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与可接受性三个方面,榜样教育发挥着其独特价值,同时也存在榜样选择的针对性不够、教育深度有限、效果难以持续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提出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化路径,分别是榜样选择坚持邻近性和真实性、榜样教育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榜样教育过程应注重持续强化。
关键词:榜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优化路径
榜样教育也叫典型示范法,是指将抽象的道理通过典型模范人物、优秀典型事迹对人们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以及效仿,从而达到提升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效果。这一教育方法具有相较于理论说服更具有生动、具体等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使用较多、最为常见的一种有效方法。榜样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尤其是先进榜样激励鞭策着青年大学生努力奋斗。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榜样教育对其作用颇多,如生动鲜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真实直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通俗形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然而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当然,随着新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问题,从榜样对象的选取、榜样教育方式的运用到榜样教育效果的长期维持都难免或多或少地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榜样选择的针对性不够、榜样教育影响深度有限、榜样教育效果难以持续。
(一)榜样选择的针对性不够
榜样教育中模范人物的选择应紧紧跟随着社会热点、时代潮流,并依据时代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选择恰当的富有典型性的模范人物、榜样事件,促使青年大学生自觉主动地产生模仿学习榜样、向榜样人物看齐的良好行为。若榜样选择的恰当合理、具有针对性,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发生质的转变,但如果没有选择好教育过程中的榜样人物及事件,则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的不良影响。因而,选择教育榜样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不能单单考虑榜样人物是否有教育意义,还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旧的认知体系、认知领域以及认知能力进行充分地思考,挑选真正能够引起学生共鸣,起到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改变的优秀榜样。
首先,榜样选择注重个人成就。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进行榜样选择中陷入一种唯成果、成就至上或只注重个人在集体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与突出贡献,忽视了是否能够起到触动学生内心的这一教育效果,缩小了选择榜样的范围,容易使学生产生与榜样之间存在遥不可及的错误感觉,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感觉无法创造榜样人物所取得的成绩或达到榜样人物的道德层次、水平。其次,榜样选择注重普遍适用性。在思政课教材中的榜样典型,占有绝对优势的是工作在特殊岗位上、精英领域范围内的优秀人才,例如医药制造研发领域中的屠呦呦、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景海鹏等,此类模范人物只能是道德上的方向标,普遍适用于整个社会当中的所有人群,但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明确、具体、可效仿的做法。换而言之,榜样的选择与学生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的,也反映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生活领域范围内的一些榜样力量未能恰当充分地利用起来,也未以学生群体的真实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挑选合适的有影响力的榜样。最后,榜样选择注重历史经典性。在教材中的榜样人物通常为诸如凿壁借光的匡衡、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类型的古代勤学典范、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人物,虽是学生耳熟能详、内心敬佩的榜样,但与今天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社会环境稳定和平的时代特征有所不同,因而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和行为来说,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综上在榜样选择的针对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应引起思政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二)榜样教育影响深度有限
榜样教育中,应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促使学生于无形之中对所讲述模范事迹产生共鸣感,理解榜样人物的所思所想,最终达到认同榜样模范的效果。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接受榜样教育所傳达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但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就需要思政工作者从内容上、形式上全面考虑到位,但在现实当中,很难做到内容、形式与教育影响深度的高度一致。
首先,榜样教育内容的叙事性强,但理论性弱。榜样是特定历史的时代中国家提倡、人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是一个时代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道德目标,也是时代主流道德精神的集中表现。但在进行榜样教育时,教育者通常是以口头讲述榜样人物的光荣事迹为主,对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没能高度凝练概括、明确精准解释,使得大学生对模范典型人物与事件只能是凭借自己的认知能力去理解,教育效果层次不齐,甚至会出现对榜样存在质疑的情况。因此,榜样教育中还需对榜样身上所具备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用语言、文字等直观的形式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性,从而升华到理性层面的高度。其次,榜样教育面临形式化困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宣传榜样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传统宣传方式——报纸、书籍、讲座、报告会;新型传播方式——微信、微博等网络APP。与之同时,多样化的形式也带来了海量化的信息、碎片化的模式,这无疑会冲淡或削弱榜样信息的教育影响作用。此外,在传统的榜样宣传方式中,虽然能够很好展现榜样自身隐含的精神品质,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恰好是学生最为反感的教育形式,讲述过程也比较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多数情况是学生为被迫被动式地去接受,并未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极大地限制了榜样力量的发挥,有时过多的榜样灌输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甚至是反感情绪。因而,在利用诸多榜样宣传教育形式时,应注意优势互补以深化榜样教育的作用。
