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年的小学从教经历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学生错题订正时往往不需要辅导,只要让他们再读一两遍题目,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订正。这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那之前为什么会做错呢?而且这种情况仅出现在身心各方面正常发展的孩子身上,年级越低这个现象越普遍。
据测算,在小学课堂学生的学习信息50%靠听获得。即使在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小学低年级课堂,虽然教师会增加许多操作、示范和游戏环节进行多感观教学,但听讲仍是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听讲能力又叫听知觉能力,包含听觉注意(听时不分心想其他事情)、听觉辨别(学习拼音、汉字、英语单词的准确发音)、听觉记忆(记住课堂布置的任务、讲的内容、规则等)、听觉序列(单词发音和短词搭配以及编序的表达)、听觉混合能力(学习拼音和外语拼读)、听觉理解能力(听懂教师课堂讲的内容和布置的任务)六大能力概念。听知觉能力不足会带来不注意听、听不懂、听不清、记不住或者记错、审题不认真、看不懂题目等学习问题。
回到本文开篇提及的现象,之所以年级越低问题越普遍,一方面与儿童中高年级之后学习基础对学业的影响掩盖了听知觉能力造成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则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听知觉能力差异越来越小有关。因此在小学低中年级提升学生的听知觉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建立学习勤奋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提高听觉注意力
听觉注意力是一切听的基础,只有听的时候不分心,才能进一步理解听的内容,所以在听知觉训练中首先需要加强听觉注意力训练。
1. 放声朗读。审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看到文字符号后,将这些符号与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寻找到相匹配的音和义,在头脑中“读”出这个字,“听”到后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信息输出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让学生把题目读出声来,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是不能完整而清晰地读出题目的,漏字或错读是最常见的现象。如“二年(1)班种了15棵树,二年(2)班比二年(1)班多种了6棵,两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有学生单纯地用15+6=21(棵)来解答,这是视觉的注意能力不足导致没有注意到2班比1班多种6棵,而不是说2班种了6棵。但有意思的是,有些学生嘴上读的是对的,可在解决问题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听觉注意力不足的表现。教师或家长可以结合日常练习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素材,分阶段有侧重点地提高听觉注意力,比如一年级上学期时让学生大声朗读,一年级下学期就要培养小声朗读,二年级上学期养成默读习惯,二年级下学期可以培养听别人读题的能力。
2. 我说你做。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游戏是他们最喜欢也是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教师或家长读一段故事,可以让孩子听到故事中指定的某个词或字时做指定动作,然后分享所思所想。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的不同说法重在接纳,而不预设标准答案。这样既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又可通过故事拓宽孩子的视野,还可培养孩子勇于表达想法的能力,拓展思维,一举多得!一年级刚开始训练时故事最好选择1分钟以内的,训练一段时间孩子能快速反应后,便可适当延长30秒。为保证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建设“我能行”的心理目标,还可将游戏重复一次,及时缓解孩子在第一遍游戏中的受挫情绪,充分利用资源价值的同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提升听觉广度
2014年周谢玲等关于听知觉的相关研究指出,任何训练都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听觉广度在训练内容安排上应先进行语速训练,随后进行时长训练,最后进行强度和频率分辨训练。
1. 一分钟口算。口算训练是很多数学任课教师每节课都在做的事情,目的是熟能生巧,以勤补拙,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水平。作为教师或家长,我们要物尽其用,多管齐下,让每个训练素材承载更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将笔头口算更改为用较快语速读口算题目,让学生写出正确答案,在提高口算熟练程度的同时通过提升读题速度训练学生的听觉广度。
2. 接力数数。在二年级上学期学完2到5的乘法口诀后,便可提升前面提到的“我说你做”游戏的时长与对应词的反应强度,让学生接龙数数,听到5的倍数拍手。等学生渐渐攻克游戏了,再加大强度,在听到5的倍数拍手的同时,听到4的倍数跺脚,以此类推。
三、加强听觉长时记忆
训练过程中除了遵循从易到难原则外,还要考虑听知觉训练的材料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
1. 复述。读一个故事,对故事细节进行提问。如读《咕咚来了》,故事读完后家长向孩子提问:(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小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3)猴子听到咕咚声后语调是什么样的?再引导孩子表达。特别要注意的是,讲故事前先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听,难度会降低一些,教师或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提出的时机。
2. 模仿。两个人背对背,一个打节奏,比如“咚咚咚打咚咚咚打”,另一个模仿。游戏的难度在于孩子要排除周边的噪音,集中注意力记住别人的拍打声并通过自己的拍打表示出来,或是要在嘈杂声中记住自己的原始节奏并核对对方的模仿是否正确。这個游戏不受材料和场地局限,可随时随地进行。因为没有“看题”和“答题”,孩子认为这是在玩,更愿意参与,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听觉注意力、广度和记忆力。
