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巢向北、立水桥向西,是北京北五环外的昌平区东小口村,这里是京郊最大的废品集散地。遍布着私人经营、作坊式的废品回收点,承担着北京市大部分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在这块560亩的土地上最多时曾盘踞了900多个废品回收站,超过3万人曾在此谋生。人们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平房里,屋外就是堆积如山的废品。这里有学校、有饭店、有诊所、有旅馆、有娱乐场所,还有鲜明的阶层,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熟人社会。不少人在这里追逐城市的梦想,许多孩子在这里出生长大。村里人管这里叫“货场”,外面人管这个孤立的村庄叫“废品村”、“垃圾村”。
这里的拾荒大军多来自河南,因此这里又被外界称为“河南村”。人们因为河南老家人多地少,迫于生计,来到城市打工讨生活。
再往细里深究,“河南村”的村民多来自河南信阳的两个县:光山县和固始县。1958-1961年大饥荒的时候,信阳是全国重灾区,光山一半家庭绝户,活生生成了一座废城。半个世纪后,信阳部分农村依旧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光山县的冀畈乡、仙居乡几千老少尽数移居到这个东小口村,从事废品回收行业。
现在的村子里,到处都是望不到头的平房,河南来的村民屋里都是捡来的家具,十几平方米的空间,住着一家好几口人,屋外废品堆积如山,是那就是工作的货场。废钢、废木头、废纸、废衣物,还有野狗野猫和蹒跚学步的小孩,就构成了“河南村”的光景。
一些人家的孩子们抱着饭碗到处跑,对邻居家的东西比自己家还熟悉。而大人们有活儿的时候一起干活,没活儿的时候聚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聊天。村民们夫妻关系也大都非常融洽,许多人20岁的时候就结婚生子,然后同甘共苦,笃信夫妻同命的道理。
有人说,这里外表脏乱破败,却是个温暖的家园,是精神上的桃花源。
原籍河南固始的女孩小京今年12岁了,因为贫困,她的玩具很多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但也玩得不亦乐乎。同村的9岁女孩小丁香一本正经地告诉刚从河南来到北京的小伙伴:“别看东小口虽然全是垃圾和大便,但你玩一天就会爱上这里。”
大人在成人世界拼命挣钱讨生活,孩子却像没有被修剪过的枝柳,自由又肆意地生长。城里人丢弃的旧跑步机、席梦思床垫,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
这个主要由外地人组成的村庄,保留着乡土中国最初的宗法规则:劳动致富、勤俭为家。从2002年至今,10多年来,许多从河南来得乡亲在此白手起家,携手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买车买房,创造了财富神话。跟最底层捡破烂的拾荒者不同,他们在这里包下空地,收集废塑料、废钢铁、废纸、废木头,分类加工后送往唐山、保定、邯郸、杭州等地销售。
然而,“河南村”的好景也不长了,2011年,因为昌平城区整顿,东小口村贴出了拆迁告示。之后,一场耗时多年的拆迁拉锯战展开,长期的停水停电并未迫使驻守在此处的数万人主动搬走。
去年6月,村东头的一大片棚户区被大批工程车辆夷为平地,预示着拆迁工作动了真格,不久这里将彻底完成拆迁。而已完成拆迁的空地上,数栋高层建筑将拔地而起。几次三番被勒令搬迁的“垃圾村”村民们,即将失去他们在北京的立足之地。他们的“北京梦”,会以怎样的方式往下延续,这是一个攸关生存的问题。
在这块560亩的土地上最多时曾盘踞了900多个废品回收站,超过3万人曾在此谋生。人们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平房里,屋外就是堆积如山的废品。这里有学校、有饭店、有诊所、有旅馆、有娱乐场所,还有鲜明的阶层,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熟人社会。不少人在这里追逐城市的梦想,许多孩子在这里出生长大。村里人管这里叫“货场”,外面人管这个孤立的村庄叫“废品村”、“垃圾村”。
这里的拾荒大军多来自河南,因此这里又被外界称为“河南村”。人们因为河南老家人多地少,迫于生计,来到城市打工讨生活。
再往细里深究,“河南村”的村民多来自河南信阳的两个县:光山县和固始县。1958-1961年大饥荒的时候,信阳是全国重灾区,光山一半家庭绝户,活生生成了一座废城。半个世纪后,信阳部分农村依旧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光山县的冀畈乡、仙居乡几千老少尽数移居到这个东小口村,从事废品回收行业。
现在的村子里,到处都是望不到头的平房,河南来的村民屋里都是捡来的家具,十几平方米的空间,住着一家好几口人,屋外废品堆积如山,是那就是工作的货场。废钢、废木头、废纸、废衣物,还有野狗野猫和蹒跚学步的小孩,就构成了“河南村”的光景。
一些人家的孩子们抱着饭碗到处跑,对邻居家的东西比自己家还熟悉。而大人们有活儿的时候一起干活,没活儿的时候聚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聊天。村民们夫妻关系也大都非常融洽,许多人20岁的时候就结婚生子,然后同甘共苦,笃信夫妻同命的道理。
有人说,这里外表脏乱破败,却是个温暖的家园,是精神上的桃花源。
原籍河南固始的女孩小京今年12岁了,因为贫困,她的玩具很多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但也玩得不亦乐乎。同村的9岁女孩小丁香一本正经地告诉刚从河南来到北京的小伙伴:“别看东小口虽然全是垃圾和大便,但你玩一天就会爱上这里。”
大人在成人世界拼命挣钱讨生活,孩子却像没有被修剪过的枝柳,自由又肆意地生长。城里人丢弃的旧跑步机、席梦思床垫,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
这个主要由外地人组成的村庄,保留着乡土中国最初的宗法规则:劳动致富、勤俭为家。从2002年至今,10多年来,许多从河南来得乡亲在此白手起家,携手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买车买房,创造了财富神话。跟最底层捡破烂的拾荒者不同,他们在这里包下空地,收集废塑料、废钢铁、废纸、废木头,分类加工后送往唐山、保定、邯郸、杭州等地销售。
然而,“河南村”的好景也不长了,2011年,因为昌平城区整顿,东小口村贴出了拆迁告示。之后,一场耗时多年的拆迁拉锯战展开,长期的停水停电并未迫使驻守在此处的数万人主动搬走。
去年6月,村东头的一大片棚户区被大批工程车辆夷为平地,预示着拆迁工作动了真格,不久这里将彻底完成拆迁。而已完成拆迁的空地上,数栋高层建筑将拔地而起。几次三番被勒令搬迁的“垃圾村”村民们,即将失去他们在北京的立足之地。他们的“北京梦”,会以怎样的方式往下延续,这是一个攸关生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