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兰州市高层住区的不断发展,在兰州市特殊的城市发展地形的条件下,高层住区在滨河两岸大量出现,在带状空间要素构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沿河两岸高层住宅区外部空间是空间形态中有力的表现要素。综合兰州市滨河住区外部空间在存在几个问题本文将运用空间形态理论,分析讨论滨河高层住区住区外部空间在各个层级下的整合设计策略,即形态原型及其组合设计方式的策略探索,并使提取的原型及其组合方式还原到复杂变化的实际居住空间。
【关键词】:空间形态 住区外部空间 滨河 兰州
1 滨河高层住区物质空间出现的问题
部分滨河住区外部空间与地理环境的非协调性现象——导致滨河空间特色的丧失,消失“地域性”无地域特色;部分滨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缺乏系统的规划现象——导致人对整体空间感的缺失,缺乏“空间感”;部分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结构的趋于同质化现象——引起人对建筑、人对环境的相似性的混淆,缺乏“辨识度”;部分滨河高层住区出现外部空间形态的非呼应性现象——促使外部空间与建筑在整体风格上异化,缺乏“统一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到城市滨河区域空间形态特征,使居住区外部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的融合性降低,不能成为有机整体。
2 滨河高層住区物质空间要素结合设计策略
空间要素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分析与综合的系统思考方法。原型要素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包括角度、添加、转化、变形、合并、插入等变化和组合,得到新的、具体的多样的现实的城市空间形式,总的来说空间形态完整,需要各要素要通过底——图关系、结构关系、空间形态关系有机结合,获得整体空间形态完整,形成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综合考虑不同要素在三维空间上的有机结合
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需要城市要素的组成,促进不同要素的开放融合,在三维空间上综合组织、有效关联、共同构建和谐完整的整体空间环境。因此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要素在空间结合,尤其在三维空间上的结合,是体现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综合考虑不同空间要素间的有机结合
整体空间的有机发展,需要不同空间的和谐相交,形成对整体空间的融合。需要相互融合的要素具有相同的取向,即相互功效的融合,增加整体的功效。而不是降低整体的功效。
3 因地制宜确定主导空间要素
判定空间的主导要素和取向,促进要素之间的彼此协同,必须因地制宜。因为不同的区域、环境中矛盾和主导关系都是不同的。比如自然环境地区中,“生态性、景观性”可能会比较重要;历史价值的区域,“文脉延续、形态完整”可能最重要。
3 滨河高层住区物质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及应用
本节以物质空间要素为基础阐述滨河高层住区物质空间要素的结合应用,综合空间要素的有机结合方式,探索空间形态理论方法在滨河高层住区外部形态的具体应用方式。
3.1 住区与城市空间结合区域的形态结合
1 空间要素的渗透
1)城市要素的渗透
要素的渗透指要素的空间和功能具有可渗透性,即可以渗透到其它要素之中。在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我们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与居住结合区域的整体形态中,城市空间要素如何渗透进滨河高层住区的外部空间之中,形成一种交互关系,形成要素之间的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在彼此间延伸。既保持各自独立性,又互相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兰州主城区滨河区域,受基地区位、交通现状、自然环境、空间性质等因素的控制,通过空间类型组合及其组合系统在空间尺度、位置和形状等方面来补充特定空间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强化城市空间场所区域的主导性,将滨河高层住区恰到好处的融于城市空间。其次,滨河高层住区与城市结合区域可能会遇到城市空间中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特定空间形态或自然空间形态,通过新旧空间形态的并存,促进城市空间要素的叠合,这不仅有助于增加结合区域外部空间的活力,而且还有利于加强住区与城市空间的联系。
2)与城市功能空间共享——体现城市结构完整
城市的结构完整,体现了城市功能的融合渗透,城市功能的渗入使居住区外部空间更具有城市形态的因子。结构完整,要求要素彼此结合,形成空间的逻辑关系。在滨河高层住区与城市结合区域的外部空间中,这种结构关系主要以城市街道、广场等城市空间形态为主干,以人性化的尺度融入住区外部空间。
2 空间要素的开放
1)住区外部空间要素的开放
前面通过对滨河高层住区物质层面的要素组合方式的分析,结合兰州主城区滨河沿岸的特点,开放的要素空间可以总结为:
①空间界面的开放——沿水岸基线的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要以开放引入滨河风情线的公共空间;以城市天际线结合山体自然,融入城市整体环境。
②公共道路空间开放——外部空间与道路空间结合,形成空间上的连续,空间形态与导读空间融合。
③入口空间开放——入口空间的开放,其实是住区空间对城市的一种积极回应,实现了平面渗透于交织,和三维空间的渗透。住区入口外部空间对城市空间有一定的直接影响,尤其在自然空间环境的影响下,城市空间实体要素是固有的状态,住区外部空间必须以融合城市为目的。
3.2 住区整体外部空间的形态结合
1 整体外部空间的形态适应型结合
1)要素的适应型结合方式
