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高考内容和评价形式改革的全面深化,思想政治学科为了更好的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这就要求其试题在命制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秀文化,凸显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高考试题之中。
一、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均在高考题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主观题的考查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政治认同
1.基本概念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中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认同的必然表现和必然要求。
在2018年全国卷中,命题人在对选择题进行命制时,都会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对于主观题的命制则更为突出某一方面。
2.政治认同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例如,全国Ⅰ卷中主观题40题第二问设问为“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以此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国Ⅱ卷中的39题设问为“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全国Ⅲ卷中的40题的第二问设问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
在高考政治学科试卷中,因其内容涉及我国当前建设的总体布局,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五大方面内容,因此政治认同相对考查的较多。
(二)科学精神
1.基本概念
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
2.科学精神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例如,全国卷中的哲学部分选择题均是从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命制试题。并且全国Ⅰ卷中的40题第一问为“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凸显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的考查,以体现科学精神。全国Ⅱ卷中的40题第一问为“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从认识论的角度凸显科学精神,更加强调实践和认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全国卷Ⅲ中的第40题第一问为“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中的价值观这一知识内容入手,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生活中事务或人的看法,并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试卷中的体现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着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在高考试卷中,要求学生不仅对知识做到记忆和理解,还要做到迁移和运用,更要做到阐述和论证,从而使学生能够以辩证的思维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思想政治的课堂应该有所转变。
(一)通过情境模拟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应该是最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的。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还是生态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相连接的。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应该利用多种手段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去体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优越性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通过设置探究式问题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多为“背诵式”或者“挖空式”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知识一味的背诵,机械性地回答。而对于政治学科来说,在必修四本教材中都是注重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仔细研究问题的设置,让自己提问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行探究。
(三)通过找寻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找寻典型的相关案例,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做到司法公正,公民更要遵法、守法、用法。尤其是在必修二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及时关注时事,利用最新的热点进行讲解,这样更加的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更加理解依法治国的方略。
(四)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增强學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因此,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实际之中,对于政治课的教学是更加有效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使得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律意识有真正的落实之处。“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因此,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不仅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它不仅是高考题命制的方向,更是为教师授课指明了重点。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把握好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均在高考题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主观题的考查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政治认同
1.基本概念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中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认同的必然表现和必然要求。
在2018年全国卷中,命题人在对选择题进行命制时,都会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对于主观题的命制则更为突出某一方面。
2.政治认同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例如,全国Ⅰ卷中主观题40题第二问设问为“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以此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国Ⅱ卷中的39题设问为“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全国Ⅲ卷中的40题的第二问设问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
在高考政治学科试卷中,因其内容涉及我国当前建设的总体布局,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五大方面内容,因此政治认同相对考查的较多。
(二)科学精神
1.基本概念
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
2.科学精神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例如,全国卷中的哲学部分选择题均是从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命制试题。并且全国Ⅰ卷中的40题第一问为“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凸显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的考查,以体现科学精神。全国Ⅱ卷中的40题第一问为“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从认识论的角度凸显科学精神,更加强调实践和认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全国卷Ⅲ中的第40题第一问为“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中的价值观这一知识内容入手,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生活中事务或人的看法,并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试卷中的体现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着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在高考试卷中,要求学生不仅对知识做到记忆和理解,还要做到迁移和运用,更要做到阐述和论证,从而使学生能够以辩证的思维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思想政治的课堂应该有所转变。
(一)通过情境模拟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应该是最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的。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还是生态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相连接的。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应该利用多种手段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去体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优越性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通过设置探究式问题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多为“背诵式”或者“挖空式”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知识一味的背诵,机械性地回答。而对于政治学科来说,在必修四本教材中都是注重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仔细研究问题的设置,让自己提问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行探究。
(三)通过找寻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找寻典型的相关案例,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做到司法公正,公民更要遵法、守法、用法。尤其是在必修二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及时关注时事,利用最新的热点进行讲解,这样更加的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更加理解依法治国的方略。
(四)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增强學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因此,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实际之中,对于政治课的教学是更加有效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使得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律意识有真正的落实之处。“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因此,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不仅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它不仅是高考题命制的方向,更是为教师授课指明了重点。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把握好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