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效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开放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尤显重要,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环节。培养开放式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开放式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主体地位 “五开放”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提高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这样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呢?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工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宽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这样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自己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在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点拨、启发、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三、开放式阅读教学要重视“五开放”
  1.目标开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实现,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又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内容开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过程开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教学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环境开放。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操场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评价开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黄金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很有必要。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招生量不断扩大,更多的初中学生选择在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因而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进入了普通高中,这就直接导致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县级职业高中,更是如此。招来的学生90%,都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线下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入中职学校后,随着周围学习氛围的降温,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更加缺乏兴趣。学生为了能够更好
期刊
摘 要: 作者强调了语文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学校生源实际情况,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策略,如有目标的预习、放飞思想的阅读、贴近心灵的写作、勇敢自信的表达等,是十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有目标的预习  传统意义
摘 要: 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是讲述故事,激发兴趣;二是师生共读,营造氛围;三是指导方法,强化兴趣;四是展示成果,巩固兴趣。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写作水平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加强课外阅读入手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发学生
目的 分析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镜治疗过程中给予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实施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分成两组A组32例实施围
摘 要: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易事,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师应想方设法,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方能实现。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阅读兴趣 培养方法  从事低段语文教学工作十四年,走过了青涩与懵懂,渐渐成熟,回头看看,绕了不少弯路,但也收获了一些经验。如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我通过访师问友、搜网查书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等途径,摸索到了一些有助于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具体如下。
摘 要: 读书贵在质疑。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者从“打开心门,使学生主动质疑;巧授方法,引导学生科学质疑;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持久质疑”这三个方面下工夫,以期达到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质疑能力 创造能力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提出:“人的成见是很难改变的。他不会听取你的不同意见。为他出示事实或图表,他会要求你提供来
目的:研究关于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我院100例就诊的急诊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
目的 观察并分析急诊内科应用优质护理在降低护理纠纷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急诊内科接受的1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予以普通急诊内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背景: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尤其是B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Sev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ADRs),因其通常具有无剂量依赖性、发生率低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一度成为临床和医药企业无法攻克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很多SADRs的产生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具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