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希望能够给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 模板工程,钢筋工程, 混凝土工程
Abstract: This paper, as to the main structure i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simply explained, is abl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and help.
Key Words: high buildings, template engineering, reinforcing bar engineer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施工条件及特点
该工程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15mm,边长≤1/15000;基础放线偏差≤±10mm;轴线竖向偏差≤30mm;标高竖向放线偏差≤±30mm;模板工程应用胶合板、钢模、钢板等材料,模板及其支架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柱混凝土拆模强度≥1.5Mpa,墙体拆模强度≥1.0Mpa或承受楼板荷载时≥4.0Mpa。混凝土工程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应符合相应规范;现浇结构应及时根据季节、时段有效养护;现浇混凝土结构許可偏差要符合规定;在施工地盘设置可靠避雷、防强风、防电、消防等措施。
2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九夹板为主,局部采用定型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修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2.1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2.2模板的拆出
模板拆出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初凝的时间,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墙体强度达到12N/mm2(20℃以上气温时8小时),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保护混凝土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拆除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砼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3 钢筋工程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工程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图集03G101-1)要求,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00mm,HRB400级别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大长度可取本表锚固长度的0.7倍。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规范(图集03G101-1)要求,保护层的厚度不少于钢筋的直径d;板、墙、侧壁的分布筋保护层为10;梁、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为15;基础按有垫层考虑,无垫层考虑70。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
3.1钢筋接头位置
梁底部钢筋在支座处,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接头钢筋同一断面不得超过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位置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每层楼板面处错开50d接头;楼板受力通长钢筋接长底筋在支座处,负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楼面施工缝处钢筋处理;一般楼面不留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需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加设置施工插铁,数量为主钢筋面积的30%,长度取3.0m,两端各伸入缝内1.5m。板插铁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铁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3.2钢筋制作绑扎注意事项
预见性的提出和处理钢筋有关设计的矛盾问题或施工难处,需核定的要及时与设计院、建设单位联系核定,做到准确认真翻样。所有钢筋下料单及翻样处理均由现场综合技术组、质安组负责校审批准;钢筋制成的半成品进行挂牌验收,专人负责清料,质安组负责抽查;梁、柱节头的钢筋均很密,核心箍不允许遗漏,绑扎确实困难的部位,将箍筋制成两个型,待绑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闭箍;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柱的竖筋在楼面的位置加焊一层相同规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预防钢筋偏移;楼层负筋等安装配管完毕(预应力混凝土板等预应力钢筋套管及水电管线埋设完毕),再进行绑扎,楼板负筋绑扎应加Φ10钢筋马凳,间距纵横1.0m; 负筋绑扎好后,严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证负筋位置的正确;板钢筋除靠近外围两行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间隔交措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当次梁支承在主梁上或次梁相互交叉时,除按设计加梁吊筋外,凡未特殊注明者,一律在梁侧将箍筋各加密四道,直径同主梁箍筋。
4 混凝土工程
某花园1星座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法。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的数量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施工缝的位置及处理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覆盖保湿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
4.1施工工艺流程
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砼坍落度测定、试块制作→混凝土运输→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
4.2输送管道的敷设及楼层布置
本工程输送管道采用DN125型,垂直管道采用在楼层预留洞口用钢管固定输送管;在楼面,输送管需搭支架及马道布置,而不能直接放在楼面上。布置水平管或向下的垂直管采用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
4.3混凝土的布料
采用独立式混凝土布料杆,方法是:先将它安放在支撑稳固的待浇筑楼板的模板平面上,一端与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接通,另一端接软管,由人力推动作水平布料。
4.4混凝土的浇筑
每层楼混凝土按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第二次浇筑梁板。柱浇筑高度大于3.0m的,在一则或两侧模板开设门子板,混凝土从门子板处的斜槽或平台灌入模内,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500mm厚分层浇筑,在有孔洞模板部位两侧应均匀下料,相对振捣。浇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
参考文献
(1)、陈永胜,浅谈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工业建筑,2006年SI期:908-909;
(2)、田晓艳,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461-464
关键词:高层建筑, 模板工程,钢筋工程, 混凝土工程
Abstract: This paper, as to the main structure i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simply explained, is abl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and help.
