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企业竞争维度是指能够对企业竞争行为及其过程起到重要影响和决定作用,或者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发展主要规律的基本要素或关键因素。本文在充分厘清概念来源和列举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提出企业竞争维度这一较新概念,以为处于不同资源条件和竞争态势下的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思考。
【关键词】
企业竞争;企业竞争维度;竞争战略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竞争获得竞争优势。任何企业都处于既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条件以及外部的竞争环境之中,它的竞争行为与过程必然受到来自企业内外环境各种相关因素或要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或要素即企业竞争的维度。企业如果能够关注并了解作用自己竞争行为与过程的各种维度,就会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与竞争态势,从而有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竞争战略及作出必要的管理决策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1概念的来源与内涵
维度是现代汉语复合词。“维”的古汉语原意为“系物的大绳”,语出《楚辞·天问》:“斡维焉系?”,后比喻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辞海》),或者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度” 本意为“计量长短的标准”,语出《尚书·舜典》:“同律度量衡。”东汉郑玄《古文尚书》注释:“度,丈、尺也。”(《辞海》)“维”和“度”合称指对影响事物重要方面的衡量尺度。
汉语“维度”对应的英语应为:dimension。其释义为:“某个方向上的量度;某些事物扩展的覆盖范围或衡量尺度;构成某一完整个体或某一整体的要素或因素之一;等等。”可见,维度的中英文释义是一致的。
维度又可称“维数”,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概念。它通常是指描述系统状态或外部环境变化的参量,即系统的“状态变量”(n)与“环境参量”(m)的合称。或者说,它是“独立决定系统状态的最小自由度”。该定义突出了维度概念中“可测量”的精确化内涵。
管理理论中维度得到一定程度应用。G. Hofstede明确采用 “dimension”并给出其企业文化释义:“维度指的是一种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来说可以测量的方面。”
以上可知,维度概念有以下本质属性:(1)维度属空间概念,它既可指以具体物态存在的物质空间,又可指以抽象形态表示的非物质空间;(2)维度通常构成一个至少包括两个维度的维度组或一个由若干维度构成的维度集合;(3)维度是衡量、判断和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方向规律性的基本变量,是构成事物结构中的最基本单元或元素,或是能够体现事物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性的一组代表性要素或因素;(4)维度是可量度的或可比较的。由此可知,人们通常使用“维度”来表示那些可以影响事物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最关键的和最优先的构成部分。
2维度在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管理理论中常常用到维度。D. A. Garvin(1984)提出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产品质量八维度论”。他用八个维度来描述产品质量:性能、特征、可靠性、可量化的规格性、耐久性、可服务性、美感和感知质量。该理论涵盖面广,触及本质,得到管理学界公认。V. A. Zeithamel、A. Parasuraman和L. L. Berry(1984)共同提出“服务质量五维度论”。他们将服务质量分为五个维度:有形性、服务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该理论简单容易,广泛应用于美国服务企业。Carol A. King(1987)拓展了上述理论并提出“服务质量八维度论”。她的八个维度是:响应性、能力、便利性、礼节性、沟通性、可信性、安全性以及可理解程度。该理论被应用在美国餐饮和家庭用品服务业。S. Thomas Foster(2010)提出新的五个维度来补充上述理论:可用性、专业性、适时性、完整性以及愉悦性。他认为,服务设计应该能夠使得上述这些服务质量维度都可同时得到处理。
除质量管理以外,管理理论其他分支领域如创新管理理论也较多用到维度。D. Francis和J. Bessant(2005)提出“创新空间四维度论”。他们将创新空间分为四个维度: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定位创新和范式。R. M. Henderson和K. B. Clark(1990)提出“创新架构双维度论”:企业创新架构包括认知和理论框架与社会和知识网络框架,信息重组使得前者更新并进而带动后者更新从而实现创新。该理论重新诠释企业创新实质,利于建立突破性创新思维。
管理理论中较多应用维度的另一个分支领域是企业文化。G. Hofstede(1980)提出“国家文化五维度论”,即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阴柔气质与阳刚气质以及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该理论深刻剖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国民群体行为以及组织管理的特征。R. J. House(1991)提出了类似的“社会文化和组织文化以及领导间关系九维度论”。即权力距离、社会集体主义、内群体集体主义、性别平等主义、不确定性规避、自信、未来导向、绩效导向以及人本导向。这与Hofstede有很大相似性。