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相似或相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对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类型及其组合的直接套用,具有对未来发展的可预见性,避免走弯路,有助于形成符合地域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整体外部空间结构;二是适应滨河高层住区在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现状下,对其整体外部空间设计的高效率、高质量的需求。
2 整体外部空间的形态整合型结合 1)要素的整合型结合方式
整合型要素结合是指各个原型及其组合在新的环境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整体性概念的新系统的过程,是一个理性的类型选择到类型结合的设计过程。空间形态的整结合转换是滨河高层住区整体外部空间层面下重要的形态结合模式,是打破原型及其组合系統限制,产生整体外部空间结构上的合理结合,是对滨河高层住区整体外部空间在空间结构、空间秩序和空间尺度上的回应。
3.3 住区组团外部空间的形态结合
根据分层研究原则对应整体外部空间的形态结合,会出现在组团上原型及其组合系统的抽象变形、变化,是原型变形转化的发展过程,称之为形态组合设计。下面从滨河高层住区组团外部空间的转换型和组合设计方式分别阐述。
1 组团外部空间的形态组合设计
1)要素的转换型结合方式
空间形态要素的转换应用,是受到自然环境,社会要素以及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人们对空间的利用模式。其转换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空间的转换
②功能的转换
③空间性质的转化
2)要素转化型应用实例分析
2 多重融合型结合方式
1)要素的要素多重融合方式
要素的多重融合是指组合原型及其组合系统原始信息的同时,融入多类型形态原型及其组合系统的需求,是多原始信息不断叠加并存,最终形成符合发展趋势的变化信息系统,为适应新环境提供可能。
4 小结
本文主要研究和总结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在物质的与城市结合区域外部空间、整体外部空间和组团外部空间层级,对基于空间形态的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进行验证和总结。针对复杂地理条件,以及限制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设计重点和解决模式,因此,在项目实践建设过程中,不能完全机械的搬用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举一反三的具体设计,真正使基于空间形态的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赫茨伯格[荷].刘大馨译.建筑学教程-空间与建筑师[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 范文莉.当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前瞻性理论与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空间形态 住区外部空间 滨河 兰州
1 滨河高层住区物质空间出现的问题
部分滨河住区外部空间与地理环境的非协调性现象——导致滨河空间特色的丧失,消失“地域性”无地域特色;部分滨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缺乏系统的规划现象——导致人对整体空间感的缺失,缺乏“空间感”;部分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结构的趋于同质化现象——引起人对建筑、人对环境的相似性的混淆,缺乏“辨识度”;部分滨河高层住区出现外部空间形态的非呼应性现象——促使外部空间与建筑在整体风格上异化,缺乏“统一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到城市滨河区域空间形态特征,使居住区外部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的融合性降低,不能成为有机整体。
2 滨河高層住区物质空间要素结合设计策略
空间要素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分析与综合的系统思考方法。原型要素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包括角度、添加、转化、变形、合并、插入等变化和组合,得到新的、具体的多样的现实的城市空间形式,总的来说空间形态完整,需要各要素要通过底——图关系、结构关系、空间形态关系有机结合,获得整体空间形态完整,形成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综合考虑不同要素在三维空间上的有机结合
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需要城市要素的组成,促进不同要素的开放融合,在三维空间上综合组织、有效关联、共同构建和谐完整的整体空间环境。因此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要素在空间结合,尤其在三维空间上的结合,是体现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综合考虑不同空间要素间的有机结合
整体空间的有机发展,需要不同空间的和谐相交,形成对整体空间的融合。需要相互融合的要素具有相同的取向,即相互功效的融合,增加整体的功效。而不是降低整体的功效。
3 因地制宜确定主导空间要素
判定空间的主导要素和取向,促进要素之间的彼此协同,必须因地制宜。因为不同的区域、环境中矛盾和主导关系都是不同的。比如自然环境地区中,“生态性、景观性”可能会比较重要;历史价值的区域,“文脉延续、形态完整”可能最重要。
3 滨河高层住区物质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及应用
