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它的总和构成社会结构,因而人的相互关系构成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总体结构的层次性,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方面来研究,一种是包括生产力结构的社会总体结构,即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另一种是在生产力结构基础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的社会总体结构,它包括基础性结构和建构性结构两个层次.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发展,都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选择和建构,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就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构成互为动力的关系.它们既互为创造者,又互为创造物
其他文献
利用"多阶段定位"法对2018年12月16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发生的M5.7地震序列进行定位,结果显示,序列不是由简单的一次性破裂形成,发震构造较为复杂;深度统计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发生于上地壳浅层的破裂事件。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教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大学教育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利用sPL震相计算了山西及周边地区50 km之内的39次M_L≥3.0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震源深度分布在6~30 km,优势震源深度为11~25 km,呈现出山西北部地震的震源深度比中、南部浅的趋势。将本文得到的39个地震的震源深度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编目的深度结果相比较,发现除极个别的地震事件外,两种方法得出的深度结果差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