M. E. Porter(1980)直接将维度与竞争联系起来,提出产业内部结构分析的“竞争战略十三维度论”,即专业化程度、品牌知名度、品牌推广方式、渠道选择、产品质量、技术领先程度、垂直一体化程度、成本优势、服务、定价策略、企业财务杠杆、与母公司的关系、与母国政府或东道国的关系。他指出,这些维度相互融合,高度一致,反映出企业当前状况的总貌;它们各具差异性,并导致企业竞争战略的差异性。Porter采用维度是为其之后推出“战略团体”概念而做的预设逻辑前提,是他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体系完整构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上面实例可知,维度是一种常规的概念诠释与逻辑分析方法,因而在管理理论中得到普遍应用。在应用中,维度的类别与具体维度的选择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是直接的或相对独立的指定式,如Francis和Bessant的“创新空间四维度”、Porter的“竞争战略十三维度”等;而有的则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加以概括、引申和拓展的发展式,如Garvin的“产品质量八维度”、Foster的“产品质量五维度”等,还有的是从具体研究中得到的总结式,如Zeithamel等人的“服务质量五维度”、Hofstede的“国家文化五维度”等。尽管方式不尽相同,但它们共同之处是:第一,这些维度都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对事物的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上来加以判断的;第二,这些维度的确立都是尽可能地保持相对独立的。上面这些在管理理论中成功应用维度的例子为管理学界今后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 3竞争维度在管理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除应用管理理论研究外,维度也广泛用于管理实证研究,特别是竞争维度。A. L. Dolinsky和R. K. Caputo(1991)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调研美国外科诊治和急诊救治,发现医事服务费作为竞争维度可同时提高医疗服务重要性和绩效,可更有力促进医疗服务竞争。V. E. Mathews(2000)采用标杆管理分析法精确化研究国际酒店服务业的竞争战略。她提出区分竞争对手的五项竞争维度,即网络分析、关系矩阵、国际资历、国家民族和经营规模。 S. Curkovic、S. K. Vickery和C. Droge(2000)采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汽车企业一级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他们发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决定汽车质量的核心竞争维度,是它们而不是资产、投资和市场数量决定了汽车厂商的总绩效。H. M. Nguyen和N. J. Harrison(2004)采用战略定位分类法研究澳大利亚制造业利用电子商务来整合供应链管理。他们发现:企业将同时在信息整合、网络化与联合作业效率和企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三个维度上展开竞争。N. Han,J. Li和J. M. Liu采用动态能力理论和因素分析法研究中国旅游服务企业。她们总结出影响旅游企业竞争的四个竞争维度,即:市场信息管理、社会网络资源、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品牌管理以及旅游企业的创新。
由上可知,国内外管理实证研究中较多应用竞争维度来分析企业或产业的竞争行为与过程。竞争维度被广泛用在竞争绩效评估、竞争对手分析、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等多个具体领域,涉及多个具体行业。在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较多运用现有理论,通过实际调研和建立模型,进行侧重精确化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拓展和丰富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企业竞争理论体系。但由于受到研究对象的约束限制,他们使用竞争维度概念多囿于竞争理论中技术方法应用的微观层面。
4企业竞争维度的概念及其应用特点
从以上竞争维度应用实例中,可以概括出对企业竞争维度的认识:企业竞争维度是指能够对企业竞争行为及其过程起到重要影响和关键作用,或者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发展主要规律性的基本要素或重要因素。
从之前介绍可以看出,企业竞争维度在应用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相互独立。维度是衡量事物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基本规律的最小变量,维度之间的界限应是清晰分明的,不应存在共同或交叉集合,否则会造成概念应用混乱。上面实例无论是侧重于某一个理论研究的具体领域,还是侧重于某一个实证研究的具体问题,其中所确立的各种竞争维度之间都是相互独立而不是相互交叉的。
第二,体现事物发展本质。以上实例中每一个维度都是精心设计和选择的,都不同程度体现出事物本质,如Garvin的产品质量八个维度就比较完整体现出产品质量的基本本质。
第三,体现企业竞争能力。如Porter的十三个竞争战略维度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产品、价格、质量、服务、品牌、技术、资本、规则等基本方面,它们都是企业竞争中的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或因素。通过对这些要素或因素的衡量和判别,就能够判断企业拥有的竞争能力。
第四,可衡量或可比较。以上实证中几乎每一项研究中都依托相关理论,大量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并将其运用在所确定的每一个维度的衡量上。
