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剧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下快速发展的脚步。除了民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陷入低谷外,其他时期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在长期的发展中评剧积累了很多经典剧目,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可喜的变化都印证了评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
【关键词】评剧;《哑女传奇》;创新
在目前这种信息泛滥、各种综艺节目和表演艺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评剧这一传统戏曲形式难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听一次。据权威调查显示,仅有12.7%的家庭曾经去过传统的舞台欣赏戏曲,喜爱戏曲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和电视,对于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改变,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了解和把握那么就难以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好戏,也难以使评剧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在坚持传统和创新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摆在每一个评剧从业者面前的难题。当我们以旁观者的目光审视当下的评剧剧目时,“分割式的场景”、“缺乏创新”、“剧目陈旧”、“舞台人物缺乏时代感”等问题充斥着舞台,在精益求精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在坚守戏曲传统审美原则的前提下,打破评剧创作和表演中的僵化思维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是评剧发展的要求。
实现创新有两条途径,一是现实题材、新编历史剧等,二是对传统评剧剧目的现代改编。也就是以传统经典的评剧为底本加以创新改编,这样的改编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也比较容易有效果的创新方式,既较好地将传统文化和评剧艺术结合起来,使评剧舞台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刀阔斧地改编可以有效摆脱传统剧目的局限与束缚,使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秦香莲》、《哑女传奇》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最近由石家庄评剧团编排上演的新编评剧《哑女传奇》就实现了这种突破和创新。《哑女传奇》以传统戏《哑女告状》为底本,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舞台表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新编排。传统剧目《哑女告状》保留了传统的戏曲风格,是一出脍炙人口的戏曲。但是该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人物塑造、剧情设置等方面过于简单、生硬和僵化。另外舞台表演也偏重于戏谑,缺乏对故事本身的深入思考和对表演张力的深入发掘。虽然也有其他一些剧种对《哑女告状》进行了改编,但却很少能够在坚持传统和创新发展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合点,难以令人耳目一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而新剧《哑女传奇》则努力实现创新和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窠臼的束缚,深入发掘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以“传奇”为着力点,表现该故事中未经诠释的内容。力求以现代人文情怀发掘人物内心,通过合理的价值标准对传统加以重新铸造和演绎。如掌上珠从委曲求全到不得已的抗争,陈光祖在恩义与情义间的彷徨无措,这些都没有以道德评判为创作宗旨,而是通过剧中人物情感的不断变化最终完成人物的转变。改编侧重的是人物情感的深化和转折,富有“现代意识”。在传统的舞台表演方式基础上,如跪转、吊毛等连贯的程式动作、楼上楼转谜子的戏曲音乐等,使得舞台表达十分到位,营造了别具魅力的舞台效果。
新改编的《哑女传奇》以“人以善恶分,善恶终有果”为主题,通过好听、好看的舞台艺术呈现,演绎了一个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故事。改编着眼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对人物、情节和语言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改编,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丰满,情节更加紧凑合理,语言的文学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梅兰芳大师说过戏曲改革要移步不换形,这一原则对于评剧来说也是金玉良言。在纷繁复杂的快节奏社会中,正是有着像京剧、评剧这样的传统戏曲,有传统性情感表达和艺术欣赏文艺在,才给普通群众的精神生活一种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绿地和休憩的港湾。悦耳的唱腔、优美的舞姿,这恰恰是一种中国音乐的创作方式。现代戏曲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中通过创新和舞台表演表达出对现代人物的内心挖掘、内涵理解,以期在过去与现代的生活之间,在新旧剧目之间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空间。艺术创新不是为了改编而改编,更重的是看改编后剧目的内涵、情感等是否更加有力,表演是否更加流畅。改编要克服浮躁心态,只有在掌握传统方式深入、纯熟的基础上,创新才会得心应手。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永恒追求,没有创新精神,艺术作品也就失去了灵魂和活力,评剧艺术的发展就会枯竭断流。想要评剧艺术作品闪烁光辉,离不开永无止境地创新。我们提倡艺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艺术精品,才能谱写富有光彩的当代文化艺术史。评剧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但是不能脱离戏曲这个表达基础去乱创新。没有了传统戏曲原则,创新就是无根之萍,必然会走向误区和失败。好多经典的剧目被改得惨不忍睹,这就走向了一个极端。在国民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在继承和研究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改编和创新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剧目,比如說《智取威虎山》,这段新作品使用了传统京剧的表演,现在已然成为经典。
