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青年群体尤其是农村青年群体就业形势严峻,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创业则是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本文在综述不同学科对创业活动的研究视角和创业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农村青年 创业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D430 文献标识码:A
一、创业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创业开始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出现,此后创业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进入制度化时期。但这一时期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一般性描述。20世纪90年代末,创业研究和其他学术领域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时间维度上看,创业研究之初集中于创业者、创业环境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后来开始关注创业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创业活动。
二、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
创业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吸引了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的研究参与。不同的学科立足于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切入点,围绕着创业机会、创业者素质能力、创业过程、创业管理、创业环境、创业行为、创业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创业活动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经济学主要是分析创业者如何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将其所利用的全部资本、支付的工资价值、租金和利息以及属于他自己利润的重新组合都体现在产品的价值当中。
(二)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和功能方面的描述来解释创业现象,他们利用个体所拥有的特性,比如成就需要、自主需要、信念追求、创造欲望和自信心等来分析创业者及其活动,力图找出其内在的关联。
(三)管理学的研究视角。
管理学主要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创业现象,探讨创业者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的创业行为,进而把创业视为一个可能发生在任何组织类型内部的管理过程,把创业视为一种管理方法,从管理方法上解释创业活动。
(四)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1、创业研究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创业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即创业现象中涉及的创业家远见、创业机敏、直觉和智力等因素对创业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2、创业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社会文化的研究视角将创业的产生和影响置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许多学者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化下更容易产生创业家,某种特定的文化必然培育某种特定的创业行为与方式,所以他们将文化看作是创业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3、创业研究的社会资本视角。社会资本对创业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察,一是考察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创业机会与创业行为;二是考察网络结构性资源和关系性资源,如信任和规范等如何影响创业家的创业活动。
通过对主要学科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侧重从微观层面(创业者、创业行动、创业组织)对创业活动展开研究。而与上述学科相比较,社会学则侧重从宏观层面,将创业活动置于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关注创业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分析影响创业活动的社会因素(例如制度环境、技术环境)和规范创业活动的行动模式。
三、创业研究的研究框架
(一)国外创业研究框架。
目前国外的创业研究多在Timmons创业学模型的框架下展开,该模型提供了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等不同的研究视角,认为创业是由机会、团队、资源三个要素组成,强调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弹性与动态平衡。三个要素会因比重发生变化而产生失衡的现象,因此必须及时地对创业管理策略进行调整,掌握当时的活动重心,使创业活动重新获得平衡。
另外一个被学界经常应用的创业研究框架是GEM研究框架。GEM是指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即全球创业观察的英文简称,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觉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始于1999年,现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创业环境研究项目。
(二)国内创业研究框架。
与国外创业理论研究相比,国內很少有对创业过程建立研究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但也取得了一些启发性的研究成果。朱仁宏(2004)通过归纳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定义,通过细化创业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变量,提出了一个包含创业者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与创业环境的概念框架——研究边界模型;池仁勇(2006)从创业研究领域的界定概括得知:创业过程由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以及创业结果组成;在创业过程中,个体创业家是核心要素;创业过程受到社会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创业可以在新创企业中发生,也可以在已创建的企业中发生;此外,蔡莉等(2007)提出了一个由创业资源开发过程、创业周期及创业情景3个维度构成的创业研究框架,并着重分析了这3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而言之,创业研究作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人士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目前创业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共同为大家所接受的研究理论体系,还有待学界进行深入地研究。
四、我国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状
我国在创业研究领域除了介绍和完善西方的创业学术研究理论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本土创业现象的探讨和实证分析,并选择一个具体群体例如女性、青年、农民或农民工来对创业现象进行讨论。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青年创业群体特别是农村青年创业群体的重视,农村青年创业群体近年来开始得到了学界更多的关注,并形成了一些专题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例如:《宁波市农村青年创业文化调研报告》(宁波团市委调查组,2005)、《浙江沿海地区农村青年创业现状与思考——基于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周国红、张艳,2008)、《关于福建青年创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张学军,2009)、《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现状调查报告》(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2009)、《吉林省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新思考》(郑磊,2009)等实证调研报告,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研究成果。
宁波市团市委(2005)通过实证调查,指出当前宁波市农村创业文化整体水平较好,创业文化与创业活动密切联系,求富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动因,创业精神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条件,示范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精神来源。并指出创业文化培育应该着力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精神,农村青年的创业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提升,政府应努力为农村青年的创业冲动转化为现实创造条件。