以上只是企业竞争维度概念在应用中的一些基本特点。清楚了解这些特点就能够更有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5企业竞争維度与企业竞争战略
由上可知,企业竞争维度是衡量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的量度,是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内容之一。只有认真细致分析竞争维度,企业才能清晰全面了解其内外环境、自身资源/能力和竞争总体态势,才能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的竞争战略。
上面提到,Porter的竞争战略维度是为了他之后推出“战略团体”概念而做的预设逻辑前提。战略团体是指在某个产业中某些特定企业以一定的战略维度为衡量标准、奉行相同或近似战略构成的集合。它是为Porter接下来推出分析工具“战略团体分布图”而做的逻辑准备。这样,Porter就构造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即竞争战略维度(概念)战略团体(概念)战略团体分布图(方法)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方法)产业竞争战略(理论)。至此,Porter设计完成了他继五力模型、三类基本竞争战略等工具之后的又一通用分析工具,从而奠定了其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体系中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对此,Porter指出:“运用不同的战略维度组合,我们可以对某个产业绘制多种战略团体分布图,从而有助于我们分析关键的竞争问题和竞争关系。” 这说明了企业竞争(战略)维度与企业竞争战略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从战略实施的结果来看,那么企业竞争维度则可以成为检验竞争战略是否成功的尺度。这有助于企业竞争战略制定时的效果预判。之前实证研究都表明了这一点。
6结论
企业竞争维度是指能够对企业竞争行为及其过程起到重要影响和关键作用,或者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发展主要规律性的基本要素或重要因素。它是衡量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的量度,是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内容之一。只有认真细致分析竞争维度,企业才能清晰全面了解其内外环境、自身资源/能力和竞争总体态势,才能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的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1]Na Han,Jian Li,Jian-mei Liu,“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 Dimension of Travel Agencies Based on the Marke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C],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3:1065~1073. [2]Nguyen,H. M., Harrison,N. J.(2004), “Electronic supply-chain orientation and its competitive dimensions”[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Vol.15(6):597~607.
[3]Curkovic,S.,Vickery,S. K. and Droge,C.(2000),“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 dimensions of quality performance in the automotive supply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Vol.20(3):386~403.
[4]Mathews,Vinitia E.(2000),“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hotel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Vol.12(2):114~118.
[5]Dolinsky,Arthur L. and Caputo,Richard K.(1991),“Adding a Competitive Dimension to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Health Marketing Quarterly,01/1991,Vol.8(3-4):61~79.
[6](美)S·托马斯·福斯特. 质量管理:整合供应链[M]. 第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7.
[7](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1998年版.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120~122,143.
[8](英)乔·蒂德等. 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M]. 第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8~21,210~211.
[9](荷)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等. 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M]. 第2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32,33~34.
[10]苗东升. 系统科学精要[M]. 第3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5~78.
