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几年以前,几乎没有人看好泡泡网。相比于实力雄厚的天极、中关村在线、IT168等其它IT垂直网站,泡泡网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背景。但几年下来,泡泡网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知名的IT垂直网站之一,泡泡网的总裁李想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80后创业的典范。
小试牛刀
李想的第一桶金也来自于互联网。
1998年,李想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个人网站——显卡之家(www.3Dhome.cn)。这一年,李想读高二。对于当时的普通高中生来说,这时的网络似乎还有些奢侈:8块钱上网、4块钱电话费,上网一小时要花12块钱。而那时,他已经可以每天在网上呆五六个小时。
早上5点起床,李想会先到国外网站浏览最新信息;下午5点放学后,他跑到电脑城找经销商借一些硬件以便晚上回家做评测;然后写稿,并将其放在自己的网站“显卡之家”上,提供给各媒体选择刊登,以赚取每月2000元的稿费。这就是李想的一天。
90年代末,电脑正从2D向3D升级,出现了一些3D游戏,3D显示卡的需求也迅速上升,这给李想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他回忆时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早两年,没有这个机会,晚两年,这个机会可能又过去了。”
成立仅3个月后,“显卡之家”就有了不小的访问量,每天有1万多人次来此寻找显卡信息。“到1999年,网络热得烫手,有家名叫Media999的网络广告公司找我来投广告,广告显示1万次给我10块钱,广告公司中间抽点佣金。”
李想去银行办了一个存折,第一个月Media999给他打过来6000元,而第二个月收入就有1万多了。当年,李想收到的广告费超过了10万元。
移师北京
尝到了甜头的李想,对IT网站欲罢不能。在1999年高三毕业后,李想终于弃学从商。
2000年春节刚过,李想找到了他第一个合伙人樊铮(现任泡泡网CTO),一起做了现在的泡泡网(www.pcpop.com)。
在有了2年经验之后,李想再做网站显得轻车熟路。新网站建立不久就有了可观的访问量,但却见不着效益。“当时由于网络环境并不是非常好,新公司一直亏损,虽然访问量和用户数不断增长,但并没有什么收入。”
随着当年网络泡沫的破灭,李想和泡泡网更是跌到低谷,网站每个月接近2万的广告收入也“突然失踪”。“Media999还欠着我几万元广告费没付清”,李想说。后来一段时期,李想一度靠码字挣稿费糊口。
危难之时,泡泡网的“贵人”出现了,他就是邵震,泡泡网的第三个合作伙伴,现任泡泡网的COO。
2001,邵震离开了“走进中关村”(www.intozgc.com),从北京到石家庄找到李想。“他什么都不要,就要每个月2000元工资,而且工资不用我掏,工资和房租都从他的销售收入里出。我给他印了名片,他就开始去拉广告。”李想说。
邵震随后找到联想集团的QDI主板部,拉回来14000元现金广告费,为李想解决了工资和房租。然后又去华旗资讯公司,换回3台电脑,办公机器也终于到位了。于是2001年底,李想移师北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刚从石家庄搬到北京来,租住在林业大学一个60平方米的房间,白天办公,晚上睡觉。”而就在这居民区里,一个商业化运作的网站雏形业已完成。半年后,网站IP访问量每天有四五万人次,广告商又找上门来,而且开出的价格比原先还高。
“2002年初,我们搬进了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写字楼,正式商业化运作,当年的网站收入达到了50多万。”
拔高成长
当“温饱”得以解决之后,李想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问题。
2003年,泡泡网的编辑人员已经达到了20多人。然而不久之后,李想遭遇了一场倒戈——10个编辑集体辞职跳到最大竞争对手的阵营之中。
“当时我没有管理经验,强制性地把自己的想法施加到员工身上。”终于,李想为自己管理经验的缺失而付出了代价。他给10个编辑一个一个地打电话挽留,但都无果而终。
事实上,李想遭遇的也绝不止这一点。“原来我还会很冲动,会摔东西,有一次甚至对着某高层领导拍桌子,但慢慢发现这种方式是不正确的。如果现在我生气的时候,会先跳出来看一眼自己,这可能需要5到10秒的时间,但百分之百会发现生气对自己实现目标一点帮助都没有,那我就不生气了。”
李想拥有足够自省的能力,而这一点或许也正是他能超越80年代人弱点而最终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这种自省性,也慢慢变成预见性。李想知道自己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坚信自己一定能解决问题。
肉搏“红海”
“要想打败李想的泡泡网,只需要‘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肉搏战,是大家唯一的选择。”评论家炳叔说道。
所谓“肉搏战”,从一定程度上,正是各IT网站耳熟能详的“内容为王”。李想的盈利模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靠内容和服务吸引用户。
“其实我们就是用户意见领袖。”李想的这一想法,早在显卡之家就得到了验证。泡泡网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原创的,而不是别人的“拼盘”。身居中关村,让他们每天都能关注市场的最新动态,另外厂商也会把最新的产品拿来给他们测评。
