化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分配的原因,城市与乡村的对立问题仍然处于较为严重的状态。城市区域的文化投入较为庞大,应用设施齐全。发达城市甚至可以拥有数十亿投资的剧场空间,整体投入成本高、经济收益高[4]。而乡村区域基础文化设施条件较差,部分严重落后的地区如中西部等,存在设施破败无法修理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成本受限存在关联,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限制较大。此外,政府资源分配与实际文化需求的差异、应用资源违规闲置等因素也增加了公共文化空间的闲置条件,降低了建设效果。因此,主体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渐采取了改变配套设施、平衡文化供需等主要方式,对城乡对立的主体结构进行了改善,使其能够达到乡村与城市文化融合的目标。融合主要以和谐原则为基础,通过追求良性互动的方式,使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空间能够建立有效的发展机制,与城市建设共同开展,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通過相关发展策略,乡村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逐渐产生了主体转变,成功实现了城乡共同体的过渡。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空间开始迅速融合,发挥各自的基础优势特征,如成本、文化特色等。利用互动的方法,空间的内部转化状态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使公共文化完成了内在转变目标,进一步推进了乡村区域振兴的进程,实现了良好的文明塑造效果。因此,在乡村区域公共文化空间发展过程中,城乡共同体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属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之一。
  4.乡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对现实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性转变
  进入新时代背景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此类技术构建的互联网应用直接改变了文化的发展进程,使其产生了类似革命的转变过程。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重新改造,使其能够结构化、规范化,成为了新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互联网环境中,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被模糊,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被无限放大。其形成了虚拟的文化发展空间,能够有效接纳大众群体,使传统文化特征得到有效转变。与经典文化传播空间相对比,信息化空间能够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打破地区位置的局限,使文化元素以无中心状态进行传播。因此,虚拟文化空间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建设活动,能够使传统现实文化空间向虚拟化空间类型转变,让网络平台可以得到充分应用,进一步提高传播速度,拓展空间范围。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乡村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部分代替了经典现实文化空间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属性,实现了理想的文化建设目标[5]。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本身的基础载体状态,明确其虚拟化生产的流程,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空间的基础特性,使其能够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这一过程会对传统现实类型的公共文化空间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能够满足乡村地区居民的需求,使他们暂时突破地理位置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参与到全国范围的公共文化空间中。
  在转变阶段中,虚拟空间可以有效增强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创新与传承。通过网络公共空间建设,可以使文化生活再次得到乡村重视,并加强乡村地区的聚合性。网络能够跨越空间限制,使我国各地的乡民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交往,重新创建乡村区域的文化空间连接,达到网络活动的目标。这一流程会重新建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舆论状态,使乡村精神得到复兴,有利于文化的再生产活动正常展开。虚拟世界并不完全虚拟,其可以与现实生活进行深度交互,从而影响国家文化状态,对公共文化空间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注重对虚拟空间的管控,确保其能够在乡村环境的指引下进行空间建设,完成理想生态的构建目标。通过结合过去发展历程,可以对乡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融合趋势进行指引,使其能够与现实环境相结合,达到建立全新秩序的效果。
  5.结论
  综上所述,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乡村区域的公共文化空间出现了多种转变趋势。这些转变共同构成了当前的公共文化空间核心,具有良好的适应特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进一步落实虚拟公共空间的建设,确保文化元素能够得到有效创新与传承,为未来乡村区域的文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房亚明,刘远晶.软治理: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J].长白学刊,2019(6):65-67.
  [2]胡恒钊.新时代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8,403(06):89-93.
  [3]宋姗姗.新时期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050(005):71-74.
  [4]杨 斌.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问题与路径——基于西安市的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9, 38(11).
  [5]王国华, 张玉露.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对村民人际互动的影响——基于河南省部分文化大院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9,000(005):29-33.
  本文系项目“乡村公共文化在“互联网+”模式下研究”(项目编号:YS3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珂(1982.3-),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国际上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相邻的东亚在从生产主义福利转型的时候也相继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他们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正在进行的政策试验提供更多的檢验样本和经验,也启发了我们长期护理保险在可持续、覆盖率、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进一步探索从而使之更加公平和高效。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国际经验;覆盖率;质量监控  中国正面临着老龄人口的空前增长。2019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兴起,影视文化也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影视文化也收录了许多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由于大型生产团队组成的专业队伍支持这项活动。所以为了履行崇高的传承和继承非凡的影视文化的使命,他们长期以来以该民族文化的文化色彩制作了许多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关键词:影视文化;民族基因;传承  外围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影视文化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
期刊
摘要:财政部印发《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原则、意义、内容,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  关键词:政府预算;部门预算  一、预算一体化实施背景及意义  为深入贯彻《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2020年3月初,财政部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对财政业务提出规范性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定义是: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
期刊
摘要:通常人流密集的车站发生紧急突发事件的时候会因为疏散不及时造成人员的伤亡,为了有效提高车站内紧急事件情况下的疏散效率,本文提出一个适用于旅客的实时容量约束路径规划模型,与以往的车站紧急疏散模型不同,以往的模型往往考虑的是寻找最短的疏散路径来进行人群的疏散,而本文中提出的疏散模型的目标为寻找最短疏散时间,并且此模型充分考虑了实时性,从而在发生紧急事故能能够迅速得到最佳的疏散方案。  关键词:最短
期刊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金是其运营的基础和保障,那么资金在企业中分配和管控将至关重要,这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企业对资金管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经营下去。本文首先详细的分析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于企业能加以借鉴,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相应对策  资金是国有企业进行生
期刊
摘要:面对新时代,中小企业应该如何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让客户参与到营销价值的创造中来,并且在过程中帮助客户实现自我价值呢?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的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营销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从品牌故事构建、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以及尊重消费者主体地位、关注社群营销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品牌营销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营销策略;中小企业;品牌营销  一、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的时代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理环洱海村镇民宿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大理环洱海村镇民宿的角度研究大理环洱海村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民宿  大理民宿客栈不仅是大理旅居地,更是大理文化体验地,大理环洱海村镇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理环洱海民宿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大理环洱海民宿的角度研究大理环洱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1.研究设计 
期刊
摘要: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才能有效和稳固。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石松村为例,从坚持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注重产业规划、加强政策宣传和整治人居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期刊
摘要:当今化肥过量施用已成为我国农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化肥过量施用给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及安徽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发现,随着2017年化肥减半政策实行,化肥减量所占比率达50%以上,近年来超过50%的农户用堆肥或绿肥,种养循环比率达到14.2%,秸秆还田比率达31.1%,这不仅促进有机肥标准化生产,也实现了可持续种植。有利于大幅
期刊
摘要:对标管理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能够达到的、客观的、有效的衡量标准,使企业能够打破以往的思维和经营模式,认识到重大经营改善活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标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及实现的方式方法,增添了企业实现目标的信心。  关键词:对标;管理;新能源  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指企业持续不断的将自己的产品、服务、经营指标及管理实践活动与最强对手的竞争或行业领先企业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