【作者簡介】
俞前,男,北京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2010级在职研究生
企业竞争维度是指能够对企业竞争行为及其过程起到重要影响和决定作用,或者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发展主要规律的基本要素或关键因素。本文在充分厘清概念来源和列举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提出企业竞争维度这一较新概念,以为处于不同资源条件和竞争态势下的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思考。
【关键词】
企业竞争;企业竞争维度;竞争战略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竞争获得竞争优势。任何企业都处于既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条件以及外部的竞争环境之中,它的竞争行为与过程必然受到来自企业内外环境各种相关因素或要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或要素即企业竞争的维度。企业如果能够关注并了解作用自己竞争行为与过程的各种维度,就会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与竞争态势,从而有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竞争战略及作出必要的管理决策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1概念的来源与内涵
维度是现代汉语复合词。“维”的古汉语原意为“系物的大绳”,语出《楚辞·天问》:“斡维焉系?”,后比喻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辞海》),或者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度” 本意为“计量长短的标准”,语出《尚书·舜典》:“同律度量衡。”东汉郑玄《古文尚书》注释:“度,丈、尺也。”(《辞海》)“维”和“度”合称指对影响事物重要方面的衡量尺度。
汉语“维度”对应的英语应为:dimension。其释义为:“某个方向上的量度;某些事物扩展的覆盖范围或衡量尺度;构成某一完整个体或某一整体的要素或因素之一;等等。”可见,维度的中英文释义是一致的。
维度又可称“维数”,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概念。它通常是指描述系统状态或外部环境变化的参量,即系统的“状态变量”(n)与“环境参量”(m)的合称。或者说,它是“独立决定系统状态的最小自由度”。该定义突出了维度概念中“可测量”的精确化内涵。
管理理论中维度得到一定程度应用。G. Hofstede明确采用 “dimension”并给出其企业文化释义:“维度指的是一种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来说可以测量的方面。”
以上可知,维度概念有以下本质属性:(1)维度属空间概念,它既可指以具体物态存在的物质空间,又可指以抽象形态表示的非物质空间;(2)维度通常构成一个至少包括两个维度的维度组或一个由若干维度构成的维度集合;(3)维度是衡量、判断和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方向规律性的基本变量,是构成事物结构中的最基本单元或元素,或是能够体现事物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性的一组代表性要素或因素;(4)维度是可量度的或可比较的。由此可知,人们通常使用“维度”来表示那些可以影响事物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最关键的和最优先的构成部分。
2维度在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管理理论中常常用到维度。D. A. Garvin(1984)提出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产品质量八维度论”。他用八个维度来描述产品质量:性能、特征、可靠性、可量化的规格性、耐久性、可服务性、美感和感知质量。该理论涵盖面广,触及本质,得到管理学界公认。V. A. Zeithamel、A. Parasuraman和L. L. Berry(1984)共同提出“服务质量五维度论”。他们将服务质量分为五个维度:有形性、服务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该理论简单容易,广泛应用于美国服务企业。Carol A. King(1987)拓展了上述理论并提出“服务质量八维度论”。她的八个维度是:响应性、能力、便利性、礼节性、沟通性、可信性、安全性以及可理解程度。该理论被应用在美国餐饮和家庭用品服务业。S. Thomas Foster(2010)提出新的五个维度来补充上述理论:可用性、专业性、适时性、完整性以及愉悦性。他认为,服务设计应该能夠使得上述这些服务质量维度都可同时得到处理。
除质量管理以外,管理理论其他分支领域如创新管理理论也较多用到维度。D. Francis和J. Bessant(2005)提出“创新空间四维度论”。他们将创新空间分为四个维度: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定位创新和范式。R. M. Henderson和K. B. Clark(1990)提出“创新架构双维度论”:企业创新架构包括认知和理论框架与社会和知识网络框架,信息重组使得前者更新并进而带动后者更新从而实现创新。该理论重新诠释企业创新实质,利于建立突破性创新思维。
管理理论中较多应用维度的另一个分支领域是企业文化。G. Hofstede(1980)提出“国家文化五维度论”,即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阴柔气质与阳刚气质以及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该理论深刻剖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国民群体行为以及组织管理的特征。R. J. House(1991)提出了类似的“社会文化和组织文化以及领导间关系九维度论”。即权力距离、社会集体主义、内群体集体主义、性别平等主义、不确定性规避、自信、未来导向、绩效导向以及人本导向。这与Hofstede有很大相似性。