(三)榜样教育效果难以持续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并长期践行,同样在利用榜样教育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应当关注其长期性、持续性。榜样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自身的感染性,若能够利用好榜样的这一优势,那将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乃至影响一生的重要作用。但在运用这一教育手段的过程中,未能使得其教育效果发挥长久性作用。
首先,榜样教育的周期性、暂时性。要达到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心中的信念力量,进而再外化为与之相应的行为,都需要长时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当前形势下,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内容持续地增加,因而使得榜样宣传教育周期逐渐缩短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三月“雷锋月”、五四评选优秀青年,使得榜样教育给学生一种纯粹形式化的错误性认识。久而久之,榜样教育便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未达到在不同时期以不同事例、形式加以深化同一主题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榜样教育中应注意活动开展的长期性、持续性,注意把握榜样教育中的系统性与层次性,避免使榜样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其次,榜样教育效果的追踪反馈不足。追踪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同时在利用榜样进行教育的时候也需要重点走好这最后关键一步。了解榜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状态的作用情况,有利于推进榜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其中排斥接受榜样作用的或对榜样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应及时进行疏导,解决其内心的困惑,而对于其中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使其能够将依从转化为认同,在实际生活中成为良好的践行者。因此,在进行榜样教育必须对教育效果的持续性引起高度重视,促使榜样力量长期发挥作用。
二、优化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
为提升青年学生的榜样学习深度与效果持续,为促使榜样教育的发展更为完善,依据榜样教育中突出问题的现实成因,提出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化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故从榜样选择、内容形式与榜样强化三方面加以改进。
(一)榜样选择坚持邻近性、真实性
榜样人物产生于特定时代,凝聚着时代精神特征,因此榜样不仅要选好,还要与时俱进,确保榜样的鲜活性和长效性,而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榜样又有着不同的特殊要求。对于学生群体来讲,选择榜样需要坚持邻近性和真实性。首先,为使得学生在接受榜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感,应尽量选取身边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作为榜样。相对于其他人而言,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更具有亲和力和亲切性,容易使得学生在心灵层面产生认同,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佳。其次,选择的榜样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在进行榜样塑造的过程中,不可主观臆造,也不能一味地夸大榜样的优点,对其缺点、不足也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适当控制榜样的负面影响,放大其正面影响,提升榜样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
(二)榜样教育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
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内容的展现需要借助于形式的载体,另一方面,形式的运用需要以内容为主体。同样,在榜样教育过程中,需要这两方面相互配合、相互统一,才能推动榜样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首先,进行榜样教育要挖掘榜样的优秀品质与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凝练与总结,形成教育者自己的观点。在讲解榜样的先进事迹之后,在学生深受榜样事件感动之余,使直观感受上升成为理性知识。其次,在凝练好榜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例如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时可以选择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并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一起参与座谈会传授经验。在此过程中,可以于潜移默化之中發挥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对经验方法的学习或创新精神的认同感。因而,教育者在进行榜样教育时必须将深入挖掘榜样的价值,并辅之以恰当的形式。
(三)榜样教育过程应注重持续强化
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在榜样教育中还需要注重长期、持续地强化。无论任何时候,学生的学情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此在榜样教育之后进行追踪学生的日常行为、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与发展状况是关键一步,并依据不同的反馈情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保证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锤炼学生的优秀品德。此外,还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已经认同榜样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如情感教育法、激励教育法、心理咨询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高尚情操并伴之一生。
参考文献:
[1]李言.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0):51-53.
