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代表我的心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月抒怀,古今相通。《月亮代表我的心》《明月千里寄相思》《彩云追月》《月亮走,我也走》《十五的月亮》《月亮船》《花好月圆》《月光下的凤尾竹》《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月朦胧鸟朦胧》等,这些歌曲广为传唱,耳熟能详。但如果要问:古人和今人哪一个对月亮感触更深?回答还是古人。应该说,钢筋水泥的森林、都市喧嚣的灯光、昼夜穿梭的车流、终日弥漫的尘埃、浮躁不安的内心遮蔽了美丽的自然,拉远了人们和月亮的距离。
   月相变化,在古人看来是常识,在今天看来却成了天文知识,也成为学生深入解读古代诗歌作品的一道障碍。所以,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从科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对有关月亮的古代诗歌重新进行解读。
   一、整夜悬天的“满月”
   歌曰:“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这时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这期间的月亮,在空时间最长,日落而出,日出而落,夜半高悬于南中天。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的《前赤壁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生查子》),“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 (刘禹锡的《踏歌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等。诗中的月亮都是满月,黄昏日落后便在东方升起。
   这期间的月亮,亮度最高,地表反射光强,视野开阔,画面反差大,诗歌中的明月多指“满月”。如,“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的《和子由中秋见月》),可见其亮度之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可见地面如霜般的发射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出塞》),可见满月的光下诗人视野的广阔。
   二、夜半而落的上弦月
   歌曰:“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上弦月约正午时分出现在东方,由于有太阳存在,故而看不到。黄昏时,它运行到正南天空,子夜时分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仅上半晚可见。
   月出中天,夜半西落,形状为一大写的D字,是上弦月最主要的特征。时至午夜,月亮西垂,夜深人静,很多诗人借助月相表现时间。如,“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的《江村即事》),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就是指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再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桥夜泊》),时至午夜,本该酣眠,可诗人因科举落第,对愁无眠,也是借月相言愁绪。
   三、夜半而出的下弦月
   歌曰:“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这时看到的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前后,高悬于南方天空,太阳升起后就看不到了。实际上,到正午时分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所以仅下半晚可见。
   午夜月出,黎明隐没于南中天,形状为一大写的反D字,是下弦月最主要的特征。下弦月的亮度仅为满月的一半,但是它夜半而出,对比以前的无月场景,这突然增加的亮度,也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也是经常触发诗人灵感的原因。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夜半时分,月亮升起,离开枝头,这猛然增加的光亮,惊醒了已经入眠的喜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在这夜静春山空中,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山的清幽与空寂。
   四、古代诗人喜爱咏月抒怀的文化背景
   从远古到近代,月亮一直是人们身边重要的自然景物,星斗衬托下的月亮,成为夜间景物的主体。人们与月相伴,伴月相思。很早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民间中秋赏月活动,肇始于魏晋,大盛于唐宋。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
   古代诗人还常常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李白的《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几句诗,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意蕴十分丰富。宁静幽美,轻松自由,纯洁无暇,自然美好,时空永恒,凄凉孤寂,悲欢离合,等等,都能通过月亮来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的不同情怀。只有了解月相变化的自然规律,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深入地进行文本解读,才能真正读懂作品。
其他文献
昨天家里停电,到网吧翻些资料,天正热,街上少见行人,网吧门前积车如山。好不容易等一空位,坐下,转头一看,都是学生。再看,都在玩游戏,聊天。找了一会儿,茫然无绪,学生的啸声此起彼伏,如疾风骤雨,如山呼海啸,声音里充满兴奋和快乐。   他们真的快乐么?他们真的快乐——游戏以其姿彩炫目,网络以其情景牵心。终于到了暑假,紧张的时间和心情得以放松,终于可以暂时逃出书山题海,为什么不快乐?   题海的确让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从实质上来讲,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未尝不是件好事,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位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为学生准备一桶“水”   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期刊
语文的学习是个慢功夫,不可一蹴而就。语文知识浩如烟海,非长期积累、定期梳理不能学有所成。特别是在高一高二这样的基础阶段,学生更是需要为将来的振翅翱翔,梳理好每一片羽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后的知识梳理,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建议学生要准备几个本:   一、基础归类本   这虽是老生常谈的方法,但真正能做好,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些文学大家
期刊
一、教师要以情带情,激起共鸣   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教师应先入情,再动情,再析情,再移情。根据这一感情的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更多地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教育中常常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话题。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作出有效的自我评价。其实质是,突出强调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真正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以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世界。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潜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教学常见课堂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演示课   这种课型在整合的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
期刊
教师生涯,有如茶艺。   热气腾腾:好茶要好水,普洱要沸水,龙井要准沸水,尽管温度不同,总归是热气腾腾。   教师在新生一入学的时候,就应该像沸水一样——热气腾腾,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甚至热烈。在新生入校之前,要先把拿到手的学生档案背个八九不离十,特别是学生的照片、姓名与毕业学校,更是要做到如数家珍。接新生那天,来一个学生,要张口就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热情地跟每个学生交谈几句,让学生感到教师对每
期刊
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的心理描写、厚重的社会底蕴,使《促织》这篇聊斋先生的名篇,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视为典范。文中的成名之子身化促织,轻捷善斗,大悦龙颜,一家人终“裘马扬扬过世家”,为作品涂饰上了浓郁的喜剧色彩。可是,当人们为“天将以酬长厚者”、为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尾欣欣然的同时,却发现,一只小小的虫子,让众人为之喜、为之悲,为之贵、为之贱,为之生、为之死,竟然有着非常的本领和神奇的魔力。于是,不得不
期刊
今天观看了一节教学视频,视频中胡老师执教的《套中人》,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引导到位,真是一节很好的示范课。尤其是模拟表演这一环节,设计、拿捏得十分到位,表演加点评,使学生真正走近了人物,去分析、探讨、体会人物的性格,对作品人物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这些新理念的提出,使语文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绘画
期刊
一、突出的专业特长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践性很强的过程,不可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需要反复训练,需要模仿,需要教师示范。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从语文能力来说,就由许多要素构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必须有突出的专业基本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应是非常突出的,在朗读、阅读、书法、写作、辩论、演讲等各方面更应独占鳌头。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才华去影响人,去感染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