本节以物质空间要素为基础阐述滨河高层住区物质空间要素的结合应用,综合空间要素的有机结合方式,探索空间形态理论方法在滨河高层住区外部形态的具体应用方式。
3.1 住区与城市空间结合区域的形态结合
1 空间要素的渗透
1)城市要素的渗透
要素的渗透指要素的空间和功能具有可渗透性,即可以渗透到其它要素之中。在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我们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与居住结合区域的整体形态中,城市空间要素如何渗透进滨河高层住区的外部空间之中,形成一种交互关系,形成要素之间的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在彼此间延伸。既保持各自独立性,又互相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兰州主城区滨河区域,受基地区位、交通现状、自然环境、空间性质等因素的控制,通过空间类型组合及其组合系统在空间尺度、位置和形状等方面来补充特定空间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强化城市空间场所区域的主导性,将滨河高层住区恰到好处的融于城市空间。其次,滨河高层住区与城市结合区域可能会遇到城市空间中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特定空间形态或自然空间形态,通过新旧空间形态的并存,促进城市空间要素的叠合,这不仅有助于增加结合区域外部空间的活力,而且还有利于加强住区与城市空间的联系。
2)与城市功能空间共享——体现城市结构完整
城市的结构完整,体现了城市功能的融合渗透,城市功能的渗入使居住区外部空间更具有城市形态的因子。结构完整,要求要素彼此结合,形成空间的逻辑关系。在滨河高层住区与城市结合区域的外部空间中,这种结构关系主要以城市街道、广场等城市空间形态为主干,以人性化的尺度融入住区外部空间。
2 空间要素的开放
1)住区外部空间要素的开放
前面通过对滨河高层住区物质层面的要素组合方式的分析,结合兰州主城区滨河沿岸的特点,开放的要素空间可以总结为:
①空间界面的开放——沿水岸基线的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要以开放引入滨河风情线的公共空间;以城市天际线结合山体自然,融入城市整体环境。
②公共道路空间开放——外部空间与道路空间结合,形成空间上的连续,空间形态与导读空间融合。
③入口空间开放——入口空间的开放,其实是住区空间对城市的一种积极回应,实现了平面渗透于交织,和三维空间的渗透。住区入口外部空间对城市空间有一定的直接影响,尤其在自然空间环境的影响下,城市空间实体要素是固有的状态,住区外部空间必须以融合城市为目的。
3.2 住区整体外部空间的形态结合
1 整体外部空间的形态适应型结合
1)要素的适应型结合方式
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相似或相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对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类型及其组合的直接套用,具有对未来发展的可预见性,避免走弯路,有助于形成符合地域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整体外部空间结构;二是适应滨河高层住区在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现状下,对其整体外部空间设计的高效率、高质量的需求。
2 整体外部空间的形态整合型结合 1)要素的整合型结合方式
整合型要素结合是指各个原型及其组合在新的环境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整体性概念的新系统的过程,是一个理性的类型选择到类型结合的设计过程。空间形态的整结合转换是滨河高层住区整体外部空间层面下重要的形态结合模式,是打破原型及其组合系統限制,产生整体外部空间结构上的合理结合,是对滨河高层住区整体外部空间在空间结构、空间秩序和空间尺度上的回应。
3.3 住区组团外部空间的形态结合
根据分层研究原则对应整体外部空间的形态结合,会出现在组团上原型及其组合系统的抽象变形、变化,是原型变形转化的发展过程,称之为形态组合设计。下面从滨河高层住区组团外部空间的转换型和组合设计方式分别阐述。
1 组团外部空间的形态组合设计
1)要素的转换型结合方式
空间形态要素的转换应用,是受到自然环境,社会要素以及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人们对空间的利用模式。其转换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空间的转换
②功能的转换
③空间性质的转化
2)要素转化型应用实例分析
2 多重融合型结合方式
1)要素的要素多重融合方式
要素的多重融合是指组合原型及其组合系统原始信息的同时,融入多类型形态原型及其组合系统的需求,是多原始信息不断叠加并存,最终形成符合发展趋势的变化信息系统,为适应新环境提供可能。
4 小结
本文主要研究和总结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在物质的与城市结合区域外部空间、整体外部空间和组团外部空间层级,对基于空间形态的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进行验证和总结。针对复杂地理条件,以及限制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设计重点和解决模式,因此,在项目实践建设过程中,不能完全机械的搬用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举一反三的具体设计,真正使基于空间形态的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赫茨伯格[荷].刘大馨译.建筑学教程-空间与建筑师[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 范文莉.当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前瞻性理论与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