[2]谢添.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学理论,2018(04):229-230.
[3]刘蕾.榜样示范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6.
段佳丽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榜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优化路径
榜样教育也叫典型示范法,是指将抽象的道理通过典型模范人物、优秀典型事迹对人们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以及效仿,从而达到提升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效果。这一教育方法具有相较于理论说服更具有生动、具体等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使用较多、最为常见的一种有效方法。榜样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尤其是先进榜样激励鞭策着青年大学生努力奋斗。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榜样教育对其作用颇多,如生动鲜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真实直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通俗形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然而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当然,随着新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问题,从榜样对象的选取、榜样教育方式的运用到榜样教育效果的长期维持都难免或多或少地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榜样选择的针对性不够、榜样教育影响深度有限、榜样教育效果难以持续。
(一)榜样选择的针对性不够
榜样教育中模范人物的选择应紧紧跟随着社会热点、时代潮流,并依据时代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选择恰当的富有典型性的模范人物、榜样事件,促使青年大学生自觉主动地产生模仿学习榜样、向榜样人物看齐的良好行为。若榜样选择的恰当合理、具有针对性,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发生质的转变,但如果没有选择好教育过程中的榜样人物及事件,则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的不良影响。因而,选择教育榜样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不能单单考虑榜样人物是否有教育意义,还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旧的认知体系、认知领域以及认知能力进行充分地思考,挑选真正能够引起学生共鸣,起到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改变的优秀榜样。
首先,榜样选择注重个人成就。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进行榜样选择中陷入一种唯成果、成就至上或只注重个人在集体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与突出贡献,忽视了是否能够起到触动学生内心的这一教育效果,缩小了选择榜样的范围,容易使学生产生与榜样之间存在遥不可及的错误感觉,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感觉无法创造榜样人物所取得的成绩或达到榜样人物的道德层次、水平。其次,榜样选择注重普遍适用性。在思政课教材中的榜样典型,占有绝对优势的是工作在特殊岗位上、精英领域范围内的优秀人才,例如医药制造研发领域中的屠呦呦、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景海鹏等,此类模范人物只能是道德上的方向标,普遍适用于整个社会当中的所有人群,但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明确、具体、可效仿的做法。换而言之,榜样的选择与学生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的,也反映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生活领域范围内的一些榜样力量未能恰当充分地利用起来,也未以学生群体的真实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挑选合适的有影响力的榜样。最后,榜样选择注重历史经典性。在教材中的榜样人物通常为诸如凿壁借光的匡衡、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类型的古代勤学典范、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人物,虽是学生耳熟能详、内心敬佩的榜样,但与今天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社会环境稳定和平的时代特征有所不同,因而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和行为来说,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综上在榜样选择的针对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应引起思政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二)榜样教育影响深度有限
榜样教育中,应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促使学生于无形之中对所讲述模范事迹产生共鸣感,理解榜样人物的所思所想,最终达到认同榜样模范的效果。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接受榜样教育所傳达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但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就需要思政工作者从内容上、形式上全面考虑到位,但在现实当中,很难做到内容、形式与教育影响深度的高度一致。
首先,榜样教育内容的叙事性强,但理论性弱。榜样是特定历史的时代中国家提倡、人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是一个时代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道德目标,也是时代主流道德精神的集中表现。但在进行榜样教育时,教育者通常是以口头讲述榜样人物的光荣事迹为主,对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没能高度凝练概括、明确精准解释,使得大学生对模范典型人物与事件只能是凭借自己的认知能力去理解,教育效果层次不齐,甚至会出现对榜样存在质疑的情况。因此,榜样教育中还需对榜样身上所具备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用语言、文字等直观的形式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性,从而升华到理性层面的高度。其次,榜样教育面临形式化困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宣传榜样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传统宣传方式——报纸、书籍、讲座、报告会;新型传播方式——微信、微博等网络APP。与之同时,多样化的形式也带来了海量化的信息、碎片化的模式,这无疑会冲淡或削弱榜样信息的教育影响作用。此外,在传统的榜样宣传方式中,虽然能够很好展现榜样自身隐含的精神品质,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恰好是学生最为反感的教育形式,讲述过程也比较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多数情况是学生为被迫被动式地去接受,并未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极大地限制了榜样力量的发挥,有时过多的榜样灌输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甚至是反感情绪。因而,在利用诸多榜样宣传教育形式时,应注意优势互补以深化榜样教育的作用。
