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茶·尽具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用器的过程,也是在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其他文献
入秋以后,茶园封山,要再到山上以谢茶礼,僧人诵经回向,感谢茶山、茶树供养大众,感谢成就此茶的一切因缘,祝祷茶山安睡,明年再有新芽奉众。  《问道·中国茶》:当今很多人常常会说到“禅茶一味”,这个词究竟有什么内涵?  贤志法师:第一,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礼仪传承有序,非常严谨,恭敬三宝,不仅供奉传统的五供“花、香、灯、涂(水)、果”,还要供茶。茶是佛子向佛陀和菩萨表达尊敬的方式。其次,佛教倡导醒觉,茶
期刊
玛雅人的末世预言让2012注定成为如此不寻常的一年,电影《2012》中,地裂山崩、巨浪滔天的情景具象了末日的梦魇。进入12月,南方部分茶产区的天气变得有些异常,有些地方气温骤降十几度,阴雨连绵。在北京,12月的温度也降至20年最低。接连几场大范围的降雪给末日之说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预言也许带来了谈资和些许悲伤的氛围,却没法阻止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奋进,即使那是真的,生活依旧。就在2012年,茶
期刊
大吉岭红茶被机器切得细细小小,细碎的叶片和混合的茶梗,跟我们追求的条形、一叶、“一旗一枪”不一样。细碎的“破烂”的大吉岭更似人生有的时候的状态,被那些无奈的人和事、背负的承重、谎言和嫉妒、明争和暗斗、寻求的完美这些切割后的人生。  昨天晚上在涂先生的店里喝了许多泡的红茶。香味重的、水甜的、水和香略欠的,除了红茶之外还品了一款涂先生最近热切分享给我们这些饕餮茶客的印度大吉岭红茶。  大吉岭红茶是小叶
期刊
离开生产车间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不是因为自身的辛苦、疲惫,而是因为茶。一盏香茗,从种植、采摘,到制作,何其不易。这制茶的艰辛,非常人所能体会与承受。至此,品茶的时候又多了一份敬畏与感恩之心。  说是学茶,其实并未正式拜师。茶厂的每一位茶师都是我的师傅。我知道我尚年轻,我知道我经验不足,我知道做茶很辛苦。可是我仍然坚定着这一目标,决心付出多倍的努力,来完成它。因为我答应过你们,要亲手制作属
期刊
@茗约  下午茶会,品了不同海拔的台湾茶,每一杯都有不一样的香气,最后以一泡老普洱结束,有师曰:“茶的香气是茶的灵魂,茶的滋味是茶的风骨。”今天算是尝尽味道了吧。  点评:缕缕清香,漂洋过海。普洱的老,普洱的陈,在于那古的气香,在于它的沉沉积韵。茶是中国风的代表之一,茶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茶韵是对中国土地和人的诗意表达和缩影。  @茶农茶舍  一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二甘:后味回甘,回味无穷;
期刊
福建省福州茶厂  源于1925年以福州著名的“何同泰”字号  为代表的百余家私营茶行,  迄今有近百年的历史。  福州茶厂主要历史大事记  1.1953年、1955年苏联专家两次来厂考察生产、经营。  2.1961年朱德委员长来厂参观技术设备、勉励进一步搞好技术革新 。  3.1976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自动花茶窨制联合机,实现了花茶窨制全过程机械化、连续化生产,为国内首创。  4.1980年
期刊
在清道光年间与“宁红”同时兴起。龙须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格独特,品质优异。以往漫江各茶行(厂)每年要在出口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俗称贡箱)里放5~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十分美观,产品畅销苏俄及欧美各国。  茶品名称:龙须茶(红茶)  龙须茶是由江西省修水县漫江乡宁红茶村,采用独特工艺创制而成的特种工夫红茶,在清道光年间与“宁红”同时兴起,因其成茶“身披红袍、外形似须”而得名“龙
期刊
作者简介:顾志珊,1970年生人,莆田人氏,自幼喜画,主攻中国画人物。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览,2011年,作品《雄镇海西》获福建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书画作品展一等奖。  七律·茶谣  邵问津  瓦屋纸窗是我家,  歪门斜道去摘茶。  不陈酒席摆茶席,  只把乌纱换紫砂。  半亩心田皆岁月,  一壶山水尽烟霞。  喝干旧卷品新稿,  又见吹芽满树丫。
期刊
制作花茶工序太复杂,太繁琐,稍有差池便是差之千里,香气迥然不同。笔者也有幸品尝了张一元的特级花茶,香气浓郁,扑面而来,汤色黄绿透亮,滋味鲜醇,口内齿颊留香,确实是提神醒脑,令人心情愉快。  我国饮茶有句由来已久的俗语:冬红夏绿。“夏绿”意即夏日炎热,骄阳似火,人的体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这时以品绿茶为好。因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而“冬红”则指冬天寒邪袭人
期刊
名丛之名,既要雅致,又要与茶关联,委实不易。我猜测,当时在取茶名时,可能得益于文人的指点,否则……  只要一说起武夷岩茶中的名丛,有的茶鬼眼睛就会为之一亮,但聊起来就朦胧了。不须讳言,名丛确实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东西。  名丛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武夷茶原生种“菜茶”的众多后代。有的像潘兄小矮,有的似姚明挑高,有的如杨贵妃雍容,有的若林黛玉纤弱……其中原因就是有性繁殖带来的变异。中外茶界专家,将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