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称为warming up,目的是让学生尽快了解本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尽早进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的恰当与否,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科学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做好学习的准备,提前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课堂导入做好准备学习状态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3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所以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學体会和积极探索,下面谈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技巧。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如:图片、挂图、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等手段导入教学。直观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加生动,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我在教授外研版八上Module6 Animals in danger Unit 1 It allows people to get closer to them时,以人人熟悉的影视明星成龙的全英文公益宣传—《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一视频进行导入,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通过放映、观看,再讨论有关动物的一些问题: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S: 成龙!T:Yes! Right! Anything else ? S: Many animals! T: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Such as? S: Tiger! Elephant! Lion! Bear!……观看视频直观性强,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进行有效铺垫,
二、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复习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变为主动的行为,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得知识。如七年级上册Module 3 My school Unit 1 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my class.以猜快闪数字游戏(game smart eyes)和看谁反应快(quick response)开始,复习英文数字,然后再以此导入英文整数数字的学习。学生们觉得有趣好玩,纷纷参与尝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听课率大大提高。
三、音乐渲染导入法
在教学中,利用英语歌曲导入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还能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外研版七下Module 7 My school day Unit I like maths 时,以歌曲 Round the clock进行导入,活泼生动有趣的动画,轻快优美的歌声,贴切的主题,非常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立即把学生带入新课的情境当中。在教授初三中考复习课时,一曲《I believe》充满青春朝气,积极进取,振奋人心的歌声一扫学生们备考的疲惫,如暮鼓晨钟,唤醒学生心底的梦想与追求,重新抖擞起精神,投入紧张的课堂。
四、悬念导入法
“疑问”是学习的起源,有“疑”才会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巧设悬念,使学生思想产生波澜,激起学生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教授外研版八上Module 8 Accidents Unit 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时,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上有一厨师,头戴厨师帽,在一厨房里,捧着手,表情震惊恐惧,画面里还有条蛇。T:What’s the man? S: He is a cook. T: Where’s the cook? S: He’s in a kitchen. T: He’s surprised and afraid, and what happened to him? 让学生带着想探寻答案的好奇心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很好。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生疑激趣,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璐)
[关键词]课堂导入做好准备学习状态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3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所以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學体会和积极探索,下面谈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技巧。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如:图片、挂图、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等手段导入教学。直观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加生动,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我在教授外研版八上Module6 Animals in danger Unit 1 It allows people to get closer to them时,以人人熟悉的影视明星成龙的全英文公益宣传—《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一视频进行导入,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通过放映、观看,再讨论有关动物的一些问题: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S: 成龙!T:Yes! Right! Anything else ? S: Many animals! T: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Such as? S: Tiger! Elephant! Lion! Bear!……观看视频直观性强,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进行有效铺垫,
二、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复习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变为主动的行为,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得知识。如七年级上册Module 3 My school Unit 1 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my class.以猜快闪数字游戏(game smart eyes)和看谁反应快(quick response)开始,复习英文数字,然后再以此导入英文整数数字的学习。学生们觉得有趣好玩,纷纷参与尝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听课率大大提高。
三、音乐渲染导入法
在教学中,利用英语歌曲导入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还能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外研版七下Module 7 My school day Unit I like maths 时,以歌曲 Round the clock进行导入,活泼生动有趣的动画,轻快优美的歌声,贴切的主题,非常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立即把学生带入新课的情境当中。在教授初三中考复习课时,一曲《I believe》充满青春朝气,积极进取,振奋人心的歌声一扫学生们备考的疲惫,如暮鼓晨钟,唤醒学生心底的梦想与追求,重新抖擞起精神,投入紧张的课堂。
四、悬念导入法
“疑问”是学习的起源,有“疑”才会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巧设悬念,使学生思想产生波澜,激起学生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教授外研版八上Module 8 Accidents Unit 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时,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上有一厨师,头戴厨师帽,在一厨房里,捧着手,表情震惊恐惧,画面里还有条蛇。T:What’s the man? S: He is a cook. T: Where’s the cook? S: He’s in a kitchen. T: He’s surprised and afraid, and what happened to him? 让学生带着想探寻答案的好奇心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很好。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生疑激趣,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