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雄盆地自下寒武统至白垩系,在多处发现油气苗和沥青显示。研究认为,导致洒芷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晚期构造隆升与大幅度的剥蚀,它们使得古油气藏暴露地表;晚期挤压冲断伴生的张性破裂缝窜通地表,使油气散失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破坏因素。油藏孔隙类型主要有两种:下部主要为原生型孔隙(上三叠统);上部主要为裂缝型孔隙(侏罗系)。下部的孔隙型沥青是早期成藏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残迹。这说明斜坡区、隆起区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有利于古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