周国红、张艳(2008)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浙江沿海地区创业氛围较浓,农村青年较有创新精神,家庭对农村青年创业影响较大;农村青年创业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足和经验不够;创业培训或讲座对农村青年创业帮助较大,但目前还比较缺乏;当地政策与中介机构对创业比较支持,但农村青年了解不够;要突破农村青年创业的瓶颈,必须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加强创业教育。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2009)通过对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农村青年创业热潮逐渐形成,青年协会在促进农村青年创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村青年创业群体的类型包括农村企业家二代创业、务农青年创业、农民工青年回乡创业、大学生毕业生回乡创业和城镇青年到农村创业;农村青年创业获得成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代农村、特色养殖业、农村工商业、现代服务业、休闲产业和环保产业。
郑磊(2009)在基于对吉林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建构一个从政策宣传与执行,到持续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到长效的充分就业和创业,再到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建设一体化”的立体模式的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新模式。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农村青年创业进行了一些对策性研究。丘运生、谢顺恒(2008)指出农村青年要创业,一要选准创业目标;二要选好或创造当地自己的品牌;三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四要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五要瞄准市场,扩大市场;六要找准定位。陈莉萍(2006)从成才教育的维度对青年创业进行了探析,指出针对农村青年的成才教育,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二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三要树立创业成才典型,示范推广科技项目;四要提供信贷支持,使创业启动资金能够到位;五要创新青年的组织形式,建设农村青年中心;六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双学双促城乡互动。
五、结语
总之,农村青年创业研究已经成为学界进行创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就总体而言,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阶段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开展的实证研究也多局限于现象的描述,而缺乏更深入的分析,另外也缺乏基于大样本调查的普遍意义上的定量实证研究。因此,农村青年创业这一热点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必要对农村青年创业状况开展基于大样本调查的实证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使创业研究既符合创业实践又具备理论高度。□
(作者: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参考文献:
[1][美]T·帕森斯著,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二版.
[3]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经济研究,2002(9).
[5]黄中伟.非均衡博弈:浙江农民创业的原动力.企业经济,2004(5).
[6]林离、张炜.邱琼:创业过程的研究评述及发展动向.南开管理评论,2004(7).
[7]王延荣.创业动力及其机制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4(7).
[8]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6(5).
[9]吴昌华.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民创业模式选择.农村经济,2008(6).
[10]张玉利.杨俊.试论创业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应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
[11]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势.科学学研究,2005(5) .
[12]朱仁宏、陈灿.创業研究前沿理论发展动态.当代经济管理,2005(1).
[13]胡建国、杨桂宏.中国创业活动研究的社会学视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关键词农村青年 创业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D430 文献标识码:A
一、创业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创业开始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出现,此后创业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进入制度化时期。但这一时期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一般性描述。20世纪90年代末,创业研究和其他学术领域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时间维度上看,创业研究之初集中于创业者、创业环境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后来开始关注创业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创业活动。
二、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
创业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吸引了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的研究参与。不同的学科立足于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切入点,围绕着创业机会、创业者素质能力、创业过程、创业管理、创业环境、创业行为、创业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创业活动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经济学主要是分析创业者如何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将其所利用的全部资本、支付的工资价值、租金和利息以及属于他自己利润的重新组合都体现在产品的价值当中。
(二)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和功能方面的描述来解释创业现象,他们利用个体所拥有的特性,比如成就需要、自主需要、信念追求、创造欲望和自信心等来分析创业者及其活动,力图找出其内在的关联。
(三)管理学的研究视角。
管理学主要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创业现象,探讨创业者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的创业行为,进而把创业视为一个可能发生在任何组织类型内部的管理过程,把创业视为一种管理方法,从管理方法上解释创业活动。
(四)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1、创业研究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创业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即创业现象中涉及的创业家远见、创业机敏、直觉和智力等因素对创业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2、创业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社会文化的研究视角将创业的产生和影响置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许多学者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化下更容易产生创业家,某种特定的文化必然培育某种特定的创业行为与方式,所以他们将文化看作是创业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3、创业研究的社会资本视角。社会资本对创业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察,一是考察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创业机会与创业行为;二是考察网络结构性资源和关系性资源,如信任和规范等如何影响创业家的创业活动。
通过对主要学科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侧重从微观层面(创业者、创业行动、创业组织)对创业活动展开研究。而与上述学科相比较,社会学则侧重从宏观层面,将创业活动置于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关注创业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分析影响创业活动的社会因素(例如制度环境、技术环境)和规范创业活动的行动模式。
三、创业研究的研究框架
(一)国外创业研究框架。
