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市场,树立服务意识
牢固树立服务市场意识。在市场条件下,应加强对员工市场竞争意识的教育,使“市场在我心中,效益在我手中”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认真学习研究电力市场运营规则。要对市场运行机制、市场模式、交易方式和运行规则等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认真分析电网网络结构、潮流分布、负荷因子对发电公司的影响,分析企业机组的负荷特性和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电力营销规划和市场营销竞价策略,制定机组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报价方案。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于市场竞争的信息系统。要抓紧开发服务于电力市场竞价决策的信息系统,整合管理信息和发电生产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各台机组的单位发电变动成本和性能指标,作为发电机组优化运行和报价竞争的依据。
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加强经营管理
1.预算管理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优化预算管理业务流程,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和各项成本定额标准,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预算管理是我公司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财务预算管理应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对固定费用如管理费、大修费、材料费等严格按定额管理,提供预算的刚性。二是对发电收益和变动成本制定控制指标,并设定弹性系数,执行中加强跟踪控制和预测,对控制指标超限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结合发电公司的特点和市场信息做好适时的预算调整和完善。发电公司总预算的基础是上网电量的预算,只有预计的上网电量确定了,其他项目的预算才能确定。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公司制定的预算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确立“以公司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应该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发电公司各期的预算管理前后衔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2.成本管理 树立“大成本”理念,细化各项成本费用,明确管理责任。每年编制下达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将成本费用逐一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对所分配的预算指标严格管理,使员工树立起发电成本竞争观念,并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发电公司的物流是耗用资金最大的成本因素,主要由燃料费用和材料备品配件消耗费用组成。物流成本是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为此安排合理的来煤结构流向,保证电煤供应,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加强煤场管理及优化运行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对于材料备品配件加强物资库存成本控制,优化库存管理。加强设备维护,提高检修质量,鼓励修旧利废,降低检修费用。检修中坚持修旧利废不仅能够降低检修费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节俭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考核办法,鼓励员工以“修”为主而不是以“换”为主,调动员工“修”的积极性,以减少浪费,降低检修成本。针对不同成本费用项目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如差旅费采取下发限额本,运输费采取车辆本票,使各部门随时掌控本部门费用发生情况以便于控制。以加强成本的日常管理为切入点,正确核算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加强可控成本的管理,对成本开支的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定期分析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成本指标的升降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在加强成本预算和控制的同时,不断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
3.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发电生产需要。随着燃料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煤矿普遍要求先付款后发煤,一些紧俏设备供应厂家也会提出相应要求,发电公司的资金必将处于紧张状态,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突出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在还贷方面,由原来的银行催收的被动还贷转变为企业追银行的主动还贷,由原来年底还贷转变为按月还贷、随时还贷,由原来把大笔资金存在银行转变为有钱就还贷,把银行沉淀资金看成是最大的浪费,通过行之有效的资金运作,最大限度地还本付息,为企业增效创收。要按年度、季度和月度编制资金收入和支出计划,控制好现金流,合理调度和保证资金的供应。从2002年6月开始,我公司将主业和三产公司的资金采取了“银行存款不落地”的额度贷款资金管理方式,银行存款结零,盘活沉淀资金,为公司及三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资金运作方式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每天公司财务部都要与三产对帐结零,同时还要与建行对帐结零。要确保公司银行存款天天结零,要为开户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帐户余额。
4.资产管理 在贯彻国家有关财政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同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司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内部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使用效益。发电机组设备是发电公司参与电网竞争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应改进资产管理,使得更好的发挥资产性能效用,从而在机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可调性等指标上满足电网竞争要求。发电公司又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很高,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意义。公司在2004年实现了固定资产微机管理,增强了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资产管理的好坏取决于财务基础工作管理的好坏,而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公司财务基础工作。
5.运行指标管理 加强机组运行优化管理,合理控制经济指标。运行优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控制生产过程的成本来谋求生产过程的效益最大化。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能耗管理,通过对在运机组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测,将各项经济指标与额定指标相比较,得出实时的煤耗“耗差值”,提示运行人员调整运行工况,以减少“耗差”。二是合理调度各发电机组出力,在电网下达全厂发电出力时,应尽量让高效机组多发电,以提高整体机组效益。同时,要优化辅机系统和公用系统的运行调度,有效控制厂用电率。三是加强运行经济指标的分析、管理和考核,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严格控制指标偏差。四是要努力按照调度曲线接带负荷,力求做到电网发电考核多奖少罚,同时加强低负荷消缺和夜间消缺工作,尽量减少消缺电量损失。
6.价值管理 长期以来,发电公司一直实行指标管理考核模式。进入市场后,必须严格按市场价值规律办事。独立发电公司应从指标管理转变到价值管理,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更贴近市场。把各项经济指标所对应的经济价值的帐算清楚,应根据当期公司执行的电价和燃料成本价格情况,把影响公司市场收益和损失的因素都以货币损失的形式反映出来。如跳一次机,就不仅是生产指标上的一次事故或一类障碍,而要计算这次跳机使企业在电力市场损失的电量和所受到的处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多少钱;这次机组起停造成的燃料消耗和厂用电率的增加是多少钱。这样,就可以使员工更直观的感受到指标后面的经济价值。
总之,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每一个发电公司都应根据管理要求和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打开一个新局面。