M. E. Porter(1980)直接将维度与竞争联系起来,提出产业内部结构分析的“竞争战略十三维度论”,即专业化程度、品牌知名度、品牌推广方式、渠道选择、产品质量、技术领先程度、垂直一体化程度、成本优势、服务、定价策略、企业财务杠杆、与母公司的关系、与母国政府或东道国的关系。他指出,这些维度相互融合,高度一致,反映出企业当前状况的总貌;它们各具差异性,并导致企业竞争战略的差异性。Porter采用维度是为其之后推出“战略团体”概念而做的预设逻辑前提,是他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体系完整构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上面实例可知,维度是一种常规的概念诠释与逻辑分析方法,因而在管理理论中得到普遍应用。在应用中,维度的类别与具体维度的选择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是直接的或相对独立的指定式,如Francis和Bessant的“创新空间四维度”、Porter的“竞争战略十三维度”等;而有的则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加以概括、引申和拓展的发展式,如Garvin的“产品质量八维度”、Foster的“产品质量五维度”等,还有的是从具体研究中得到的总结式,如Zeithamel等人的“服务质量五维度”、Hofstede的“国家文化五维度”等。尽管方式不尽相同,但它们共同之处是:第一,这些维度都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对事物的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上来加以判断的;第二,这些维度的确立都是尽可能地保持相对独立的。上面这些在管理理论中成功应用维度的例子为管理学界今后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 3竞争维度在管理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除应用管理理论研究外,维度也广泛用于管理实证研究,特别是竞争维度。A. L. Dolinsky和R. K. Caputo(1991)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调研美国外科诊治和急诊救治,发现医事服务费作为竞争维度可同时提高医疗服务重要性和绩效,可更有力促进医疗服务竞争。V. E. Mathews(2000)采用标杆管理分析法精确化研究国际酒店服务业的竞争战略。她提出区分竞争对手的五项竞争维度,即网络分析、关系矩阵、国际资历、国家民族和经营规模。 S. Curkovic、S. K. Vickery和C. Droge(2000)采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汽车企业一级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他们发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决定汽车质量的核心竞争维度,是它们而不是资产、投资和市场数量决定了汽车厂商的总绩效。H. M. Nguyen和N. J. Harrison(2004)采用战略定位分类法研究澳大利亚制造业利用电子商务来整合供应链管理。他们发现:企业将同时在信息整合、网络化与联合作业效率和企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三个维度上展开竞争。N. Han,J. Li和J. M. Liu采用动态能力理论和因素分析法研究中国旅游服务企业。她们总结出影响旅游企业竞争的四个竞争维度,即:市场信息管理、社会网络资源、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品牌管理以及旅游企业的创新。
由上可知,国内外管理实证研究中较多应用竞争维度来分析企业或产业的竞争行为与过程。竞争维度被广泛用在竞争绩效评估、竞争对手分析、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等多个具体领域,涉及多个具体行业。在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较多运用现有理论,通过实际调研和建立模型,进行侧重精确化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拓展和丰富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企业竞争理论体系。但由于受到研究对象的约束限制,他们使用竞争维度概念多囿于竞争理论中技术方法应用的微观层面。
4企业竞争维度的概念及其应用特点
从以上竞争维度应用实例中,可以概括出对企业竞争维度的认识:企业竞争维度是指能够对企业竞争行为及其过程起到重要影响和关键作用,或者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发展主要规律性的基本要素或重要因素。
从之前介绍可以看出,企业竞争维度在应用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相互独立。维度是衡量事物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基本规律的最小变量,维度之间的界限应是清晰分明的,不应存在共同或交叉集合,否则会造成概念应用混乱。上面实例无论是侧重于某一个理论研究的具体领域,还是侧重于某一个实证研究的具体问题,其中所确立的各种竞争维度之间都是相互独立而不是相互交叉的。
第二,体现事物发展本质。以上实例中每一个维度都是精心设计和选择的,都不同程度体现出事物本质,如Garvin的产品质量八个维度就比较完整体现出产品质量的基本本质。
第三,体现企业竞争能力。如Porter的十三个竞争战略维度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产品、价格、质量、服务、品牌、技术、资本、规则等基本方面,它们都是企业竞争中的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或因素。通过对这些要素或因素的衡量和判别,就能够判断企业拥有的竞争能力。
第四,可衡量或可比较。以上实证中几乎每一项研究中都依托相关理论,大量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并将其运用在所确定的每一个维度的衡量上。
以上只是企业竞争维度概念在应用中的一些基本特点。清楚了解这些特点就能够更有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5企业竞争維度与企业竞争战略