我们也期待着高质量的改编越来越多,评剧和戏曲的事业越来越繁荣。
【关键词】评剧;《哑女传奇》;创新
在目前这种信息泛滥、各种综艺节目和表演艺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评剧这一传统戏曲形式难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听一次。据权威调查显示,仅有12.7%的家庭曾经去过传统的舞台欣赏戏曲,喜爱戏曲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和电视,对于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改变,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了解和把握那么就难以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好戏,也难以使评剧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在坚持传统和创新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摆在每一个评剧从业者面前的难题。当我们以旁观者的目光审视当下的评剧剧目时,“分割式的场景”、“缺乏创新”、“剧目陈旧”、“舞台人物缺乏时代感”等问题充斥着舞台,在精益求精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在坚守戏曲传统审美原则的前提下,打破评剧创作和表演中的僵化思维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是评剧发展的要求。
实现创新有两条途径,一是现实题材、新编历史剧等,二是对传统评剧剧目的现代改编。也就是以传统经典的评剧为底本加以创新改编,这样的改编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也比较容易有效果的创新方式,既较好地将传统文化和评剧艺术结合起来,使评剧舞台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刀阔斧地改编可以有效摆脱传统剧目的局限与束缚,使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秦香莲》、《哑女传奇》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最近由石家庄评剧团编排上演的新编评剧《哑女传奇》就实现了这种突破和创新。《哑女传奇》以传统戏《哑女告状》为底本,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舞台表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新编排。传统剧目《哑女告状》保留了传统的戏曲风格,是一出脍炙人口的戏曲。但是该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人物塑造、剧情设置等方面过于简单、生硬和僵化。另外舞台表演也偏重于戏谑,缺乏对故事本身的深入思考和对表演张力的深入发掘。虽然也有其他一些剧种对《哑女告状》进行了改编,但却很少能够在坚持传统和创新发展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合点,难以令人耳目一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而新剧《哑女传奇》则努力实现创新和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窠臼的束缚,深入发掘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以“传奇”为着力点,表现该故事中未经诠释的内容。力求以现代人文情怀发掘人物内心,通过合理的价值标准对传统加以重新铸造和演绎。如掌上珠从委曲求全到不得已的抗争,陈光祖在恩义与情义间的彷徨无措,这些都没有以道德评判为创作宗旨,而是通过剧中人物情感的不断变化最终完成人物的转变。改编侧重的是人物情感的深化和转折,富有“现代意识”。在传统的舞台表演方式基础上,如跪转、吊毛等连贯的程式动作、楼上楼转谜子的戏曲音乐等,使得舞台表达十分到位,营造了别具魅力的舞台效果。
新改编的《哑女传奇》以“人以善恶分,善恶终有果”为主题,通过好听、好看的舞台艺术呈现,演绎了一个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故事。改编着眼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对人物、情节和语言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改编,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丰满,情节更加紧凑合理,语言的文学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梅兰芳大师说过戏曲改革要移步不换形,这一原则对于评剧来说也是金玉良言。在纷繁复杂的快节奏社会中,正是有着像京剧、评剧这样的传统戏曲,有传统性情感表达和艺术欣赏文艺在,才给普通群众的精神生活一种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绿地和休憩的港湾。悦耳的唱腔、优美的舞姿,这恰恰是一种中国音乐的创作方式。现代戏曲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中通过创新和舞台表演表达出对现代人物的内心挖掘、内涵理解,以期在过去与现代的生活之间,在新旧剧目之间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空间。艺术创新不是为了改编而改编,更重的是看改编后剧目的内涵、情感等是否更加有力,表演是否更加流畅。改编要克服浮躁心态,只有在掌握传统方式深入、纯熟的基础上,创新才会得心应手。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永恒追求,没有创新精神,艺术作品也就失去了灵魂和活力,评剧艺术的发展就会枯竭断流。想要评剧艺术作品闪烁光辉,离不开永无止境地创新。我们提倡艺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艺术精品,才能谱写富有光彩的当代文化艺术史。评剧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但是不能脱离戏曲这个表达基础去乱创新。没有了传统戏曲原则,创新就是无根之萍,必然会走向误区和失败。好多经典的剧目被改得惨不忍睹,这就走向了一个极端。在国民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在继承和研究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改编和创新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剧目,比如說《智取威虎山》,这段新作品使用了传统京剧的表演,现在已然成为经典。
我们也期待着高质量的改编越来越多,评剧和戏曲的事业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