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然而作为大学教育中重要环节———技能技巧课程,由于其特有课程内容的多元性、授课方式的可变性、考核方式的灵活性等原因,至今仍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不利于技能技巧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与统一化。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缺失造成课程教学随意性较大,授课效果的不一,教学效果不能科学有效评价。因此尽快落实评价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构建
1 构建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技能技巧课程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环节,是大学课程中非常最要的部分。技能技巧课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技能技巧课的教学能起到以下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技能技巧课程是囊括了广泛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品课程,例如体育、电脑、摄影、工艺制造、美术设计以及其他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技能技巧课的教学题材。这些课程中不仅包含了高校学生所学过的物理化、语数外等必修课程的知识,还包含了科学、美学、社会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而这些领域的知识都是必修课程教学中所不能接触到而对于高校学生走向社会所急需的知识技能。因此技能技巧课的教学能够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视野,让高校学生更“接地气”,更加适应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社会,这对于高校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2 传统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技能技巧课程的考核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起着“指挥棒”作用,技能技巧课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价方法对于大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大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大学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体系。现行的高校技能技巧课一般采用等级制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也就是综合学生的出勤、技能表现、汇报演出的情况授予相应的等级来进行评定。这种考核评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技能技巧课学习的效果,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在规范性和科学性上还是有所欠缺。现行的技能技巧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是死记硬练。不仅背离了技能技巧课程教学的本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传统的技能技巧课考核模式下,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已成当前高校技能技巧课程教学的普遍现象,对以整个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大前提的大学教育而言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 构建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原则
原则能够反映规律,遵循原则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反映当前教学的趋势和学生培养的要求。
(1)导向性原则。评价体系中涉及到全局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技能技巧课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等方面。技能技巧课应贯彻综合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时代的技能技巧课程从原来的单纯以教学内容为主向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环境的综合能力发展。要能督促教师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国情为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创造力为导向来引导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科学性原则。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最首要的表现是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即评价体系要能客观地反映教师技能技巧课教学的真实情况。其次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还表现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也就是评价要在公正合理的前提下进行。在技能技巧课考核中,首先看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能否达到科学化要求,是否要有利于学生体能、智能、心理的全面发展;其次是看是否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1]。
(3)可行性原则。在保证正确评价的条件下,教师评价体系应要力求简单易行,实操性强,强化重点,做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技能技巧课程的教学要能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需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得到施展。
(4)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要求体系设计者依据一定的考核与评价理论制定规范化的评价体系,即要对考核的内容和评价的细节做作出统一、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及时获得教学环节中的信息反馈,便于实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
4 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
通过查阅《教师教学技能》以及《课堂教学技能》等教学评价专著,以及教学学者的专著文献当中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相关文献来确定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基本维度[2],并为问卷设计确定条目并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平建明.对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张弘,鞠海涛.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作者简介:马珂(1978—),男,安徽蚌埠人,硕士,讲师,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教学。
关键词: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构建
1 构建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技能技巧课程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环节,是大学课程中非常最要的部分。技能技巧课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技能技巧课的教学能起到以下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技能技巧课程是囊括了广泛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品课程,例如体育、电脑、摄影、工艺制造、美术设计以及其他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技能技巧课的教学题材。这些课程中不仅包含了高校学生所学过的物理化、语数外等必修课程的知识,还包含了科学、美学、社会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而这些领域的知识都是必修课程教学中所不能接触到而对于高校学生走向社会所急需的知识技能。因此技能技巧课的教学能够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视野,让高校学生更“接地气”,更加适应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社会,这对于高校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2 传统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技能技巧课程的考核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起着“指挥棒”作用,技能技巧课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价方法对于大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大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大学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体系。现行的高校技能技巧课一般采用等级制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也就是综合学生的出勤、技能表现、汇报演出的情况授予相应的等级来进行评定。这种考核评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技能技巧课学习的效果,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在规范性和科学性上还是有所欠缺。现行的技能技巧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是死记硬练。不仅背离了技能技巧课程教学的本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传统的技能技巧课考核模式下,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已成当前高校技能技巧课程教学的普遍现象,对以整个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大前提的大学教育而言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 构建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原则
原则能够反映规律,遵循原则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反映当前教学的趋势和学生培养的要求。
(1)导向性原则。评价体系中涉及到全局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技能技巧课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等方面。技能技巧课应贯彻综合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时代的技能技巧课程从原来的单纯以教学内容为主向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环境的综合能力发展。要能督促教师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国情为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创造力为导向来引导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科学性原则。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最首要的表现是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即评价体系要能客观地反映教师技能技巧课教学的真实情况。其次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还表现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也就是评价要在公正合理的前提下进行。在技能技巧课考核中,首先看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能否达到科学化要求,是否要有利于学生体能、智能、心理的全面发展;其次是看是否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1]。
(3)可行性原则。在保证正确评价的条件下,教师评价体系应要力求简单易行,实操性强,强化重点,做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技能技巧课程的教学要能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需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得到施展。
(4)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要求体系设计者依据一定的考核与评价理论制定规范化的评价体系,即要对考核的内容和评价的细节做作出统一、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及时获得教学环节中的信息反馈,便于实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
4 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
通过查阅《教师教学技能》以及《课堂教学技能》等教学评价专著,以及教学学者的专著文献当中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相关文献来确定高校技能技巧课教师评价体系的基本维度[2],并为问卷设计确定条目并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平建明.对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张弘,鞠海涛.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作者简介:马珂(1978—),男,安徽蚌埠人,硕士,讲师,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