“泡泡网要求编辑不是定位于专家,而是定位于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评测产品。所以这种用户意见领袖的角色,正是我们的法宝。”因此,和别的网站比起来,泡泡网的用户需求更明确,其更新速度也更快,这给网站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不过,泡泡网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坦言:“泡泡网的流量毋庸置疑,但这种流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由此,2006年,李想又开拓出新的收费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经销商在泡泡网站上租摊位卖东西。“这笔账太好算了,在网站上,一个手机的流量顶得上卖场一半的流量,而这一半流量只光顾你一家,没有人员成本,一个摊位每个月6000、7000元,对经销商来说每天卖一台手机成本就够了,经销商何乐而不为?”薛蛮子对此大为赞赏,“这是李想自创的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把泡泡网的流量变成了钱。”
为了使收费更务实,李想还要采取类似百度竞价排名的方式,按效果来收费。李想说:“我们会计算出多少个点击会产生一个购买量,平均下来一个点击多少钱,按实际点击量来收费,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只要访问量增加,我们的收入就能成比例增长。”
眼下渠道的收入和广告收入还没法比,但李想坚信,不久以后渠道的收入就会大幅提升,和广告收入分庭抗礼。
结缘资本
泡泡网能如此引人眼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几个年轻人独立支撑的公司至今没有拿过一分风险投资。而从2006年开始,关于泡泡网与资本恋爱的传言,已经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
在中国前五名的IT垂直网站中,Pconline.com背后有分布在全国主要城市的6个太平洋电脑城,中关村在线被全球最大的IT资讯集团CNET收购,IT168背后是早年知名的联合商情公司,天极网背后是《电脑报》,而只有泡泡网是内生性增长。
“就是这种滚雪球式的发展,让李想和泡泡网辛苦了6年。但也同样是因为没有资本的骚扰,李想踏踏实实做了6年。”薛蛮子由此评价。
事实上,泡泡网的广告客户要从现在的经销商升级到品牌厂商,公司的品牌建设和商业拓展合作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李想表示:“我们确实在进行资本运作,手头也拿到了不少投资商想要和我们合作的协议。”
“但资本运作本身不是目的,资本运作是为了让一个公司可以更好的发展,健康的运作,如果后者的目的可以达到,不融资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进行资本运作,那么找一个沟通成本低,有共同价值认可和发展观的合作伙伴,则是最好的选择。”李想坦言。
“而资本看重泡泡网的,并不是它在IT垂直网站的排名,而是看中了我们的发展潜力。而正是由于这种潜力,我敢说在两年内我们可以做到绝对第一。如果有一天,你要买一款IT产品,你征求十个人,而十个人给你的建议都是去泡泡网,那么我的目标就实现了。”
小试牛刀
李想的第一桶金也来自于互联网。
1998年,李想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个人网站——显卡之家(www.3Dhome.cn)。这一年,李想读高二。对于当时的普通高中生来说,这时的网络似乎还有些奢侈:8块钱上网、4块钱电话费,上网一小时要花12块钱。而那时,他已经可以每天在网上呆五六个小时。
早上5点起床,李想会先到国外网站浏览最新信息;下午5点放学后,他跑到电脑城找经销商借一些硬件以便晚上回家做评测;然后写稿,并将其放在自己的网站“显卡之家”上,提供给各媒体选择刊登,以赚取每月2000元的稿费。这就是李想的一天。
90年代末,电脑正从2D向3D升级,出现了一些3D游戏,3D显示卡的需求也迅速上升,这给李想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他回忆时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早两年,没有这个机会,晚两年,这个机会可能又过去了。”
成立仅3个月后,“显卡之家”就有了不小的访问量,每天有1万多人次来此寻找显卡信息。“到1999年,网络热得烫手,有家名叫Media999的网络广告公司找我来投广告,广告显示1万次给我10块钱,广告公司中间抽点佣金。”
李想去银行办了一个存折,第一个月Media999给他打过来6000元,而第二个月收入就有1万多了。当年,李想收到的广告费超过了10万元。
移师北京
尝到了甜头的李想,对IT网站欲罢不能。在1999年高三毕业后,李想终于弃学从商。
2000年春节刚过,李想找到了他第一个合伙人樊铮(现任泡泡网CTO),一起做了现在的泡泡网(www.pcpop.com)。
在有了2年经验之后,李想再做网站显得轻车熟路。新网站建立不久就有了可观的访问量,但却见不着效益。“当时由于网络环境并不是非常好,新公司一直亏损,虽然访问量和用户数不断增长,但并没有什么收入。”
随着当年网络泡沫的破灭,李想和泡泡网更是跌到低谷,网站每个月接近2万的广告收入也“突然失踪”。“Media999还欠着我几万元广告费没付清”,李想说。后来一段时期,李想一度靠码字挣稿费糊口。
危难之时,泡泡网的“贵人”出现了,他就是邵震,泡泡网的第三个合作伙伴,现任泡泡网的COO。
2001,邵震离开了“走进中关村”(www.intozgc.com),从北京到石家庄找到李想。“他什么都不要,就要每个月2000元工资,而且工资不用我掏,工资和房租都从他的销售收入里出。我给他印了名片,他就开始去拉广告。”李想说。