牢固树立服务市场意识。在市场条件下,应加强对员工市场竞争意识的教育,使“市场在我心中,效益在我手中”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认真学习研究电力市场运营规则。要对市场运行机制、市场模式、交易方式和运行规则等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认真分析电网网络结构、潮流分布、负荷因子对发电公司的影响,分析企业机组的负荷特性和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电力营销规划和市场营销竞价策略,制定机组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报价方案。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于市场竞争的信息系统。要抓紧开发服务于电力市场竞价决策的信息系统,整合管理信息和发电生产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各台机组的单位发电变动成本和性能指标,作为发电机组优化运行和报价竞争的依据。
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加强经营管理
1.预算管理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优化预算管理业务流程,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和各项成本定额标准,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预算管理是我公司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财务预算管理应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对固定费用如管理费、大修费、材料费等严格按定额管理,提供预算的刚性。二是对发电收益和变动成本制定控制指标,并设定弹性系数,执行中加强跟踪控制和预测,对控制指标超限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结合发电公司的特点和市场信息做好适时的预算调整和完善。发电公司总预算的基础是上网电量的预算,只有预计的上网电量确定了,其他项目的预算才能确定。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公司制定的预算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确立“以公司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应该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发电公司各期的预算管理前后衔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2.成本管理 树立“大成本”理念,细化各项成本费用,明确管理责任。每年编制下达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将成本费用逐一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对所分配的预算指标严格管理,使员工树立起发电成本竞争观念,并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发电公司的物流是耗用资金最大的成本因素,主要由燃料费用和材料备品配件消耗费用组成。物流成本是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为此安排合理的来煤结构流向,保证电煤供应,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加强煤场管理及优化运行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对于材料备品配件加强物资库存成本控制,优化库存管理。加强设备维护,提高检修质量,鼓励修旧利废,降低检修费用。检修中坚持修旧利废不仅能够降低检修费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节俭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考核办法,鼓励员工以“修”为主而不是以“换”为主,调动员工“修”的积极性,以减少浪费,降低检修成本。针对不同成本费用项目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如差旅费采取下发限额本,运输费采取车辆本票,使各部门随时掌控本部门费用发生情况以便于控制。以加强成本的日常管理为切入点,正确核算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加强可控成本的管理,对成本开支的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定期分析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成本指标的升降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在加强成本预算和控制的同时,不断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
3.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发电生产需要。随着燃料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煤矿普遍要求先付款后发煤,一些紧俏设备供应厂家也会提出相应要求,发电公司的资金必将处于紧张状态,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突出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在还贷方面,由原来的银行催收的被动还贷转变为企业追银行的主动还贷,由原来年底还贷转变为按月还贷、随时还贷,由原来把大笔资金存在银行转变为有钱就还贷,把银行沉淀资金看成是最大的浪费,通过行之有效的资金运作,最大限度地还本付息,为企业增效创收。要按年度、季度和月度编制资金收入和支出计划,控制好现金流,合理调度和保证资金的供应。从2002年6月开始,我公司将主业和三产公司的资金采取了“银行存款不落地”的额度贷款资金管理方式,银行存款结零,盘活沉淀资金,为公司及三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资金运作方式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每天公司财务部都要与三产对帐结零,同时还要与建行对帐结零。要确保公司银行存款天天结零,要为开户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帐户余额。
4.资产管理 在贯彻国家有关财政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同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司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内部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使用效益。发电机组设备是发电公司参与电网竞争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应改进资产管理,使得更好的发挥资产性能效用,从而在机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可调性等指标上满足电网竞争要求。发电公司又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很高,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意义。公司在2004年实现了固定资产微机管理,增强了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资产管理的好坏取决于财务基础工作管理的好坏,而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公司财务基础工作。
5.运行指标管理 加强机组运行优化管理,合理控制经济指标。运行优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控制生产过程的成本来谋求生产过程的效益最大化。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能耗管理,通过对在运机组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测,将各项经济指标与额定指标相比较,得出实时的煤耗“耗差值”,提示运行人员调整运行工况,以减少“耗差”。二是合理调度各发电机组出力,在电网下达全厂发电出力时,应尽量让高效机组多发电,以提高整体机组效益。同时,要优化辅机系统和公用系统的运行调度,有效控制厂用电率。三是加强运行经济指标的分析、管理和考核,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严格控制指标偏差。四是要努力按照调度曲线接带负荷,力求做到电网发电考核多奖少罚,同时加强低负荷消缺和夜间消缺工作,尽量减少消缺电量损失。
6.价值管理 长期以来,发电公司一直实行指标管理考核模式。进入市场后,必须严格按市场价值规律办事。独立发电公司应从指标管理转变到价值管理,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更贴近市场。把各项经济指标所对应的经济价值的帐算清楚,应根据当期公司执行的电价和燃料成本价格情况,把影响公司市场收益和损失的因素都以货币损失的形式反映出来。如跳一次机,就不仅是生产指标上的一次事故或一类障碍,而要计算这次跳机使企业在电力市场损失的电量和所受到的处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多少钱;这次机组起停造成的燃料消耗和厂用电率的增加是多少钱。这样,就可以使员工更直观的感受到指标后面的经济价值。
总之,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每一个发电公司都应根据管理要求和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打开一个新局面。