Key Words: high buildings, template engineering, reinforcing bar engineer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施工条件及特点
该工程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15mm,边长≤1/15000;基础放线偏差≤±10mm;轴线竖向偏差≤30mm;标高竖向放线偏差≤±30mm;模板工程应用胶合板、钢模、钢板等材料,模板及其支架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柱混凝土拆模强度≥1.5Mpa,墙体拆模强度≥1.0Mpa或承受楼板荷载时≥4.0Mpa。混凝土工程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应符合相应规范;现浇结构应及时根据季节、时段有效养护;现浇混凝土结构許可偏差要符合规定;在施工地盘设置可靠避雷、防强风、防电、消防等措施。
2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九夹板为主,局部采用定型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修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2.1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2.2模板的拆出
模板拆出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初凝的时间,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墙体强度达到12N/mm2(20℃以上气温时8小时),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保护混凝土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拆除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砼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3 钢筋工程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工程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图集03G101-1)要求,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00mm,HRB400级别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大长度可取本表锚固长度的0.7倍。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规范(图集03G101-1)要求,保护层的厚度不少于钢筋的直径d;板、墙、侧壁的分布筋保护层为10;梁、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为15;基础按有垫层考虑,无垫层考虑70。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
3.1钢筋接头位置
梁底部钢筋在支座处,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接头钢筋同一断面不得超过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位置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每层楼板面处错开50d接头;楼板受力通长钢筋接长底筋在支座处,负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楼面施工缝处钢筋处理;一般楼面不留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需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加设置施工插铁,数量为主钢筋面积的30%,长度取3.0m,两端各伸入缝内1.5m。板插铁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铁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3.2钢筋制作绑扎注意事项
预见性的提出和处理钢筋有关设计的矛盾问题或施工难处,需核定的要及时与设计院、建设单位联系核定,做到准确认真翻样。所有钢筋下料单及翻样处理均由现场综合技术组、质安组负责校审批准;钢筋制成的半成品进行挂牌验收,专人负责清料,质安组负责抽查;梁、柱节头的钢筋均很密,核心箍不允许遗漏,绑扎确实困难的部位,将箍筋制成两个型,待绑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闭箍;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柱的竖筋在楼面的位置加焊一层相同规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预防钢筋偏移;楼层负筋等安装配管完毕(预应力混凝土板等预应力钢筋套管及水电管线埋设完毕),再进行绑扎,楼板负筋绑扎应加Φ10钢筋马凳,间距纵横1.0m; 负筋绑扎好后,严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证负筋位置的正确;板钢筋除靠近外围两行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间隔交措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当次梁支承在主梁上或次梁相互交叉时,除按设计加梁吊筋外,凡未特殊注明者,一律在梁侧将箍筋各加密四道,直径同主梁箍筋。
4 混凝土工程
某花园1星座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法。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的数量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施工缝的位置及处理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覆盖保湿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
4.1施工工艺流程
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砼坍落度测定、试块制作→混凝土运输→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
4.2输送管道的敷设及楼层布置
本工程输送管道采用DN125型,垂直管道采用在楼层预留洞口用钢管固定输送管;在楼面,输送管需搭支架及马道布置,而不能直接放在楼面上。布置水平管或向下的垂直管采用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
4.3混凝土的布料
采用独立式混凝土布料杆,方法是:先将它安放在支撑稳固的待浇筑楼板的模板平面上,一端与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接通,另一端接软管,由人力推动作水平布料。
4.4混凝土的浇筑
每层楼混凝土按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第二次浇筑梁板。柱浇筑高度大于3.0m的,在一则或两侧模板开设门子板,混凝土从门子板处的斜槽或平台灌入模内,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500mm厚分层浇筑,在有孔洞模板部位两侧应均匀下料,相对振捣。浇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
参考文献
(1)、陈永胜,浅谈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工业建筑,2006年SI期:908-909;
(2)、田晓艳,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