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分析利奈唑胺(Linezolid,Lzd)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住院治疗的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方案为8 Z Am Lfx Cs pto/12 Z Lfx Cs pt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Lzd进行治疗.观察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转阴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3月末、6月末、8月末、12月末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结
【机 构】
:
吉林市结核病医院结核一科,吉林吉林 1325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分析利奈唑胺(Linezolid,Lzd)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住院治疗的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方案为8 Z Am Lfx Cs pto/12 Z Lfx Cs pt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Lzd进行治疗.观察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转阴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3月末、6月末、8月末、12月末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月末、6月末、8月末、12月末肺部病灶总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肺部病灶总吸收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肺部病灶显著吸收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治疗组肺部病灶恶化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奈唑胺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末梢神经炎、贫血、白细胞下降、腹泻为主,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促进肺部病灶吸收,缩短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时间,提高转阴率,疗效显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只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能够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探究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规律.方法 选取在接受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患者1706例,选取的时间为2018年3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5.04%)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受累器官系统是皮肤及消化系统,占81.4%,其次是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分别占16.3%,2.3%.经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滴注速度、有无过敏史有关.结论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注射液前,要留意患者的基本资料与过敏史信息,减缓滴注速度.
目的 分析总结丹参注射液临床用药时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方法 对收治的104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多见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导致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药物品种等有关.结论 丹参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对药物存放的管理,规范药物及注射器材的应用,合理配伍,对于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联合用药要严格管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治疗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20年9月收治的160例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80)和试验组(n=8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出院后由相关医护人员展开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房颤疗效总有效率80.00%(64/80),试验组房颤疗效总有效率92.50%(74/80)显著更高(P<
目的 研究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来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预防控制的患者82例164眼,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2眼采取0.01%低浓度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方案,对照组82眼只采用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方案.比较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眼轴长度、瞳孔直径、等效球镜、最佳矫正远/近视力、角膜厚度及曲率、泪膜破裂时间及脂质层厚度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病率差异.结果 在治疗1年后,观察组眼轴长度增量(0.15±0.13)mm、等效球镜度数增量(0.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β-淀粉样蛋白1-42(amyloidβ-protein 1-42,Aβ1-4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1.6 g ti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qd,两组患
目的 探讨序贯联合长春新碱(VCR)和环磷酰胺(C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7年1月就诊的36例SLE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序贯联合VCR和CTX治疗,连续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6、12、18个月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补体C3和C4水平,并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第3、6、12、18个月后,本组患者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C3、C4水平均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