邵震随后找到联想集团的QDI主板部,拉回来14000元现金广告费,为李想解决了工资和房租。然后又去华旗资讯公司,换回3台电脑,办公机器也终于到位了。于是2001年底,李想移师北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刚从石家庄搬到北京来,租住在林业大学一个60平方米的房间,白天办公,晚上睡觉。”而就在这居民区里,一个商业化运作的网站雏形业已完成。半年后,网站IP访问量每天有四五万人次,广告商又找上门来,而且开出的价格比原先还高。
“2002年初,我们搬进了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写字楼,正式商业化运作,当年的网站收入达到了50多万。”
拔高成长
当“温饱”得以解决之后,李想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问题。
2003年,泡泡网的编辑人员已经达到了20多人。然而不久之后,李想遭遇了一场倒戈——10个编辑集体辞职跳到最大竞争对手的阵营之中。
“当时我没有管理经验,强制性地把自己的想法施加到员工身上。”终于,李想为自己管理经验的缺失而付出了代价。他给10个编辑一个一个地打电话挽留,但都无果而终。
事实上,李想遭遇的也绝不止这一点。“原来我还会很冲动,会摔东西,有一次甚至对着某高层领导拍桌子,但慢慢发现这种方式是不正确的。如果现在我生气的时候,会先跳出来看一眼自己,这可能需要5到10秒的时间,但百分之百会发现生气对自己实现目标一点帮助都没有,那我就不生气了。”
李想拥有足够自省的能力,而这一点或许也正是他能超越80年代人弱点而最终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这种自省性,也慢慢变成预见性。李想知道自己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坚信自己一定能解决问题。
肉搏“红海”
“要想打败李想的泡泡网,只需要‘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肉搏战,是大家唯一的选择。”评论家炳叔说道。
所谓“肉搏战”,从一定程度上,正是各IT网站耳熟能详的“内容为王”。李想的盈利模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靠内容和服务吸引用户。
“其实我们就是用户意见领袖。”李想的这一想法,早在显卡之家就得到了验证。泡泡网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原创的,而不是别人的“拼盘”。身居中关村,让他们每天都能关注市场的最新动态,另外厂商也会把最新的产品拿来给他们测评。
“泡泡网要求编辑不是定位于专家,而是定位于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评测产品。所以这种用户意见领袖的角色,正是我们的法宝。”因此,和别的网站比起来,泡泡网的用户需求更明确,其更新速度也更快,这给网站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不过,泡泡网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坦言:“泡泡网的流量毋庸置疑,但这种流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由此,2006年,李想又开拓出新的收费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经销商在泡泡网站上租摊位卖东西。“这笔账太好算了,在网站上,一个手机的流量顶得上卖场一半的流量,而这一半流量只光顾你一家,没有人员成本,一个摊位每个月6000、7000元,对经销商来说每天卖一台手机成本就够了,经销商何乐而不为?”薛蛮子对此大为赞赏,“这是李想自创的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把泡泡网的流量变成了钱。”
为了使收费更务实,李想还要采取类似百度竞价排名的方式,按效果来收费。李想说:“我们会计算出多少个点击会产生一个购买量,平均下来一个点击多少钱,按实际点击量来收费,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只要访问量增加,我们的收入就能成比例增长。”
眼下渠道的收入和广告收入还没法比,但李想坚信,不久以后渠道的收入就会大幅提升,和广告收入分庭抗礼。
结缘资本
泡泡网能如此引人眼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几个年轻人独立支撑的公司至今没有拿过一分风险投资。而从2006年开始,关于泡泡网与资本恋爱的传言,已经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
在中国前五名的IT垂直网站中,Pconline.com背后有分布在全国主要城市的6个太平洋电脑城,中关村在线被全球最大的IT资讯集团CNET收购,IT168背后是早年知名的联合商情公司,天极网背后是《电脑报》,而只有泡泡网是内生性增长。
“就是这种滚雪球式的发展,让李想和泡泡网辛苦了6年。但也同样是因为没有资本的骚扰,李想踏踏实实做了6年。”薛蛮子由此评价。
事实上,泡泡网的广告客户要从现在的经销商升级到品牌厂商,公司的品牌建设和商业拓展合作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李想表示:“我们确实在进行资本运作,手头也拿到了不少投资商想要和我们合作的协议。”
“但资本运作本身不是目的,资本运作是为了让一个公司可以更好的发展,健康的运作,如果后者的目的可以达到,不融资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进行资本运作,那么找一个沟通成本低,有共同价值认可和发展观的合作伙伴,则是最好的选择。”李想坦言。
“而资本看重泡泡网的,并不是它在IT垂直网站的排名,而是看中了我们的发展潜力。而正是由于这种潜力,我敢说在两年内我们可以做到绝对第一。如果有一天,你要买一款IT产品,你征求十个人,而十个人给你的建议都是去泡泡网,那么我的目标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