目前国外的创业研究多在Timmons创业学模型的框架下展开,该模型提供了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等不同的研究视角,认为创业是由机会、团队、资源三个要素组成,强调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弹性与动态平衡。三个要素会因比重发生变化而产生失衡的现象,因此必须及时地对创业管理策略进行调整,掌握当时的活动重心,使创业活动重新获得平衡。
另外一个被学界经常应用的创业研究框架是GEM研究框架。GEM是指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即全球创业观察的英文简称,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觉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始于1999年,现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创业环境研究项目。
(二)国内创业研究框架。
与国外创业理论研究相比,国內很少有对创业过程建立研究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但也取得了一些启发性的研究成果。朱仁宏(2004)通过归纳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定义,通过细化创业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变量,提出了一个包含创业者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与创业环境的概念框架——研究边界模型;池仁勇(2006)从创业研究领域的界定概括得知:创业过程由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以及创业结果组成;在创业过程中,个体创业家是核心要素;创业过程受到社会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创业可以在新创企业中发生,也可以在已创建的企业中发生;此外,蔡莉等(2007)提出了一个由创业资源开发过程、创业周期及创业情景3个维度构成的创业研究框架,并着重分析了这3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而言之,创业研究作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人士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目前创业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共同为大家所接受的研究理论体系,还有待学界进行深入地研究。
四、我国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状
我国在创业研究领域除了介绍和完善西方的创业学术研究理论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本土创业现象的探讨和实证分析,并选择一个具体群体例如女性、青年、农民或农民工来对创业现象进行讨论。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青年创业群体特别是农村青年创业群体的重视,农村青年创业群体近年来开始得到了学界更多的关注,并形成了一些专题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例如:《宁波市农村青年创业文化调研报告》(宁波团市委调查组,2005)、《浙江沿海地区农村青年创业现状与思考——基于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周国红、张艳,2008)、《关于福建青年创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张学军,2009)、《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现状调查报告》(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2009)、《吉林省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新思考》(郑磊,2009)等实证调研报告,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研究成果。
宁波市团市委(2005)通过实证调查,指出当前宁波市农村创业文化整体水平较好,创业文化与创业活动密切联系,求富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动因,创业精神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条件,示范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精神来源。并指出创业文化培育应该着力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精神,农村青年的创业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提升,政府应努力为农村青年的创业冲动转化为现实创造条件。
周国红、张艳(2008)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浙江沿海地区创业氛围较浓,农村青年较有创新精神,家庭对农村青年创业影响较大;农村青年创业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足和经验不够;创业培训或讲座对农村青年创业帮助较大,但目前还比较缺乏;当地政策与中介机构对创业比较支持,但农村青年了解不够;要突破农村青年创业的瓶颈,必须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加强创业教育。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2009)通过对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农村青年创业热潮逐渐形成,青年协会在促进农村青年创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村青年创业群体的类型包括农村企业家二代创业、务农青年创业、农民工青年回乡创业、大学生毕业生回乡创业和城镇青年到农村创业;农村青年创业获得成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代农村、特色养殖业、农村工商业、现代服务业、休闲产业和环保产业。
郑磊(2009)在基于对吉林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建构一个从政策宣传与执行,到持续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到长效的充分就业和创业,再到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建设一体化”的立体模式的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新模式。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农村青年创业进行了一些对策性研究。丘运生、谢顺恒(2008)指出农村青年要创业,一要选准创业目标;二要选好或创造当地自己的品牌;三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四要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五要瞄准市场,扩大市场;六要找准定位。陈莉萍(2006)从成才教育的维度对青年创业进行了探析,指出针对农村青年的成才教育,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二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三要树立创业成才典型,示范推广科技项目;四要提供信贷支持,使创业启动资金能够到位;五要创新青年的组织形式,建设农村青年中心;六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双学双促城乡互动。
五、结语
总之,农村青年创业研究已经成为学界进行创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就总体而言,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阶段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开展的实证研究也多局限于现象的描述,而缺乏更深入的分析,另外也缺乏基于大样本调查的普遍意义上的定量实证研究。因此,农村青年创业这一热点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必要对农村青年创业状况开展基于大样本调查的实证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使创业研究既符合创业实践又具备理论高度。□
(作者: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参考文献:
[1][美]T·帕森斯著,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二版.
[3]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经济研究,2002(9).
[5]黄中伟.非均衡博弈:浙江农民创业的原动力.企业经济,2004(5).
[6]林离、张炜.邱琼:创业过程的研究评述及发展动向.南开管理评论,2004(7).
[7]王延荣.创业动力及其机制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4(7).
[8]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6(5).
[9]吴昌华.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民创业模式选择.农村经济,2008(6).
[10]张玉利.杨俊.试论创业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应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
[11]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势.科学学研究,2005(5) .
[12]朱仁宏、陈灿.创業研究前沿理论发展动态.当代经济管理,2005(1).
[13]胡建国、杨桂宏.中国创业活动研究的社会学视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