由上可知,企业竞争维度是衡量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的量度,是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内容之一。只有认真细致分析竞争维度,企业才能清晰全面了解其内外环境、自身资源/能力和竞争总体态势,才能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的竞争战略。
上面提到,Porter的竞争战略维度是为了他之后推出“战略团体”概念而做的预设逻辑前提。战略团体是指在某个产业中某些特定企业以一定的战略维度为衡量标准、奉行相同或近似战略构成的集合。它是为Porter接下来推出分析工具“战略团体分布图”而做的逻辑准备。这样,Porter就构造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即竞争战略维度(概念)战略团体(概念)战略团体分布图(方法)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方法)产业竞争战略(理论)。至此,Porter设计完成了他继五力模型、三类基本竞争战略等工具之后的又一通用分析工具,从而奠定了其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体系中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对此,Porter指出:“运用不同的战略维度组合,我们可以对某个产业绘制多种战略团体分布图,从而有助于我们分析关键的竞争问题和竞争关系。” 这说明了企业竞争(战略)维度与企业竞争战略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从战略实施的结果来看,那么企业竞争维度则可以成为检验竞争战略是否成功的尺度。这有助于企业竞争战略制定时的效果预判。之前实证研究都表明了这一点。
6结论
企业竞争维度是指能够对企业竞争行为及其过程起到重要影响和关键作用,或者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发展主要规律性的基本要素或重要因素。它是衡量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的量度,是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内容之一。只有认真细致分析竞争维度,企业才能清晰全面了解其内外环境、自身资源/能力和竞争总体态势,才能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的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1]Na Han,Jian Li,Jian-mei Liu,“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 Dimension of Travel Agencies Based on the Marke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C],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3:1065~1073. [2]Nguyen,H. M., Harrison,N. J.(2004), “Electronic supply-chain orientation and its competitive dimensions”[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Vol.15(6):597~607.
[3]Curkovic,S.,Vickery,S. K. and Droge,C.(2000),“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 dimensions of quality performance in the automotive supply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Vol.20(3):386~403.
[4]Mathews,Vinitia E.(2000),“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hotel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Vol.12(2):114~118.
[5]Dolinsky,Arthur L. and Caputo,Richard K.(1991),“Adding a Competitive Dimension to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Health Marketing Quarterly,01/1991,Vol.8(3-4):61~79.
[6](美)S·托马斯·福斯特. 质量管理:整合供应链[M]. 第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7.
[7](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1998年版.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120~122,143.
[8](英)乔·蒂德等. 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M]. 第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8~21,210~211.
[9](荷)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等. 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M]. 第2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32,33~34.
[10]苗东升. 系统科学精要[M]. 第3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5~78.
【作者簡介】
俞前,男,北京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2010级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