(三)榜样教育效果难以持续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并长期践行,同样在利用榜样教育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应当关注其长期性、持续性。榜样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自身的感染性,若能够利用好榜样的这一优势,那将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乃至影响一生的重要作用。但在运用这一教育手段的过程中,未能使得其教育效果发挥长久性作用。
首先,榜样教育的周期性、暂时性。要达到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心中的信念力量,进而再外化为与之相应的行为,都需要长时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当前形势下,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内容持续地增加,因而使得榜样宣传教育周期逐渐缩短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三月“雷锋月”、五四评选优秀青年,使得榜样教育给学生一种纯粹形式化的错误性认识。久而久之,榜样教育便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未达到在不同时期以不同事例、形式加以深化同一主题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榜样教育中应注意活动开展的长期性、持续性,注意把握榜样教育中的系统性与层次性,避免使榜样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其次,榜样教育效果的追踪反馈不足。追踪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同时在利用榜样进行教育的时候也需要重点走好这最后关键一步。了解榜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状态的作用情况,有利于推进榜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其中排斥接受榜样作用的或对榜样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应及时进行疏导,解决其内心的困惑,而对于其中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使其能够将依从转化为认同,在实际生活中成为良好的践行者。因此,在进行榜样教育必须对教育效果的持续性引起高度重视,促使榜样力量长期发挥作用。
二、优化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
为提升青年学生的榜样学习深度与效果持续,为促使榜样教育的发展更为完善,依据榜样教育中突出问题的现实成因,提出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化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故从榜样选择、内容形式与榜样强化三方面加以改进。
(一)榜样选择坚持邻近性、真实性
榜样人物产生于特定时代,凝聚着时代精神特征,因此榜样不仅要选好,还要与时俱进,确保榜样的鲜活性和长效性,而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榜样又有着不同的特殊要求。对于学生群体来讲,选择榜样需要坚持邻近性和真实性。首先,为使得学生在接受榜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感,应尽量选取身边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作为榜样。相对于其他人而言,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更具有亲和力和亲切性,容易使得学生在心灵层面产生认同,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佳。其次,选择的榜样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在进行榜样塑造的过程中,不可主观臆造,也不能一味地夸大榜样的优点,对其缺点、不足也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适当控制榜样的负面影响,放大其正面影响,提升榜样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
(二)榜样教育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
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内容的展现需要借助于形式的载体,另一方面,形式的运用需要以内容为主体。同样,在榜样教育过程中,需要这两方面相互配合、相互统一,才能推动榜样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首先,进行榜样教育要挖掘榜样的优秀品质与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凝练与总结,形成教育者自己的观点。在讲解榜样的先进事迹之后,在学生深受榜样事件感动之余,使直观感受上升成为理性知识。其次,在凝练好榜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例如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时可以选择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并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一起参与座谈会传授经验。在此过程中,可以于潜移默化之中發挥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对经验方法的学习或创新精神的认同感。因而,教育者在进行榜样教育时必须将深入挖掘榜样的价值,并辅之以恰当的形式。
(三)榜样教育过程应注重持续强化
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在榜样教育中还需要注重长期、持续地强化。无论任何时候,学生的学情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此在榜样教育之后进行追踪学生的日常行为、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与发展状况是关键一步,并依据不同的反馈情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保证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锤炼学生的优秀品德。此外,还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已经认同榜样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如情感教育法、激励教育法、心理咨询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高尚情操并伴之一生。
参考文献:
[1]李言.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0):51-53.
[2]谢添.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学理论,2018(04):229-230.
[3]刘蕾.榜样示范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6.
段佳丽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