一切的教育行为都要遵循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小学阶段孩子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我能行”的勤奋感。美国简·尼尔森提出的“掀翻了大脑盖子”理论提醒我们,人在感觉糟糕的时候无法理智思考,学习效率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在进行听知觉能力训练时,如果遇到孩子感觉不好的时候,不能无视孩子的心理变化直接切入训练和学习,应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让孩子的“大脑盖子合上”,理智脑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和家长要观察并收集孩子反馈的信息,当遇到孩子比较吃力的环节时,不可急功近利,一切要以孩子能在每次活动中收获成功体验为目标选择题材、设计方案,及时调整难度、强度,避免习得性无助,从而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奠定学习这件事“我能行”的心理基调,并最终通过长期的量的积累获得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据测算,在小学课堂学生的学习信息50%靠听获得。即使在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小学低年级课堂,虽然教师会增加许多操作、示范和游戏环节进行多感观教学,但听讲仍是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听讲能力又叫听知觉能力,包含听觉注意(听时不分心想其他事情)、听觉辨别(学习拼音、汉字、英语单词的准确发音)、听觉记忆(记住课堂布置的任务、讲的内容、规则等)、听觉序列(单词发音和短词搭配以及编序的表达)、听觉混合能力(学习拼音和外语拼读)、听觉理解能力(听懂教师课堂讲的内容和布置的任务)六大能力概念。听知觉能力不足会带来不注意听、听不懂、听不清、记不住或者记错、审题不认真、看不懂题目等学习问题。
回到本文开篇提及的现象,之所以年级越低问题越普遍,一方面与儿童中高年级之后学习基础对学业的影响掩盖了听知觉能力造成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则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听知觉能力差异越来越小有关。因此在小学低中年级提升学生的听知觉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建立学习勤奋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提高听觉注意力
听觉注意力是一切听的基础,只有听的时候不分心,才能进一步理解听的内容,所以在听知觉训练中首先需要加强听觉注意力训练。
1. 放声朗读。审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看到文字符号后,将这些符号与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寻找到相匹配的音和义,在头脑中“读”出这个字,“听”到后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信息输出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让学生把题目读出声来,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是不能完整而清晰地读出题目的,漏字或错读是最常见的现象。如“二年(1)班种了15棵树,二年(2)班比二年(1)班多种了6棵,两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有学生单纯地用15+6=21(棵)来解答,这是视觉的注意能力不足导致没有注意到2班比1班多种6棵,而不是说2班种了6棵。但有意思的是,有些学生嘴上读的是对的,可在解决问题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听觉注意力不足的表现。教师或家长可以结合日常练习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素材,分阶段有侧重点地提高听觉注意力,比如一年级上学期时让学生大声朗读,一年级下学期就要培养小声朗读,二年级上学期养成默读习惯,二年级下学期可以培养听别人读题的能力。
2. 我说你做。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游戏是他们最喜欢也是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教师或家长读一段故事,可以让孩子听到故事中指定的某个词或字时做指定动作,然后分享所思所想。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的不同说法重在接纳,而不预设标准答案。这样既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又可通过故事拓宽孩子的视野,还可培养孩子勇于表达想法的能力,拓展思维,一举多得!一年级刚开始训练时故事最好选择1分钟以内的,训练一段时间孩子能快速反应后,便可适当延长30秒。为保证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建设“我能行”的心理目标,还可将游戏重复一次,及时缓解孩子在第一遍游戏中的受挫情绪,充分利用资源价值的同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提升听觉广度
2014年周谢玲等关于听知觉的相关研究指出,任何训练都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听觉广度在训练内容安排上应先进行语速训练,随后进行时长训练,最后进行强度和频率分辨训练。
1. 一分钟口算。口算训练是很多数学任课教师每节课都在做的事情,目的是熟能生巧,以勤补拙,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水平。作为教师或家长,我们要物尽其用,多管齐下,让每个训练素材承载更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将笔头口算更改为用较快语速读口算题目,让学生写出正确答案,在提高口算熟练程度的同时通过提升读题速度训练学生的听觉广度。
2. 接力数数。在二年级上学期学完2到5的乘法口诀后,便可提升前面提到的“我说你做”游戏的时长与对应词的反应强度,让学生接龙数数,听到5的倍数拍手。等学生渐渐攻克游戏了,再加大强度,在听到5的倍数拍手的同时,听到4的倍数跺脚,以此类推。
三、加强听觉长时记忆
训练过程中除了遵循从易到难原则外,还要考虑听知觉训练的材料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
1. 复述。读一个故事,对故事细节进行提问。如读《咕咚来了》,故事读完后家长向孩子提问:(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小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3)猴子听到咕咚声后语调是什么样的?再引导孩子表达。特别要注意的是,讲故事前先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听,难度会降低一些,教师或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提出的时机。
2. 模仿。两个人背对背,一个打节奏,比如“咚咚咚打咚咚咚打”,另一个模仿。游戏的难度在于孩子要排除周边的噪音,集中注意力记住别人的拍打声并通过自己的拍打表示出来,或是要在嘈杂声中记住自己的原始节奏并核对对方的模仿是否正确。这個游戏不受材料和场地局限,可随时随地进行。因为没有“看题”和“答题”,孩子认为这是在玩,更愿意参与,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听觉注意力、广度和记忆力。
一切的教育行为都要遵循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小学阶段孩子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我能行”的勤奋感。美国简·尼尔森提出的“掀翻了大脑盖子”理论提醒我们,人在感觉糟糕的时候无法理智思考,学习效率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在进行听知觉能力训练时,如果遇到孩子感觉不好的时候,不能无视孩子的心理变化直接切入训练和学习,应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让孩子的“大脑盖子合上”,理智脑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和家长要观察并收集孩子反馈的信息,当遇到孩子比较吃力的环节时,不可急功近利,一切要以孩子能在每次活动中收获成功体验为目标选择题材、设计方案,及时调整难度、强度,避免习得性无助,从而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奠定学习这件事“我能行”的心理基调,并最终通过长期的量的积累获得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